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11-22 17:3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

第一篇: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突破口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重点是介绍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强化效果。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应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现状。工作中我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测试时只告诉学生需要搜集资料的标题,让学生尝试着搜集资料,课上进行汇报。

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提高:

1、没有掌握搜集资料的途径或搜集途径单一,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奉行网上拿来主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资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料来源,上网成为学生特别偏爱的获取资料的方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的课程研究中更容易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因此,很多学生的资料完全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

2、不会将搜集的资料有条理地归纳,结果很多学生面对庞杂的信息束手无策,反映在学生作品中就是文章前后重复、上下文不连贯。

3、不会识别有价值的资料或不会判断资料的真伪。有些学生大段大段地把网上下载的东西拼到自己的研究中,没有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取那些对研究有用的信息,一些“野史”、“戏说”类的文字出现在学生的论文当中。

二、教给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行军打仗要粮草先行,从事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活动要材料先行。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了解课题的情况。而资料的来源也不单单是网上,现代社会,获取资料的渠道是多方位的,书籍、期刊、报纸等等都是我们获取资料的有效途径。

其次,让学生有考证、鉴别信息的意识。

对中学生来说,搜集信息相对比较容易,原因就在于搜集信息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一般来说还属于技能层面,而处理信息则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向学生介绍了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找到资料后,可先用跳读的方法快速地把资料大致浏览一遍。如果是一本书,可以通过目录查找是否有相关的章节;如果是一篇文章,先看看有没有文章摘要,如果没有,就重点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最后判断这些资料和选题是否相关。这是筛选资料的一个方面——判断资料的相关性。

然后,要进行鉴别和比较。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往往会出现不同版本。同样是秦始皇,有的资料把他称为千古一帝,也有的把他描绘成凶残暴君,选取资料时就需要加入个人的分析、判断以及多方考证。

除了对资料进行筛选,还需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合并。分类即是将同一方面或相近的资料归类,在分类的同时可进行合并工作,从而达到精简数量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效率,可以教他们动手制作文摘卡片和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掌握了上述处理信息的方法之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再不会手足无措、顾此失彼了。

三、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活动进行评价

产生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实践中实施不断的评价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活动,改进方法,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信息互补、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前面提到的探究活动中,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展示他们搜集、初步整理后的资料。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成果展示非常成功,这个小组选择了分析1913年中小学生崇拜武训的原因。对于武训这个人物,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听到,可是这个小组的同学却搜集到了翔实的资料介绍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段武训行乞兴义学的动画,这段动画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展示成果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能力,听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

其实,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希望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展开,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专题阶段性小结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十一小潘晓翠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有少不作品,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从未放过一次可以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机会。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的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深层次的升华了文本。交流之后把搜集的资料做成个性化作业集。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利用阅读链接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链接式阅读教学以“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为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使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解读。由于阅读链接是课内与课外,文本与其它素材的连接,这就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建立了广阔的空间,也成为了我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主阵地。例如教学行走四方这一阅读链接,我让学生们搜集名胜古迹资料、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课上进行介绍交流。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景观做了幻灯片:有自然景观:四川的九寨沟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新疆的天山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桂林、呼伦贝尔大草原、黄山------有人文景观: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秦陵兵马俑、中国名楼------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无不凝结着学生们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我还布置学生搜集写景的文章、1

古诗词、学生搜集了《桂林山水》、《荷塘月色》、《春》、《绿》、《岳阳楼记》《望洞庭》等。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跨越时空体会“神游”的乐趣。通过阅读课内和课外内容,让学生有一种亲身触摸的感觉,弥补了他们不能亲身经历的遗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既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教室的布置,则可以作为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布置这一块我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只提供文化主题,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至于班级文化布置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具体实施。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第一期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提出了我们阳光中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后,简单的讲了讲我的设想,然后分组放手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班级文化布置,一开始我只是想锻炼锻炼学生,没期望他们做得有多出色。然而学生布置的教室却让我大吃一惊。

在后边的板报墙上,左边是新星展示台:本期榜上有名的是刚刚评选出来的读书星,及他们阅读的书目和读后感。制作这个版块的同学将评选出来的读书星用数码相机拍了照,存在电脑里,又让读书星们将读过的书及读后感发到班级博客里,然后组合到一块,制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张贴在了板块中。这些星星的光芒,激起了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潮。

中间是走进名家:介绍的都是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的中外名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矛盾和他的作品《白杨礼赞》;朱自清和他的作品《荷塘月色》、《春》、《绿》;有冰心奶奶和他的作品《一只小鸟》;另外还有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他的作品《海燕》等。这些小报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欣赏他的人和名家对话,懂得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加强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指导搜集资料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信息、搜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一般在这么几个阶段有收集资料的活动:活动前收集资料——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前,学生能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些问题,挖掘活动主题;活动中收集资料——深化活动主题,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活动后收集资料——拓展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可以继续拓展和延伸的,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主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收集资料的另一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阐述有关问题的,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1.激

一、搜集资料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让小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只是形同虚设,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坚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网络等等,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收获到的信息用简短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让讲信息成为每天同学们不可少的一个功课。同学们在热烈的气氛中获取了许多知识,经过长期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会越来越强,思路会越来越清晰,表达会越来越流畅。

2.帮助学生建立搜集信息资料的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掌握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开学初,教师与学生一起翻阅教材寻找搜集信息的点。如:根据二年级下册《识字2》一课和第七单元的课文特点,请学生搜集有关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少数民族的节日等信息资料。根据教材第三单元多是关于动物的童话和寓言的特点,请学生搜集几篇童话和寓言,教师精选一部分张贴于班级墙壁上。根据教材第五单元多是名人的故事,请学生搜集几则中外名人的小故事,互相说一说。再有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分成若干个搜集小组,明确每组的搜集目标,使学生增强搜集信息的意识。另外,在班内建立奖励机制,设立搜集小能手奖、勤劳小蜜蜂奖,举办专题展示会,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3.为学生指明搜集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渠道。

新课程强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学生有了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兴趣, 那么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示范,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搜集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料。当今社会,信息渠道多样,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从图书馆(室)、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媒体、网络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随时发现身边有价值的资料为我所用;既要重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的搜集,也要重视与文章有关的其他资料的搜集。如作者简介、作者的创作风格、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文章中的有关人物、事件等;不光只局限于文字资料,还应有图片、音像等资料。这样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才会更全面,体会的才能更深刻。这样使学生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只要做“有心人”便会搜集到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料。在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培养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二、学习处理资料

学生通过搜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搜集来的材料不一定都适合课

上应用。所以,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教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识别信息的能力、储存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1.资料的筛选。如果资料对突破重点难点内容中有很大帮助的,就作为重点了解的内容。如果资料与教学关系不是很密切,就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有些同学从网上下载了鸟岛的具体资料和鸟岛上鸟儿飞翔、休息、孵蛋等图片,这便是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料。而有些学生找到的是介绍鸟岛上一种鸟儿的详细资料和图片,这些与课文内容相去较远,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搜集兴趣,我也让他进行了展示,但只作为一般性的了解。

2.资料的整理。

资料经过精心的筛选后,下一步就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使其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并能长期的保留和使用。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采用制作小卡片、建立剪贴簿、采蜜集等多种形式进行收藏,便于查阅、选择,作为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搜集来的实物性材料则要另作处理。如: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各种各样的植物叶子,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留,把叶子制成了标本和叶画。对于不宜长期保留的材料,还可以把它拍成相片留作纪念。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学生不仅增长了许多课内外的知识,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其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资料的利用

在教学中信息资料的运用一定要掌握好时机,适时适度的应用,不要为用而用,从而失去其使用的价值,成为像花瓶一样的摆设,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1.课前使用。在教学《检阅》《向别人没想到的》《买木雕的少年》这几课时,由于课文中所介绍的人物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人物知知甚少。因此在讲课前我便和学生一起找来了有关的信息材料,有讲安培是怎样发现安培定律的,有介绍徐虎如何“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有介绍孔繁森动人事迹的故事和歌曲等等。大家讲故事、听歌曲很快就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课文时也就更有兴趣,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一种主动的渴求之中。

2.课中使用。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如果只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课文,不足以让学生领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因此我找来了录有桂林景色的风光片播放给学生看,请去过这些景点的同学拿着相片谈亲身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体会到了信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又如:《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的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大量补充,更深层次的升华了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后使用。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搜集信息的结束,而更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吸取,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如,在学习完古诗《春夜喜雨》一课后,同学们都被那醉人的春雨所打动,此时我便及时启发大家道:“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与春雨有关的内容,你们愿意找到介绍给大家吗?”“愿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这之后的几天里,同学们不时地找来与春雨有关的诗词、儿歌互相交流,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让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铺平了道路。

四、培养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学生找寻的资料对教学有哪些帮助,对他们的学习起倒了哪些作用?因此。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很快。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空间是狭窄的,而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充裕、内容广泛。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要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与发展。因此,布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去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摘要: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加以阐述加强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培养;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张小燕2009.12.1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入手。日积月累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学.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爱说,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呢?经过教学的实践,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能力的不足。我们的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

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所以,在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其想象的翅膀,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其探究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老师是慈爱的、同学是友善的。

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跳一跳,请右起的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我在复习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然后,我再请学生扮演小鸭子来反映图画的内容,同时叙述扮演的内容,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数“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几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

1和6”、“2和5”、“3和4”、6和1”、“5和2”、“4和3” 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说像是语文中拼音字母W被竖放了,又如数字“7”,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像他家用的台灯。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如:“给他们讲阿拉拍数字的由来、讲数字的童话《数字们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有关数字的故事讲给其它同学听等。通过这些,我让学生感到其实数很有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然后找到答案的,从而初步形成探究氛围。

0”这个数字时,有学生问“0比l小,为什么不先学呢?”为了鼓励学生的这一探究精神,我首先肯定他提出的问题非常好,然后告诉学生0不是和1——9这几个数字同时产生的,最后问“那么“0”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能回答,让我们下来找一找答案好吗?”结果学生下来非常积极的查资料、问家长、问学长,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如:把写有7+3、8+9、4+7、5+8、9+2、10+3、6+5„„的卡片随机发给一部分学生,把写有以上式子答案的卡片随机发给班上的另一些学生,让拿算式卡的同学拿着卡片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对应的同学就说:“我是10„„,我是你的好朋友。” 不同的体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教师用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在引导探究教学法中特别是引导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l、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要过分担心学生的自由讨论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发生偏差甚至产生某些错误。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争论与探索去获得新知。如让学生讨论:小红所在的这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小红这组共有几个同学?有一个5分硬币、4个2分硬币、8个1分硬币,有哪些方法可以拿出8分钱来?„„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思索讨论可以适时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及时为学生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经过这样的关键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应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有关内容,这样既不冲淡课本主题,使学生的知识更紧凑,同时又为找规律填数作好了准备。这样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断探究数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的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知识能自如的迁移。

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思想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被打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学改革及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问题。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观念的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本上的全部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对学生负责任。因此,许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量,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下,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努力地教学,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只关注如何教学生,会让初中数学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的不足,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不佳。

2.数学教学方法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没有发言权,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压制。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想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被教师打压下去,教师认为学生的无故提问是对自己课堂权威的挑战。这样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过于简单与机械化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及升学率的提高,教师不关注学生思考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做题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明确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科学、充足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不利。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一直跟着教师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只知道学会就行了。另外,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阶段,缺少学习动机的学习行为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长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初中数学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行为的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及脆弱心理产生等问题。冲动与偏激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无法开展正确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准确分析上,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许多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感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也很难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量,每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应当服务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什么是平行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通过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平行线概念的得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满足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两条线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充足空间和时间的数学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引导学生多做数学假设

数学课堂不应当是死板的课堂,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套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让问题的魅力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假设进行问题的探究,在和谐与民主的氛围下共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假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减轻学习压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证明,假设与反驳,在多次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边角边”、“边边边”等几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判定哪个条件正确。在判定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假设,假设条件是对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假设与证明中,学生成功地探究习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加强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不是由教师的上课感觉决定的,更不应该由学生的分数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评判者,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到了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数学课堂就是成功的。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想一想课堂活动中有哪些部分是自己不太适应的。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的需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与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者。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及人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其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支持,利用灵活的方法开展探究教学,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

下载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论文(5篇)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的探究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对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阜宁县陈良中学 曹汉奎(江苏 阜宁 224432) 摘要: 文章是作者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践中,对改进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家庭小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

    小学自然教育自始以来就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

    培养音教学生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对高师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具备综合的艺术素养,同时还要具有传授艺术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既“会学”,还要“会教”。......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初中科学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必要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阅读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直困扰许多英语教师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文报刊作为......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 1 )建立“问题树”策略 “问题树”让我想到了我们科学课中的“网状图”,可以让我们把某种联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