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应对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论文
中长跑运动是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锻炼方法之一。长期进行中长跑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增厚,心血输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脏容积增大,从而心博迟缓,每博输出量大,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但是练习时很累,训练时很苦,而且还要经历极点现象。所谓的“极点现象”,就是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特别是当下肢回流血量减少,加剧了大脑氧债的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现象”.一、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当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的准备热身练习,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生物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延展性处在良好状态,内阻力减小,从而使机体各方面的机能协调一致,逐步达到运动的最佳状态。
2.心理因素。运动员产生运动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以及对社会反应的恐惧。学生或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调节,最佳成绩的取得等都与运动焦虑有关。
3.应跑时的技术与呼吸。跑的姿势不正确,呼吸没有与机体同步从而导致机体缺氧状态而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
4.体能的分配。对于自身的体能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起跑后的加速过于把体力加速在起跑上,从而导致后程体力不佳,导致出现极点现象,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二、如何应对极点现象
我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了它的原因,并积累了一些预防经验。
1.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部分的目的是将运动员迅速地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任务与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
2.训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3.教给学生正确跑的技术与呼吸技巧。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体能的分配,中长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三个部分。但由于跑的距离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而且还有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情况等,都将直接影响中长跑的运动成绩。由于中长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效果,更要节省体力。
对于中长距离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跑速要控制,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练习超长距离跑,在每次训练课时,负荷量都超过比赛时的负荷量,如400米跑就应该多练习500 米跑;800 米跑就应练习1000 米跑,这样有利于增加心肺功能和体能,从而避免和减少极点现象的出现。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庄 发
(海南省临高二中,571800)
摘 要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阳光体育”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考试也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一大部分,尤其今年还提高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其中,男生的1000米和女生的800米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占了重要部分。但是,学生对中长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尤其产生的极点现象是中长跑中较难克服的一个障碍,很多问题都是围绕极点而产生的,所以有效的克服极点对提高中长跑的成绩和兴趣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关键字 中长跑 畏惧 极点
克服
一、问题的提出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考试也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一大部分,尤其今年还提高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体育考试的分值由原来的3分,提高到5分。不但是分值提高了,而且还作为省、市县重点高中学校录取的一个门槛,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明显加重。今年的必考项目30分,自选项目20分,共50分,得等级分5分。必考项目是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1]因此,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占了很大比例。
但是,中长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运动,但从平常的体育课和考试测验来看,学生对中长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克服畏惧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三体育考试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中长跑极点,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一些依据。
二、极点如何产生
针对学生们在面对极点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极点”现象?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训练不足身体素质较低的人,通常在运动开始后不久(特别是长跑运动),就会有两腿发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感觉。在运动生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表现为极点的产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训练水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关,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较轻;反之,极点出现得早,且持续时间长,表现得也较重。[2]
任何人在中长跑过程中都要产生极点,不过有的人表现强一点,难受的程度大一点,有的人表现则没有这么明显。
三、学生畏惧极点原因分析
学生在面对极点时会产生畏惧甚至放弃的心理,通过研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练习方法不当。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无所谓,从而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加之运动能力较差,难以掌握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势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畏惧。
二是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语言单调、贫乏,动作示范不够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另外,练习手段的重复雷同,运动负荷波动大,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心理,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很大的精神压力,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3]
三是由学生畏难心理,意志薄弱。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平时又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因此会畏惧甚至放弃。
四、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的极点现象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初三年级体育考试学生进行调查,下面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1.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生理现象,特别是“极点”现象往往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明出现“极点”现象的原因、时间及过程,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这样学生在了解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产生时,就会减少以至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保持锻炼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中长跑不仅是中考的项目,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通过长期的中长跑运动,不但能减少疾病,使体魄普通健壮,而且还能延年益寿。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既是高智能社会又是竞争更激烈的社会,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自觉的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过程中,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应,例如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信心不足等,这就需要坚定的意志,增强心理自我调节与承受能力,与困难斗争,来战胜出现的各种困难。[4]
4.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耐力跑能力,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中长跑没有信心,害怕完不成任务,对中长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提高他们的耐力跑的能力是减少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改变过去单一的数圈跑的耐力练习。比如爬山、跳绳、跳台阶、游戏中的耐力跑等,提高学生耐力跑积极性,增强耐力跑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学生经过系统训练或较长时间的长跑锻炼可以有效的减轻极点时的难受程度,这也是克服极点最有效的治本方法。长跑中出现极点是正常的,对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经过一段时间长跑后就会逐渐适应和克服。
5.提高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科学合理安排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奋的心态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良好心态,使她们的体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6.让学生掌握中长跑技能技巧,克服产生的极点现象。
长跑前,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惰性,为长跑做好体力和精神准备。极点出现后应坚持继续跑下去,这时可以减慢跑速,同时应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深吸气,减少呼吸次数,使呼吸双循环系统机能提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来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必要时可以把两手叉在腰间,走一段距离,调整节奏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沉重的两腿也会轻松。
五、结束语
经过调查研究,大量的事实证明,中长跑对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佳的自我放松,自我精神调节,意志磨练的过程。中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紧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首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并且加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改善教学方法,掌握中长跑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克服极点现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教育厅.2011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R].琼教中招〔2011〕1号,2011-2-17.[2]百度百科.极点[Z],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930.htm#8,2011-03-16.[3]邓永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消除方法[J].体育师友, 2001,4.[4]谭志刚.现代中长跑运动[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07-01.
第三篇:如何应对绩效考核中的人情现象?(精)
如何应对绩效考核中的人情现象? 绩效考核难过人情关是很多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老企业的共性问题,极端的甚至全公司一个样。这无疑会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优秀的员工得不到激励,拙劣的员工缺乏压力。一方面,员工追求高绩效的积极性会因此受挫,另一方面,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也会引发人际矛盾、优秀人才流失、甚至更恶劣的后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情分现象的成因。1.领导层的“中庸情结”
人情分现象并非难以规避的,比如美国的通用,中国的华为、联想等都能通过绩效考核划分出优秀、良好和不足的员工。分析这些企业与人情分现象严重的企业,最大的区别便在于领导层。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中庸之道。管理者与员工天天相处在一起,感情因素在执行政策时是难以避免的,他们担心考核记录会影响员工的薪酬、资历,会打击员工的工作信心和热情,甚至会令员工心生敌意,于是普遍不愿意扮黑脸、作反面评价,生怕得罪人。
2.员工缺乏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许多员工都把绩效和自己的薪酬等同视之,这是对绩效考核的错误认识。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非管理的目的,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为了发奖金、扣工资而考核都不是正确的绩效观念。
之所以进行绩效考核,就是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用事实和数据对人员进行评价,防止人情因素造成不公。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的绩效计划制定及完成情况跟进,还可以挖掘出员工的长处和不足,发现公司的运营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员工必须应认识到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绩效,为员工的开发和提升提供依据,为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决不单纯是作为薪酬分配的依据。
3.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绩效考核之所以成效差,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问题。
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设置不具体、难衡量会很容易导致主观因素的渗入。如引入过多态度类指标、使用“比较好”“还不错”等非数字化标准等。
考核人员的选择也很重要,若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存在明显的利害关系,则会导致结果虚高或虚低;若考核人不熟悉被考核人,相互之间很少接触,则很可能导致评分趋中,大家一个样。因此不能随意选择考核人,必要时还可选择多个考核人进行多角度考核。
不重视绩效反馈,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人情分现象的放纵。有的员工发现了不公之处,却申诉无门;有的考核人知道不会有反馈,便不会对自己的评分负责,有意无意地放任自己的主观随意性。
分析出了产生人情分现象的原因,下一步便是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对策。1.进行正确的绩效观念教育
尽早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是避免绩效考核人情分现象的必要措施。首先要转变领导层的绩效观念,这是保证绩效考核顺利开展的第一要务。领导层内需要一致明确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在领导层内营造出以事实为依据的绩效考核风气,让全体管理者都认识到绩效考核不是刁难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和企业实现更高的目标。
对于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教育,传达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让员工抛去曾经功利的观念,积极主动地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确保绩效考核和管理的落实,并通过绩效考核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取得进步。
只有纠正了领导层和员工的观念,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考核中规避人情因素、拉开差距。
2.宣扬竞争性导向文化
当企业文化倡导竞争时,绩效考核便不会受制于人情而出现明显的趋中现象了。事实上,绩效考核结果体现差距是大有裨益的。企业好比一个团队,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提到竞争,往往很自然地被人们理解为外部竞争,其实,团队内部同样也需要竞争。缺乏竞争的环境,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必然难以长久维持,因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待遇都差不多,谁还愿意出花心思多出力呢?唯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良性的绩效考核工作,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也能从中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筛选,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最优配置。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选取具体、量化的指标和数字化的标准来衡量员工绩效。如选用销售数量、出勤次数等客观的数据,使用数字化的标准等。通过事实数据来进行考核是避免人情分的最有效措施。虽然通常无法做到完全的量化,但还是应当注意降低带有主观因素的指标的比重。
对于考核人的选择,不能想当然,要确保考核人有足够时间和机会观察被考核人的工作情况,并且有能力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有用信息,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可以结合多个考核人的评价来判断一位员工的绩效表现。比如有的企业实行360评估法,即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直接上级、间接上级、同级、下属和自己等来进行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都从各自的工作角度,考察和评定被评估者,由各种不同评价意见综合起来的考核结果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员工真实的绩效水平,降低部分人情分的影响。
绩效反馈机制也应当格外强调。通过绩效反馈,能够反映出更多员工的真实情况,也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令考核人进行客观评价。例如,有的企业会定期委托第三方进行匿名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将每个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和部门管理者的综合绩效评估挂钩,形成对考核人的监督。
人情分导致的绩效考核“大锅饭”是一种管理的倒退,对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都有害无利。而要避
免人情分现象,就得要求观念的改进和制度的完善,需要领导层、制度制定者、以及普通员工的配合与努力。
第四篇:五一假日出现的旅游现象
五一假日出现的旅游现象
09国际旅游1班
姬灵芝
18号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国再迎传统旅游高峰,出游热潮较清明节有更进一步的提升。根据市民的出游情况来看,由于小长假只有三天,周边游成主流,超过七成。江南、华南等地受阴雨天气影响,出游人数少于预期。“拼假”潮带动国内长线游,出境游方面,也以短线出境游为主。
受假期时间限制,“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游仍以中短线为主。,“五一”期间周边游占整体出游人数的左右,超七成。市民青睐日的周边游旅游线路,其中日游线路是市民选择最多的旅游产品。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同程网,根据五一期间出游的情况分析得出,苏州、杭州仍是华东地区最热门旅游城市。苏州周庄、拙政园;杭州西湖、西溪湿地景区入榜华东地区最热门门十大旅游景区。另外,受今年热播的《宫》、《步步惊心》等清宫剧的影响,横店影视城在五一期间游客入园量再创新高。
市民“拼假”长线游苏州、杭州、厦门成最热目的地
五一小长假延续清明期间的“拼假”热潮,原本3天小长假变身8天的长假,带动了国内长线游、深度游。根据同程网数据中心和游客的出游情况显示,北京、厦门、三亚、西安、杭州、苏州成为游客最喜欢的长线游目的地。另外,大理、丽江等云南深度游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拼假”不仅带动了长线游,出境游方面也有明显的增幅。中国香港、泰国、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最受游客欢迎。港澳台方面,受到第二批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开放的带动,赴台旅游成为今年出游新热点,五一小长假赴台旅游火爆,形成小高峰。香港仍是热门出境旅游目的地,香港旅游业议会表示,劳动节期间每日平均接待400个内地团,比去年同期轻微增5%。
出游方式上自助游受青睐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加上五一小长假周边短途游为主,自助游成为市民的主要出游方式之一。同程网数据中心显示,今年新上线的自助游页面的酒景”自助套餐和众多周边自助游线路备受游客青睐,很多线路五一前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众多自驾热门景区也表示,五一期间,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自驾车队成为“五一”出游的一大亮点,期间出现停车位供给不足的现象也将景区接待自驾游游客压力问题再次提上了日程。
“五一”小长假3天,北京各大公园风光正好,旅游市场红红火火。北京市旅游委5月1日发布数字显示,假期3天,北京共接待旅游者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总收入1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其中,故宫的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北京故宫依然为外地、外国游客的首选。29日为“五一”小长假首日,故宫游人川流不息,人潮汹涌,当日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几近单日最高接待量。据市旅游委最新数字显示,小长假3天,故宫接待量连续两天超过10万人次,创造小长假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8%。
除了故宫之外,在北京各大公园景区中,颐和园、北海、天坛等皇家园林也备受游客青睐,成为人流密集的地区,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显著增长。据市旅游委数字显示,颐和园同比增长38.6%;圆明园同比增长79%。
“五一”期间,春暖花开正是出游赏花的好时节,景山公园举办了第十六届牡丹花卉节,展出了350种两万余株的牡丹,其中包括了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洛阳牡丹、久负盛名的荷泽牡丹,以及品种珍贵的西北紫斑牡丹等。香山公园主办了第十届山花节,在平地景区布展花带,种植30多个品种12万株地栽花卉,总面积达到3000多平米,为历年之最。
“五一”假期,京郊乡村民俗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市旅游委数字显示,北京的乡村民俗游接待人数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旅游总收入达1.48亿元,同比增长22.6%。北京警方加大包括故宫等景区在内的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3天假期,警方日均投入警力300余人,并会同城管、武警等部门的200余人全力开展公园景区及周边秩序维护。其中,抓获在故宫周边倒卖门票的票贩子46人,收缴故宫门票141张。
不管是站在一个旅游从业人员还是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目前全国景区景点都存在着一个突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顾自身条件,为了多收门票多挣钱而对游客采取“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错误态度。这种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市民“拼假”游客多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首先就是游客多花了钱,但旅游质量却大大下降。光是排队检票入园就要耗费半个多小时。而进到公园里,到处人山人海,连拍个风景照都找不到地方。更要命的是,因为景区内公厕有限,很多需要方便的游客都在厕所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些人实在憋不住了,只能躲到树林草丛里去方便。公园里的一些游乐设施,更是人满为患。要想乘坐一次过山车,往往要等待一个多小时,游客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全都写在脸上。
2.其次就是超负荷接待让景区景点不堪重负,对生态人文环境和历史古迹造成了严重破坏。黄金周期间,游客数量成倍增加,而景区景点的服务管理却跟不上,结果就造成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不堪重负,破坏严重。这些破坏,有些是无意的,比如景区道路上人流太多,有些游客不得不从路边穿行而过,结果践踏了树木草坪;还有些是有意的,一些不文明游客随地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笔者值班的公园里有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属于保护文物,上面不止一处被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让人痛心不已。
3.不管是黄金周还是节假日,对景区景点来说,都是属于“非常时期”,游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也很正常。但是作为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却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切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其他,更不能为了多收取门票,而损害游客的权益,同时导致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受损。对于这个问题,景区景点应该采取积极引导分流、加强服务管理、控制游客数量等办法来解决。
游客多采取的对策主要是:
一、分析与掌握景区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各个游客集散中心或常住社区前往景区进行观赏、游乐等活动,在景区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旅游流。这里主要探讨旅游景区内部游客活动的时空规律。
二、对旅游景区最大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控制
旅游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旅游景区内基础和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一直是旅游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做好景区设施按却工作十分必要。
三、规范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应注重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和控制,通过管理和控制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旅游过程的安全性,并将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通过教育途径传递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除了获得愉悦的游览经历外,还能在精神上获得升华,同时,这也有利于保障游客的人生、财产安全和保全景区资源
出游方式上自助游受青睐,但是自助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和接待配套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缺乏资金或有关部门的支持, 国内很多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接待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往往只能提供基本的吃住行, 有的甚至还无法满足这些基本的需求, 更别说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需求了(二)缺乏准确实用的旅游信息
尽管互连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传播旅游咨询的媒介方式和数量的增加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 但其提供的内容却尚未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要(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脱离了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服务, 自驾车旅游者经常会因为缺乏对旅游目的地交通路况、地势环境等情况的了解, 或应急措施采用不当、疲劳驾驶原因发生交通事故;徒步的自助游客也往往因为无法处理突发事件而使自己受到伤害。第二, 我国当前的安全救援组织能力较弱, 没有建立像国外那样完善的公共救援系统, 使得国内各地自助旅游事故频发。警察或者消防官兵是目前我国实施救援的主体, 但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救援组织, 缺乏专业的旅游救援知识和设备, 救援效率较低。第三, 国内大部分自助旅游景区尚未设置如救护车、急救站、消防器材等救援配套设施, 造成旅游者遇险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自助游的主要对策
1.完善自助游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自助游管理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 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日常监督。一是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专门针对自助游的法律法规,弥补目前这一法律空白, 例如推行关于自助游安全与管理方面的立法。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保险, 强制性地推行个人旅游责任险, 设立新险种。
2.完善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目前, 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内的各项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经无法满足自助游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强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一是要加快经济型酒店的建设。二是要加快建设便捷、多样的旅游配套设施。针对自驾车旅游者的需要, 可以在景区周围设立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设施;针对徒步旅游者的需要, 可以建立综合服务站,如出售或出租帐篷、睡袋、烧烤工具等野营用品, 出售生食或熟食等, 向自助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由于我国的自助旅游市场仍不规范, 宰客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这对自助游乃至整个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必须要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摘要:学生宿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面临着后勤社会化后教育功能弱化、传统管理模式和理念不适应新教育体制和大学生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社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重视学生参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大学时期是青年个性心理成熟和知识能力增长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宿舍度过,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基本场所,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
1、学生宿舍是思想自由交流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敏锐、反应敏捷而且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的群体,由于宿舍的轻松、自由、随便的气氛,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想潮流、理论学说就会在宿舍里传播、交锋、交融,在这种思想自由交流中,同学之间的各种思想和观念相互影响,宿舍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观念形成、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
2、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社会交往和相互影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共同住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生活,需要学会适应其他同学的个性、生活习惯。学生宿舍成为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这里是他们学会如何友善地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与人沟通的第一课堂。同学之间在生活中也相互影响,往往使得同一宿舍成员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形成相近的思想观念。如在学生管理中常常发现学习成绩好、上进的同学往往在同一个宿舍,而生活自由散漫、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往往住在同一个宿舍,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结果。
3、学生宿舍是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宿舍也是学生自习的重要场所,即使经常去图书馆、教室自习的同学也总会有一定的时间留在宿舍看书。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在宿舍用电脑学习和上网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学生宿舍的学习功能更为突出。
由于学生宿舍对大学知识增长、价值观形成、人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宿舍管理,把宿舍管理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宿舍管理也悄然发展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用新方式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宿舍管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与计划体制下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相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1、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宿舍管理的教育功能弱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后勤部门逐渐从学校剥离,实行社会化运作以后,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学生思想教育及日常规范教育放松,出现无人抓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在学生宿舍管理范围上,对于哪些由后勤服务实体负责,哪些由学校负责,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使得宿舍管理处于暂时弱化状态;二是不同利益追求给学生宿舍管理带来难度。管理权限不清,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和后勤实体各自追求利益的不同而形成的,对于后勤实体来说更多的是注重经济利益,而校方往往更注重社会效益,对宿舍管理过程参与较少;三是后勤服务实体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是监督检查,对学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只有批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处分权,对学生影响力不大,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四是后勤服务实体的管理人员具有物业管理经验但缺乏学生管理经验,大多数是临时工,政治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造成管理人员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2、住宿条件多样化和学分制管理体制对传统宿舍管理模式带来挑战。
目前各高校的学生住宿条件和收费标准都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支付条件来选择不同等级的宿舍居住,同时,在推行学分制的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学生可以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时间毕业,弱化了班级集体作用。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打破了过去以班级分配宿舍,系班主任或辅导员直接深入学生宿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使以班集体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弱化,使班主任或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增大,而后勤社会化后的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功能缺失又进一步削弱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宿舍交往来看,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大学生住在一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交叉性发展和人际关系的纵横向沟通,但也往往因作息时间的不一致性而导致矛盾,也会因知识背景的分离性和年龄的差异性而导致宿舍之间人际交流障碍,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传统的宿舍管理方法与理念与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管理的矛盾。
在传统的宿舍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偏重于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如卫生检查、安全检查、文明宿舍评比等。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这些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手段和方法往往不适应或不足以加强对学生的“育人”管理,如有些学校规定“在学生宿舍不得使用高于400W的电器”,这一规定限制了学生在宿舍使用电视、电脑、热水器等生活学习用品。这对于电器化日益普及的时代,显得十分不适应,也引发了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又如,对同宿舍学生之间的矛盾,宿舍管理部门往往是根据学生提出的申请,对其进行宿舍调整来解决,而这种解决方法只是治标并非治本,并没有起到使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学会相互宽容、理解的做人之道;再如,对学生在宿舍用电脑上网或游戏,很多学生管理者担心学生受不良影响而对学生多加干涉,而学生往往对此持有逆反之心,造成了负面的沟通效应。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应对措施。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宿舍这块课堂之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1、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社区。
陈至立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议上明确提出,对高校学生的宿舍管理,要贯彻落实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宿舍的物业管理可以由后勤集团、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部门管理,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则主要由高校负责,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也就是说,必须明确学生宿舍管理中教育职能必须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直接负责,要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进宿舍、进楼层、进社区。具体来说,学生处、学工部和学校团委应联合起来,形成统一工作平台,并将工作平台直接建立在学生社区,将过去在机关中以发文、发通知、发号令的工作形式转变为到学生宿舍直接为学生排忧解难,服务学生、管理学生。专职辅导员应进驻学生社区,与学生同食宿,白天在学校办公室上班,晚上有人在学生公寓办公室值班,及时掌握学生社区的动态,解决学生突发事件,贴近学生,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在学生管理部门直接深入学生社区中,可能出现物业管理与学生管理职能相互混淆、多头管理的局面。浙江大学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所实行的“延伸合作代管模式”和“组建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宿舍管理合二为一的方法值得借鉴。“延伸合作代管模式”的基本运作方法是学校与开发商以合作共建的形式签约,将宿舍管理权移交给学校派出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开发商以委托代管的形式将物业管理工作一并交付,开发商拿出部分物业管理费作为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的支出,从而直接将学生宿舍置于学校管理之下。“组建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模式”的基本运作方式是,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或以工商注册的专业化教育管理服务机构通过与学校或开发商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学生社区提供专业化的学生管理服务,其主要职能是宿舍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专业化管理机构的队伍由高素质、高学历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具备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后勤人员有机组成。以上两个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物业管理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减少管理环节,避免多头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队伍。
无论是采取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分离的方式还是物业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任务。如果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知识水平有限,客观上他们在管理学生中的自信心就显得不足,与大学生的沟通、控制、影响能力也会大大受到影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宿舍管理是教育育人的重要方面,在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聘用中,不能仅从降低经济成本着想聘用普通服务人员,应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聘用能够在人格魅力方面影响学生、在生活经验上指导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学生管理队伍,使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既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
3、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
应改变过去学生宿舍管理中“以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实行为“以人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新管理理念。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应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处理各种问题与矛盾中本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思想化解问题与矛盾;要及时修改不适合的规章制度和进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更新,达到“物”、“制度”与“人”的合理要求相互协调与适应,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和减少管理矛盾;要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因循善诱,帮助大学生解决青春期的焦虑、人格障碍,以及学习压力、社会交往不当或失恋引起的心理失调等精神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馆、价值观、是非观,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和应对挫折方式;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交流信息平台,使沟通渠道更为多样化,沟通方式更符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通过多种手段,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使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达到管理育人的目标。
4、重视学生参与管理。
在管理中,参与是增进沟通与促进信任的重要手段。让学参与宿舍管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自觉遵守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激发他们共塑具有“文明、上进、创新、和谐”氛围的学生社区环境的热情与自觉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吸收学生参与管理往往停留于学生参与检查宿舍卫生、文明宿舍评比等内容,参与管理的学生也大多为经常有机会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班干部,参与管理的层面浅,参与管理的范围窄。应将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范围扩大,使更多的普通学生可以参与更多的学生宿舍管理事务,尤其是在建设一个良好的学生社区环境中更需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青春热情来塑造具有大学生风尚的学生社区。
参考文献:
[1]楼仁功、赵启泉:宿舍管理社会化的几点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1.2。
[2]杨安队、陈本敬: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3.6。
[3]倪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宿舍管理,广西社会科学[J],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