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共5篇)

时间:2019-10-28 07:0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

第一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产业链已实现了跨国发展,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生产效率

制造业是一国繁荣富强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正在稳步上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型产业纷纷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出现了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全球化的趋势;三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制造业呈现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网络分工并举的格局,产业链不断细分。

一、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

亚洲作为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接受区,在过去的几十年,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接受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首先成为亚洲工业化国家。接着亚洲“四小龙”接受了来自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亚洲正处在第三轮产业转移中,即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开拓市场,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总产值从1990年的6704亿元到2003年51860亿元,增长了6.7倍。2003年,中国GDP达到14170亿美元,制造业占39%。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制造强国。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民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的推行,使日本的制造业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成为继英美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制造中心。2003年,日本GDP达到43008亿美元,是中国2003年GDP的3倍还多,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1%。目前,日本在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韩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创新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如今,韩国无论在汽车、钢铁行业等重工业还是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拥有埔项、三星、LG等大型跨国企业。2003年,韩国GDP达到6053亿美元,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3%。韩国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2003年贸易额占GDP的61.6%,而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总产品数量的32.1%。

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都具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立后的40多年,印度的企业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经营,缺少竞争机制,制造业发展缓慢。1991年的工业改革后,印度制造业逐渐显出活力,在软件、制药和汽车部件等行业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2003年,印度GDP达到6006亿美元,为中国2003年GDP的42%,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16%。

二、行业竞争力的比较

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除了需要从制造业的总体情况宋分析,更需要从制造业的各个行业进行研究。本文以钢铁、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为代表,在各国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的优势与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钢铁制造业

钢铁是构成现代化城市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大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为6492.36亿元,占制造业的7.6%:利润为294.77亿元,占制造业的7.19%,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利润排名第三。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从1955年到200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79亿吨,增加了近62倍,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居第二位的日本的1.66倍。

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比日本高出15个百分点;而板材类产品比重为33%,比日本的26个百分点。差距尤为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如表面处理板,在日本占板材产量的24%,但我国这一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国高技术的钢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我国钢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1年这一值为104.13亿元。

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印钢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均较大,比最佳水平高出约14%;中印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却比最佳比例高出近三四倍,可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为过低的生产效率所抵消,总体上出于竞争劣势。因此,提高升级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印两国当前加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钢铁工业强国生产的集中度都很高。韩国埔项钢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的64%,英国钢铁公司占英国钢铁产量94%,美国最大6家企业粗钢的集中度为50%,日本5家企业的集中度为80%。而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2002年全国生产钢铁的企业有一二百家,生产钢材的企业上千家,但产钢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一家,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4家,由于低集中度和高分散度,大量的钢铁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工艺装备小型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汽车制造业

近年来,出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的考虑,世界汽车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将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地之一,2002年产量占世界31.4%。

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325万辆,同比增长39%;轿车产量增至109万辆,同比增长55%。从产量上看,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从发展情况看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比其他几个国家遥遥领先,日本、韩国、印度的汽车总产量分别同比增加是5%、7%、2.8%;但总体规模上,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规模还不及日本的1/3,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不到日本的1/8、韩国的1/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较发达工业国家比较仍然很分散。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国企业也与世界级汽车公司存在巨大差距。2003年,中国最大两家汽车企业,一汽和上汽的生产能力分别为85.9万辆和79.7万辆,而在世界大汽车公司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即使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仍然较低,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的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中,属于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所有新品种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5%。大部分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汽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本国企业发动和驱使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带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的。韩国最大汽车生产商现代公司,1967年只是一家福特组装厂,在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现代一直坚持引进非成套技术,以确保独立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不受其束缚,很快现代公司就能够自行设计发动机和整个汽车。1994年,现代公司汽车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9%,出口量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53%,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当前,我国几大汽车企业均与外商合资生产,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这将成为我国汽车发展壮大的隐患。

通过以上两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钢铁、汽车等国民支柱产业在世界上已占有较大份额。“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三、中国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我国制造业结构偏轻,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装备制造业占的比重偏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

2.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产业集中度都较低。但制造业的集群现象以初步形成,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三大制造中心。产业集聚地的形成需要依靠民间创新,市场引导。政府则应该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保证公平的竞争市场。

3.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现代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竞争,最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注重市场营销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贷款及市场准入上给予公平的待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和谐局面。

4.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世界工厂”的形成都是以科技革命作为推动力,科技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用高科技推动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人才是一切创新的关键。国家应该重视相关的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城市、农村适龄青年能够接受各种技术培训,充实壮大制造业的员工队伍。

第二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扩张研究

学号***

密级

武汉大学 科毕业论文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扩张研究

院(系)名 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工商管理 学 生 姓 名

: 卞方杰

指 导 教 师

: 李

二○一六 年 四 月

目 录

告................................导论................................................一、制造业企业发展国际化扩张的原因分析...............(一)有利于直接占有国际市场................................(二)有利于输出成熟技术和引进先进技术......................(三)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现状.......................(一)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经营规模及趋势分析................(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经营主体分析......................三、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差..............................(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环境差...........................(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四、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发展若干对策建议........(一)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二)构造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发展的基础条件...........(三)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自主创新战略...............参考文献...........................................开 题 报 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一大批优秀企业,如联想、TCL、海尔、华为等,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国门,跃入国际化大潮之中。有的企业凭借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以OEM的形式为国际大品牌企业生产制造产品,并积累国际化业务经验;有的企业则凭借在国内经营积累的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直接以在海外建厂或并购海外企业等形式开展国际化经营,走上了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快速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必由之路。但如何提升是这些企业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管理理论往往提炼于企业实践,反过来再指导企业实践。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往往是落后于企业实践的,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理论研究目前稍显落后于经营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因此之前大部分研究解决了中国企业要不要走出去的问题以及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但关于中国品牌走出去后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如何又好又快的提速国际影响力,这正是身处全球角斗场上的中国企业所急需的,也是本文定选的研究方向。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化网络世界已经形成,传统的自然资源,基于国际分工格局的产品已被打破,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在全球化条件下,除了世界经济已成为劳动制度分工的世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统一大市场的一部分,世界生产力发展还形成了“非制度性全球化”,即内部市场的跨国公司,世界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整体,政府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的全球化”的形成。每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什么行业,必须发展国际化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个主要的决策依据。国家“一一五”计划提出建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基础上,改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的目的,必须说:”战略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战略,走出去”,包括商品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投资国际化战略等,因此本文的“走出去”的国际化是同一概念。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经济学家Dunning(1977),融合了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Casson和Buckley的内部化理论,提出了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就要看企业是否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企业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若企业资本比国外企业充裕,产品成本较国外企业较低,345

(二)有利于输出成熟技术和引进先进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在初级产品、纺织、机电等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上具有相对的优势,制造业企业如果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国际化扩张经营投资于相对欠发达,或经济发展水平尚低,但需要我国某些成熟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则既可以输出成熟技术,占领部分国际市场,又可获得丰厚的回报。

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开厂设店,搞合资、合营制造业企业,并以各种方式吸收当地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然后再转回国内,就可以推动国内制造业企业、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

(三)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战略

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需要。开放型经济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制造业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和操作,最终要靠制造业企业。如果没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能与西方跨国公司相匹敌的国际制造业企业,没有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制造业企业家,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没有微观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较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基本上仍然是内向型结构。我国工业商品的销售,绝大部分是面向国内市场;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也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市场。因此,要注意开发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潜在能量。

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现状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不定的问题,现有国家统计数据的统计分类是国有制造业企业、集体制造业企业、股份合作制造业企业、股份制制造业企业、私营制造业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制造业企业和其他,我们一般所说的制造业企业要比私营制造业企业的范畴广得多,除了包括个体、乡镇制造业企业、民营科技制造业企业、股份合作制造业企业外,国有民营的制造业企业、股份制制造业企业国家未控股的部分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制造业企业包括全部的私营制造业企业和股份合作制造业企业、部分集体制造业企业、部分股份制制造业企业及极少数国有制造业企业。但是没有这样的统计类别,这部分数据难于区分和处理,所以,这里我们采用全国工商联近十多年来对上规模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作为研究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代表了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国家统计局以及商务部等机构的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基本描绘出我国民企国际化扩张的态势,上述数据的使用,并不影响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同时,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制造业企业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速度远超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制造业企业,当前在出口贸易中占比为33.4%,低于占比最高的外资制造业企业的52.5%,但制造业企业外贸出口发展势不可当,同比增长33.3%,是外资制造业企业增速16.1%的两倍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伴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将会不断改善,制造业企业将在国际化扩张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2000年初,中央推出“走出去”国家战略,强调“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开展跨国生产与经营”。但“走出去”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的初始定位是大中型国有制造业企业,所有制形式成为重要的门槛,后来随着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尤其是绕过政府审批与监管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这一定位受到挑战,逐渐趋于淡化。无论在中央政府主管部门那里,还是在沿海有条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地区政府那里,对于“走出去”制造业企业,均强调其是否“有条件”,即是否具备外向扩展的实力,而不再强调制造业企业所有制。这也充分说明了制造业企业的经济实力。近几年,制造业企业更是发展迅速,单从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发展变动就可略见一斑。

从资产规模的分布来看,超大型和大型制造业企业数量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尤其是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2家,增加到2012年的8家,这也进一步显示出制造业企业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海航集团以2017.87亿元的规模高居制造业企业资产总额榜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次之,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3位和第4位。资产规模在100亿~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大幅增加,由2011年的93家增至143家,增长趋势明显。

三、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差

生产规模偏小限制了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跨国经济不断扩大发展,制造业企业经济竞争不再局限在国内,而是竞争的国际化扩张。实际上,国家间经济实力的较量主要表现为大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国际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是一些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企业或制造业企业集团,这符合规模竞争、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中国绝大多数大制造业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其产品与国外大制造业企业产品相比自然缺乏竞争力。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影响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制造业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缺乏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使得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

长,国际化扩张进程更短,那种期望一夜成名的国际化扩张路径是不存在的,尽管有自主创新国际化扩张路径可以选择,但缺乏最优的选择,因而还是应该从最基础的路径起步,逐步积累自主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全球化,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没有构建与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促进自主创新,很可能要失去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性。

四、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发展若干对策建议

(一)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后WTO过渡期内,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国内经济的国际化扩张,如何培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全球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国际化扩张发展,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整个产业链的制造业企业,要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有直接联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国际化扩张是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的形成。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扩张程度和产业大大增加,中国制造业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似乎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出口量有所改善,但在许多情况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出口显示一个更大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因为一半以上的跨国公司和控制生产的商品的出口。然而,国际化扩张程度并不代表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治理必须依靠产业环境,竞争环境,鼓励创业精神财产的衡平法,制造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三维的创业创新,制造业企业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加剧(ESM)的动力相互作用,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家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实施新兴产业的专项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和人才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机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和合理运用技术性措施,按国际通行规则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应用水平。

国家应该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多形式,在新兴产业特殊的产业政策的实施,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体系和人才晋升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创新机制,保护和应用,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措施,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通行规则的应用水平。

具体地说,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服务,生物经济强国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实施的新材料,新能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促进高技术人才、资本、技术、区域的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构造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发展的基础条件

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重要战略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避免进入国际市场的早期,盲目多元化。我国从事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通常是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但是,应该看到,从某种程度上讲制造业企业的一些成熟技术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制造业企业,具有相对优势。因此,除了增加科技投入制造业企业,努力打造一个高科技,在跨国经营应进行局部的技术知识,结合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当地市场的需求,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因此一些产品转换,特别是当一个大的国家的市场,有是消费者的口味和消费能力之间的巨大差异,适用的技术,成熟的技术,在制造业企业和创新的技术本质的转变有相应的发展空间,使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同时,在投资地区的选择,我们应注意避免与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与合作。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战略联盟等形式,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逐步形成和品牌制造业企业的实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兴起,海尔海信,TCL,康佳等制造业企业都难以模型基于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的自主创新战略

从量的增长向价值增长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创新驱动元件驱动,从而改变经济结构的高附加值。2005世界经济论坛(Davos)全球竞争力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技术领域,我们的竞争力排名四分之六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仍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成本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仍较低,技术水平低会制约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国际竞争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采集,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整合创新资源,创新,提高科技战略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创新。原始创新是指获得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集成创新指的是各种技术的有机融合,竞争性的产品或产业的形成;消化创新是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事实上,这三个方面与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的高水平,水平较高;基础研究

21314-

第三篇: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如何将腐败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其不至于危害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廉政建设,使国家政治体系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新加坡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廉政体系,它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本文拟通过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建设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国的经验,从中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为中国廉政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中国和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正文分为五章,分别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预防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和教育机制进行具体的比较,评析它们的运行效能,在评析对照中找出中国廉政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最后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在合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文化和公民社会四个维度,提出加强中国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本文认为,中国的廉政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健全廉政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自治自律。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展望中国廉政建设的未来。

【英文摘要】How to contain corruption to a minimum ext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manner as not to endange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rough honest politics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ll complex and profound issues.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a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ance system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China and Singapore have simila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China can learn from Singapor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will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coun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clean government for China.There are three parts of preface、text and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In the preface,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China and Singapore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ean government in China and Singapore will be summarized、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describe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arrangements of this study.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It conducts specific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on following aspects, lik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clean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ir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find out the experience and lack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Based on China’s social reality, the last chapter tries to sum Singapore’s experience up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hrough the dimension of economic,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civil society, and propose to strengthen the general concept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ust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hile maintaining command of the rol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legal system, promote polit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cultiv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grity, build clean value system;to develop civil society and promote social self discipline.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whole text will be summarized,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关键词】廉政建设 预防机制 监督机制 惩处机制 教育机制

【英文关键词】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reventive mechanismsupervision mechanismpunishment mechanismeducation mechanism

【目录】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3-4ABSTRACT4-5摘要1.1 选题

1.3 第1章 引言9-15依据和意义9-10

研究内容及结构14-15

较15-26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4第2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比2.1.1 2.1 新加坡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5-18

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和录用制度15-16

廉政义务规范16-17

17-182.1.2 周密的公职人员2.1.3 实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机会2.2.1 不2.2 中国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8-23

断完善的公务员廉政勤政保障机制19-20

廉政规范立法建设20-212.2.2 深入推进的2.2.3 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加强廉

2.2.4 对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逐步改

第政预防组织建设21-22革22-232.3 中-新廉政预防机制的比较分析23-26

3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监督机制比较26-34

设的监督机制26-29

26-273.1 新加坡廉政建3.1.1 独立权威的反贪机构27-293.2 中国廉3.1.2 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

29-31政建设的监督机制

制29-30

30-313.2.1 反腐职能机构的制度约束机3.2.2 多重监督形式构成的责任约束机制3.3 中-新廉政监督机制的比较分析31-34第4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比较34-42

设的惩处机制34-374.1 新加坡廉政建4.1.1 完备严密的廉政立法

34-364.1.2 及时严厉的腐败行为查处36-374.2 中国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37-39

律法规37-38

38-394.2.1 不断完善的反腐肃贪法4.2.2 在腐败案件查处上的不懈努力第54.3 中-新廉政惩处机制的比较分析39-42

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比较42-49

设的教育机制42-45

42-43

43-44

44-455.1 新加坡廉政建5.1.1 最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5.1.2 加强对公职人员”心治”教育,倡导奉献精神5.1.3 倡导儒家价值观,培养社会廉政文化5.2 中国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45-47

45-465.2.1 重5.2.2 坚持以

5.3 中视公仆意识教育和实践,倡导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教育,密切干群关系46-47

-新廉政教育机制的比较分析47-49

经验,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49-65

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廉政建设50-54

指导,在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50-51第6章 合理借鉴新加坡6.1 以经济建设为中6.1.1 以科学发展观为6.1.2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6.1.3 完善社会主义

6.2 健全廉政法制

6.2.1 健全反腐肃贪立为廉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51-52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寻租和腐败机会52-54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54-58

法,违法必究惩处必严

权力制约机制55-57

职人员财产透明度

值体系58-6157-5854-556.2.2 科学配置公共权力,完善6.2.3 推行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增强公6.3 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6.3.1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廉洁纳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廉洁从政观念

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自治自律61-65

设61-6258-5959-6060-616.3.2 强化公职人员廉政教育,牢固6.3.3 注重公民廉洁教育,夯实廉洁6.4 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6.4.1 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推进公民社会建6.4.2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参与

结论与展望65-66致谢和监督效用62-65

66-67

参考文献67-6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中国子午线轮胎制造业市场研究

中国子午线轮胎制造业市场研究

简介

2005年我国子午线轮胎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利润总额为50多亿元。子午线轮胎行业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延伸.带动了子午线轮胎市场的空前繁荣。

目前.全国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300多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数量偏少.小型企业居多。这是我国子午线轮胎行业发展较为落后的重要表现。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大部分子午线轮胎行业企业集中在华东地区.这里包括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等全国子午线轮胎行业发展最为靠前的几个省市。

中国子午线轮胎制造行业属于开放程度较高且投资规模较大的行业。众多外资的涌入.各类企业的加盟.使我国子午线轮胎行业成为一个群雄并起、割据纷争的时代。而世界轮胎前三强在中国的独资和合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加上先进的技术.在国内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子午胎市场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预测.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淘汰的命运.少数大企业将主导未来的市场竞争。

报告目录

中国子午线轮胎制造业市场研究

目 录

引 言

1第一章 子午线轮胎行业现状概况

第一节、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轮胎的定义与分类

二、子午线轮胎

(一)、子午线轮胎的构造

(二)、子午线轮胎的显著特点

(三)、子午线轮胎的优点与弱点

(四)、子午线胎与斜交轮胎的区别

第二节、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国内轮胎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子午胎的发展

三、子午胎翻新需重视

第四节、行业市场特点

一、我国子午线轮胎市场大.利润丰

二、总体产量大.但国产轮胎质量不高

三、国际轮胎巨头占据了我国子午线轮胎业大部分市场

四、我国轮胎工业产业政策有待调整

(一)、支持企业技术研发

(二)、政策要随市场变

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企业集中度

二、地区集中度

第三节、行业赢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节 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章 子午线轮胎行业产品分析

第一节 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第二节、产品产量分析

第三节 产品进出口状况

一、轮胎进口情况

(一)2003-2005年进口数量、金额

(二)2003-2005年进口量最大的10家企业分析

二、轮胎出口情况

(一)2003-2005年出口数量、金额

(二)2003-2005年出口量最大的10家企业分析

三、进口轮胎与出口轮胎的比较

四、影晌2005年轮胎出口的因素分析

五、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轮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

(二)、产品相互杀价

(三)、国际贸易使我国产品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四)、加入WTO对我国轮胎出口的影响

(五)、采取措施

第五节 产品售后服务分析

第四章 子午线轮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市场竞争格局

一、市场潜力巨大

二、市场分三大方阵

三、少数品牌将主导未来竞争

四、世界轮胎巨头中国攻略

(一)、引子:“争食”中国福特

(二)、米其林:技术制胜

(三)、普利斯通:品牌整合(四)、固特异:向零售转型

第二节 市场需求与竞争力分析

一、汽车工业对轮胎的需求重点与预测

二、汽车起重机专用轮胎需求激增

三、部分国际市场对中国轮胎需求分析

第三节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四节 市场潜力分析

一、市场概述

二、市场潜力分析

第五节 兼并与重组

一、佳通曲线收购桦林轮胎

二、司法拍卖简化国有股权收购程序

三、米其林反向收购上海轮胎橡胶

四、中国轮胎行业的兼并重组将会好戏连台

第六节 区域市场研究

一、山东省市场

(一)、山东省是我国子午线轮胎第一大省

(二)、“东方轮胎城”正在崛起

二、南京打造汽车轮胎产业链

三、兰州打造西北最大轮胎生产基地

四、我国有望成为东北亚轮胎产业中心

第七节 国际市场分析

一、世界轮胎业发展概况

二、国外轮胎的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已趋于成熟

三、新一代子午线轮胎发展迅速

第五章 行业著名品牌企业分析

第一节 行业企业整体概况

第二节 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名企业分析

一、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赢利分析

二、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赢利分析

三、山东成山集团

(一)、集团简介

(二)、新100万套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冲刺阶段

(三)、成山轮胎企业用品牌闯世界

(四)、公司赢利分析

四、山东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4年5月三角轮胎集团获中国质量认证

(三)、公司赢利分析

五、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国内经销分布

(三)、公司赢利分析

六、河南轮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赢利分析

七、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发展历程及进期目标

(三)、公司对外出口网络图

(四)、公司赢利分析

(五)、公司先进的质量管理

八、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赢利分析

九、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发展历程

(三)、公司赢利分析

十、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网络

(三)、公司赢利分析

(四)、黄海橡胶核心竞争力及发展前景分析

第三节 8家大型国有轮胎企业综合分析

第四节 行业失败案例分析

(一)、100亿梦想

(二)、麦肯锡咨询与营销变革

(三)、“98避税行动”

(四)、并购之痛

(五)、劫后余生

第五节 最具活力中小企业分析

第六章 子午线轮胎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

第一节 行业发展预测

一、子午线轮胎业将继续强劲增长

二、我国国内轮胎产业将面临挑战

三、中小企业将逐步被兼并、淘汰

四、循环经济是中国轮胎工业的必然选择

(一)、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挑战

(二)、循环经济与轮胎循环利用

(三)、循环经济是中国轮胎工业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发展优势和机会分析

(一)、中国汽车业强劲发展带动子午线轮胎业

(二)、加入WTO读我国轮胎业有利影响分析

二、行业存在、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产品供大于求

(二)、轮胎市场极不规范.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

(三)、国有企业受到外资企业强有力的冲击

(四)、原材料制约影响较大

(五)、配套工业相对落后

三、行业威胁分析

(一)、国内轮胎价格优势丧失。

(二)、我国子午线轮胎产品的质量及技术与国外轮胎差距较大。

(三)、我国轮胎企业与外国大公司的规模及实力差距悬殊。

第三节 投资策略性分析

一、子午线轮胎业投资前景看好

二、投资全钢胎要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一)、投资全钢胎是盲目建设吗?

(二)、国家应该如何过问市场?

(三)、新建项目有优势吗?

三、民企涉足子午胎当慎之又慎

(一)、民企尚不具备实力

(二)、卖方市场即将变为买方市场

(三)、以弱搏强胜算少

四、加入WTO后子午线轮胎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

(二)、加快技术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三)、组建大型轮胎企业集团

(四)、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

第五篇: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 ”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标准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四、机械半成品的市场化等于零

任何产品靠自制自用没有形成市场化机制,其制造成本与质量大家是可想而知了,但是组成机械产品的配件也称之为半成品就完全没有市场化,其实半成品的市场量比成品市场量要大得多。现在的半成品都是以定制的形式完成交易过程,如何使其逐步的转向买卖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解放思想,站高点,看得远点,行业会发展的更好,企业也会走得更远,真正成为一个 有竞争力的“世界工厂”。

下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

    中国汉字研究论文5篇

    汉字的起源 【摘 要】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

    中国法律思想史 研究论文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论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国依靠法家思想富强称霸,统一六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是,秦朝也因法家思想走向极权统治,加之奸臣当道,二世而亡。汉朝董......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研究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研究论文----蒋介石 摘要: 蒋介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如今,也有人敬重他,也有人痛恨他。他背负着把中国带入黑暗的骂名,可毛泽东却说过......

    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作者:樊学民 谭鑫元 徐 波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3期......

    完善中国税法教学与研究之建议论文

    一、问题的背景-税法教学与研究应具备指导税收立法实务之作用税法教学除了基本的计算、解题及如何适用税法外,更应强调现行税收法制设计与立法目的之分析。面对多如牛毛......

    制造业安全管理思索论文

    安全目视化管理内容分析(1)人员的安全目视化管理。人员的安全目视化包括着装统一化、劳保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按照不同的岗位、工种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辨识,通过佩戴胸牌、臂......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最终定稿)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0-12-10 来源: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作者:佚名标签: 物流发展 制造业 物流业 物流外包 物流企业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