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住房审计效果提升经验交流
近年来,随着政府保障性住房投入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维护广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切身利益,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建议关注四个环节提升保障性住房审计效果。
一是关注土地供应环节。审查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查看当地政府是否优先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是否存在因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
对新征用土地,是否严格遵循土地征用政策、法规,是否存在违反政策未报即用、边报边用、少批多占等问题;
对已批复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是否存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规问题。对于通过市场方式取得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是否存在免费搭乘的情况。对于配建的经营性设施用地,是否严格遵循招拍挂程序,是否存在挤占相配套的保障性住房指标的情况。
二是关注资金筹集环节。审查地方财政是否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是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足额配套资金;
审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是否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审查是否存在地方政府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出让土地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是否达标;
审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专项用于住房的维护和管理;
审查企业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否存在弄虚作假问题。
三是关注工程建设环节。审查建设资金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或者浪费现象;
审查有资质的企业中标后是否存在将工程层层转包给不符合开发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建设的情况;
审查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列材料和人工开支、偷工减料等问题。
四是关注分配环节。审查当地政府是否建立了科学和有效的申请、审核、公示、复核、退出等制度;
审查是否有不符合条件的群体进入保障范围,是否存在利用虚假申报材料骗取保障房或补助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违规出租、出借或其他商业经营的现象。
第二篇:剖析内部审计瓶颈,提升内部审计效果
剖析内部审计瓶颈,提升内部审计效果
张正军
沙银昌
多年来,内部审计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障职能工作运转,提升部门履职能力,防范机制风险,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作用,内审工作的职能和地位也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不断地强化。但在日常内部审计职能开展中,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1、内审机构与财务机构的交叉混同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一般来讲,多数单位内设财务部门和内审机构合而为一,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一般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任,做而不专;在日常内审过程中,由于内审人员的双重身份,因此不可避免存在“自己找自已难堪”、“避重就轻”的思想,特别是涉及到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审计更容易体现出此方向。
2、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由于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基本是 “半路出家”,财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知识面相对单一,加上部门招录公务人员时受到专业对口的限制,很少招录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的公务员,目前担任会计、审计岗位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审计专业知识,电算化、网络信息化内部审计多处于空白阶段,现代审计手段普遍缺乏,综合技能素质偏低,单位内审工作只是满足于简单操作和表象审计,内审领域不能有效拓展,内审层次不能深层次地开展。
3、内审对象和范围的多元化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内审对象已从过去侧重于行政单位向侧重下属挂靠的社团、事业单位转移,所涉及的内审对象更多、隐蔽性更强、头绪更复 杂;审计范围也从涉及部门职能方面的票据审计、收支审计、内控机制审计、资产审计扩展到基建审计、采购审计、医药费审计、车辆维修审计等,而基建审计、医药费审计、车辆维修审计等依赖于较强的专业知识,是目前内审人员难以胜任的,需要利用外部审计资源配合才能有效实施,相对封闭式的内部审计模式需要引入外延式的外部审计资源。
4、内审活动的多样性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现代内审工作已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资产审计向包括绩效评价审计、资本性项目经费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逐步转型,使内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而多头绪的专项审计活动依靠单一的基层兼职审计人员难以改变疲于应付的状况,内审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证。
5、公务消费行为的不断扩展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当前公款旅游、公车配备使用、公务接待的“三公”消费已成热点,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愈演愈烈,不规范的公务消费带来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和腐败的产生,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内部审计面对的多是中层及以上人员的公务消费,审计人员所处的地位难以发挥有效地监督和审计。
6、内审结果的落实制约着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总体来讲,审计结论出台后,目前基层单位在落实内审结果上普遍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对于一些现实性、普遍性、机制性的问题都带来了审计结论不能完全整改落实到位,有些问题是屡审屡犯,同时内审人员在执行效果的落实上也不能跟踪检查到位。
针对上述内审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需要全方位地破解,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1、强化审计职能的组织建设。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内审 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审工作制度,强化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理解、鼓舞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同时上级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财务、审计专业方面的人员充实至基层审计队伍中,提高知识层次。
2、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和改善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法规的不断颁布实施,特别是现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内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始终如一地学习和掌握与审计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跨行业知识领域,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内审工作水平,提高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指导实践活动。
3、加强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互动。针对内部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逐步转变审计方式,变同级审为上审下、变本单位内部审为系统内单位间交叉审、变事后审为事中审和跟踪审,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升审计质量,推动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4、利用外部审计资源提升内审职能效果。由于内审对象的不断扩展,内审范围外延的扩张,内部审计资源已无法承担和满足一些专项审计活动的需要,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发挥外部审计职能的功效,通过委托外部中介机构、权威性部门开展外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资源,破解内部审计难题,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的改善,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5、突出内审工作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内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应善于抓住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环节,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实现审计内容的突破,要围绕被审单位财 务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以往审计中发现的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展开审计,跟踪检查以往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6、正确处理好审计与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目的是加强单位内控建设、改善行政管理、降低履职风险,实现资产效率和行政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审计人员要摆正位置,改变观念,逐步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的审计类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坚持内审监督与服务全局工作相统一,切实履行好“把关职能”、“服务职能”和“免疫职能”,全面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服务作用,以促进部门事业的平稳发展。
第三篇:审计机关质量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审计机关质量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审计工作和座谈会精神,全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审计项目365个,审计调查42个,审计公告10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57%、16.67%和400%。全市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简报250篇,被批示采用114篇。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3756万元。审计工作历史性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次肯定了审计工作。一是强化项目管理。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反复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并将全年审计项目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对下达的计划项目,建立了应审项目库。对原有的审计文书进行了清理,全面启用新审计文书格式。对不符合规定的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送达回执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市审计局审计整改检查通知书》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办书》。
二是强化现场审计。市局出台9项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分别从审计前调查、审计项目现场协调管理、审计项目现场总结以及审计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规范现场管理。县审计局结合省厅审计管理制度试点,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XX县审计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坚持把好“程序、取证、处理、复核”四关。XX县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制定操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XX县审计局实施多项管理规程,加强业务流程控制,保障审计项目有序实施。
三是强化复核把关。要求审理人员对每个项目从审计程序到审计文书逐项审理,填写项目审理工作记录,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变以前完善档案程序性复核为对整个审计项目全程实质性审理。加强内部层层把关,对简单项目法规审理科室审核,直接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项目较大,问题比较复杂,经科务会研究后,报请分管局长审核,并签署意见,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规范要求,书面下发《审计项目审理情况通报》,增强审理意见落实效果。四是强化金审应用。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金审工程”实现了县区全覆盖,oa审计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ao现场审计系统全面推广,去年全市完成ao应用21个,计算机审计方法2个。今年应用实例同比增长15%。ao与oa交互管理,市局制定了《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及计算机运用技术手段,结合ao∕oa交互等措施,实施进度管理、控制和考核。
五是强化考核评比。建立全市审理专家评审组,实行市县分组分类交叉评比,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考核。针对评比情况,市局统一下发参评项目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单位对参评项目扣分事项进行整改。同时对优秀项目全市通报表彰。今年以来已评比审计项目41个、综合报告17份,推荐参加全省评比优秀项目4个,优秀报告1份。
第四篇:“四注重”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四注重提升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监督效果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注重“把握重点、研究方案、创新制度、运用结果”,把经责审计工作贯穿于干部监督管理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和管理决策能力。
注重把握经责审计重点。对区管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经济活动、资金资产量大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突出关键岗位,每年有计划将部分乡(街道)主要负责人分批纳入审计范围,加强对掌握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突出重点,加强对管理重点项目、使用重点资金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2011年,完成对涉街道、水利及教育等6个重点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辖区、行业经济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注重研究经责审计方案。综合平衡、统筹规划,有计划对重点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增强审计监督的统筹性和时效性。组织部结合干部任职年限、履职情况等深入研究,超前提出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工作方案,重点审计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或已经离任的领导干部,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等内容,确保权利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注重创新经责审计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水平,着力从制度层面查找干部经济责任履
1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管根本、管长远的角度出发想对策、提建议,推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同时,积极倡导经责审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经责审计评价体系,推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有效警戒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
注重经责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监督、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据,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经责审计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审计意见建议,运用到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去,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第五篇:如何提升招聘广告效果
怎样提升招聘广告效果
在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刻也没停止过,尤其是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可谓是“求贤若渴”。在如此压力大的情况下,hr怎样去面对这严峻的形势呢?
经常会有一些hr和我说发了招聘广告,打电话的人不少,但是来面试的没几个,或者来面试的人不少,但是都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岗位空缺影响公司发展,领导又给施加压力,hr工作更难开展,无从下手,怎么办?
面对问题,hr应冷静面对,不要成群跟风,要选适合的招聘方式。
分析岗位:
·如果公司招聘以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主,可以选择版面稍小点的,比如特价版,价格优惠,招聘效果很好;如果以招聘业务销售为主,尽可能选择中等以上尺寸,比如8分之一或者4分之一;如果以招聘中高层管理或者技术类的岗位,选择版面稍大点的尺寸,比如三分之
一、半版或者整版。当然这是仅从岗位类别来分析的,也要结合公司的招聘预算以及实际情况来定,有的是全面招聘,什么岗位都有,但是公司资金紧张,就尽量选择特价版里面稍大点的版面比如6分之一。如果公司有足够的招聘预算,那就结合实际的招聘岗位合理安排版面。
·比如新成立的公司和一些大型企业,做招聘的同时也想宣传一下公司形象,那就选择大版面,有条件的可以做首版或者2-7版,如果资金紧张,那也尽可能的选择2-7,哪怕版面稍小点,靠前的版面既可以收到很好的招聘效果,也能给公司带来宣传效益。再从招聘广告本身来分析
·招聘广告以简洁,清新,大方为主要设计风格,当然有些公司认为要有个性,才会在众多招聘广告中脱颖而出,其实不然,每逢招聘旺季,招聘版的广告很多,最吸引眼球的反而是那些中规中矩的设计风格,求职者认为这样的公司会比较正规,而且招聘职位一目连然,很清晰,自然愿意去看去选择。
设计色调尽量和公司的网站、logo主色相匹配。
·招聘广告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简介,招聘职位以及要求,薪资待遇,联系方式。这里要特别提醒各位,薪资待遇尽量写,这样求职者会更青睐,越详细越好。另外联系方式里面尽量写上地址,这样求职者不会盲目的投递简历,也给hr工作带来方便,不会在你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还要接求职者的电话问在什么地方,怎么去。
以上仅是个人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