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

时间:2019-10-22 14: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

第一篇: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

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是上海二期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提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目前,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各高中探索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发挥外语特色,深化人文底蕴,建立一所优质、精致的现代化高中”,这是我校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宏观背景。在学情方面,我校学生是一群普通的高中生,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迫切希望学校开设研究型课程,帮助其改变学习方法,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所以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引领下,我校大力推进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建设,以创新实验室为载体,社团活动为依托,全面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一、研究型课程的目标设计

我校研究型课程的主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提出疑问,学会运用已习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创造性学习的积极体验。研究型课程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设计;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所以我校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有四重内涵:

(1)帮助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并为其提供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机会,初步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

(2)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发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基于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帮助其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并学会沟通与合作;

(4)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培养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了更好地达成总目标,我校将其细化成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并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探究、努力求知、敢于质疑的的问题意识。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以案例分析和应用型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高他们寻找、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将现象、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的能力,使他们能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制订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报告。

2.第二层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培养其合作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在同伴间的互相影响下,共享研究资源与成果,一起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信息处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研究、表达交流等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3.第三层次—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其感兴趣的科研领域中寻找、设计、完成研究项目和操作实践,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批判性、发展性等方面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型课程的设置

我校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分为“分类指导期”和“自主探究期”两个阶段。高一年级为研究型课程的“分类指导期”,它以观摩和体验类活动为主,通过观察、实验、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他们今后的探究活动进行铺垫。高二、高三年级为课程的“自主探究期”。我校每学期按照“1+2X”的设置来安排课程内容,“1”为我校自主开发的“少科院”特色课程项目;“2X”是从校本课程共享资源中选取的项目,或教师开发的项目。

三、研究型课程的管理

为了对研究型课程进行有效管理,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型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教研组,对课程进行了整体和长远的规划,出台了课程目标、实施方案及合理的评价制度。研究型课题工作组通过校级选修、教师推荐、学生自荐等多个渠道,汇总每个学期的研究型课题选题库并推荐给学生。我校专门建立中学研究型课程网上管理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题登记、活动指导记录填写、课题评价等工作,加强了学校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有效管理,实现了学校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时监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进行公正的评价。我校不仅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校本研修和课程研究活动,还会邀请教研员、专家参与教研活动,通过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成长。我校统筹安排和使用教学经费,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保证经费的足额投入,以及总量的逐年增长。我校建立了研究型课程教师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对教师进行科学考核。研究型课题辅导教师可根据课题的获评等级获得学校津贴,同时辅导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与教师的教学业务考核相挂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将成为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考核成绩将成为职务晋升、评功记优、绩效奖励的依据之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研究型课程已具有了成熟架构,它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已能做到充分围绕问题展开,一方面由学校提供学习的参考课题,另一方面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而不是以获得研究成果为目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和感悟。评价看结果,但更注重其研究过程。

第二篇:适合学生发展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发展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今天我们备课组将综合上周五听得两节典型课例进行阐述。逸夫小学李荣老师和西安纺织城小学王亮老师同课异构《点阵图中的规律》。两者有相同的教学模式,而看似相同的模式,又透着很多不同。李荣老师是我们听公开课,或是现有的课堂模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而王亮老师的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课堂。

一、创境激疑。

就是我们进入一节新课的导课。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 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

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两位老师都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如李荣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串了一半的手链开始,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串手链完成吗?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导入本节新课。而王亮老师导课新颖,他以动漫的形式出示一组滚动的数字和图形,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紧接着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个图形,想到了哪个数字,通过这个三角形,你能想到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完之后,王老师直接点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形看到数,通过形看到形,这两者紧密相连。王老师的导课让学生生疑好奇,发现数形的联系,激发探究欲望。两位老师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在自主探究环节,两位老师都采用自学、小组合作、同伴互学等多种形式。李荣老师导课后,直接明确点阵的意义,通过板书明确点阵图的第一个方法,学生在得出第一个方法后,在练习卡上通过不同方法以独学、群学的方式完成活动一,在小组进行交流,组员汇报。而王老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一直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再通过回答进行引导,他的引导总是能抛砖引玉、恰到好处,开发性、发散性思维教学,立足点较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如他进入探究环节后,给出点阵图的第一,第二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第四组是什么图形?这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并没有直接说错了或是对了,他说凡是有答案的同学都是善于思考的。老师给出第四幅图后,那第五幅图呢?小组交流完成后组员展示,他让两名学生进行展示,一名用模具摆图,一名用算式表示,而两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都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释说明,而这时老师说,你们还有问题向他们提问吗?没人回答,老师直接提出那第10幅图?第100幅图?学生同过前面的观察稍加思考后直接得出n²。这时老师对于方法进行总结,观察——猜想——验证——总结,这是探究知识的法宝,从刚开始的导课,到新知识的结束,老师至始至终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引导,整节课学生一直在思考,自己观察,自己确定方法,自己操作,自己尝试解决。听完课后很多老师觉得,李荣老师的课堂更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我们备课组觉得,是我们限制了课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研究型学习的重要目标。也就是我们平时课堂中的巩固练习。两位老师在这里都将知识进行了迁移,探索长方形点阵图。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在应用拓展这里,李荣老师给出的是根据算式自己设计一组点阵图,王亮老师是根据数列1、3、9设计一组点阵图。相比较而言王亮老师的更符合数形结合。在这节课后,王亮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了系统性归纳与总结,也正好给我们备课组指明了方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从单元绘制思维导图到如何在每一节课中绘制思维导图。

两位老师的课都非常的精彩,可以这样说,李荣老师也是以学生为主,但是通过一些环节,她还是给了学生定向思维,也就是不放心学生,帮助的太多,她的课堂可能符合我们目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王亮老师这样的课,我们三位老师都有尝试过,但都是草草结束,因为课堂上总是一问三不知,自己先失去了信心,通过听课,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是学生一问三不知,而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引导,在教师研修方面,我们需要更大的进步空间。总之,新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研究探索,但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这就是我们备课组集体结晶——适合学生发展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第三篇:构建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

摘要:“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现有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简单阐述“研究型”教学涵义和作用,并提出构建“研究型”教学创新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具有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因此,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新,必须研究“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涵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运行形式。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构建以及创造的过程。在当今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教学领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在“研究”,它包括教师的研究和学生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教,学生在研究中学,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的创新上;同时鼓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即突出学生主体,强调问题中心。它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对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理念的全面转变应包括着重实现知识传授向行为引导、能力培养转变;教师单向主导向师生双主体转变;接受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认识到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针对教师,而且也要针对学生改变单纯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以自主探究、合作、开放、实践的态度,进行研究型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只有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学相长,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观、教师观、师生观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大大强化,教师的话就是绝对真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教学活动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演化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在这种图景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存在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没有通过对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了学习观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树立“研究型”的教学理念,对于充分认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课堂教学中构建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看做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过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扼杀个性的教育机制,导致教师的教停留在知识的填充,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死记硬背,学而不思。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贵在引导,学生重在自我探究,且教与学的方式呈现多样化,采用讲授、启发、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教学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现实针对性较强的内容采取讨论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研究型”教学还淡化了课内课外的时间观念,教学不再只是课内的事,基于动机和兴趣,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研究为纽带,开展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学生能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求知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分享成功的喜悦。并加大学生自学力度,在课内为学生推荐先进的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精心设计作业,规范作业管理,使课程作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小组,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学习团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束缚,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框架里。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组织,使课堂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前人已懂的东西,学生缺乏思考而无力创新。“研究型”教学倡导问题意识,主张在领会把握教材内容,作出主次、轻重、详略区分的基础上,以“少而精”的原则,以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现实问题切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方面,重在讲思路、讲线索、讲重点和难点。讲授内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在课堂上讲述,变“教材”为“学材”,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尤其注意在课堂上增加行为规范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四)有助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具有导向性的功能

“研究型”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它是一种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尤其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价值,并能有针对性地给以具体的改进建议,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特别是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和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估体系。

二、关于构建“研究型”课堂教学创新氛围的策略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教学领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等制度,积极开展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培养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学理念的改变尤其需要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热爱和投入自己的职业和专业,开展研究、探索和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人力资源的新型培训模式,把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创造价值。通过鼓励教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建设来探寻解决实际需要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科研课题,将有助于教师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品质结构。只有构建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做到真正改变教学理念,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先进的教学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然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仍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反映在教学目标观方面。大部分教师重视理论知识讲授,忽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较少,许多教师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内在要求,尚未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包括新的学习观与质量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反映不够充分,从侧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出发,忽略了以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设计他们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了学习观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在质量观方面,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不重过程只看结果,以分数论高低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采取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成绩考核重在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考核重在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为客观,并发挥好导向功能。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

“研究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民主化,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交往互动关系。教师既是导师,又是学习伙伴。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群言堂”,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实现的。在研究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树立“研究型”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研究型”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和熟练运用研究与探讨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

首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现代教学模式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败。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理解问题创造条件。依据教学目标,拟定一定量的达标测量题,对照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量化;也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一问题作出分析、表明态度或提高解决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觉悟和行为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其次,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和质疑主动权让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标,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师生共学,双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在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注重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基础知识的传授达到教育性的目的;通过情境设置,以境育情,在感情的比较、流露以及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让学生理解观点、规范并形成正确的信念,进而通过教师的“表率”和“榜样”作用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教师必须做到树立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意识,创设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研究以人为本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纠正教学中目标不明确的盲目性,目标不全面的片面性,目标不具体的笼统性。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有有了明确、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增强针对性及课堂实效,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人的素质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对人的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盖萍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堂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33-36

[2]陈丽萍,课堂教学互动效应的内涵、层次与演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龚萱.关于基础课教学理念转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75-76

第四篇:研究型课程的定位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钟文芳

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到课程的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quot;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南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这样,要定义研究型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观点四:研究到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深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研究型课程指向培养儿童或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在课程的评价上,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虽然研究到课程在实施中,提倡通过学习者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倡儿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它又不同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学校中所出现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后者强调通过严格的、按照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来发现某种知识,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从课程的性质来看,研究型课程归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到江程的特点

考察研究型课程的特点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特点的研究有多种表述。(-)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考察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研究型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其他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和探究粮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是开放的。

2.课程内容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类课程的内容弹性非常强,在保证一定的学习量的前提下,儿童所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3.课程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既有个体的活动,也有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既有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在某一个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会出现。

4.课程评价上的特点。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来考察

探究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思想。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载体。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以学习者、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等原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教育条件和具体特点的课程。这就涉及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成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一般取决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一是广义层次的决策,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另一是具体的层次决策,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等。在研究型课程中,课程的设计者除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门的课程设计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之外,学校和教师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关于研究型环送的设计问民

研究型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编制上的特点,即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确立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编制的过程,课程的编制者由单一的课程设计者扩大到学校繁育中的各方面的人员,这种编制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课程编制。学校和教师已习惯于实施现成的课程,按照现成的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实施课程。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甚至学生是否能很顺利地参与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活动中,并使课程的价值得到体现,是在进行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和教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此类过程中?从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中发现,儿童对于研究型的活动的价值上的认识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它不重要,原因在于它与考试没关系(这是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贯关注于考试这一惯性所造成的);另一是觉得它很有趣,自己感兴趣(该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前,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作过调查)。从学习者这一方面来看,儿童是否能积极投入到此类课程的学习,是由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所决定的。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参与课程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师不会也不敢对课程、教材、教参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能否适应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这是在研究型课程实施中首先会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学情境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潜能。研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研究型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研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研究型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信性来实施新的课程,旧的教学习惯也阻碍了教师对于新的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

(三)关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问题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参与。但这类课程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来完成,其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而我们的学校中,班级单位学生数相对来说较多,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研究型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否则又将会出现实施活动课程中的一些异化做法(将学习材?quot;朗读”一遍,就算“活动”过了)。

(四)关于研究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到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目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基础型课程中向自然、社会等一些科目的教学相互区别和协调。在自然和社会科目的教学中,也倡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对于自然和社会加以了解,并运用这些科自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印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容易

与研究型课程中的内容相冲突。研究型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活动状况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难以解决,在各个小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呈现出简单、不统一的现象,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12

第五篇:机械设计课程创新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机械设计课程创新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徐建生,吕亚清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探索全新的机械设计课程创新研究型教学体系模式。研究体系的结构构成、实施过程、以及测评系统。结果表明:新的研究性教学体系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创新网上交流

高校扩招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促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创新型国家呼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必须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科学创新的人才素质,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现实的迫切要求[1-3]。

国家和各大专院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作出了不懈的的努力,教育经费的增加、人才的引进、精品课程、优势学科的设立、网上教学互动平台的建设、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的申报评选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美好的愿望和辛勤的工作并未达到或远未达到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学校的主体群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的现状委实令人担忧。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呢?对学习的对象不做广泛深入的了解,赖于查资料、上课的积极性及兴趣不高,逃课,打瞌睡等屡见不鲜。课后不认真复习,不总结,抄袭作业,敷衍交帐、课外科研活动不感兴趣、考试作弊成风,愈演愈烈。很多学生的目标就是想办法通过考试,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了事。经过如此学习过程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成才现状可想而知。其实,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是经过十几年苦学,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好学上进的年轻的精英。

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出在我们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

现时,高等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上课传授,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下课完成作业,辅以实验课及课外科技活动,考试及各类设计。尽管部分教师想尽办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等等,但终究无法根治上述教学中的种种弊病。

我们的教学模式的问题何在呢?问题在于,它缺乏一种激发机制,缺乏研究探索的环境,缺乏一个学生创新学习的平台,缺乏可供教师操作的创新教学的基础,缺乏一整套创新研究型教学的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机械设计课程为对象,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机制;研究新的教学体系的结构构成、实施过程以及测评系统。创设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库、思考问题库、专题研究库、自测题库、试题库、教学模型库、虚拟试验平台、网上教学课件等教学基础设施,以构建全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扭转高等院校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局面。

1、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的学生兴趣激发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新的研究性教学体系的首要任务。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的最高需求层次为成功需求。新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设计研究性的课题,并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正确结论,使其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公布每一章节的思考题,学生预习时以此为线索,查资料、阅读参考书,在上课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一章节都设计了典型习题精解单元,学生可主动上讲台演示或讲解;对某些小节设计让学生自己在充分备课后上台讲课;对本学科研究前沿的目前有争议的问题,先由老师提出题目学生可作小论文,作为作业题上交,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宣讲。如此种种,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力量。

2、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结构及特征

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问题是载体,精品课程网站是基础环境(本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课堂交流和网上交流是平台。在教学的实施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每章节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一单元包含五个阶段:(1)预习阶段:每单元结束时和下一单元开始前,教师布置下一单元的预习重点、难点,要求学生上精品网站问题库中查阅该单元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要求学生通览教材的相关内容,辅以参考书,必要时查阅文献。(2)教师精讲阶段: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教师用2学时介绍问题的来龙去脉,精讲主要重点和难点,而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则在自测题库中由学生自己掌握。(3)课堂交流阶段:课堂上教师对预习中的重点问题提出若干讨论题,由学生即时回答,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相互回答,其形式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分组分题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全班课堂发言,精品课程网站的网上答疑则是重要的问题讨论补充交流平台,学生可随时上网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一起讨论,每天都有一名教师网上值班。(4)学生展示阶段:每一单元最后安排研究成果展示,学生可宣讲小论文,可演示解答考研试题,教师评述总结。(5)归纳总结阶段:每一单元结束,学生对单元的主要内容,主要脉络,重点难点作书面总结归纳,并作为作业上交。五个阶段中(1)和(5)为学生课下进行,总时数不小于10,其余3个阶段在课堂上进行,一般学时为6-8。

此种新的研究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学习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

3、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的基础设施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需要教学大纲、讲义、多媒体课件等即可完成教学环节不同,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则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大。除传统教学所需的硬件以外,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创设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库、思考问题库、自测题库、专题研究库、试题库、教学模型库、虚拟实验平台、网上教学课件、网上答疑平台以及机械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

4、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测评系统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每届约有15个班学习同样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以任课教师处理为主,辅以平时上课和交作业的情况。此种模式对于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下由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角度来测评的学生和教师,显得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新的教学体系的测评系统则由两大部分组成:(1)所有班级统一考试,由非任课老师出题,并做出标准答案,考试前对所有人严格保密,避免了考前突击和针对性的复习等弊病。批阅试卷实行流水作业,每位教师批改一题,最后由出题教师统计出总成绩,并撰写卷面成绩分析。(2)平时成绩以学生参加讨论问题、网上提问次数、章节归纳小结等情况为主,从而对学生抄袭作业形成制约。新的测评系统对学生和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促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积极参加问题的研究和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表达能力均有较大裨益。

5、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的运行结果

2008年共有六个专业15个班的机械设计课,在机电、机制(中职)、材控三个专业中作为试点,初步实行了新的研究性教学体系课程改革,而其他专业仍按传统教学模式运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基础和教师专业水平略低于其他几个专业,从试验样本上看,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的运行结果的客观性是没有问题的。

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初期,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思想活跃、勤于思考的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兴奋乃至庆幸,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发挥展示的平台,他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每天挤出大量的时间,查资料,上精品课程网站,查问题、提问题、交流心得,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上台演讲展示,认真完成每单元的归纳总结。而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差一些的部分学生则感到一时无所适从,十几年被动听课做作业的习惯不灵了,不思考、不研究、抄袭作业不行了。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初期有近57%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表示支持,26%的基本支持,17%的表示难以接受并反对。经过几轮实施以后,大部分学生逐步适应,学习主动性大幅提高,学习效果逐步显现。有位学生在网上交流时说,老师,以前我反对过,我错了,现在我觉得课程改革确实好。现在,对于实施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专业学

生,那些赖于查资料、上课的积极性及兴趣不高,逃课,打瞌睡、课后不认真复习,不总结,抄袭作业,敷衍交帐、考试作弊等传统教学司空见惯的弊端很难见了。学期结束时,学生问卷调查表明:68%的学生支持,28%的学生基本支持,4%的学生仍未适应。大部分学生已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感到收获颇丰。部分学生表示:非常幸运能享受到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希望能坚持下去,并加以推广。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网上交流平台就学习中的问题提问讨论的90%是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学生,他们将机械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看成学习、释疑、探讨问题的最好乐园。据统计:课程改革以来(半年内),本精品课程网站访问量已达52000多人次,一学期即超过3年访问量总和的700倍,网上交流量达260多条,一学期即超过3年网上交流量总和的200多倍(改革前3年中只有一条提问)。其中,网上交流率和网上交流内容、形式及质量,超过本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和全国同类精品课程网站水平。

2008年在所有班级中实行了考试改革,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由非任课教师出卷。试卷几乎涵盖教学大纲所有内容,题量较大,总体难度高于历届考试。统考卷面成绩结果见表1.表1 新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考试卷面成绩分析

平均成绩 不及格率 优秀率

普通教学模式 71.63—61.8分 14.88—62.5% 9—1.1%

研究型教学模式 80.33—69.89分0—12.5% 18.52—4.48%

注:表中数据为专业均值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从考试卷面结果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专业,其平均成绩高出10分左右,不及格率低20多个百分点,优秀率高出7个多百分点。出卷教师在试卷分析中作出“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三个专业平均成绩、不及格率、优秀率均好于其它专业,考虑到各专业学生本身的素质,课程改革的试行,对于提高学生内在的潜质有切实的效果。”的结论。

6、结论

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该体系可促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积极参加问题的研究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表达能力,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新的教学体系可从根本上扭转高等院校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恩霞,2、应丽霞.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3、2008(11):165-1674、崔梦楼,5、徐军.关于研究性教学的思考[J],6、教育探索,7、2007(9):59-603、李家坤,袁子厚.研究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8):70-71

下载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适合普通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研究型论文写作

    附1论文模板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欣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摘要:„„„„„„„„„„„„„„„„„„„„„„„„„„„„„。关......

    研究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有效研究

    交流的问题:教育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采用哪些措施使研究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 研究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有效研究 星河实验小学李亚萍 摘要: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

    江西农业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课程免修

    江西农业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课程免修 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赣农大教发[2007]32号 各教学单位: 为规范我校普通本专科学生的课程免修管理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江西......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电路教学组 2009.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目 录 一. 为什么要进行专......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推动大学实验教学向研究型发展论文

    【摘 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学员创新实践平台,探索大学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关键词】创新实践平台 课题研究 转化教学模式几年来,我校持续加大基础实验室建设投入,改善实验教学......

    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公共体育;课程;健康教育;特征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现状及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结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

    学生课程论文题目要求

    《会计理论》课程论文要求 一、选题要求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实施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随着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这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