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平面上升对城市水安全影响研究及展望论文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日渐成为多种海洋灾害的诱因,对沿海城市或地区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和风险。对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城市水安全的危害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沿海地区水安全面临地面沉降的人为灾害与海平面上升的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提出了未来加强和加快两者叠加影响研究的若干展望,为类似地区或城市水务行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城市;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城市水安全;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不争事实[1-4]。不少学者研究发现[5-9],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上海近海、东海、西北太平洋到全球海洋,海平面加速上升十分明显;在未来50~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且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也将受其直接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成效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沿海城市的公共安全与稳定。沿海城市既是全球人类活动最活跃、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又是海岸侵蚀、风暴潮、洪涝及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易发常发之地。海平面上升无疑会加剧这些地区灾害发生的风险、频率和程度,即使海平面仅有数十厘米的上升量值,其增大的灾害损失都将十分惊人。如若再叠加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影响,将进一步增大沿海城市居民和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灾害程度与风险。本文主要介绍海平面上升对城市水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人为灾害,对未来沿海城市开展两种灾害的叠加影响及其应对研究提出了若干展望。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城市水安全的危害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200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所证实[10-11]。据美国NBC新闻报道专家们日前的警告,在过去的20年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联合国科学机构的预测,此结论源自卫星数据显示海平面在1993~2011 年间平均每年上升3.2 mm,比IPCC预测的每年2 mm的升幅高出60%;且无论未来10年里全球气温升高多少,预计海平面上升都不会在2100年之前停止[12]。
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其中绝对海平面上升即理论海平面上升,是指海洋表面与地心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通常指全球性的海平面绝对上升量,理论上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膨胀、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等融化引起。相对海平面上升是指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在数值上为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即当地当期地壳升降量和局部地面沉降量)之和。其中,绝对海平面上升是不可逆的过程,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是可以控制和减缓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当地的生活生产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区域的长期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因而,研究当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尤其对沿海沉降地区更具现实意义。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沿海低洼地带淹没、湿地变迁、沿海防护工程功能降低、城市洪涝风险和海水倒灌威胁加大。此外,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缓发性海洋灾害,具有长时间尺度的累积效应,包括加速海岸侵蚀、加重风暴潮灾害、加剧盐水入侵、加重洪涝灾害、加重土壤盐渍化和咸潮等海洋灾害的致灾程度,淹没滨海低地,破坏生态环境,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内外关于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研究的动态
2.1 国外研究进展
1985年,世界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在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召集专门会议讨论了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上升和其他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变化。1988年,IPCC在WMO和UNEP联合下建立,其主要职责是评估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信息以及评价气候变化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后果,并制定现实的应对策略[10]。自成立起,IPCC撰写了一系列评估报告(如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技术文件、方法报告,这些报告已经成为标准参考著作而被决策者、科学家、其他专家和学生广泛引用。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至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预估范围为18~59 cm[11]。
2.2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同期重视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重点研究了几十年至百年短尺度的现代海平面上升问题。1993年,中科院地学部组织一批院士和专家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及天津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许多与海平面变化有关的问题亟待研究,遂建议各考察地区自行设立专项开展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随后,上海、广东、天津等地相继响应,陆续开展了本地区海平面研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2.1 中国海平面公报[13]
国家海洋局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布全国四大海区及沿海省(直辖市)的海平面变化状况及其发展态势公报,对全国及沿海地方省(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及其相关措施与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30年来,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呈波动且明显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规律为:2001~2010年中国沿海的平均海平面总体处于历史高位,比1991~2000年的平均海平面高25 mm,比1981~1990年的平均海平面高55 mm。1980~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 mm/a;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渤海西南部和长江口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1980~2012年上升幅度超过150 mm,远高于全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的100 mm。
2.2.2沿海省(直辖市)研究动态
(1)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省开展了《广东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14],相关成果包括:11955~1994年间广东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2.5 mm/a;2合理推算了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珠江口为30 cm,粤东为15 cm,韩江口为20 cm等;3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对加剧风暴潮灾害、抬高珠江河口水位、削弱江海堤围防御能力、扩大盐水入侵范围以及对滩涂资源利用和珠江三角洲综合整治等的影响;4讨论了沿海工程设计参数应有的变更;5提出了海平面灾害综合评估与防御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堤围非抗御能力、提高沿海工程的设计潮位和设计波高、增加电排装机容量、兴建珠江三角洲的大型控制性工程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曾于20世纪90 年代末期开展了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评价研究。孙清等[15]根据IPCC(1990年评价报告)拟定的方案,取至2025年、2060年和2080年海平面分别上升30 cm、65 cm、100 cm等情况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沿海脆弱性评价研究,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岸段是我国海岸侵蚀最为严重的岸段,研究区侵蚀岸段在各研究期大约分别增到425 km、450 km、480 km,潮滩和湿地损失分别为34 km、74 km、113 km;长江口的潮水上溯使盐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风暴潮灾害加剧,如海平面上升65 cm,原来100年一遇的极值高潮位变为10年一遇。后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也曾研究过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苏北平原海岸侵蚀的可能影响及江苏沿海低地的灾害效应研究,取得诸多成果,对该区域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6]。1994 年,上海“海平面上升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及海平面上升分别对防汛、水资源和水环境、海岸侵蚀、航道和港口等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等,并完成了《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对策研究总报告》[17]。报告对上海地区吴淞、高桥、黄浦公园、金山嘴等8个主要站点海平面变化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1961~1990年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 mm/a,并预测了未来3 个20 年期即分别至2010 年、2030 年、2050 年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 mm/a、2.5 mm/a、5.0 mm/a;在考虑到期间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因素后,继而预测2010 年、2030 年、2050 年上海地区海平面(RSL)相对于1990 年分别上升15~25 cm、30~40 cm、45~55 cm。这些研究成果已成为目前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重要依据。不过,该轮研究主要基于IPCC当时推荐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值,后来经实测数据验证发现(即2010~2013 年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影响及其应对研究项目),该海平面上升预测值过于悲观,且得到IPCC官员近期的认可,如该报告预测高桥潮位站至1990~201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24 cm,但是根据1990~2010年高桥站实测海平面上升5.2 cm,远远低于原预测值。根据海平面变化新形势,2010 年上海市启动新时期“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城市安全影响及其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其主要成果或结论包括:①校正研究预测至2030年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值为10~16 cm(此为相对海平面)。②在海岸侵蚀方面,海平面上升将导致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滩顶向上游迁移、海岸侵蚀加剧、岸线后退速率增大。③在防洪除涝方面,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上海市沿长江、黄浦江和苏州河西沙水库连续不宜取水的最长时间将分别增加0.54 d、2.11 d、0.15 d,且各水库对应的取水量分别减少0.8~0.75 d、3.4~5.2 d、1.08~1.12 d。⑤在海岸防护与防潮方面,海平面上升将增大沿岸水域水动力特性,增大海岸侵蚀风险和损害程度,且吴淞、长兴、横沙、黄浦公园、南门港等5个潮位站点按200年一遇设计的高潮位将分别上升为6.33 m、6.34 m、6.21 m、6.03 m和6.64 m,新成果为上海应对至2030年海平面上升影响而开展的对策措施(如修建防护堤坝、加强区域防汛和供水安全影响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3)渤海湾京津塘地区。21 世纪初,天津市开展了《天津滨海新区海平面上升及影响评估》[18],得出天津沿海海平面的上升态势,即:统计年限内研究海区海平面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显著的年际变化,其线性上升速率为2.4 mm/a,年际变幅可达8 cm;未来至2030 年、2050 年、2080 年海平面上升预测分别为18~40 cm、30~60 cm、42~90 cm。在海平面上升对区域影响的评估研究中,项目研究单位将影响评估分为直接可能损失评估、海岸影响评估和综合影响评估3个方面开展相关分析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水安全影响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3.1 若干思考
沿海城市的海塘防护、陆域防洪除涝及河口区域水源地安全等均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如上海、天津、广州等我国沿海大型或特大型城市,更有必要持续关注和加强本地区及邻近海域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安全的可能影响(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1)有待进一步理顺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当同时考虑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双重因素对城市安全影响的时候,海平面上升应专指绝对海平面上升,而地面沉降则考虑包括地壳运动、局部沉降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地面沉降;当仅仅考虑海平面上升而不特别提及地面沉降时,此时的海平面上升应特指相对海平面上升。
(2)有待继续深化地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的基础研究工作。如进一步了解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安全影响的各自权重和程度,以便合理确定主次因素和防范措施;进一步开展更大时间尺度(如2050年、2100年等)的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研究,以期及早谋划大时间尺度变化影响的应对战略及技术手段研发。
(3)有待继续加强地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叠加影响下的灾害评估和对策防范的应用实践研究工作。①在水安全保障方面,更加关注地面沉降及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影响对区域(城市)防洪防潮、除涝排水、泵闸水利基础设施等水安全风险及其受灾程度的影响。②在水资源保障方面,持续关注城市水源地应对区域(或江河沿线)地面沉降及海平面上升双重影响下的安全可靠性评估及其应对策略与措施的研究。③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现有沿海地区城市(如上海)开展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双重影响下对城市辖区水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未来有待开展相关影响及对策研究。
3.2 工作建议
考虑到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双重作用(以下简称“双重作用”)对沿海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的可能性、持续性、缓发性影响及其危害,未来津沪穗等沿海城市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如下重大课题研究。
3.2.1 防洪除涝安全保障领域
(1)加强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站点和水文(潮位)监测站点的基础数据库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相容性和可靠性能力建设。
(2)加强沿海城市堤防与泵闸等水利设施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能力保障研究。
(3)加强沿海地区除涝或雨水排水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除涝(排水)能力保障研究。
(4)加强沿海城市地下管网(渠)、防洪除涝水闸与泵站等水工构筑物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的设计标准与规范研究。
3.2.2 水资源安全保障领域
(1)加强河口临海城市水源地取供水工程设施(构筑物)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安全运行保障研究。
(2)加强河口临海城市水源地水量水质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供水安全保障研究。
3.2.3 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领域
(1)加强沿海城市水生态环境应对双重作用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安全运行保障研究;
(2)加强双重作用或影响对沿海城市水资源保护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结语
从加强城市水安全保障和积极应对海洋或自然灾害的角度,介绍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大型或特大型城市水安全的潜在威胁和危害;并综述了国外及国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京津塘地区关于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考虑到沿海地区或城市未来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加剧,反过来,它将伴随海平面上升共同形成对沿海地区或城市水安全的叠加影响和作用,且产生更大的威胁和危害,为此,进行了未来开展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对沿海城市水安全双重影响研究的一些思考,包括有待进一步理顺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继续深化地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的基础研究工作、继续加强地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叠加影响下的灾害评估和对策防范的应用实践研究工作等;最后就未来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双重灾害及其影响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加快防洪除涝安全保障领域、水资源安全保障领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领域等方面基础研究的一些建议,对类似沿海地区或城市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涛,康建成,王芳,等.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7):730-737.[2]马继瑞,田素珍,郑文振,等.太平洋水位站相对海平面升降趋势分析[J].海洋学报,1996(5):14-21.[3]颜梅,左军成,傅深波.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97-200.[4]于宜法.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713-719.[5]宗虎城,章卫胜,张金善.中国近海海平面上升研究进展及对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4):43-50.[6]吴中鼎,李占桥,赵明才.中国近海近50年海平面变化速度及预测[J].海洋测绘,2003,23(2):17-19.[7]刑灿飞,廖成旺,李树德.我国东部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现状及问题[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5(3):129-132.[8]李永平,秦曾灏,端义宏.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和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5):393-403.[9]魏子昕,龚士良.上海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产生的可能影响[J].上海地质,1998(1):14-20.
第二篇:生物制药论文-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及展望
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海洋生物制药是当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科学领域,是新兴的制药工业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海洋生物的药物来源、分布、形态、鉴别、采集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制剂、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本文阐述了在对海洋生物制药历程与意义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
海洋生物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具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奇特的化合物[1],其中许多化合物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血脂与降胆甾醇物质、降血压物质、海洋生物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正是人类渴望获得的,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开发新药具有巨大的研究和使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涉及到生物、医药、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已经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2],海洋生物制药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一、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发现了3万种以上的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海洋生物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艾滋病、抗菌、抗病毒、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功能等。现已开发的海洋药物[3]已在治疗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早老年痴呆症等一些至今仍困扰人类的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有:
1、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究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癌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抗癌活性物质或对其结构改造所得的化合物,可被制成毒性低、疗效高的治疗药物。因此,海洋药物已成为寻找新的抗癌药物的一个最有希望的药源。据报告显示,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 10%具有抗肿瘤活性,现已分离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包括从海绵、海鞘、软珊瑚、海兔等海洋生物中得到的尿苷、酰胺类、聚醚类、萜类、大环内脂、环肽、直链肽等多种化合物。目前至少已有10种以上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因此,扩大海洋生物的活性筛选,继续寻找高效的抗癌化合物,直接用于临床或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将成为海洋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2、心脑血管系统海洋药物的研究
目前已研究出多种海洋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以多糖、毒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如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活性成分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类、贝类和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含有丰富的EPA和DHA,这两种脂肪酸都具有降低血压,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降低血小板凝聚,增加血凝时间等功能,这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还有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河豚毒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较多。此外,还有藻酸酯钠类、螺旋藻类,后者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3、抗菌、抗病毒海洋药物的研究
与海洋动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是一种丰富的抗菌资源,其微生物提取物或其细胞外产物都有抗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微藻和原生动物)活性。日本学者发现约27%的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抗细菌和真菌的化合物,包括脂肪酸类、糖脂类、丙烯酸、苯酚类、溴苯酚类、碳水化合物、N-糖苷、肽、多糖、β-胡萝卜素等,这些化合物有的可能作为先导化合物,研制新的抗微生物药物,有的可能在农业上得到应用,如从蓝细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抗水稻胚胞和小麦锈斑病的活性物质。此外,从海绵、珊瑚、海鞘、凹顶藻等海洋生物中分离到的一些萜类、核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其他含氮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抗病毒活性。
4、消化系统海洋药物的研究
如多棘海盘车中分离的海星皂甙及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的总皂甙均能治疗胃溃疡,后者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强于甲氰咪胍,壳聚糖的羧甲基衍生物,商品名为“胃可安”胶囊,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已进入临床研究。大连中药厂配合中药制成“海洋胃药”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较好效果。
5、消炎镇痛海洋药物的研究
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最引人注目的活性成分是manoalide,它是磷酸酯酶 A2 抑制剂,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已被作为一个典型的抗炎剂在临床试用。
6、泌尿系统海洋药物的研究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水溶性多糖聚,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防血栓、改善微循环、解毒、抑制白细胞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脏、肾血管病,特别对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赃对肌酐的清除率尤为明显,在国内外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挽救尿毒症患者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商品名为“肾海康”。
7、免役调节作用海洋药物的研究
海洋天然产物是免疫调节剂的重要来源。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角叉藻聚糖,是来自大型海藻的硫酸化多糖的一大类成分,被广泛用于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和细胞应答的修饰剂。
8、其他海洋药物的研究
其他如神经系统药物、抗过敏药物等研究亦取得较大成果。海洋是新种属微生物的生存繁衍地,从众多的新种属微生物中,可以培养出一系列高效的抗菌药物,如来源于多种链霉菌的Teleocidin 即为一种强抗菌药物。海洋毒素是海洋生物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多数海洋毒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由于许多高毒性的毒素是以针对生物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高特异性作用为基础,因此,这些毒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发现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重要导向化合物和线索,也可作为寻找新农药的基础。现已发现的海洋毒素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聚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溶血糖脂类、记忆丧失性氨基酸贝毒、酯溶性酚类和含磷化合设物。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大量活性天然成分,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新药的研究开发,但有的活性成分存在着活性较低或毒性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将这些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如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活性更高、毒性更小的新的化学成分。不少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含量低,原料采集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寻找经济的、人工的、对环境无破坏的药源已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紧迫课题。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全合成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有不少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实现了全合成,如草苔虫内酯和海鞘素B均已成功地进行了全合成,由于不少成分结构非常复杂,要进行全合成,难度大、成本高,不易形成产业化。
目前,海洋生物制药主要通过海洋药物基因工程,包括:(1)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陆地生物中表达;(2)将来自陆地的药物基因转入海洋生物中表达;(3)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海水养殖生物中表达[4]。目前的热点集中在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及新药研究、海洋多糖的研究及新药开发、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及新药开发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等四个方面。但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仍存在以下问题:1.研发费用与能力不足。2.技术兼经营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缺乏。3.缺乏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
二、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展望
二十一世纪的海洋生物技术,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将向着水产养殖、天然产物获取和新能源
开发3个方向发展[5]。海洋生物技术的兴起,再加上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这大大繁荣了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洋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增强海洋天然产物的活性;(2)加强海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3)开发海洋生物细胞工程药物;(4)开发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药物。当前,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由起步向全面迈入产业化崛起的关键时期,应在资金和技术两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其持续发展。在增加政府公共投入的基础上,可吸引社会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同时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其他社会资源为补充的技术创新体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使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预计我国未来还将形成深海养殖产业、生物资源评价和保护产业、海洋鱼类疫苗产业等新型的海洋生物产业,因此,海洋生物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在看到海洋药物的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药物的研究,使生物技术制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海洋科学和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地开发海洋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相建海.跨越新世纪的海洋生物高技术前沿.高技术通讯,2000,10(7):1—4.[2]关美君,林文翰,丁源.海洋药物-二十一世纪中国药学研究的新热点.中国海洋药物,200l,20(1):1—5.[3] 罗素兰,张本,长孙东亭等.海洋药物研究新进展及其开发战略.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365—370.[4] Morc0s N C.Phycocyamin laser activation cytotoxic effect and uptake in human atheresclerotie plaque.Lasers Surg Med .1988.8(1):7—10.[5] Luiten E E M,Akkennan I,Koulman A,et a1.Realizing the promises of marine biotec hnology.Biomolecular Engineering,2003.20(4-6):429—439.
第三篇:青岛宗教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青岛宗教与青岛城市文化发展的研究
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座经济比较发达的海滨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青岛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目前青岛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化层面的建设力度还不是很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还不够强大;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因而本课题组准备从青岛地区宗教的角度来探讨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之路。
目前青岛市民大部分是无宗教信仰人士,在信教群众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其余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这些信教群众信仰宗教的目的不尽相同,信仰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从而导致宗教引人向善的功能发挥的不明显。目前我国实行的宗教政策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挖掘宗教文化的内涵,应用到青岛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市民素质和青岛的城市文化底蕴,提升青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为建设和谐青岛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
青岛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城市。青岛地区汇集了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性宗教。青岛地区有着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底蕴。起源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崂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青岛地区传统习俗及城市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佛教在隋唐时期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建立的湛山寺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及中国佛教产生巨大影响。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德占青岛后,基督教在青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当代青岛居民的价值观及青岛城市规划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是青岛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量。
另外,在经济层面上,青岛宗教对发展青岛地区旅游业及文化产业也有着重大作用。青岛地区有众多的宗教建筑,是一笔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宗教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的内涵,形成集吃、住、文化访古、特色纪念品开发、特色宗教民俗旅游等于一体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可以起到提升青岛旅游的品位,促使青岛旅游业由低端走向高端,打出属于青岛自己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的课题也获得了大量的珍贵的书籍、档案、资料的有力支撑。自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辗转于青岛市图书馆、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宗教局以及大学图书馆和院图书馆等地查询资料,已经查阅到了丰富的文件、档案、书籍等珍贵资料。这些材料如PPT所示。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我们基本梳理出了青岛宗教发展的脉络。目前,我们小组已进行《崂山道教与青岛城市文化发展研究》这一分课题,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工作。
目前,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的研究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就是有些珍贵的资料通过我们目前的有效手段无法获得,这对我们的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准备一方面继续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按照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类别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对青岛目前宗教发展状况的调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汇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在总结前面所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为青岛的城市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论文
要: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会计规定,有助于促进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譬如公允价值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利润指标存在调节空间等方面,笔者从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出发,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所带来的影响加以论述。
1.新会计准则的要点
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价值。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将原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主要是指将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纳入表内核算。制定了与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部门的准则。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行业农业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
2.1库存变化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允许部分存货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只能采用一次或平分摊销法。存货准则的修改,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税务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存货使用和流转情况做出决策,更侧重于反映企业的长期经营情况。存货准则的变化导致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生产周期长、存货多和存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在短期内存货金额增加,营业利润增长。
2.2资产变化
金融资产被重新分为四种类型,分别采用公允价值和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严格控制其减值转回。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使得企业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利润的变动取决于股票价格的走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得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持有投资在未来出售时也会带来当期收益的提高。
2.3投资性不动产变化
新投资性不动产准则中允许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反映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真正价值,体现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使费用减少,各期利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将会反映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同时也给一些绩差企业带来盈余调整空间,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从而使业绩大增。
2.4上市企业投资股权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产生重大变化,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使原来可以计入“投资收益”的子公司账面损益不能再被确认,母公司只能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进行调整;投资时,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调高上市企业的当期利润;在当时市场经济看好情况下,合理的投资给上市企业带来巨额投资收益,大大影响其利润总额。
2.5企业的债务重组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范围仅包括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将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当期利润增加。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3.1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这种计量方式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是“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3.2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财务报表具有众多的使用者,不同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表有不同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企业已经成为公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都与企业生存有着最为密切的经济联系,他们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收益以及现金流量,因此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和企业法人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新会计准则也充分突出了这一点。谨慎原则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少计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从新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看,无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方面,还是在收入的确认方面,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已经得以广泛应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化为侧重实体理论,并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
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严格的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上市企业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限制。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权益法核算,采用账面成本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购买法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3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算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操纵,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质量,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其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再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现今国内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现今资本市场的现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2[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4]袁小勇,李柏生,张云.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解析、比较、案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第五篇:新时代下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论文
新时代下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遭遇不同程度的积水,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逢雨必涝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病。雨水排不出去导致城市灾害的形成,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损坏,阻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带来很多公共生活不便。同时,有很多地方遭受干旱,形成严重的缺水现象。一方面洪涝,一方面又缺水。如何发挥雨水最大效益解决雨水洪涝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这将意味着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转变观念,改变单一“以排为主”的排涝思想,充分利用海绵海绵型城市理论进行城市建设,结合城市雨洪系统和自然生态恢复,解决城市内涝,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绿色生态 海绵城市。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景观道路 Study on sponge city in the new er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suffered varying degrees of water, especially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city, the phenomenon of waterlogging has become a city disease.The formation of urban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urban disaster,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severely damaged,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blocked, and the inconvenience of public life is brought..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places suffered from drought, the formation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phenomenon.On the one hand floods, on the one hand and lack of water.How to play the biggest benefit of the rain water flood disaster, has become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urgent problem.In November 2, 2014,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ssued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guide”, put forward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This would mean that in China's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to want change idea, change drainage thought of the single row based ", make full use of the sponge type urban theory in urban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urban rain flood system and natur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lve urban waterlogging,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rain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urben green ecological sponge.Keywords:Sponge city rainwater collection;landscape road 引言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2011到2014的国家,短短几年时间,36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瘫痪,济南等城市内涝严重的甚至排水系统崩溃。但与此同时,有1100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不足,使得城市资源短缺成为灾难.的诱因。“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使城市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基于自然的思想理论。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层面、操作层面和各层次和各工作水平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长时间的保护和建设的过程。
海绵的城市,是指城市能像一块海绵,可以储存水,而且当需要释放储存的水和使用相同的时间。海绵具有弹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处理,恢复自然生态。
如何建立一个绿色海绵城市需要新的景观方案的研究与发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和保护原生态地区,低影响的高水的海绵,促进生态发展,变废为宝,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使雨洪成为我们的财富而不是灾难。在当前城市供水和排水1大突出问题
1.1排给排水设施欠账较多,难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
建筑总高度整体上升,在地下建设项目的快速增长,现有的供水管道,结构长度,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目前城市发展需求急剧扩大,城市的供水管道建设水资源日益短缺,难以满足日常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同时,“重地上轻地下“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地下结构的缺失,排水和土壤结构等其他专业人员缺失,导致地上高速发展,地下严重滞后,随意”开拉链”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调查工作才刚刚开始;“重建设轻管养”心态依然存在,对于城市一直是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和定期调查。1.2短时间的极端天气,供水和排水的城市严峻的考验
目前的气候变化增加,温室效应,热岛效应,许多天气因素的影响增加,受短期极端天气导致频繁的气候,短暂的强对流天气,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局地暴雨过程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这类气象条件与特点,规模小,瞬时性,即使性,容易造成城市建设的“盲区”、排水管网的“盲点”等发生,造成城市内涝,水污染等次生灾害,造成道路拥堵,公众恐慌等社会问题。1.3雨洪资源利用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80%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的自然生态系统,只有20%的流走。然而,随着城市硬化地面的增加,只有20%的雨水可以回到地面,但整个流量的80%,难以有效补充城市地下水。在其目前的形式,中国的城市雨洪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其他工作在城市发展滞后,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世界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因为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几十年前,雨水和污水管网并不是孤立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根据当地实际设计管道规格,加上气候变化的几十年中,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很难得到有效的收集和使用。另一方面,标准的设计,建设普遍较低,大多数城市排水网络设置抵御降雨标准大约是50毫升/小时,与国外先进的城市排水管网能达到约150毫升/小时,差距是明显的。2 推进“海绵城市”对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现实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城市给排水提出出了新的更高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导致城市服务站的新思路,新措施,取得新的成果,避免供水和排水的新问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特别是重要的内部排水施工的重要内容。2.1城市建设海绵有利于弥补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债务
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自然和人工措施保持城市发展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对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水源涵养和降雨强度的基本要求,通过运用生 态手段对在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 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最大限度保护性开发以及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雨水渗透和积累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净化,补充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景观供水用水要求。
在建设,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和协调供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环节,并在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给排水施工复杂,长期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土地,水的使用,绿色空间系统,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地下管网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缓解管网压力,增加轴承的网络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吸收雨水污水实现“排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目的。
2.2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减少极端天气的影响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仍有340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150000000人超过34的特大城市防洪标准只有七座达到放洪标准,一些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是投资和建设不足,由此产生的事件屡见报端。
通过海绵的城市建设,通过将防、排、渗、蓄、滞、处理等措施有效融合,减少了由于缺失诱导短时局部强降雨地表径流收集造成城市不透水的范围以及增加速度快,流量增加而带来的的影响,极大限度地减轻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大大减少城市内涝的影响。2.3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
新型城镇化规划(20l4-2020)中明确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进入一个新的转型发展与升级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协调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水资源将成为制约一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在现有的环境下,通过自然积累,建设自然渗透,发挥海绵城市自然净化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为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水资源,如雨水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使用城市建设的海绵,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排水系统和过多的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入渗,存储,传输和污水净化等功能,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高峰。3“海绵城市”作为城市的几个建议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 3.1优秀的领导计划,做到有章可循、科学施工
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相关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的规划中,统筹考虑、整体规划,遵循低影响的开发理念,明确低影响的开发控制目标。结合城市发展的区域或项目的特点,确定相关规划控制指标,低冲击开发设施实施的主要尺度。通过加强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控制和管理,以达到缓解城市内涝,从源头上减少径流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到施工过程和实施力度强劲动力
由于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周期长,不可预知的因素,再加上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政策都是不完整的,可以作为经验借鉴。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能力建设不足。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使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雨洪利用,管道建设,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设置条件,特别基金等形式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3.3积极开展试点,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和经验推广
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试点运行,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为基础,在保证的前提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水质安全,合理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其他部门和相关专业,在大雨和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实践,采用先进可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经验的可行性,海绵,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4.构建绿色海绵城市景观途径
4.1构建绿色海绵城市,优先考虑“以蓄代排”
建设绿色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进行城市建设之前,很多地方都是硬化的形成。在上世纪90年代,各地掀起了硬化热潮,硬化如火如荼的发展。现在的硬化和绿化相结合,已远远不能满足雨水集蓄利用,硬化面积大,不能让雨水入渗,只能通过管道。和频繁的暴雨和单次降雨持续时间增强雨使排水管道负载过重,同时,雨的水直接排放,造成城市水资源的供给不平衡,许多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在城市内涝,城市看海现象和城市干旱的双重矛盾并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探索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建设力度。
传统的快速排水模式,集中排水不能满足城市需求。绿色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存储,处理,并可回收利用“存储代排”是有效的手段解决城市内涝和城市干旱。
清清华大学章林伟曾经提出:北京的降雨量接近每年600毫 米,这里面的80%是必须要截留下来,不能流走。所以这就需要 在北京这些桥区做一些调蓄池,小雨就直接被留在这个调蓄池了。如果说全部都这么设计,雨水应用设施都合起来,就可以留下这每年480毫米的雨水。4.2充分开发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海绵体冶的规模和质量
4.2.1采用多孔混凝土路面代替传统的混凝土路面
城市道路是一个径流和降雨的主要场所,它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雨的调控。
传统的道路常用的混凝土路面,普通混凝土完全没有水,只能通过道路找坡将雨水汇集到雨水井统一收集,然后通过管道进行末端排出。这种传统的排水方式,在一般滴雨的情况下,无法收集雨水,导致雨水的浪费。在遭遇暴雨,降雨量超过负荷的管道,阻止雨水流失,只有形成内涝,影响市民出行。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多孔混凝土路面取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帮助吸收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通过组织雨水收集,从而达到节水的功能。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并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海绵,可以反复多次的吸水,其特殊的孔海绵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水和透气性。其次,在高水温的蒸发吸收还可以吸收路面的热,表面温度降低。最后,多孔混凝土路面与传统混凝土路面比阻力大,不容易使车辆打滑,确保雨天行车安全。4.2.2用透水性铺装代替硬质铺装
商业景观,住宅区,广场等一些硬质铺装的部分占城市建设的很大一部分面积,原有的刚性路面应该改成可透水路面。如有的通过路面透水砖,彩色沥青,卵石地板,有效提高路面透水性和透气性,使雨水能及时有效的通透地下土壤,对当地的水源的涵养源,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
通常透水性铺装系统是模拟海绵的缝隙结构,由塑料和混凝土块形成网状结构,填以砾石、沙子及土壤组成,具有孔隙通 透性。这些孔隙使雨水能够渗人到地下土壤,对减少因城市发展带来的雨水径流起到很大的作用。
4.2.3通过改造和再利用的雨水收集绿色水库
雨顺利吸收渗透后,还需要有中转作用的蓄水池,也就是雨水调节池来保存中转雨水,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雨水回用。雨水调节池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绿色,结合种植,形成一个下沉式绿色,收集一定量的雨水,二也可以通过地下蓄水池。结论:
城市规划主要是对目标城市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因素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布局与管理,尤其是城市现阶段的发展空间,景观设计,文化遗产,历史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协调城市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要全面确保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与统一性。参考文献:
张昊哲,宋彦,陈燕萍,金广君.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在有效性 评估
探讨一兼谈美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表达[J].规划师, 2010(6)陈大源.关于城市定位的思考一以三灶镇为例[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