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5篇范文]

时间:2021-02-27 10: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

第一篇: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更好地服务和引领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举好旗帜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旗帜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举什么旗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和深刻的实践总结,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找到了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正确方向,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动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助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取得新的成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者、忠诚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高校党建工作走向新局面。

必须守住责任

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全面落实在各项决策部署和具体实践之中。质言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是全面贯彻和层层落实党的领导的责任主体。

王明钦教授在《服务与引领: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实践研究》中认为:高校党委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和团结师生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主体职责。

这一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这一主体责任是事业责任,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更好地完成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

这一主体责任是全面责任,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善于统筹协调,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

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高校发展高质量。

必须找准路径

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一定要依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结合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断探索适合本领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王明钦教授在上述著作中所提出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塑造高校先进群体、推进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等对策和建议,无疑对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从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生态等方面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升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

榜样教育是我们党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做法和有效途径。广大师生身边从来就不乏先进典型,他们具有“可亲、可爱、可学、可敬”的鲜明特点,高校党组织要通过挖掘和塑造高校先进群体,使广大师生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寻找差距、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达到对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自我教育。

新时代高校党建还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有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统筹线上和线下,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必须突出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高校而言,文化的作用更为重要,它是一所大学的根基和血脉,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文化建设,将引领和服务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与高校党员教育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建设的定向铸魂作用。通过党的理论学习带动全校师生理论学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确保大学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校党建还要充分发挥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涵养滋润作用,通过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校风学风建设,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全面地融于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尤为重要的是,高校党的组织建设能够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敢于担当奉献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对此,王明钦教授在上述著作中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能够为大学文化铸就灵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能够为大学文化固本提神;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能够为大学文化构筑堡垒。”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只有立足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创新的思维研究高校党建工作,以服务的意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高校发展高质量,才能不负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不断谱写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第二篇:立足金凤教育发展积极创新实践

立足金凤教育发展 积极创新实践

——创建银川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工作报告

自2013年推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以来,金凤区充分认识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督导工作的重心之一。现就金凤区督导挂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责任主体明确、组织领导得力。

2014年11月成立了金凤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分管副区长任主任,经发局、财政局等11个单位相关负责人作为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挂牌督导工作,部署任务。2014年1月,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自治区、银川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金凤区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聘任金凤区政府专兼职及特邀督学25人(其中5名专职督学由督导室教育专干担任,9名兼职督学从教育局、教研室人员中遴选,从政府聘请11名特邀督学)根据金凤区实际情况,划定督学责任区,并在各中小学校门口设置了督学责任区牌匾,按规定要求,责任督学挂牌公示姓名、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实现了金凤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2016年6月完成了金凤区第四届政府督学的换届聘任工作。

(二)管理制度健全、精心安排部署。先后制定了《金凤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办法》、《金凤区督学责任区工作制度》、《金凤区责任督学工作例会制度》、《金凤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流程》、《金凤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考核办法及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督学的工作权利和义务,确保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正常开展。每学期,督导室结合金凤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计划和安排,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室的重点工作,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具体措施落实。两年多来,金凤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作为区域教育督导的责任主体,有效开展各种专项督查及随访常规督查,保证责任区督学每月每校至少一次督导的质量和效果,并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调责任督学工作,定期召开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计划,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三)督查工作规范、积极贯彻落实。

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坚持督学学习培训例会,定期开展教育督学业务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责任督学的政策水准和业务能力。按照每月督查重点计划到各督学责任区,填写督导记录,将督导结果当场向学校反馈,并及时向教育督导室提交报告,督导室也及时对每月督查结果进行小结,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形成反馈意见,及时和学校沟通交流,提出改进建议。2016年初制定《金凤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6年责任督学挂牌工作安排》,强化对学校过程管理的指导、监督、评价。上半年金凤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主要工作:

1、落实“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春季开学,督导室组织责任督学对辖区中小学校开学工作进行督查,重点对学生流动情况、学校的课程设置、收费、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规范办学行为。对个别学校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有增减课时、集体购买教辅资料等现象提出整改,强化保障措施。二是按照2016工作计划,逐步开展对移民地区义务教育调研工作。3月中旬,责任督学对辖区中小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进行督查,重点是良田镇所有中小学。通过查阅档案、深入班级核查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巩固率,督导室及时和良田镇协调沟通,动员流失学生及时返校学习,并向政府上报,通过多部门联动,强化措施,把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使用情况。本学期,发挥督学作用,把各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每月下学校常规督查的工作内容,对实验室的“建、配、管、用”进行跟踪督导。督查实验室使用记录、教师实验教案、科学实验报告等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档案,多数学校能够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开展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督导形式,以提高学校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要性,真正发挥教学仪器设备的作用。但同时也看到:一些学校各功能室使用率仍然较低,器材的使用、维护、管理上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各功能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仍需提高等问题。

3、协助学校完成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任务。2016年银川市金凤区被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确定为样本区,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督导 3 室全面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制定下发了《金凤区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方案》和《2016年金凤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先后召开了金凤区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动员培训会、演唱测试系统操作培训、考务工作培训等多次会议。责任督学多次深入各责任区学校,对各样本校质量监测各项准备工作、学生模拟演唱练习及演唱数据上传等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指导。测试当天,责任督学全程参与监督,各学校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规范操作,学生测试、相关学科教师及校长问卷、监测工具包封装、护送等工作顺利完成。

4、学前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教师有偿家教等常规督查。协助完成了银川市示范园、一类园申报、二类、三类园办园水平及金凤区普惠性幼儿园的评估认定工作。尤其对幼儿园后期跟踪督查整改,幼儿园变化情况显著,发挥了检查指导并重的评估原则。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督查学校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招生、收费、择校以及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等情况。规范学生行为、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校园周边安全、学生交通安全以及教师有偿家教情况的督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责任督学挂牌工作机制。结合新换届聘任的督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督导评估队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督学的业务能力。细化责任督学任务目 4 标,对责任督学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做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工作管理相结合双线督导。注重经常性随访督导活动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确保督导挂牌工作实效性。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二)重视责任督学挂牌工作建设,强化保障措施。建立责任督学挂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责任督学挂牌工作,听取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汇报。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责任督学开展督导活动的氛围和环境。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为责任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加强责任区督学的评价与考核,重视结果运用。重视督导结果的运用,把各责任区的随访督导检查记录、督导报告及其意见建议作为对学校和校级领导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责任区督学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以增强责任区督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教育督导室对个责任督学进行考核,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一项促进教育发展的新工作、新举措,我们将继续在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边尝试、边改进、边完善,在积极探索中扎实推进挂牌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金凤区教育工作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6年7月13日

第三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实践工作方案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当前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明确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提出了全局性、根本性的思路和措施。

一、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点

1.体制机制科学性

是反腐倡廉的关键前提。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2.宣传教育针对性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物资图书采购、科研等领域中腐败易发多发趋势,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权力观、荣辱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法纪教育,增强正确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的反腐倡廉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正气,用廉政典型去教育人、影响人,使廉政教育做到载体创新,内容丰富,警钟长鸣。

3.制度建设规范性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保证。反腐倡廉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要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重点抓好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监督,实现预防在前,源头治理。

4.队伍建设实效性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环节。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专职干部无疑是发挥监督及监督桥梁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将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并且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的岗位上来,建立和完善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和兼职纪检员队伍。

5.整体工作创新性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动力。要根据高校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拓展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二、正确把握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

高校要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明晰工作路数,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使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内涵充实、重点突出的特点。

1.立足学校发展大局。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新目标和新任务,坚持“一手抓学校建设,锁定发展不动摇,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遏制腐败不松懈”的要求,在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推进高校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加大对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力度,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把握统筹推进原则。针对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把握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趋势、新动向,认真解读三部委《意见》要求,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反腐倡廉服务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原则,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及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合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3.遵循重在建设要求。按照“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为指导,全面调研,坚持改革、健全制度,提炼干部思想教育和管理经验,赋予新的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研究问题、改进方法、推动工作。

三、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实践

高校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作用,促进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对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要进行全面部署、责任分解,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探索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监督保障、考核评价和追究惩戒机制。

1.加大预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创新廉政教育举措。教育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也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要着力抓好三方面教育。一是开展廉政主题教育。在党员干部层面,着重抓好党性党风和党纪宣传教育,在普通教职工层面,抓好职业道德和廉洁宣传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青年学生层面,紧扣廉洁和诚信教育主题,培养学生廉洁与诚信意识。二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高校要坚持把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作为狠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突出主题,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开展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涉及人、财、物等重要岗位、重点部位的工作人员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进行谈话提醒。三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将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如开设廉洁教育课程等,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2.注重制度创新,推进工作深化,紧抓源头治理落实。通过制度创新使规章制度配套、定向并形成体系,为预防腐败滋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是紧扣构建惩防体系工作重点。以制度的创新性、规范性和执行力为重点,突出抓深化、抓巩固、抓提高,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和惩处等方面,开展好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作。二是抓牢健全制度体

系关键环节。用制度管人,让干部行为有章可循。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奖励惩处等方面作具体规定。用制度管财,使财务工作运转规范。重点完善财务管理系列制度,规范干部对钱财物的管理行为。用制度管物,使物资管理严谨有序。完善政府采购办法,督查资产使用效率、资产保值、资产运行情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三是把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要求。着眼于对加强重要活动的管理,制订相对完整规范的工作流程,强调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责任主体的要求,落实监督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行使职权的要求与程序等。

3.强化监督制约,严格考核评价,深化惩防并举进展。通过不断完善和协调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监督,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重点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落实高校民主决策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依法依纪行政实施监督。其次要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监督。在选拔任用时严格把关,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人财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同时通过拓展师生参与监督的途径,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发挥群众监督对预防腐败的作用。

高校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强化领导班子、中层骨干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贯彻“一岗双责”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惩戒等责任到人。二是督促措施到位。注重抓基层管理,通过实行校领导联系点、分管领导听汇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进行民主测评等办法,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三是考核追究到位。根据签订责任书,组织考核评比。对因落实不力而出现问题的,应追究责任。

高校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使之成为群众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渠道,成为纪检监察部门联系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成为对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的有效手段。认真查处违纪案件和核实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强化廉政监督预警和惩戒警示作用。及时对信访反映情况进行严肃核查,澄清事实,调查反馈。通过对案件的通报和剖析,一方面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另一方面查找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及时堵塞漏洞,切实强化廉政监督预警。

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只有立足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切实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和工作载体,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具有高校各自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不断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四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实践工作方案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当前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明确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提出了全局性、根本性的思路和措施。

一、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点

1.体制机制科学性是反腐倡廉的关键前提。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2.宣传教育针对性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物资图书采购、科研等领域中腐败易发多发趋势,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权力观、荣辱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法纪教育,增强正确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的反腐倡廉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正气,用廉政典型去教育人、影响人,使廉政教育做到载体创新,内容丰富,警钟长鸣。

3.制度建设规范性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保证。反腐倡廉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要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重点抓好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监督,实现预防在前,源头治理。

4.队伍建设实效性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环节。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专职干部无疑是发挥监督及监督桥梁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将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并且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的岗位上来,建立和完善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和兼职纪检员队伍。

5.整体工作创新性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动力。要根据高校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拓展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二、正确把握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

高校要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明晰工作路数,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使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内涵充实、重点突出的特点。

1.立足学校发展大局。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新目标和新任务,坚持“一手抓学校建设,锁定发展不动摇,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遏制腐败不松懈”的要求,在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推进高校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加大对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力度,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把握统筹推进原则。针对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把握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趋势、新动向,认真解读三部委《意见》要求,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反腐倡廉服务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原则,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及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合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3.遵循重在建设要求。按照“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为指导,全面调研,坚持改革、健全制度,提炼干部思想教育和管理经验,赋予新的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研究问题、改进方法、推动工作。

三、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实践

高校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作用,促进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对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要进行全面部署、责任分解,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探索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监督保障、考核评价和追究惩戒机制。

1.加大预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创新廉政教育举措。教育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也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要着力抓好三方面教育。一是开展廉政主题教育。在党员干部层面,着重抓好党性党风和党纪宣传教育,在普通教职工层面,抓好职业道德和廉洁宣传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青年学生层面,紧扣廉洁和诚信教育主题,培养学生廉洁与诚信意识。二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高校要坚持把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作为狠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突出主题,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开展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涉及人、财、物等重要岗位、重点部位的工作人员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进行谈话提醒。三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将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如开设廉洁教育课程等,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系关键环节。用制度管人,让干部行为有章可循。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奖励惩处等方面作具体规定。用制度管财,使财务工作运转规范。重点完善财务管理系列制度,规范干部对钱财物的管理行为。用制度管物,使物资管理严谨有序。完善政府采购办法,督查资产使用效率、资产保值、资产运行情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三是把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要求。着眼于对加强重要活动的管理,制订相对完整规范的工作流程,强调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责任主体的要求,落实监督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行使职权的要求与程序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3.强化监督制约,严格考核评价,深化惩防并举进展。通过不断完善和协调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监督,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重点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落实高校民主决策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依法依纪行政实施监督。其次要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监督。在选拔任用时严格把关,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人财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同时通过拓展师生参与监督的途径,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发挥群众监督对预防腐败的作用。

高校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强化领导班子、中层骨干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贯彻“一岗双责”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惩戒等责任到人。二是督促措施到位。注重抓基层管理,通过实行校领导联系点、分管领导听汇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进行民主测评等办法,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三是考核追究到位。根据签订责任书,组织考核评比。对因落实不力而出现问题的,应追究责任。

高校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使之成为群众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渠道,成为纪检监察部门联系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成为对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的有效手段。认真查处违纪案件和核实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强化廉政监督预警和惩戒警示作用。及时对信访反映情况进行严肃核查,澄清事实,调查反馈。通过对案件的通报和剖析,一方面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另一方面查找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及时堵塞漏洞,切实强化廉政监督预警。

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只有立足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切实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和工作载体,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具有高校各自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不断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立足高等教育实践 发展高等教育理论

立足高等教育实践发展高等教育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综述

朱晓刚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1980年10月,原华中工学院设立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高等教育研究所与校内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等单位合并组建成教育科学研究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86年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获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自1996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我院至今已有125名博士研究生通过了论文答辩,取得了一批较为满意的研究成果。从已经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选题及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涉及高等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涵盖高等教育学的多数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丰富和深化了高等教育学科内容,促进了我国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据初步统计,125篇博士论文中,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理论29篇、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管理43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篇、大学教学与课程理论16篇、国际与比较教育4篇、高等教育史5篇、民办高等教育2篇、高等职业教育7篇、教育心理学4篇、基础教育理论7篇、女性高等教育3篇。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些研究本身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高等教育分支学科领域。综而观之,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博士论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从选题的价值取向来看,我院多数研究以高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途径和对策,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1、实践性。

我院毕业博士生在读期间,适逢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暴露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如,大众化问题、民办教育问题、教育质量问题、素质教育问题、一流大学问题、大学制度建设问题,等等。这些现实问题构成我院博士生论文选题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管理方向的博士论文为43篇,占论文总数的34.4%)。如:2000届陈敏博士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研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在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异同以及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进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2001届周进博士的《重点理工大学转型时期理科发展研究》是在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背景下,着重探讨重点理工大学向综合大学转型过程中理科如何建设的问题。2002届罗云博士的《论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则是在深刻剖析我国 1

重点大学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并对比分析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的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对策。2002届张珏博士的《中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以及刘卫东博士的《大学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中国高校日益突显的社会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进行了必要性论证和对策分析。2002届陈运超博士的《大学校长的治校之道:一个个案的分析》根据高等教育(管理)学和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朱九思担任华中工学院领导长达30年左右(1953-1984)时间的治校案例,展开大学校长治校特别是新中国大学校长治校之道的研究。2003届吴鹏博士的《大学教师聘任制:基于“角色”概念的研究》从学术、市场、人文三个维度揭示了制约我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有效实施的症结所在,并从理念选择、制度原则、环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颇有创建性的政策建议;王怀宇博士的《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与教授群体》试图从如何推动教授与教授群体发展入手,探索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途径。2003届郭冬生博士的《论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探讨了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与新的教学环境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提出重新审视和改革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大学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2003届孔垂谦博士的《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环境研究》着重探讨大学发展的外部条件——制度环境的建设,特别是长期以来中国大学发展一直处在较强的行政干预的背景下,这一选题更具有现实意义。2004届沈曦博士的《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探讨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高校合并所带了的多校区组织结构与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2005届沈华博士的《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式设计》、黄维博士的《 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李红桃博士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及2006届李庆豪博士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对新时期的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咨询、制订、实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006届郭卉博士的《权力诉求与大学治理 ——中国大学教师利益表达的制度运作》通过对高校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利益表达的特点、利益组织化结构,以及利益表达制度的功能;李爱民博士的《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通过对当前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构建及其实践的研究分析,试图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构想;李碧虹博士的《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分析》试图通过对中国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现实的问题分析,提出基于人力资本的分配设想。上述三篇博士论文,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研究个案,突显了我院立足实践,发展“院校研究”的特色。

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史及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的选题,也是来源于对高等教育现实问题的思考以及外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比照,目的是从历史的经验或国外的做法中寻找对现实问题的启示或可资借鉴之处。这方面的研究如:2005届粟洪武博士的《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研究》,2005届封海清博士的《 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2005届宋彩萍博士的《 中国大学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研究》,2000届谢雪峰博士的《 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2003届高桂娟博士的《现代大学制度演进的文化逻辑》,2004届陈利民博士的《 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这些研究都突出极强的实践性。

2、前瞻性。

2000届刘莉莉博士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是我国较早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博士论文,她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蓬勃趋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出发,明确提出“政府的控制是阻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等在当时来说颇为针对性的观点,我国以后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也证明作者的判断的正确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发展忽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在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制度短缺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瓶颈”。2002届张俊宗博士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回应》在比较分析西方现代大学制度模式及改革趋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大学制度的缺陷,并构建了未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

值得专门提出的是,2003届张晓明博士的《学术参与:中国高等教育进程中的妇女》,2004届杜学元博士的《 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2005届王俊博士的《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号——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作为对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研究,她们走在前沿。.二、从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的特点来看,我院注重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专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体系性的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以及教育史的研究体现出较强的创新特色,不少研究弥补了本领域的研究空白和不足。

1、研究的系统性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生教育实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我院有意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寻求突破和建树,5篇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博士论文各有特色,侧重点各异。2002届康翠萍博士的《学位论》侧重从理论层面对学位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多维度研究,重点探讨学位的本质、学位的价值等学位的核心理论问题;2003届廖湘阳博士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价值期待冲突与整合的分析》提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是一个诸多利益主体互动的复杂过程,作者系统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结构、功能及战略态势,并对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个案分析,同时对我国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可行性论证;2003届骆四铭博士的《我国学位制度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和刘鸿博士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则从较为实证和操作性的角度对我国学位制度以及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2006届邓光平博士的《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从政策分析角度对我国专业学位设置进行了研究。

大学教学与课程论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特别是伴随着大众化的推进,教学管理以及传统的教学理论需要创新,16篇博士研究论文分别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如,2002届刘旭博士的《论意义课程观及其对大学传统课程的改造》针对当今课程改革难以有效突破以及所面临的诸多尴尬局面,论证以意义课程观代替知识课程观对大学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试图以此解开当前课程改革的各种症结。在当前大学课程论研究几近停滞和有创建性的成果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尤显作者对此问题研究的理论勇气;2003届许建领博士的《大学参与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系统建构》从多学科角度论证大学参与性教学的理论旨归,本质上属于对传统教学的超越和创新。作者针对我国大学课堂参与性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大学参与性教学的构建途径;2003届郭冬生博士的《论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大学教学

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性措施;2004届李轶芳博士的《交往教学理论探讨——从本体论视界出发》探讨了有关交往教学的理论构想及有关交往教学的实现路径;2005届康全礼博士的《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考察了不同时期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并尝试提出了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理念;2005届荀振芳博士的《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提出大学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是管理价值和教育价值,并运用价值冲突理论对当前大学教学评价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和阐释。

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也成为我院博士论文的亮点,2000届李小平博士的《大学创造教育的理论与方法》、2002届徐建波博士的《大学个性教育研究》和梁红博士的《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内化问题研究》,以及2001届彭志红博士的《论语言的教育功能》和2002届李祖超博士的《教育激励论》分别探讨了大学教育心理和基础教育心理的不同领域的相关理论问题。

2、在高等教育史研究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创新特色。

高等教育是研究,包括中外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史的不同领域内容。如:2000届谢雪峰博士的《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考察了原苏联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模式形成的历程,讨论了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并在总结主要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若干问题。2002届宋秋蓉博士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私立大学》用较为丰富的史实研究和梳理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私立大学的性质、生存与发展、不足与缺陷背后的根源。同时作者明确提出研究这一段私立大学发展史,旨在为我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2003届陈巴特尔博士的《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采用历史研究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进新了较系统的研究。这一研究被专家誉为填补蒙古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空白之作。2002届雷晓云博士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其文化透视》用比较详实的史料以文化来透视中国古近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探究文化特质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呼应,2003届高桂娟博士的《大学制度演变的文化逻辑》围绕现代大学制度演进历程中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展开论证,从总体上考察了西方大学制度演进历程中文化的影响作用,同是对英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以所揭示的规律为指导,重点探讨了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这一研究揭示了文化变迁与大学制度演变相依相随的历程。2005届宋文红博士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试图系统全面地对西方中世纪大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3、在高等教育原理研究方面,出现了一批力作。

2000届贾永堂博士的《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审视》对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的由来与进程进行了系统追述,论文提出大学素质教育取向主要源于大学教育内在的自我完善的要求,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以素质教育思想改造现有的专业教育。论文提出的很多观点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问题。2000届肖海涛博士的《大学的理想》是较早探讨大学理念的博士论文之一,论文在论述中(古典大学、近代大学以及华中理工大学)外大学理念的基础上,指出大学是个知识中心和精神殿堂,并且充满灵性的文化氛围。并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理想将出现的新变化。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大学正确定位,以及对于大学办学活动中的过于功利化倾向具有纠偏和警

醒作用。2002届周光礼博士的《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学术自由的制度分析》依据“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是大学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的普遍规律,剖析中国大学学术自由的独特性、阐述学术自由实现的理论依据,力图客观而全面地揭示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矛盾关系,为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这一大学发展悖论之消解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陈廷柱博士的《学习社会的办学理念》从学习社会作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学习社会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追求出发,结合学习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认识与基本要求,架构了学习社会“一本三促”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2003届凡奇博士的《从边缘到中心——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使命和大学教育改革》基于对正在形成中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研究,力求摆脱传统的“服务工具”的观念的束缚,把大学将处于全社会支配地位而发挥主导作用的思想贯彻到底,阐述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使命,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对目前的大学教育改革进行重新定向。彭未名博士的《交往德育论》针对传统灌输德育在新时代所逐渐暴露出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审视了大学德育在中国大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变及在当代的价值走向,所构建的交往德育论为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朴雪涛博士的《知识制度与大学发展》论证了大学制度本质上是知识制度,大学发展的核心机制是知识制度的变迁,知识制度创新的缺失是大学危机的根源等命题,并根据中国大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创新知识制度的有效途径。2004届江新华博士的《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从越轨社会学角度,探究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实质、表现、产生根源和治理对策。王恩华博士的《 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围绕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这一对矛盾,试图透过学术越轨现象,探寻学术越轨的根源和本质,并尝试为大学学术越轨问题的整治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和方法。马廷奇博士的《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以个体的大学组织作为制度分析的基本单元,运用组织分析方法,结合中西方大学的历史与现状,重点对大学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刘亚敏博士的《大学精神探论》通过考察大学与宗教、政治、经济等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梳理了大学精神演变的轨迹,探讨了大学精神的现实境遇及培育问题。2005届张奕博士的《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建筑形态演变之考察》从知识、知识活动和建筑三者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国大学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米俊魁博士的《大学章程价值研究》对大学章程及其价值问题进新了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大学章程的博士论文。李金奇博士的《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一种学科规训制度的视角》从学科规训的视角对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摆脱大学人文教育现实困境的理论路径。

三、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多元化构成了我院博士论文的主要特色,这一研究方法取向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研究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一,在研究方法上,根据我院“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选题和研究原则,除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历史透视等研究方法之外,有相当部分论文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实地调研和顶岗实习,从而使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实针对性。

其二,在研究范式上,我院毕业博士论文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其他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一些囿于教育学范围不能解决的问题探寻新的思路。综合分析我院博士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范式,所运用的有政治学、文化学、新制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可以看出从多学科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已成为我院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范式。当然,从多学科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在客观还存在着一个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范式如何高等教育学科化的问题,我院博士毕业论文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可贵探索,但仍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下载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高校发展创新党建实践[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实际抓党建创新思路谋发展

    立足实际抓党建创新思路谋发展 雷艳兵近年来,袁家镇党委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扣“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争创亮点,基......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

    立足更高起点 创新发展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关键的五年,抓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XX镇经济超跨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

    立足更高起点创新发展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关键的五年,抓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XX镇经济超跨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

    立足创新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黄凌云)

    立足创新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初探泸州市公路局黄凌云党的十七大以来,泸州市公路局党委在市委、市委组织部和省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帮助和关心支持下,......

    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近八成高校学生有入党愿望—— 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唱响了开天辟地的青......

    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讨

    内容摘要: 摘 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

    立足党建谋发展

    立足党建谋发展,强镇富民促和谐 ——先进基层党组织黄羊镇党委典型材料 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距武威市城区东南34公里,是甘肃省十大集镇之一。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