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不但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而创新能力在综合素质中尤为重要,学生干部作为广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更应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重点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独立学院团组织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论文关键词:学生干部;创新能力;培养
回顾世界各大国家的发展历程,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民族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而大国崛起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最终成为科学活动创新中心的关键。我国要成为科学活动创新中心,就要重点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学生作为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应注重发展自身创新能力,而学生干部作为独立学院学生中的高素质群体,更具有能动性和号召力,同时他们是独立学院团组织工作的得力助手,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推动全校学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团组织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一、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团组织在培养学生干部工作中的方向和侧重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1.有热情但基础差
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在高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对大学“非填鸭,靠自觉”的学习环境无所适从;在工作中较他类院校学生积极性高,但在高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工作要领,导致对大学期间应用性强实践环节多的学生工作无从着手。由于基础差造成学习和工作各不能兼顾的状况,使学生干部无法合理分配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处理不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2.家庭环境优越但自身定位有误
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大都为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们没有过多负担,学生们思想单纯,但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形成自我意识强,对自身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于学生干部角色的全面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干部自居,群众基础不强。
3.认真听从指导但创新思维不强
由于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学生干部经验积累少,传承内容不多,学生干部对于老师的指点过于依赖,自身工作探索不足,工作方式被动,活动形式单一,如文化活动以晚会形式居多,盲目跟随大流创新少,对于老师的指点“听一不二”,工作中按部就班,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的情况不多,缺乏主见和工作技巧。
4.自尊心强但抗挫能力差
如今以80后90后为主的独立学院学生大都成长顺利,良好的家境使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多困难,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意志薄弱,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不强,一些学生干部因工作中遇到问题,在得不到其他学生的理解时,骄傲的自尊将表现出来,他们会忘记自身的职责,放不下干部架子放不下面子,不敢面对事实而自暴自弃甚至自卑,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时,不敢面对,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5.有兴趣但很局限
在工作中,对于校内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很感兴趣,但兴趣只局限于校内工作。例如,学生干部在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很高,但大部分干部只限于校内工作,对参与校外竞赛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团组织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参与者也不多,很多干部没有意识到竞赛和社会实践对提高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引导全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二、独立学院团组织培养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可以更好地协助团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团组织通过依托各团支部、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作为团组织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及得力助手,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发挥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带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优秀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对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培养社员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意识,对团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可以更好地参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学院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干部作为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在学风建设的工作中进行创新可以带动全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例如,我校学生干部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学习活动,通过组织举办四六级考前指导会、考研面对面交流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不仅邀请资历深厚的老教授为学生们进行指导,还邀请了已经通过考试的学长为后辈讲解经验等方式,在传统的课程辅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为学校的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3.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可以更好地协助团组织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干部作为团组织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帮手,可以在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例如,我校学生干部在经典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歌唱比赛中加入了“红歌”元素,颠覆了传统的流行歌曲的技巧竞技,在内容和深度上有所丰富和提高;举办挑战杯校内竞赛,竞赛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体现了我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和逐渐提升的作品水平,同时也为同学们走出校园参与校外竞赛做好充足准备。4.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可以更加从容的走向社会
(1)严酷的就业压力使尚未毕业的在校生压力颇大,但现实预示着将要毕业的学生干部首先必须顺利完成学业,还要努力培养自身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在社会竞争中获胜的有利砝码,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也是带动和激励广大学生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榜样和标杆。
(2)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会对在校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大都思路清晰思维开阔,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主观能动性强,更加容易辨清真伪,分清客观事实,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不被反动势力利用,同时能够正确利用并创新资源信息,在正确引导广大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团组织要做好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创新意识的思想引导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会产生许多具有创意的工作想法,指导老师要善于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在尊重学生想法和思路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团委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每周严格执行例会制度,由开始时的团委老师对每位学生干部的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后,提供给学生其他优良途径或方法让学生选择性地开展工作,逐渐转变为学生干部在会议中踊跃阐述在工作的各类创新想法,指导教师将每个创新想法给予点评。如此一来,可以从开始时指导教师为学生出“选择题”,到后来逐渐变成学生“出题”,指导教师对学生出的每个“选择项”进行指导,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团组织要为学生干部培养创新能力找寻机遇
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通过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打造符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富含创新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为学生干部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校内机遇,但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在校内进行,更要注重参与校外竞争和社会实践。几年来我校广泛收集正规竞赛资源信息,指导教师坚持带领学生参加ACM大赛,定期举办校内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校内文化创意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竞技赛等,促进学生从校内竞赛脱颖而出,带领他们参与多样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干部创新能力创造了充足机遇。
3.团组织要为学生干部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团组织应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奖励机制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激励全校学生走出校园成功走向社会助力。例如,我校在每学期评选“学习方法创新奖”,以奖励学习方法独特成绩优异并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努力学习的学生干部;设置了“工作方法创新奖”,目的是鼓励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前提下,在工作方法上有创新有亮点,并可以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学生干部;除此之外,我校还设立了“校内奖学金制度”,每年在校内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及“社团活动奖”,并根据学生在校外获奖情况,分级别奖励参与竞赛并得奖的学生干部。实施奖励时我校把物质奖励作为辅助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是进行奖励的真正目的。奖励机制激励了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现已成为我校学生干部培养创新能力为校争光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篇: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
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与环境,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途径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政治课本中写道: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而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新思想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长久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培育大学生创新思想重要性问题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有效的新方法。
1、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思想的萌芽和初级阶段”,而学校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场所。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和引导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总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目前,有些教师的教案亘古不变、传授内容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呆板,极度缺乏创新。这一僵化、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不利的。因此,首
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使教师的教案丰富多彩、传授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启发式教学启迪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要通过宣传来弘扬创新思想。
单有课堂教学的启发是不够的,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在全校范围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思想,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意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大学生追求创新思想的动力,从而由思想到实践,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江泽民更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可见,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必须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1.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对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的新理论十分熟悉;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特点,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如作者本人是保险学院的,在保险学专业课的学习中,任课老师经常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或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有时举办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依据判断案例的正确走向。同时,学院也举办了“睿保杯”保险创意规划大赛,旨在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案例,自主调查研究,设计出最适合案例家庭情况的保险方案。这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继承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使其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营造民主的氛围。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可以发扬民主,把老掉牙的旧制
度更新为符合时代的有创新意识又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民主的氛围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1.积极探索和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更与学校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逐渐强化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社会各界联合,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大学应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拟题目进行研究。学校应将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分、选派教师作指导,比如我校的“工行杯”和“金融消费者服务队”活动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要着力构建适合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通过整体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
2.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需求;通过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从而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深化,在科研中提升知识。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每次实践活动的效率,防止实践走过场、图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要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小组,或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使学生有自我发挥能动性的空间,进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科研活动应尽量结合专业开展。教师还可将自己科研项目的知识和经验融会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既可使大学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又能增强其科研意识、创新意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尊重、鼓励和奖励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因此,要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要允许各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活跃学术空气,允许“标新立异”;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节”、开辟科技创新论坛、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教授、博士为大学生做讲座,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介绍其成长成才的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以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1、要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要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
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讨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要改变单纯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现实评价状况,在评价中要努力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2、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结果和今后的发展直接挂钩。
建立和健全奖励机制。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对大学生的正面激励远远优于负面批评,正面激励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要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要鼓励发明创造,给“异想天开”者以有力的支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褒奖;要允许探索中的错误,不责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高校有关部门要设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予以奖励。比如对于参加科技发明和科研活动、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热忱才会高涨,学生的创新成果也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文辅国.知识经济需要何种人才[J].跨世纪人才,2000(8).
3.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5.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
6.周进.延边大学报 2007年9月
第三篇:数字化信息系统对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字化信息系统对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作为高中年龄段的我们而言,每天需要承受的学习压力是极大的,并且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在这种学习现状之下对于高中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束缚是比较严重的,同时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除了枯燥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及趣味性,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有效的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合才能更好的确保其优势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系统;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各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教学方法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一名高中生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应试教育的变化。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逐渐渗透下,为在校的教师与学生们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以下本文围绕数字化信息系统对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一、数字化信息系统
数字化信息系统其实质是一种便于教学的试验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合理操作可以很好的满足教学中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并且可以很直观的帮助我们了解到整个的过程,这对于高中教学而言是非常实用的,且具有较强的优势。数字化信息系统下可以通过相应装置的使用,可以满足一些难以捕捉的数据模拟的需求,这种系统下的数据采集是非常的可靠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更加的易于操作,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兴趣,因而对于我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数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实验的比较研究实验器材的比较。相同点:都采用真实的实验,来获得数据。因此,两者源头是一样的,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原理,这就保证了两者同样真实可信。不同点:传统实验在仪器的精准度、数据的采集效率及准确性等方面远低于数字化信息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系统是能快速、准确、动态地采集实验信息,并实现数字化信息系统显示。它的数据处理全由计算机进行,计算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处理数据的工具,给探索带来了方便,也节约了时间。数字化信息系统有其独有的精度与动态显示的功能,大大拓展了经典实验的空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直观的精彩的学习创新世界。学习过程的比较。数字化信息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只要对该系统的软件有了充分的理解,从实验操作到软件操作,都很容易完成。很多实验,用经典器材很难做好,而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则很容易操作。例如:我们在验证向心力公式,通过经典器材来完成,操作比较复杂,而且误差比较大,如利用力传感器与光电门传感器,并通过电脑能很快准确地得到向心力与速度、角速度的定量关系。数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实验的互动交流时间与操作时间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别,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我们讨论交流分享时间比传统实验也多一些。
三、数字化信息系统下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体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有效的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其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加强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校也在逐渐的朝着人性化的管理方向发展,这也为我们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创新氛围,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也在一步步的强化,这些都为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及氛围。以兴趣为导向激发高中生创新的积极性。兴趣对于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是有较大影响的,在兴趣的指引下可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潜能,这也是提升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并且对于原理使用的灵活性也是有要求的,因而怎样有效提高我们的创新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运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将一些传统教学实验无法呈现出来的东西清晰明了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也可以实现动态下的数据收集,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实用的。这种优势的呈现对于我们不断提高自我的要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来要求自己不断的进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累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数字化信息系统的优势。营造较好的创新培养环境。就创新建设而言,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动态的呈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实验也是有其既定的流程的,因而这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必须区分对待。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是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下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与观察来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并且依据自身的判断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质疑与猜测,并且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及时的向专业老师求教,这对于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比较好的。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先进技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数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对于我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比较有效的,通过与创新建设的完美结合,还可以极大的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创新自身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并且部分知识与定律也是比较生涩难懂的,因而需要在实验中将其简化,并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这种实验学习是其它课程无法实现的,因而需要抓住这个特点,然后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引导下实现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并且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有明显的作用的。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改善当前的现状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思维能力,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比较客观,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下可以很好的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尽可能的降低其弊端的干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燕.应用数字化实验平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2]王玉璇.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如今,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这个问题已成了每一个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愚见。
一、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能力,即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作文课时,我拿着两个皮球走进教室,一个是瘪的,一个是打足气的,分别拍拍后让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观点形形色色:①皮球充足气才有活力,人争气人生才有意义。②气可鼓不泄,皮球泄了气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人泄了气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③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有所作为。④皮球泄气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容易让人踢来踢去,容易伤害自己……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引进了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气氛显得宽松和谐,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大大地激活。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去快乐地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二、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积累获得。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创新性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机会,使其不断地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探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透视社会生活,体验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大语文观,由“应试”变为“应时”。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
如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形象直观的特点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开展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会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造了极佳的教学场境。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终生学习”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生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第五篇:设计好练习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练习是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练习虽然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不可盲目地机械、重复练习,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设计好每节新授课的练习呢?
一、设计好基础题
基础题是为了解决知识脱节问题而编制的预习题,以完成新知识领会过程的最基础内容为起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步步往上提高,难度上升适当,学生通过努力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它包含准备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巩固性练习。
1、准备性练习是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所设计的新课前的练习。
2、形成性练习是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在利于学习新知识形成的练习。
3、巩固性练习是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而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二、注重引申题
引申题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目标而编制,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力所能及的难度排列程序,题与题之间的知识距离小,可以解决学生思维缓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三、提倡开放题
开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能力为目的,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设计“开放型”的练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开放练习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 答案不唯
一、条件不唯
一、问题不唯
一、解法不唯
一、解题策略不唯一。
自由练习不对学生的练习作统一的安排,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能完成的练习:练习量也不作具体要求、完成的时间也弹性化,有的可以在教师的辅导后再完成。练习的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的改变,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练习,学习兴趣大为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思维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