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20-09-30 20: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

第一篇: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加快了职业院校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改革步伐,特别是“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将有力推进以创新为特征的“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程,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地位更加凸显,教师创新能力的作用愈加显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

“三教”改革;

创新能力

一、背景与问题

当下,相较于新技术发展的速度,职业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显得行动迟缓、发展滞后。(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理念,没有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真正放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现代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场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而在工业化社会大规模生产模式影响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统一化、标准化的特点。学生在学校的特定场所里学习,专业教学标准全国统一制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质量评价体系单一,这些现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市场对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也与信息化社会所具有的在线、移动学习空间的发展趋势不吻合。以当下职业岗位技术标准与工作规程进行课程设置,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流水线式的教学进程,“标准答案”为导向的“产品化”质量标准,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高职院校缺乏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团队创新社会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的能力,拥有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创新素养与多元角色。而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不擅长创新,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跟不上学生的现有的创新水平,形成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思维、创新需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供求不对称,加上自身创新素养的缺失,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效能低下。面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将提升创新素养纳入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实际承担的是“讲师”角色,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自己,没有践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高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专业技术发展不同步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新进师资几乎全部来自研究型高校,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强,理论功底深,但是自身专业实践几乎为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更欠缺的是不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只能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更无法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学校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毕业后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以及未来工作岗位所呈现的“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新要求。同时,这一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让全国高职院校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一些传统的“一技之长”订单式的人才标准将被“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标准所替代。

二、趋势和要求

《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加快了职业院校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改革步伐。学校的育人载体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的校园延展到与社会组织机构结成合作共同体;

由单一的校内固定物理场所拓展到校外自然环境、云端教学共享平台,并向师生共同学习中心演进。在这个阶段中,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要融入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构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均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直接影响着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科学、系统地规划设计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加强具备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类型教育教师结构问题。构建“三跨”专业教学团队,即跨校级、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组成类型教育的“混编”创新教学团队。2.加大教学内容的开发,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形成活页讲义教材,确保教育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创新。现有纸质教材,在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样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局限,应开发电子、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推进碎片化学习、结构化引导创新思维新模式。3.加快创新思维与技能在教学中应用的进程,推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素养不高的短板使得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显得捉襟见肘,落后的创新实训硬件条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与做法

新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推行“三教”改革。如何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打造适合学生需求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一)组建跨校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力培养“智能教师”打破传统人事制度的束缚,积极与知名企业和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行联合,引入具备深厚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或大师,构建创新教师团队,依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培养具备创新素养的专业教师。积极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中,实现师生同堂“做中学”;

为学生和教师引入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学生与教师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认知面,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团队中的教师由单一的教学职能向创新教学模式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展,从原来组织与管理教学的职能,转变为项目经理、研发人员、产品用户等多重角色,重新构建基于技术技能积累的新型教学课堂。同时,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培育了一批懂得市场、企业需求的专业教师,他们能够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既服务企业又服务教学的综合效益。(二)依据专业技术特点,打造“智慧教材”机电类专业传统的纸质教材,因为其不便携带、时效性不强、存在单一、可视性差、容量小等问题,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不能满足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应积极与省内大型企业共同探索,采用信息技术将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用可视、动态、形象的手段编成教学案例,形成多功能的活页式云教材;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进行整合与创新,以智慧+专业、智慧+课程来提升和扩充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与广度,在教学中用智慧教材与传统教材两种资源共存互补的新形态,为学生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三)借鉴德国“双元制”,创新“智能教法”引入国家级创新团队成员,引入他们在德国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由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智能教法。每节课形成以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解决方案或技术技能,教师作为教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练,指引与陪伴学生完成内含创新能力的项目,师生共堂,共同探索,共同完成创新作品。例如,智慧鱼缸项目,学生从项目设计、材料选择、鱼缸制作、程序编写、质量保障和产品使用保养培训等方面,按照企业工作全流程开展,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习相关知识,培育正确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际项目制作中来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提升,从而形成灵活有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同堂团队教学的模式。

综上,“三教”改革将加快以创新为特征的“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教师创新能力”的作用愈加显现。在师生共同创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将逐步由“师生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替代,私人定制课程、非正式学习与个性化自调式学习模式,将成为一种新路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将由“传话筒”向“赋能手”的方向转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廖晓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传统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9(1):44-46.[2]郭杨,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高职研究,2008(1):15-21.

[3]崔联合,彭桂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2(2):12-15.

[4]潘山.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125.

第二篇: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它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将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学现状入手,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课程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局域网、网络互连与广域网、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为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而局域网是广域网的基本单元,广域网一般均由局域网互连而成。因此对数字化、数字传输、模拟传输、通信媒体、多路复用、数据交换以及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体系结构、组网技术、高速局域网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对网络管理(如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如在企业中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应用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掌握的同时,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对于用人单位用人的一项硬件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三、教改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信技术、网络理论和网络应用技术,无论从软硬件、通信哪那一个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精选教学内容,保留基本的通信理论,略讲部分网络原理,删去一些过时的网络技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目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上。

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上课老师最好能参与本单位的校园网络建设,或者参与社会上的网络工程,积累工程经验,丰富上课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对内容高度熟练,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授,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

作业练习: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练习题、市场调研、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科研中企

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或已有的网络系统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网络辅助教学:利用及时通信技术,如飞信、QQ等手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络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更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的兴趣爱好。

课外阅读辅导:将相关的著名计算机网络学习网站,论坛、视频下载资源等和优秀的网络课程书籍,及时推荐给学生,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获得知识面。

案例讨论:在教案中准备不同的现实经典网络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或课外独立思考,编写方案等,充实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实际,增进了学习氛围。

学院网络系统参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学院网络中心,向学生介绍该网络设计的思路、组网技术、主要硬件及软件等内容,现场演示设备的操作与调试,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电脑学习.2010.[2]王鑫.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3]许桢.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S1).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第三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代,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5、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3、党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3)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三、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1、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2)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党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现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2、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列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

(2)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的竞争力。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4)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内容:

(1)能够提高专业水平的教改项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点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能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最终能够达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重点教材的建设:能纳入校重点教材建设计划,最终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引进高水平原版教材和自编学生参考学习材料;

(3)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或实验基地;(5)承担结合专业建设的科学和教学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6)课堂教学设备购置;(7)其他项目。

5、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管理

(1)凡重点发展的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重点发展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每年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学校将予以警告,或取消重点专业建设资格。

(3)被已确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

四、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1、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2、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2008、2009和2010年分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维护)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较强示范性的专业。

(2)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开展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示范性(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第四篇: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第一线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不是搞学科的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也不是从事某种劳动岗位的简单操作或服务。他们面向的是以下三类职业岗位群:一类是在生产或服务岗位应用成熟的技术将工程人员或企业首领的规划、设计、决策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或技术服务;一类是在经营性岗位应用先进的管理规范和经营技术,按照企业首领的规划、决策进行技术性管理;一类是在高技术操作岗位进行高智能的技术操作。这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宽泛,但不要求系统严谨,而在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要强于学术研究或工程设计人才;在产品制作或服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如熟练技工或服务员工等单项技能型人才,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面要比他们宽,技术实现能力和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要比他们强。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这些特点,才能把握高职数学课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区别,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课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教学课程的改革。

二、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正确认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地说,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这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课作为专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文化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方面,数学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学习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终生学习社会的形成,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仅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再提高的“平台”,而数学知识是形成再提高“平台”的重要构件之一。

其次,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数学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其应用极其广泛,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早已得到共识。

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或

岗位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必须体现某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特点。但是,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数学课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职业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为此,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的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三大功能的整体实现。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方向所规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这是其三大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不可能达到数学课三大功能整体实现之目的,就连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也难以达到。因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必须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公式定理中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是数学知识间的系统性。不了解这些,就想生搬硬套地使用某些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必需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的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学科知识的重点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

要使高职数学课教学三大目标的整体实现,其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知识范围广,涉及到的知识面要宽泛;二是知识线条粗,不要求学科理论严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定理、公式等不作严谨的理论证明,而采用直观归纳或几何解释的方法,以通俗、直观、浅显的形态出现。三是教学要求深度浅,删去不必要的较深理论知识和较难的例题及习题;四是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重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既要考虑学科自身系统性的需要,更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四、搞好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大纲是课程的“宪法”。只有在科学、完整的数学课程大纲规范下,才能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现在急需根据专业大类(如工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构建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数学课程大纲,用大纲来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审定等。

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因此,要搞好数学课程改革,实现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三大功能,就必须有一套科学适用的教材。首先,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先进教育思想的载体。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数学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开发。

其次,教材在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上既要科学又要有创新。传统的高专教材在内容及结构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一是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二是注重经典学科内容,缺乏现代数学方法及其应用,因而很难体现为专业技术提供数学工具的教学目标。三是过多地注重了数学自身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新教材必须克服以往教材中的这些缺点,在内容的选择、取舍和结构的处理上既要科学又必须有所创新。一是在概念的引入上,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将大多数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这样既能减少学生学习和认识过程中的困难,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四是在教材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不违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来组合新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教材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先进的教法与学法是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本好的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新体系。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并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程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先进教学摸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搞好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由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殊性,给高职数学教师提出了如下一些特殊的要求。

首先,高职数学教师除具有系统的数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应对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以便掌握数学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把握专业应用数学知识的重点。

其次,因高职数学课内容具有知识面宽泛、内容多而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以便达到在对数学理论不做严谨推导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掌握并且会运用。

第三,由于高职数学课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掌握应用实际,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因高职学生要有相当多的时间用于现场实践,因而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数学课知识内容又很宽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形象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职数学课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有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功夫搞好大纲和教材建设,并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数学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济宁272017)

第五篇:对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改革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 国家税收 课程 改革 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国家税收是高职经济类专业必修课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如何从学科型教育枯燥的税收

理论中解脱出来,针对职业教育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围绕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强调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中国家税收课程课本内容只是本科的缩写,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应用性。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强调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没有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理论学习对其来说枯燥乏味,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上课也不好好听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2007年10月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法系已经学习过或正在学习国家税收这门课程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向学生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为97.2%。

二、调查情况的分析

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1)对于高职国家税收教材,有58%的学生认为教材重视理论与结论,缺乏应用性;有25%的学生认为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只有17%的同学认为现行教材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有83%的同学认为现行教材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学习的需要。

(2)对于国家税收的教学方法,有72%的同学认为很重要;有2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5%的同学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1][2][3][4][5]下一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3)对于教学形式的选择,有14%的同学选择只讲授不练习;有16%的同学选择只练习不讲授;有70%的同学选择边讲授边练习。可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形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有86%的同学希望得到练习的机会,有70%的同学希望能够边学习知识边练习掌握,只有14%的同学选择只学习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能吸引学生呢?有25%的同学认为是教学内容适宜;有61%的同学认为是教学方法灵活,只有14%的同学认为主要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吸引学生到课堂听课,关键还是靠灵活的教学方法,而当前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两者互动少,学生感到乏味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empirenews.page--](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希望能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希望能够得到实务界人士的指导,对于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有61%的同学表示喜欢;有19%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20%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和实务接触,而不是只学习枯燥的理论。

(6)对于考试方法的改革,和以往上完课就只考理论内容相比,同学们也有自己的看法。有19%的同学希望只考理论,有33%的同学希望是实验实训考试,有48%的同学希望是与社会结轨的资格证书考试。可见有81%的同学不满当前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考试的改革。

三、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1.高职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其模仿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强。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突出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国家税收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大部分高职国家税收课程的教材只是对本科内容的缩减。课程内容的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而规范,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国家税收的目的就是要进行税务专业理论研究。学生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并不乐观。

高职国家税收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经济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应用为基础,以理论为辅。高职国家税收应明确将提高学生税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在高职国家税收教学中,应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用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纳税实际操作方面,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实质及涉税实务操作能力。

2.高职学生学习能动性不强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很大差别,对于高职学生,为加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首先,教师提前给学生发放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明确课堂教授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的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其次,教师将工作任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工作任务需要来安排理论教学,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国家税收的课程教学对每一个单元应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及相应的阅读资料,作为提升“以学生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单元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资料作为独立于“讲授”的重要的课程资料和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前就进行自主的、主动的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使其后面的课堂讲授或者讨论有的放矢,从而更有效率、效果更佳。[!--empirenews.page--] 3.大多数高职学生较为活泼,兴趣较为广泛

高职学生大多数较为活泼,兴趣较为广泛,一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说活、干别的事情,而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1)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分依赖教材,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授课,先讲税收定义、职能、原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再讲增值税、消费税等有关具体税种等内容,然后再做一些习题,那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了这么多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如可以对于税收的职能和原则的有关内容作些删减;在讲述税收要素时,可以联系后面的现行具体税种进行讲述,使这些抽象的概念生动起来。上一页[1][2][3][4][5]下一页(2)课堂讲解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对于税收制度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如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可以通过具体的税种讲授。对于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准予扣除项目等有关内容的理解,则可以准备一些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讨论或者课外思考,扩大学生的视野,真正掌握增值税的实际缴纳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高职国家税收教学过程的始终,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高职院校应主动跟实务部门进行联系,聘请有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如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工作者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务工作之间的距离,使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和学生以后的实务真正结合起来。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有61%的学生期望开展此项教学。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创新。要使学生真正立足于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授课的同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有目的地联系有关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让学生参观学习或参与实际操作。在教完所有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到有关企业去实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实习回校后,应写心得体会,使学生真正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方式。

考试题目可以灵活多样,考试形式不拘一格。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职国家税收课程应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小组答辩、操作或者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比如小组答辩就是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课题,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小组学习,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了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论文选题自由度大,而且同课堂报告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学术交流及时弥补既有资料和观点的不足,开阔论文写作的视野,使论文的内容更加完善。考试形式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程度。[!--empirenews.page--] 学生评价、成绩构成多元化。国家税收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是综合性的,其总成绩应由多次学习活动构成。平时成绩(到课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心得报告、小论文等)应占到40%左右,期末考试应占到60%左右。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不仅可以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四、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国家税收的课程教学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上一页[1][2][3][4][5]下一页(1)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教材,而不是迷信教材编写人员的权威性。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来编写教材。(2)国家税收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同学而言。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丰富的实践知识,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这门课程。

(3)在国家税收这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邀请一些从事缴纳税收工作的会计人员及注册税务师来给学生做讲座,使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这门课程。

(4)改革现行的考试方式,采用灵活的学生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而不是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下载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高职俄语专业教学的改革

    有关高职俄语专业教学的改革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教育面临着专业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困难。本文旨在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师......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一)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一)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代写论文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建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旨在加强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明晰所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

    高职课程改革

    1. 完全依靠高职院校本身的自力更生已经不可能了 2. 企业老总看高职教育,A高职生只会照抄照搬机械模仿,与过去传统职业教育的观念有 关,完全没有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企业没有立足......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大全]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 张 敏,袁志辉,余响华,刘小文,李尊华 ( 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下,伴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国家制......

    关于高职网络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网络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摘 要:毕业设计是对高职学生学习成果、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检验,本文通过对武威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网络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