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合集五篇]

时间:2021-03-12 14: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第一篇: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林业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省家林草局的指导下,为服务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高度重视,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市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林业标准化工作,不仅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全市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而且纳入市政府对各市州的“×林杯”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各市州积极配合支持林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和示范应用,有力推进了标准化工作。二是加强工作保障。在经费上,设立了林业标准化专项经费,每年列专项培训经费支持技术标准培训,同时通过整合项目经费、工程建设经费等措施支持相关标准研制和示范,对承担的重大、关键标准研制任务单独安排工作经费,形成了多途径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机构上,率先成立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林业行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多次在全市标准化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三是加强机制创新。我局在《关于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强市建设的意见》文件中将标准化提升列为加快林业科技创新的五大行动之一,建立了标准复审机制,定期开展现行地方标准清理;加强了立项项目督查,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缩短了标准制定周期,由过去×-×年完成,缩短到现在×年内完。

二、强化措施,完善标准化体系内涵一是突出重点。我市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林业工作重点,将标准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产业调整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推手。组织编制了《×林业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林业标准化任务。重点推进了生态保护修复、林业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林木种苗、森林旅游与康养、油茶等标准体系研究和制定。发布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综合体系》,启动了×项标准制定。×年根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重点工作需要,立项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空缺分析技术规程》《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与指标》等标准制定,对当前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为推动我市油茶惠民产业发展,制定了《油茶小作坊生产技术规范》和《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技术规程》。二是提升质量。我市以狠抓标准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和成果依托,制修订林业地方标准×项,承担制定省标和行标×项,标准质量不断提升,作用日益明显。×个省家森林城市、×个县市区市级森林城市创建,应用×万余亩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和×个小微湿地试点建设与管理,×处省家级湿地公园宣教场馆建设和提质改造,三七、七叶一枝花和松乳菇等×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都是在相应的技术标准指导下完成的。三是优化结构。在抓好地标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团体标准试点,×年×市油茶产业协会发布了首个团体标准《×茶油》,该标准为打造“×茶油”公用品牌、规范我市茶油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已累计×家企业×款茶油产品达标获“×茶油”公用品牌授权。市内油茶主产县市区紧随其后,依托标准发力促推产业发展,如耒阳市油茶产业协会发布了《耒阳茶油》团体标准,提出了耒阳茶油的特征指标,推动当地茶油品质提升。

三、抓好宣贯,提升标准化体系成效。一是以示范促林业提质。我市先后实施省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个,建设示范基地×个,投入经费×多万元,建设面积近×万亩。“中省油茶科创谷”作为林业科技创新高地,开展了油茶资源高效培育、加工利用等相关标准示范,带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如邵阳标准化示范林亩产油达×公斤,较传统产量提高了近十倍,邵阳县获得省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的称号;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通过乔、灌、草植物生态修复系统构建、节水保土等多项标准化技术集成示范,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标准化示范样板,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以宣贯培训促标准落地落细。每年定期举办市级林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班,先后整理编印了《林业标准目录汇编》等标准下发到基层,将林业地方标准文本放到×林业政务网以便查询使用。建立了市带市县的科技协作机制,带动和培养了一批市县技术人员和“土专家”,让标准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扎根在了三×大地。三是以标准化促企业增效。积极鼓励林业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制定高质量的企业标准,为企业增效作贡献。先后组织企业参与了《油茶饼粕有机肥》《纤维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等标准制定。福×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家企业获批为省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为加快推进林业企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做出了示范。

四、提升能力,强化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一是健全了机构。市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平方米,拥有专业检测仪器设备×余台(套),按相关标准制定了第十版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范围涉及竹木制品、林木种苗、森林食品及其产地土壤等×大类×项参数、×多个现行标准。二是组建了队伍。市级检测人员专业涵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培育、食品工程、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初步形成了人才结构较合理、专业配置较齐全、检测力量较强的技术团队。同时,每年定期对基层×多名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培训,提高了基层和企业检验技术人员检测水平。三是提供了保障。×年来共完成了×批次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监测,范围覆盖全市各主要林产品产地,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市在标准化建设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虽然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与省家局的要求和兄弟市的工作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领会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兄弟市区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工作,为助推×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生态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由市食安委召开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4年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重点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会前,梁宏贤市长专门就做好今年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嘱托把这次会议开实、开好、开出成效。刚才,怀清局长总结了去年以来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讲的很细很实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新机制运行的第一年,也是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对复杂形势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及各食品监管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全面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集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问题大整治活动,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我市去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目标责任考核中被省政府考核为优秀等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激情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广大监管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监管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的保障水平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违法违规使用禁限药物、添加剂、保鲜剂的问题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制售假冒伪劣和问题食品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不够规范,黑作坊不同程度地存在,小作坊散、乱、差的局面未根本转变;虚假食品广告诱导、迷惑、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去年,我市就先后发生了宜川县病死牛肉事件和宝塔区欢欣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果不是处理及时,应对得当,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人关注度很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会在全国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还要看到,我市虽然在全省考评中达到“优秀”等次,但在市、县部分机构设置、专项整治、公众满意度和知晓率等方面都丢了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分析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虽然问题较多,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将其纳入“公共安全体系”来强调,对食品安全战略定位之高前所未有,向全社会传递出坚决根治顽疾的强烈信号。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食品安全,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五次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指出,“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长期不懈地抓下去。这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充分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全新战略思维,体现了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担当和坚定决心。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全市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县区政府、各监管部门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准确把握食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式,完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的运行之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统筹城乡、推动转型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总要求,以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夯实基层基础为主线,以强化技术支撑为保障,以开展示范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推进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这一特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既是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的难得机遇。当前,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仍有部分县区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拖了全市的后腿。下一步,我们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完成改革的扫尾工作和职能转变上来。一是各县区政府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加快把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务必于上半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国发〔2013〕18号和***办公厅国办发明电〔2014〕17号文件精神,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在机构改革中保持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专业性、系统性、独立性。二是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一方面要不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相关部门要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新的运行机制,该清理的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由“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的转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人性化、高效率的监管服务。

(二)实施“六放心”工程,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梁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品源头、生产加工、配送流通、餐饮消费、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六放心”工程,这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六放心”工程,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把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扩大到每一类食品,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实现全程监管。一要建立起“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多角度抓好监管工作。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农业、畜牧、水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食品源头关,通过落实推广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打击使用高毒限用农兽药行为、严格畜禽检验检疫等监管措施,确保食品源头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配送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强化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等工作措施,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和蔬菜、放心粮油配送工作。要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通过严把许可关,促使企业主动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促使从业人员自觉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卫生环境、从业人员放心。三要抓住重点领域和环节。在重点品种监管上,要切实抓好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肉、蛋、奶、菜等食品的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在重点区域监管上,要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从企业抓起,向农村延伸,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监管,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学校及企业食堂、学校周边小食品店、小餐馆等部位或场所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四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食品企业是决定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监管,对于违法行为,我们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予以打击,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三)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当前治理食品市场的有效手段,要作为今年全市食品安全的一项重中之重来抓。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坚持“统一部署、联合行动、全面整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按照“排查要全面、治理要彻底、成果要巩固”的要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业、畜牧、水务部门要重点对初级农产品、水产品、禽畜产品滥用违禁药物和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工作进行“回头望”,切实抓好小作坊、小餐饮、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集中整治,坚决取缔食品“黑窝点”、“黑作坊”和“黑工厂”。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合查处、联合打击的工作机制,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要坚持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开展专项整治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强化行政执法,始终保持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大案件和事故查处力度,严密防范和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四)开展示范创建,提升监管水平。

要把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和放心县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放心县创建活动,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激励措施,对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的县区政府,在省政府以奖代补200万元的基础上,再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在当年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加分。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把握开展创建活动的重点,着力解决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确保在监管能力建设、日常监管执法、企业责任落实、应急处置能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等方面达到创建目标要求。今年,全市参与创建的县区必须达到50%,这是省上对我市提出的目标责任要求。吴起、甘泉、延川三个基础较好的县要率先开展创建工作,带动全市食品监管总体水平提升。三是要立足长远,把创建工作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食品监管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

(五)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现科学监管。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技术支撑。今年,省政府已将检测能力建设纳入各地市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力争在1-2年内使全市检验检测能力有一个较大提升。目前,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项目已完成立项、规划选址、初步设计工作,市发改委要尽快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市财政局要尽快完成投资评审,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市食药局要加快完成工艺设计、招标等工作,加快进度,确保明年建成投用。同时,要结合各县区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快推进县级食品检测检验资源整合工作,合理规划区域性检测检验中心和一般性检测检验中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县区在抓好县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提升检测检验能力的同时,要根据本区域监管工作的需求,组织开展本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洛川县是全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首批试点单位,一定要抓紧项目申报,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为全市县级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源整合做好试点。

(六)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夯实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去年以来,我们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黄龙、洛川、黄陵、延川四个县的乡镇监管机构已通过省市标准化验收,但从全市整体来看,基层食品安全的根基仍不够牢固,今年要把强化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力争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基层基础工作有一个大的提升。一是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填补基层监管执法空白。各县区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监管职责,充实监管力量,落实日常巡查、信息通报、应急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度。要探索有效激励措施,激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农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延伸监管触角,掌握更多的信息,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为监管队伍配足配好快检设备、调查取证设备、通信设备和监管业务用车,满足工作需要。特别要加强县级监管队伍快检设备配备,为日常监管提供快速筛查的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今年,市食安办、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明确监管的法制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和落实食品安全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建立和完善执法公示制度,把监管的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有效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食品监管工作也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定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分管领导要随时掌握本地、本部门食品安全基本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亲自部署、亲自抓好工作落实。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各类食品安全监管岗位的监管职责,主动防范、及早介入,使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今天会后,市政府还将与各县区政府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责任、政策落实、保障措施、督促检查“四到位”。

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各县区政府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当做一项长久的民生工程来抓,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执法工作经费及设备购置、抽样检验经费,特别是抽样检验工作,《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要落实好这项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安排专项资金,以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市食安办及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考评督查机制,实行季度调度、半年初评、全年总评。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性目标,每季度上报工作进度,经得起随时随地的工作检查。对完成好的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要严格问责。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工作,定期评估食品安全工作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提升食品安全整体保障水平。

四要强化舆论宣传。要把宣传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通过宣传,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认清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他们树立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从业意识;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率和对监管政策的知晓率,使广大群众能辨认食品真假,自觉抵制有毒有害食品,逐步构建起全民总动员、各方齐参与的社会共治监管新格局。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加求实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国家开发银行(2016年3月21日)

尊敬的高丽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要求我行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2015年开展的工作

2015年开发银行持续加大棚改贷款的支持,发放棚改贷款7500亿元,是2014年的1.8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方面的研究。开发银行与住建部建立了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研究措施方案,融资模式,资金来源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并抓紧贯彻和落实。二是全力保证资金的需求。人民人行对开发银行的棚改贷款资金来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银行集中全行资源,将棚改贷款发放计划由年初的4000亿元提高到了7500亿元,以满足各地棚改资金的需求。三是支持重点难点领域。加大对中西部、东北等改造任务重,难度大的地区的信贷支持,对这些区域的贷款发放量占全国的62%。

—1—

加大对东北采煤沉陷区、林区、垦区的棚改支持力度,确保四煤城等棚改项目的全面开工。四是做好对地方的融资服务。加强与各地市的沟通协调,提前研究融资方案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度,按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贷款发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推动货币化安置。对商品库存量大的地市要求棚改贷款优先用于符合去库存要求的货币化安置项目,全年发放2588亿元用于货币化的安置。六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将专项建设基金重点用于棚改项目,同时通过银团贷款,债贷组合、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2549亿元用于棚改。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货币化安置工作安排不够明确,需要加强与去库存工作的衔接。二是有的棚改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后续方案频繁变更致使建设进度迟缓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有的城中村棚改项目,单户改造面积过大、成本过高,需要进一步规范这类项目,合理控制改造标准和相应的成本。

三、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先期安排发放棚改贷款9500亿元,满足今年600万套新开工计划和以前续建项目的需求。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林区、—2—

垦区、国有工矿、采煤沉陷区等领域继续给予重点支持。关于棚改贷款方式,2015年及其以前的棚改贷款,我们将继续按合同抓紧落实,2016年棚改项目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希望各地抓紧做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项目规划和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今年棚改项目的顺利开工。我行将积极配合各地做好相关的工作。二是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商品房库存量大、消化周期长的地市,从严控制对新建安置房的贷款支持,争取货币化的安置比例不低于50%。三是拓宽棚改资金来源。加强与同业的合作组建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四是强化棚改的资金管理。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着力从源头把握资金的流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投向合规,防止资金挪用。研究制定更为灵活的资金管理办法,加快资金支持,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和高丽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按照杨晶国务委员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与各地密切配合,继续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共同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

谢谢!

—3—

第四篇:在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委、省政府就专门召开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代表省计生委就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个发言。

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2003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支持,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态势。

(一)人口计划圆满完成。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2003年人口出生率为14.07‰,自增率为8.09‰,分别比目标值低0.43和0.21个千分点、比上年下降0.67和0.4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近90%,较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全年净增人口34.3万,比上年减增2.36万人。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各级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一年来,计生部门单独或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得到拓展和深化,民营企业、大中专院校、社区、超市、家庭的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推进。各地注重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按照“为民、便民、亲民”的要求,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流动服务车的作用,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咨询、生殖保健、术后随访和办理证件等方面的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涌现了一批新典型,培植了不少新亮点,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吉安市、上饶市开展的“十到户”、“三入户”和景德镇市昌江区的“三生三进”活动、宜春市实施的“三五工程”让群众得到不少实惠,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崇义县、上高县、渝水区成为国家人口计生委首批表彰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崇义县还是全国表彰会上三个作经验介绍的县(区)之一。

(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乡(镇)、村计生专干按要求基本配备到位,计生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明显提高;计生服务站、所、室的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作用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地认真贯彻在新余市召开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座谈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在建立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宜春等市设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专项经费;吉安、上饶、赣州等市实行村计生专干竞争上岗;新余市、南昌城区和崇义县等市县用《生殖健康服务手册》取代《一胎生育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轨道。至去年年底,与贯彻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配套的8个规范性文件全部制定出台,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了“四五”普法重要内容。各地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朝着依法管理方向迈进,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计划生育行政侵权信访件较上年下降67.79%。全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导致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七)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去年,我省统一组织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专项治理活动,纪检、公安、卫生、民政、工商、药监、计生等部门联手行动,密切配合,通过采取宣传教育、依法惩处、加强管理、利益导向等手段,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没收个体行医购置的b超115台,查处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人和事73例,查处遗弃、残害女婴事件176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起。据我委抽样调查数据,2003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比2000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八)计划生育工作后进转化成效明显。过去一年中,各级均高度重视“抓大攻后促平衡”的工作,对人口总量大和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实行重点管理和面对面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绝大多数工作较被动的地区不甘人后,急起直追,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计生工作后进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九)机关和行业作风大有改进。针对计生队伍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状况,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全系统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向郑培民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真搞好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对机关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下力气进行整改,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严格考核制,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的进一步改善,计生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必须控制在4800万以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纵观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六大矛盾,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和压力。

一是人口控制与生育反弹的矛盾。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即使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未来十几年,全省每年仍要增加30余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人口。再过七八年,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将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出生将出现回升。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将陆续进入婚育期,按照省《条例》规定,不论城乡,独生子女之间结婚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将抬高人口出生水平。由于我省低生育水平并非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的,在低生育水平的背后仍然有强大的反弹势头,我们工作如果稍有松懈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生育水平的波动。由此可见,人口控制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群众婚育观念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尽管群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日渐淡化,但早生孩、生男孩和“男女双全”的观念仍在很大部分人中存在,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还有较大差距,严格按政策生育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村多数群众的自觉行为。这是出现比重还不小的计划外生育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深层次原因,更是生育反弹的潜在因素。

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与群众后顾之忧的矛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严格按照政策生育的家庭面临着不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养老没有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与此同时,2002年我省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已达275万人,占总人口的6.5%,预计未来十几年将会形成老龄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成了巨大压力。

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行管理体制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元化,企业社会职能剥离,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大量增加;过去以户籍管理、单位管理和条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也给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五是依法行政要求硬与生育控制力度相对软的矛盾。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法律对生育过程进行控制的力度明显不足,措施相对偏软。在依法行政的要求下,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既抓紧又抓好的确不容易,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抚养费要求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所需经费将只能靠财政投入。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育龄群众需求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经费需求逐步增大,因而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此外,目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村为主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计划生育工作仍然要依靠外力或组织突击;一些地方生育政策不落实,计划外出生控制不力,有的甚至搞“放水养鱼”、“以罚代管”、“以罚代证”;少数地方的党政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盲目乐观或畏难松劲情绪;一部分计生干部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确还很多,但有利的因素和条件也不少。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局面正在形成;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婚育观念加快转变,少生优生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国家的现行生育政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计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计生网络更趋完善,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增强。这些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注重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和新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我省实现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计划生育部门更名后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主抓手,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变计划生育“两个转变”,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2004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力争在转变职能、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管理。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的多个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向深入,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尽快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坚持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不折不扣执行计划生育工作“七个不准”,杜绝行政侵权行为和借计划生育名义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尊重群众计划生育主人地位,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强基层人口自控能力。

(二)狠抓生育政策的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现行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目前社会上对生育政策的一些误解,特别要纠正“只要交了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多生小孩”的错误说法,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和正确掌握生育政策。要继续抓好定期进行环孕检的工作,预防和减少或早补救计划外怀孕。要坚决制止“以罚代管”、“以罚代证”行为,对那些搞“放水养鱼”,为创收而放纵计划外生育的,要严肃追究其渎职责任。要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率,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对控制计划外生育的制约作用。总之,要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减少计划外生育,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今年要在计生系统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上门服务制,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民心的事。继续抓好优质服务“三大工程”的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既要不断扩大推广面(今年要达到60%以上),又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既要加强指导,让群众真正知情,又要体现对群众意愿的尊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应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的不要勉强,要讲求实效,突出社会效益。为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和优惠治疗妇科病要当作一项常规工作切实抓好,防止形式主义。要继续抓好流动服务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之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以“六好”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更多县(市、区)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八)强化政策推动,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农村自愿终身只要一个孩子的困难家庭优先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扶助制度,重点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已达老年的家庭,独生子女伤残病残、死亡家庭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而导致的困难家庭予以扶助,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坚持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计划生育户倾斜,使群众切身感受到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九)加快职能转变,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努力适应更名后的新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大人口观。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由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稳定低生育水平,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全面发展为主的方向转变。重视分析研究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子。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组织对人口总量、素质、结构的变动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影响的研究,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和政策建议。抓紧研究制订我省“十一五”、2015年和2020年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

(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计生工作者新形象。按照“为民、正派、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认真制定和实施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全系统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业务知识和有关新知识,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依法行政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逢进必考、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末位淘汰等措施和办法,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塑造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早日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五篇:在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委、省政府就专门召开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代表省计生委就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个发言。

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支持,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态势。

(一)人口计划~完成。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年人口出生率为14.07‰,自增率为8.09‰,分别比目标值低0.43和0.21个千分点、比上年下降0.67和0.4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近90%,较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全年净增人口34.3万,比上年减增2.36万人。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各级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一年来,计生部门单独或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氛围。“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得到拓展和深化,民营企业、大中专院校、社区、超市、家庭的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推进。各地注重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按照“为民、便民、亲民”的要求,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流动服务车的作用,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咨询、生殖保健、术后随访和办理证件等方面的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涌现了一批新典型,培植了不少新亮点,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吉安市、上饶市开展的“十到户”、“三入户”和景德镇市昌江区的“三生三进”活动、宜春市实施的“三五工程”让群众得到不少实惠,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崇义县、上高县、渝水区成为国家人口计生委首批表彰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崇义县还是全国表彰会上三个作经验介绍的县(区)之一。

(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乡(镇)、村计生专干按要求基本配备到位,计生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明显提高;计生服务站、所、室的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作用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地认真贯彻在新余市召开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座谈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在建立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宜春等市设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专项经费;吉安、上饶、赣州等市实行村计生专干竞争上岗;新余市、南昌城区和崇义县等市县用《生殖健康服务手册》取代《一胎生育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轨道。至去年年底,与贯彻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配套的8个规范性文件全部制定出台,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了“四五”普法重要内容。各地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朝着依法管理方向迈进,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年全省计划生育行政侵权信访件较上年下降67.79%。全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导致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七)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去年,我省统一组织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专项治理活动,纪检、公安、卫生、民政、工商、药监、计生等部门联手行动,密切配合,通过采取宣传教育、依法惩处、加强管理、利益导向等手段,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没收个体行医购置的B超115台,查处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人和事73例,查处遗弃、残害女婴事件176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起。据我委抽样调查数据,~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比2000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八)计划生育工作后进转化成效明显。过去一年中,各级均高度重视“抓大攻后促平衡”的工作,对人口总量大和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实行重点管理和面对面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绝大多数工作较被动的地区不甘人后,急起直追,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计生工作后进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九)机关和行业作风大有改进。针对计生队伍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状况,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全系统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向郑培民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真搞好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对机关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下力气进行整改,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严格考核制,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的进一步改善,计生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必须控制在4800万以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纵观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六大矛盾,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和压力。

一是人口控制与生育反弹的矛盾。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即使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未来十几年,全省每年仍要增加30余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人口。再过七八年,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将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出生将出现回升。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将陆续进入婚育期,按照省《条例》规定,不论城乡,独生子女之间结婚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将抬高人口出生水平。由于我省低生育水平并非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的,在低生育水平的背后仍然有强大的反弹势头,我们工作如果稍有松懈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生育水平的波动。由此可见,人口控制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群众婚育观念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尽管群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日渐淡化,但早生孩、生男孩和“男女双全”的观念仍在很大部分人中存在,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还有较大差距,严格按政策生育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村多数群众的自觉行为。这是出现比重还不小的计划外生育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深层次原因,更是生育反弹的潜在因素。

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与群众后顾之忧的矛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严格按照政策生育的家庭面临着不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养老没有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与此同时,2002年我省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已达275万人,占总人口的6.5%,预计未来十几年将会形成老龄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成了巨大压力。

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行管理体制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元化,企业社会职能剥离,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大量增加;过去以户籍管理、单位管理和条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也给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五是依法行政要求硬与生育控制力度相对软的矛盾。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法律对生育过程进行控制的力度明显不足,措施相对偏软。在依法行政的要求下,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既抓紧又抓好的确不容易,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抚养费要求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所需经费将只能靠财政投入。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育龄群众需求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经费需求逐步增大,因而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此外,目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村为主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计划生育工作仍然要依靠外力或组织突击;一些地方生育政策不落实,计划外出生控制不力,有的甚至搞“放水养鱼”、“以罚代管”、“以罚代证”;少数地方的党政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盲目乐观或畏难松劲情绪;一部分计生干部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确还很多,但有利的因素和条件也不少。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局面正在形成;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婚育观念加快转变,少生优生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国家的现行生育政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计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计生网络更趋完善,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增强。这些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注重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和新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我省实现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计划生育部门更名后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主抓手,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变计划生育“两个转变”,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力争在转变职能、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管理。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的多个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向深入,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尽快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坚持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不折不扣执行计划生育工作“七个不准”,杜绝行政侵权行为和借计划生育名义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尊重群众计划生育主人地位,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我监督的作用,增强基层人口自控能力。

(二)狠抓生育政策的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现行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目前社会上对生育政策的一些误解,特别要纠正“只要交了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多生小孩”的错误说法,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和正确掌握生育政策。要继续抓好定期进行环孕检的工作,预防和减少或早补救计划外怀孕。要坚决制止“以罚代管”、“以罚代证”行为,对那些搞“放水养鱼”,为创收而放纵计划外生育的,要严肃追究其渎职责任。要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率,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对控制计划外生育的制约作用。总之,要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减少计划外生育,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今年要在计生系统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上门服务制,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民心的事。继续抓好优质服务“三大工程”的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既要不断扩大推广面(今年要达到60%以上),又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既要加强指导,让群众真正知情,又要体现对群众意愿的尊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应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的不要勉强,要讲求实效,突出社会效益。为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和优惠治疗妇科病要当作一项常规工作切实抓好,防止形式主义。要继续抓好流动服务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之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以“六好”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更多县(市、区)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四)推进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促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改善业务用房,提高设备档次,加强人员培训,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按照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全和环境优美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中心乡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已婚育龄妇女信息交换和传输数字化以及计划生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继续抓好合格村建设,真正形成“乡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工作格局。整建好基层协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协会作用。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行属地化管理。

(五)齐抓共管,力求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取得新突破。今年要在建立和完善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卫生、公安、民政、药监等有关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制度;突出抓好二孩生育过程的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孕期访视、引产报批、定点接生、责任到人”制度以及对B超等设备的监管制度。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环境。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遗弃女婴行为。四是坚持把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地方,要继续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强有力措施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已正式施行,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全面领会精神,掌握政策,明确要求,切实搞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要严格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此,在这里我要强调和重申三条:即不允许户籍地在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设立环孕检站点;不允许已经获得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报告单》或信息交流平台反馈的避孕节育信息,仍要求其返回原籍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不允许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违反有关规定拖延办理《婚育证明》或生育审批。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报告、双向管理、信息通报、定期随访、两地协调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流出前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全面运用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增加个案信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服务水平。

(七)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立足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大人口观,努力推进婚育新风的大宣传、大联合,着力建设新型婚育文化。继续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把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超市文化、村镇文化等各项文化建设之中,变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为文化渗透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切实发挥乡村人口学校、文化广播站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拓展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推进先进思想、文明观念、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进村入户,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八)强化政策推动,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农村自愿终身只要一个孩子的困难家庭优先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扶助制度,重点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已达老年的家庭,独生子女伤残病残、死亡家庭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而导致的困难家庭予以扶助,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坚持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计划生育户倾斜,使群众切身感受到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九)加快职能转变,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努力适应更名后的新要求,树立全面、协

下载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省林草标准化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