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中的反误与正误论文大全
反误,是指读者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地穿凿附会地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诸如《Q版语文》、《正版语文》之类的文化垃圾充斥网络和书市,让人防不胜防。文学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文学教育也是人文教育。正如何满子先生所言,文学教育包容着人生、道德、价值观等内涵,它就必然与人生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不可分。
据南京《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第21期报道,“博导”金庸先生说:岳飞并不可爱,他打的是金人。金人者,今之满族人也。满族者,今之兄弟民族也。逻辑结论是,岳飞打兄弟民族,何可敬之有?
语文教师上岳飞的《满江红》,真的顺着金先生的导向去讲,那就不是普通的反误,简直接近“反动”了。如果遵从这种反历史的逻辑,那么根据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理想,未来将是消失民族界限的大同世界,如《国际歌》所唱“intennational一定要实现”,如此看来,汪精卫降日卖国和敌寇亲善之举岂非超前的英雄行为?这不是开历史的玩笑么?!
有的教师过于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结果踏入了误区:允许学生任意体验,即便学生理解走偏,也一味认同,失去了正面引导的价值。某位教师上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得到一样东西,直接索取往往会碰壁,只要想办法绕道走,哄得对方高兴,就能轻而易举得到。”老师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很明显,这位老师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忽视作品的价值取向,以至对学生的反误。作出了错误的赏识。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在文学教育中,我们务必要纠正学生违背审美规律和正确价值观的荒谬错误。
此外,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光明的尾巴”成了文学教育的赘物,往往正是这条“光明的尾巴”造成了某些教师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地穿凿附会地认知与评价,对作品进行非艺术视角地歪曲,实质上就是以泛政治化标准对文本解读,这也造成了文学作品鉴赏的严重异化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比如,我们觉得《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没落的趋势,但是曹雪芹当初是不可能有这种认识的,然而他现实主义的作品却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了这种历史趋势,我们这样的解读就是正误。
又如,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现代的读者,却从中读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希望终将战胜失望、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等意蕴。这种正误有积极的意义,在文学教育中,我们则应当大力提倡。
又如,对《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主题分析,教材在“预习提示”里说:“《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显然,这个主题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出于茅盾先生的看法,并非鲁迅先生的本意。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这种理解全无道理,相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局限于一种说法,不妨考虑一下鲁迅先生本人的意见——他“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我们凭什么强制学生只接受“茅版”的“戕害”说而否认“鲁版”的“凉薄”说呢?对这个小说主题的解读难道就没有其它版本了吗?如“反封建”说、“等级观念”说、“兼有”说等等。读者对作品的正误是应当允许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笔者认为就可以接受,就应该肯定!
茅盾先生的说法能够成为一种权威的说法,不是因为他是一名大作家,而是因为他对《孔乙己》的主题的理解虽然与鲁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鲁迅这篇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出了茅盾所理解的内涵,这就是所谓的正误。在文学教育的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并且赞赏学生这种符合审美规律的“美丽的错误”。
第二篇:浅谈悟与误
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有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权利,使他们的身心得以自由舒展。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是大家仍在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两种,一是“三步曲”: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感悟重点段落内容→悟读,体验作者情感;二是“四步曲”:“读”→“思”→“议”→“练”。无论是“三步曲”,还是“四步曲”,教师都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的“悟”—感悟、悟读,怎么“悟”呢?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默读勾画,写批注,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呈现出一片“你读,我读,大家读,一读到底;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得天花乱坠。”的热闹景象。在所谓的相机指导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个性阅读,对学生的交流反馈,常常是当好好先生,不管对与错,不置可否,只管按自己的教案讲,这样的“悟”,学生又“悟”到了什么呢?难怪不说“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呀!
“悟”是感悟的“悟”,不是延误的“误”,不是误人子弟的“误”。“悟”是理解,是对语言材料的深入内核的接近和解构,也是困惑,是怀疑,是否定,是期望,是对作者的亲近认同或批判否定。那么学生究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内容:语言材料蕴涵的信息;语言材料负载的思想内容;语言材料组织的方式效果;语言材料渗透的情感韵味,简而言之就是悟意(把握字、词、句、段,揣摩含义,尤其是言外之意,理解在全篇中的作用等)悟形(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有趣)悟法(字、词、句、段的读法以及写法)悟境(体察语言描绘的意境)悟情(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的情感)悟理(语言所揭示的道理)悟异(提出与作者的不同见解,求真、求美)。明白“悟”的外延,这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前提条件。自我感悟是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是对文章进行主动的、参与的、个性化的研究性阅读,从中获得新的语言感受和情感体验。它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它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悟”由“忄、五、口”组合而成。“忄”:从心、从情,通灵性;引申为智、爱、魂。“五”: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五种感官是人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大路径,即外觉之触点与通道也。眼明、耳尖、鼻灵、舌活、身健是外觉通达的基本条件。“口”:直意为语言、表达,引申为内省加工后要将信息输出。内省即对外觉信息分析归纳提炼升华,将理念、创意、观点、思想形成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或直接物化为创造、发明,向外表达、展示、输出、传播,推向实践,进入新一轮的外觉内省。了解了“悟”字的构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便可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的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领悟
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触类旁通,具体感受学习材料的内涵。教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意思大概了解了,但若要实际运用仍有困难,说明学生还是浅层次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特别害怕的事例。学生纷纷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一位学生这样讲:有一次,我作业没做好,偷看电视,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以后我看电视总是战战兢兢的。又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忽然有人敲门,我连忙站起来跑回卧室去写作业,我简直成了惊弓之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打上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烙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习材料更有现实感,学生更容易领会词句的意思,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展现形象顿悟
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的限制,对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理解;教师可借助直观事物、模拟情境、具体动作把学习材料内涵化作具体的形象。如教学《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学生对“暖”和“寒”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言语直观以及录像直观感受“暖”和“寒”的含义。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发放的有关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从中感悟到了红军没有费一枪一弹,智取金沙江后的高兴心情,推测到“暖”字烘托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然后播放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学生看着画面上红军艰难地攀着铁链,桥上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下是惊涛骇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向前推进真叫人胆战心惊,“寒”的内涵不解自明。教师提供了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学生心中忽然开启学生感悟之门。
三、引导比较彻悟
比较出真知。小到一个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求异比较,鉴别优劣,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实现思维创新;也可以求同比较,归纳共同规律。教学《慈母情深》一文,在全班交流环节,学生提到这样一个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常见的教法,教师会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学生说读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等等以后,教师又会问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最后要学生把体会到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表达出来。读了以后说内容的理解,再付之于有声朗读。这样的“悟”只是停留在了“得意”这个阶段,如何“得言”“得法”呢?此时在学生“得意”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在原句的下面出示句子:“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引导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思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不同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把两个句子对比读一读,找一找感觉。学生便能自主地发现原文不仅抓住了母亲的动作来下,而且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当课文中的句子读得脑际浮现出一个瘦弱、贫苦、辛劳的慈母形象时,你会泪眼迷蒙。你会感到每一次重复“我的母亲”,母亲的“辛劳”、母亲对“我”的爱都会刺痛你,使你刻骨铭心;每一次重复“我的母亲”,都饱含“我”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深爱和崇敬!“我的母亲”字字泪声声情。而我们所写的句子这些丰富的内涵,失去了,只剩下单纯的人物形象描写。就这样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不知不觉间就“悟”到反复这一手法的表达魅力。
再如教学一组记事类的课文,为使学生掌握记事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让学生每篇通读几次后,自己试着归纳主要内容。教师把学生的意见用投影展示。《钓鱼的启示》一文主要内容: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时间),“我”和父亲(人物)到新汉普斯的湖中的小岛上(地点)去钓鱼(起因),“我”好不容易钓着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经过),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结果)。《科利亚的木匣》一文的主要内容: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时间),科利亚(人物)从家门口向菜园方向数了十步(地点)埋下木匣(起因)。四年后战争结束,科利亚在距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怎么也挖不到木匣(经过),经过认真思考,他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挖到了木匣(结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记事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记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通顺地串起来即可。
四、联系前后省悟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前后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材料表达的意思。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学生提出疑问:“找碴儿”是什么意思?接着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是狼所找的碴儿?学生联系下文找出了狼所说的三句话:“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学生通过狼所说的三句形象具体的话真正体会到了找碴儿的意思就是故意挑毛病,从而懂得了狼的丑恶本质。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了疑问,这比让学生查字典生搬词义理解深刻得多。
五、角色表演体悟
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表演,阐释学习材料的意思,或在新的语境中,运用学习材料中的语言、句式、结构,使这些消极内容变成积极内容,富有新的活力。如一位优秀教师教《荷花》这一课时,采用了分组表演的方法来研究感悟,既充分调动了主体的情感因素,又让每位学生都进入角色。教师让每个小小组的4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我”(荷花)“小鱼”、“蜻蜓”和“蝴蝶”(课文外的补充角色),根据课文的语言描述,作转换人称的叙述,对话。如蜻蜓说:“荷花姑娘,今天清早,我和一群小兄弟一早就飞上蓝天,掠过小河,为大伙儿消灭了许多害虫,现在又能在你的身边享受美妙的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在表演中研读,并进行相互的赏识、评价和帮助,研究如何才能表演得更好,更能体现课文的语境,这就保证了全员参与研读要求的落实。
综上所述,“悟”与“误”,就在教师的一念之间。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要找准教学的起点。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明代胡宪仲说“: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为口耳之赘而旋忘之。”导学中导悟,新知才得以同化;思有所悟,思悟相通,思维才得以发展。作为引导者、帮助者、指导者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感悟之门在教师这把钥匙的开启下,渐渐地就会自己走上畅悟之路。
第三篇:口语中翻译辩误
今天在看脱口说英语系列丛书的面试口语大全的时候看到这样两个句子:
1.account来源:
英文句子:some asked that their account be given to someone who dressed more conservatively.原翻译:有些人要求将他们的帐户交给穿着较为保守的人处理。
有鉴于该段对话谈论的是招聘会计,并“服务客户”,我们可以想象,这基本上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招人,而不是一家其他类型的企业。而如果翻译成“账户”,这家单位就肯定是银行了,就不符合情景了。银行有会计,但是这种会计是为银行做帐,而不是给clients(客户)做帐。所以这里的client应该理解为 “帐目、账簿、帐”而不是账户。这里是“做帐、做会计”
有鉴于此,我认为更好的翻译应该是:
有些客户要求穿着更为保守的人来为他们做帐。
2.lay it on the line
英文句子:well, she was a very good employee and we wanted to keep her, so her supervisor called her in for a chat and laid it on the line for her.原翻译:呃,她是个很优秀的员工,我们希望继续聘用她。因为她的上司叫她过去聊聊,并和她为此达成了协议。
这个句子的翻译的重点在于找出lay it on the lined的意思。
根据Randome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的释义, 该短语的意思为: to giv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speak directly or frankly: I’m going to stop being polite and lay it on the line.根据Macmillan Dictionary的释义该短语的意思为:
to say something in a direct or honest way, even if this might upset someone
综合来说,Lay it on the line的意思就是:开诚布公地交谈;坦率地沟通,打开话匣子;不再欲言又止;打开天窗说亮话,实话实说;不再拘谨、不再有顾虑地有什么说什么
而译者在这里可能将line理解成文本中的一行行的字,认为lay it on the line就是把互相达成的共识正式地达成协议。属于明显的误翻。不仅在意思上有偏差,而且就整个句子的语气而言也没有做到自然,如果译者一定要那么理解,说成“达成了共识”会相对自然一点。
还有一个错误是“keep her”,译者理解为 “续聘”,是令人可笑的,证明这位学英语的人没有常识和逻辑性。(我还以为我86的智商够低了)如果分析一下可能性:
1)她的合同到期了,这个时候是谈论是否“续聘”的时候了。
2)她还在聘用期内,但是公司由于对其不满,可能让其提早走人。
3)那么在我们不知道到底属于哪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不可以一厢情愿地认定是其中一种。而应该将其翻译成“我们打算留她”或者“我们不打算让她走人”。这样的翻译就兼顾了两种可能性。而这里还不能用:“我们不打算炒了她”。因为如果她合同到期,公司续约,她自动走人,是不视作炒人的。
所以这个句子应该翻译成:呃,她很出色,公司打算留她。所以他的主管找她过去谈话,开诚布公地和她说了公司的要求。
这里之所以不翻译成“叫她过去聊聊”,是因为这样翻译不符合语境,你可以在直接对话中说:Vincent,老板要找你聊聊。但是在转述中,我们应该说成是“老板找Vincent谈话”。来源:考试大
另外,之所以这里擅做主张地加了“公司的要求”,是因为这里的英文最后是laid it on the lien for her.有这个for her,让人感觉上这个句子是: 给她讲了公司对于她着装方面的要求(dress code).当然,我的辨误也很可能有不妥甚至白痴的地方。虽然这本书的翻译已经挺不错了,但是仍感觉译者不够用心不够敬业。做翻译即使不做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至少也应该查查字典,这种要求不为过吧。当然,中国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没什么好下场,不如投资分子和官僚流氓日子过得舒坦,不敬业也可以原料。
第四篇: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在心理分析学中,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心理热线不可能一点心理分析意味也没有,也因此常常容易遭遇移情。我现在不谈负向的移情,即因为憎恨等负向情感而对热线主持人进行攻击(谩骂、羞辱、拒绝等)以图渲泄,专谈正向的移情,即来访者某种程度地喜欢、甚至爱上了主持人的现象。
在正向移情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真正喜欢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而造成的爱的倾向。这种基于鉴赏的情感,与正常情感很相似,只是发生在热线主持人身上,就显得不同一般了。如果是这样,与一般处理被人不适当地爱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一,要表示你的理解与感谢;第二,指出这种感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消除对方的爱的幻想。喜欢,往往是信任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说明。所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不能过分伤害对方的情感,以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咨询关系受到损失或破坏。也许这类人是很能与你共鸣的,这也是心理分析有成效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内在因素。
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相互关系,以利于深人开展咨询,主持人还要一如既往地用冷静来处理对方的热情。保持中立地位对于不 1 涉人太深的情感陷井是必要的。
另一类移情,则是由于不安全感而想有力地表达其对主持人的依赖的。来访者害怕失去咨询者的支持,就以这种方式来表示主持人对她(他)的重要性。其实这种人通常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即属于“依赖型人格”。她需要你给予更多的安慰,更多的保证,更多的理解与体贴照顾。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爱严重缺少或匮乏。对于这类移情,你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把移情作用及时地挑明,并说明自己井不喜欢的态度,以防范向深度发展。一旦这种人陷进移情的深处,则她自己的生存也会很大可能都要你负责了,那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答应她不合实际的要求,如此与她作亲密的朋友,她可能就不想活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在抑郁症的来访者中这种移情的发生可能性最大。
主持人自身如果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同,喜欢当“救世主”,则很可能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咨询者关系就会产生质变,这是需要严加防止的。
主持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主持人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如果真的来访者是可爱的,而自己义不能不现实地考虑把这种掺和了个人悄感的关系厂断,最好的办法是介绍一个与自己同性的另一主持人或热线给对方,让对方到那里接受继续的咨询。这种办法是 2 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万不得已不要采用。因为这样也许对方要怀疑你对她的不够真诚了,因而过去已有的咨询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但是,在你觉得自己也难以把握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了——因为要是害怕,就断然拒绝继续友好地与来访者对话,而是简单粗暴地结束相互关系,不仅有悖于咨询的宗旨,也会极大地伤害来访者的感情。
爱是无辜,不管是移情者还是反移情者,因此都不能加以指责。但不能不顾及与爱相应的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愿热线主持人人人自重,又人人善待移情的每一个来访者。
过了移情期之后的相互关系平稳得多了,那时,咨询如果还能维持,完全有双倍的效用,但这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尽量避免移情,不论是第一类的,还是第二类的。
(心理医生点评)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移情别恋心理咨询师的情形是多见的怎样在咨询过程中做到平等、中立、热情、有效而又适时地消除咨询者隐藏的情结,这就要求咨询师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抵御咨询者的移情,巧妙地进行移情转移,当然,对这一行业的职业督导恐怕也是避免移情的有效方式之一。(编辑:点评曹卫洁)
第五篇:反恐反暴力论文
反 对 暴 力 恐 怖 维 护 民 族 团 结
近期,新疆连续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这些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充分暴露了暴力恐怖分子反社会、反人类、反文明的狰狞面目,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国内形势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挑起事端、制造**、滥杀无辜、手段凶残,是新疆各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危害。我们与暴力恐怖主义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与破坏祖国统一的斗争。
人民生命至高无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暴力恐怖分子的暴行,是对基本人权的严重践踏,是对宪法和法律尊严的严重破坏,是对文明秩序的严重挑战。暴力恐怖分子公然与人民为敌,蓄意破坏各民族大团结,严重侵害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打击违法犯罪,同暴力恐怖活动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民族,也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都必须遵纪守法,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作为基层干部,似乎我们离维护国内和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无论以什么身份,只要是我国的公民,即便是一民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新疆各族同胞,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保持清醒和理智,不信谣、不传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大力宣传宪法和法律,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看待大局,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筑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热爱和平、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团结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谋富裕、求发展、思稳定、盼和谐是当前新疆各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党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新疆一定会与全国各地一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国梦。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三股势力”的危害程度,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始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切实提高警惕,增强敌情意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传谣、不信谣,不散布事实不清的信息;特别是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稳定情绪,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好生活,为新疆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