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高原机场的特征,以及RNP进近程序在高原机场的优势及社会需求,通过结合RNP进近程序相关知识与设计标准,采用客户服务器(B/S)模式,完成基于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的开发,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以达到为民航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培训平台。
关键词:RNP;进近程序;三层架构;系统测试
1.引言
根据民航的定义,海拔高度在1500-2438米之间的为一般高原机场,我国现有12个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高于2438米的称为高高原机场,我国现在共有10个[1]。高原机场的复杂气象条件是低海拔机场无法比拟的,体现在温差大、风速大、风向多变,经常伴随严重的乱流和风切变,天气变化迅速。而且高原机场大多建设在山谷、半山腰,净空条件恶劣,起飞着陆常常在山谷中进行,飞行技术难度大、飞行程序复杂,而且没有备降场,一遇恶劣天气,航班常常延误或被取消,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RNP飞行程序设计不依赖地基导航设备,不受地形遮蔽和导航台信号覆盖范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飞机性能允许情况下设计出任意的转弯轨迹,选择地形最佳的飞行轨迹,引导飞机以安全的侧向距离避开障碍物而不是飞越障碍物上空。同时,由于RNP飞行程序离场的爬升梯度远远小于传统仪表飞行程序的设计梯度,在高原机场飞机爬升性能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执行RNP进行程序使得航空公司获得更多得商载,降低飞机着陆的天气标准,减少备降和延误得发生[2]。
正是由于RNP进近程序在高原机场中体现的众多优势,并在拉萨贡嘎机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后,RNP进近程序已经在我国众多高原山区机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航已经在拉萨、林芝、九寨、丽江、等多个机场进行了试飞甚至运行[3]。虽然RNP程序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RNP导航技术在国内还是只处于起步阶段,众多民航相关工作人员对RNP导航飞行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特别在培训方面也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基于RNP进近程序的培训系统的设计与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2.RNP进近程序原理
RNP进近原理包含有三方面:RNP/RNAV曲线进近、RNP/RNAV同时平行进近与RNP/RNAV同时汇聚进近。RNP/RNAV曲线进近原理主要是以TF与RF为基础[4],其中TF表示至定位点的大圆轨迹;RF表示至定位点的固定半径轨迹。RNP/RNAV曲线进近的运行可以充分根据地形的特征,设计出任意的曲线航段,提高飞机的越障裕度,减低进近天气标准。RNP/RNAV同时平行进近的运行能较大地缩小了水平间隔,增大了进近空域的容量,优化了管制指挥,提高了安全裕度。RNP/RNAV同时汇聚进近的应用主要能较大程度地减小了运行间隔,优化了空域资源的配置,使管制在终端区的指挥更加灵活。
RNP进近程序的设计标准主要包含有六方面:一、政策标准,主要参考FAA中8620的部分条款,包括民用区域导航离场程序与终端着陆区域设计标准等;二、程序标识,一个典型的区域导航进近程序图将描述广域增强系统(WAAS)、有垂直引导的仪表程序(PIV)、水平导航(LNAV)和盘旋的最低标准。三、起始进近航段和中间进近航段,如果需要终端进场区(CLAA),应用指令826.045,第5段。四、数据精度,RNP程序设计上使用0.01单位的测量精度完成计算,平均海平面高(MSL)和高于接地点的高度(HAT)精确到英尺。五、RNP值,区域导航程序的各个航段有一个特定的RNP值,主要是水平与垂直标准值的确定。六、最大允许下滑角,针对不同的飞机机型,确定最大允许下滑角,主要是通过灯光设置确定。
3.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的需求与设计概要
根据RNP的定义以及进近原理,我们知道,实行RNP进近飞行,可以灵活地安排飞机在空域中的飞行线路和间隔,解决了在复杂机场和地形下的导航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了飞行航机、提高了机场的飞行安全裕度,通过缩短航程、减少延误、返航或备降,大大降低了公司成本。但是,RNP导航技术在国内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国内没有能力进行RNP相关导航程序(各种航路)的设计,对RNP技术本身包括其参数的控制以及特情的处理办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RNP导航技术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开展不够,目前需要借助于波音公司、纳沃斯公司等协助,即目前缺乏比较成熟的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的出现。
在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设计中我们将选择B/S结构,采用基于JAVA技术并且符合J2EE开发规范的系统应用平台,使用Tomcat作为服务器容器,POSTGRESQL 作为数据库,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采用门户服务器通过统一的目录服务管理,保证用户认证机制的一致性。用户授权机制通过角色的定义管理实现,通过定义某些角色能进行的操作权限,和定义用户拥有的角色,限定用户的操作权限,实现对用户的授权。该系统需要对RNP导航技术原理以及程序设计标准进行介绍;对系统用户的角色和权限进行分配,使得不同的用户访问不同的功能模块;需要对整个的培训过程进行记录统计,包括需求的建立、课程管理、培训资料的管理、培训计划的发布和实施;系统将对个人的信息以及文件进行管理,允许用户之间通过培训系统发送消息,并对消息的收发进行管理。
3.2 功能模块实现
3.2.1 系统框架结构
为了让软件的系统结构更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模块之间独立开发以及代码的重用,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的思路。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我们打算将系统前台即界面采用Html代码和JavaScript代码结合显示,后台采用的Java代码。用户浏览页面时进行查询时,通过RPC远程调用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访问层的Dao代码,将查询的结果反馈给前台页面,这其中可以采用异步的JAVA和XML技术提高用户显示的体验。
具体来说,系统前台使用RPC远程调用Operation接口,用Callback以对象的形式访问后台数据;框架后台使用轻量级数据库持久层访问框架,自动将用户查询内容封装为Entity进行使用,后台的逻辑通过operation-entity-dao三者共同完成。系统的前台采用Html代码JavaScript结合,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系统中使用了AJAX技术将数据库返回的结构更好的出现在表现层中。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3.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上述的概要设计及用户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得出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的相关的功能模块,主要由系统管理、用户管理、RNP相关原理介绍、RNP进离场程序、RNP非正常程序、培训管理和消息管理组成,然后各功能模块又可以进一步进行细分。得到RNP导航技术培训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文章的篇幅问题,我们将以培训管理模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该模块主要包含有五方面。一、培训课程管理,该功能模块显示全部以及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已提交培训课程信息列表,根据需求对其进行局部修改或者删除操作。二、培训需求管理,该功能模块显示全部或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培训需求列表,添加修改删除培训需求,将培训需求转为计划。三、培训计划管理模块,该功能模块显示全部以及显示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培训计划列表,根据公司业务需要发布计划。四、已发布计划列表模块,该模块显示全部以及显示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已发布培训计划列表信息。五、培训资料管理模块,该功能需显示全部以及显示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培训资料列表信息、下载或者删除培训资料以及上传培训资料。以培训课程管理功能为例,其修改功能可以局部调整课程信息,删除项实现对应行培训课程删除,添加项能够实现添加新增课程信息的功能:通过必要信息的填写,提交表单来实现。该模块中需要输入数据项有:筛选课程功能和添加课程功能。其中筛选课程功能需要提供课程名然后进行检索;添加课程功能需要提供课程名称,学分,课时以及课程描述然后提交新课程。具体的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4为该系统培训课程管理界面图。
3.3 系统的测试
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包含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与验收测试六种。其中单元测试是一种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软件在单元测试活动中,独立的软件单元将与其他软件单元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这能体现软件工程中的“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而集成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单元集成是指多个单元聚合组合成模块,多个模块又聚合成程序的更大部分
本文选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对培训模块进行案例分析。其中,单元测试是一种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是将独立的软件单元将与其他软件单元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如选择培训需求管理菜单,那么普通用户可以提高培训课程,培训需求请求;查看已发布的培训信息;自由下载培训资料和考试资料;而管理员用户还能根据航空公司业务实际情况,修改删除提高培训课程,修改删除培训需求请求及发布员工查看。在培训模块的功能单元测试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培训模块的集成测试,是指多个单元聚合组合成模块,多个模块又聚合成程序的更大部分。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是测试软件单元的组合能否正常工作,以及与其他组的模块能否集成起来工作;最后还要测试构成系统的所有模块组合能否正常工作。根据培训的流程图建立培训课程和需求,将需求转换为培训计划并将其发布、最后通过培训测试进行考评。
4.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了目前RNP进近程序在我国高原机场运行的优势,并结合了RNP导航技术相关原理,包括了RNP进近分类、RNP程序设计标准等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了RNP进近程序培训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B/S)模式,具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RNP原理介绍、RNP进离场、RNP非正常程序例子分析、培训管理、系统站内消息的收发管理等功能;各功能模块相互独立,体现了软件设计中的“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最后用了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试,为实施RNP的机场以及飞行员提供了一个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平台。由于我国RNP导航技术只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同时由于该系统只针对飞机的进离场程序培训,还没有涉及到航路方面。相信以后通过RNP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应用,会使得该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仪方,等.高原特殊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因素分析[J].成都: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2):37-40.[2]陈湘燕,等.高原机场及航线实施RNP/RNAV运行优势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8(4):20-23.[3]肖欢畅,王红力.RNP进近应用研究[J].信息科学,2010,(04):99-100.[4]曾鸣.RNP进近方法的优缺点[J].中国民用航空,2010,120(12):3.
第二篇:安全管理论文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经验交流
安全管理论文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经验交流
8月1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兰州召开全国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创建工作座谈会。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课题工作组副组长宋学锋就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目前已完成的阶段成果、后期研究计划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汇报。
课题研究目标定位是:研究建立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内容涵盖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具有如下特点:具有本质安全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吸收借鉴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经验。目的是:通过研究、试点、示范,在全国各类煤矿推广应用,使煤矿生产逐步实现本质安全,逐步扭转煤矿生产人员伤亡事故频发的状况,实现煤矿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理论上,研究本质安全和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内涵,提出适合中国煤矿发展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实现途径;宏观上,研究政府监管的职责范围、内容的划分及责任追究,对现有标准、法规提出完善建议,提出政府监管体系的模式;微观上,研究煤矿事故综合致因理论,分析事故发生的机理;确定安全生产的相关元素及相互关系,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制定安全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开发适合我国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软件;通过典型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示范研究最终形成适应我国煤矿特点的本质安全管理模式。
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子课题。子课题一:煤矿本质安全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目前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和先进安全管理理论与模式的研究;本质安全的概念及内涵;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在我国煤矿管理体系中的指导作用;提出适合中国煤矿发展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为其他两个子课题的研究提供其他必要的理论支持。子课题二:国家政策、法规体系及政府监管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监管的职责范围、内容及责任追究;现有标准、法规的分析与完善建议;政府监管体系的模式;政府监管的手段;相关的支撑保障条件。子课题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及实证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煤矿风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本质本质安全管理要素体系、管理目标与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本质安全评价体系的确立:确定不同类型矿山本质安全风险度,建立本质安全管理评估标准与评价方法;本质安全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制: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软件化;同时软件包括国家煤矿安全系列政策法规等信息库;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试点与效果评价。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靖远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及本质安全矿井建设项目十家单位作大会交流发言。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高小明发言的题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探索,提出了靖远煤业
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模式,即:采用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的思想与方法,追求人、机、环境、管理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在现有经济、技术可行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矿井恒久性安全目标。
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副总裁郝贵在发言中指出:神华集团始终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作为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出路;始终把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始终把创新安
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综合管理体系,作为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重要基础;始终把提高意识、齐抓共管,作为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重要手段。2006年,神华集团进一步制定了实现“五型”(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的“十一五”规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率先把神华集团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潞安集团公司潞安环能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霍红义发言的题目是:全面实施“369安全系统管理”,着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潞安集团公司深化安全系统管理,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了以“三大支撑体系(安全文化、安全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六大保证系统(安全文化建塑、安全质量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安全行为控制、重大事故预控、事故应急救援)”、“九项否决机制(安全目标、安全重点工作、安全风险以及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为主要内容的“369”本质安全系统管理体系。潞安集团公司实施安全文化建塑,创建本质安全文化环境;推行质量标准化和岗位标准化,实施对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个体行为有效的控制,创建本质安全生产环境;建立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确保体系运行有效。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杨芳洲发言的题目是:文化铸魂、科技兴安、管理强企,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枣庄矿业集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强化执行文化为核心,不断创新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管理模式由“制约+自觉”向“自觉+制约”的转变,切实加强“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建设,筑牢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平台;大力推行“三化”(军事化、精细化、市场化)管理,以强势执行力为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保证;通过实施“三个亮点”(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提升安全质量管理的层次和境界。枣庄矿业集团以“三基”,“三化”,“三个亮点”为主要内容的、独具枣矿特色“三三三”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建立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于子忠在大会经验交流时说:开滦集团近年来,围绕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提出了“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运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围绕从人治向法制、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集中开展安全整治向建立长效安全生产机制、事后查处向夯实基础、控制安全事故向职业安全健康五个方面的转变,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局长杨建国发言的题目是:打牢安全基础,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人本管理,培育八大安全理念:一是确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认识观;二是确立“安全是法”的法制观;三是确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效益观;四是确立“重在落实”的管理观;五是确立“超前防范”的风险观;六是确立“齐抓共管”的系统观;七是确立“安全工作一百减一等于零”的科学观;八是确立“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优先安全,一切保证安全”的哲学观。努力使广大职工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刚发言的题目是:突出四大要素,致力本质安全,打造助推百年徐矿科学发展新平台。2001年初,徐矿集团率先在全国煤炭系统提出“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和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力争通过“人、物、系统、制度”四大要素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的目标,即:人的个体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物”在动态或静态状态下始终安全运行;系统实现“人机互补、人机制约”;制度不断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管理零缺陷、零事故。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企业基本达到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局面。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荣平发言的题目是:创建本质安全矿井,着力打造平安矿区。在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创建上,淮北矿业集团积极培育先进的安全理念,提出“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用文化力量影响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健全完善制度,推行科学方法,促进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走安全高效发展之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抓系统,上装备,严监管,盯关键,抓住重点,提高预防突发事故的能力; 规范职工行为,打造本质安全人。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矿长陈杰发言的题目是:构筑闭环管理模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连续安全生产十四周年、安全产煤1300万吨、千万吨死亡率为零。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认真吸取全国各类事故“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处理”的开环式管理的教训,以过程质量确保安全质量,将安全管理诸要素的整合,变革成一种典型的恒动管理,互相衔接,互相制约,整个安全生产大系统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以“责任无缝隙”管理为基础,推动了对诸要素、诸环节的控制力,从而使任何一件事情都处于不间断的反馈与监控之下,杜绝出现责任的真空地带,确保整个安全生产系统的闭环控制。简要称之为“事事有人管、管理靠闭环、闭环保安全”。
靖远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及本质安全矿井建设项目课题组刘洪涛博士介绍该项目基本情况。
峰峰集团梧桐庄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2008-11-29 峰峰集团梧桐庄矿作为全国47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试点之一,紧紧围绕自身实际,扎实推进体系建设。目前,该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他们分专业成立了五个分管小组进行深入推进,着力建立完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程序文件和相关制度,各项工作正在扎实稳步开展。
该矿从年初被确定为集团公司唯一的试点单位以来,他们就把创建活动作为2008年安全管理主线,专门成立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推进工作组,矿长亲自担任组长,第一阶段1—3月份已组织对全矿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了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的相关培训,培训中层管理干部、班队长共计357人。从四月份开始,该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入第二阶段,他们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小组、组织保障小组、内部审核小组、信息系统小组等五个小组开展具体工作。该矿将严格按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的12项制度、8个体系手册,11个程序文件,建立相应的软件系统。各推进小组将按照各自分工不同,在基层单位和岗位间深入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监测方式确定、危险源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预警、管理对象提炼和管理标准制定等,并对所有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类别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的控制途径,制定完善人员准入、培训、行为规范、人员管理机制等配套方案制定一系列制度。
同时,4月份该矿在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要延伸到基层一线,开展第二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工作,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基层单位、辅助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全部培训,矿安全管理工作组将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周四召开工作推进会,收听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部署安排,不断提高了全矿干部员工的认知程度和思想意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稳步扎实推进。
构筑和谐管理体系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是所有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几年来,中国华电集团哈尔滨发电有限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5年3月29日,该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创造了这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最高纪录。
哈尔滨发电公司是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城市供热电厂,目前担负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心市区500余万平方米冬季采暖供热和周边工商企业用工业蒸汽,以及通过21条直配线路担负南岗区、动力区、道里区重要区域的供电任务。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政治工作。但是,企业自1988年改建投产起,就存在着生产系统设备的先天不足,在1993年以前,安全生产一直没有长周期纪录。几届企业领导为安全生产煞费苦心,全方位出击,不懈努力,终于构筑了“设备、人员、环境”和谐统一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设备、人员、环境这三个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建立起设备健康基础,实现基本安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意识,使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超越传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局面,用环境提升安全水准,确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一是加大投入,努力夯实设备健康基础。
哈尔滨发电公司始终丝毫不放松设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设备缺陷、故障所引起机组非停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切实加强设备管理和检修治理工作,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以抓好检修质量管理、降低机组非计划停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设备检修方面下气力,努力提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狠抓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生产系统认真检查、分析落实检修、改造措施,加强技术监督和重点反事故措施落实,提高防范设备事故的能力。八年来,公司投入技改资金达500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健康,目前,公司主辅设备完好率达100%。
二是狠抓培训,确保人员素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几年来,哈尔滨发电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竞赛,每年组织生产系统员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把安全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党政工青密切配合,围绕安全生产主题做文章,每年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为确保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客观上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从而使员工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心路转变。
三是强化管理,完善健全生产系统安全机制。
哈尔滨发电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倡导、树立“以零违章、零缺陷、确保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全面落实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违章的考核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目标的实现;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设施规范化、安全措施
标准化、安全性评价经常化等工作内容不断健全。
抓好安全生产是哈尔滨发电公司的第一责任,安全生产是公司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生产经营、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安全是效益,安全是信誉,安全是竞争力;切实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是对员工的最大关心和爱护,是保障员工和其家属最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出现问题,就谈不上保证职工的稳定收入和福利待遇,更谈不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带领全体员工,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党和国家、对员工和家庭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长周期,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本质”安全企业。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解决好人、设备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人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关爱生命的自觉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大管理力度,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真正解决安全生产中人的问题。在设备方面,以降低非计划停运、减少重复性检修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增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运行能力。在环境方面,认真落实反措工作,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作业流程和操作流程,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继续推进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工作,减少随意性、偶然性事件的发生,有效地避免安全生产风险,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设备与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达到三者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是狠抓责任制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实践证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哈尔滨发电公司各级人员、各个岗位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继续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避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口头化问题,各级行政一把手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到位,要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等倾向,切实履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从源头抓起、从人头抓起、从心头抓起,做到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到位,监督体系与保证体系到位,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到位,用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在安全生产上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上下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是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念,全方位抓好企业安全工作。
哈尔滨发电公司位于哈尔滨市中心位置,客观上使企业安全环境变得复杂;由于厂区没有贮灰场,由近30辆重型货车向郊区周转运灰,这使企业的交通安全工作特别是冬季交通安全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在交通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好车辆检修、维护、保证车况良好,做好行车前的危险点分析,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坚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防火安全工作方面,加强火灾隐患检查整改,油区等重点部分要加大检查整改力度,提高消防意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要下力气抓好综合产业安全工作,消除隐患,加强外来施工队伍和临时工的安全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和安全技术交底。全公司员工要树立“爱厂敬业”思想和主人翁意识,分担压力、化解矛盾,弘扬正气,立足本职,做好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全方位安全理念,丝毫不放松基建、交通、财务、生活、治安保卫等安全管理工作。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我们珍惜得来不易的安全生产成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也深知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麻痹疏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集团公司“358”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企业
“本质安全”的提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满足人类自身安全保护的需要,是人类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型企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运行本质安全。即企业所有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并
且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
二是设备本质安全。即设备和系统在设计和建造环节上都要考虑到应具有较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三是人员本质安全。即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水平;其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要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
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
四是环境本质安全。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员工在体力能承受的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实现物理化学环境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抗灾防灾能力,并做好事故灾害的应急防范对策的组织落
实。五是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为此,必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
神华集团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施情况的汇报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煤炭为基础,煤、电、路、港、油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现有7大矿区14个煤炭企业54个生产煤矿,总长1512公里的自营铁路、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的港口和总装机容量1051万千瓦的投运电厂。长期以来,神华集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致力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着力以“四坚持”、“四强化”为根本,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一、紧紧依靠“四坚持”,牢牢把握实现安全生产的“根”。
“四坚持”从实践的意义来看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根”。“四坚持”立足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并且特别注重从传统的、经验的管理模式到现代的、本质的安全管理的转变,多角度、多方位来解决安全管理
基础问题。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不断提升系统安全水平。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出路。神华集团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布局的合理,持续优化生产系统,极大地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了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煤炭的高产和煤矿的高安全性是可以兼得的。神华集团下属国内第一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神东矿区,从开建之初就大胆突破传统观念,坚持以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五高”方针引领矿井的建设布局,着力从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等方面进行超前创新,创建了“一井一面”、“一综两连”300人年产千万吨的高产高效模式,建成大柳塔等7个千万吨矿井(群)、补连塔等3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榆家梁等3个自动化工作面和上湾5个300米加长工作面(目前工作面最长达360米),走出了一条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高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为本质安全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1998年至2005年,神东矿区原煤产量从713万吨增加到1亿多吨,7年增长了14倍;全员工效由9.65吨/工增长到119.6吨/工,7年增幅超过12倍,是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的30倍以上,世界最先进的采煤国——美国2004年的全员工效为55.2吨/工;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0.164降低到0.009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7,国有重点煤矿的1/95。
自然条件好坏并不是决定是否能够做到安全生产的唯一标准。当初处于极度困境的“西三局”,近几年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合理集中生产布局,优化采煤工艺,简化生产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与1998年相比,目前矿井采煤工作面由30个减少到20个、掘进面由53个减少到33个、综采工作面由2个增加到12个,原煤产量却从612万吨提高到1669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从3.43降低至0。目前,神华集团正在按照神东建设模式,大刀阔斧地对其它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实施矿井技术改造,除去年新收购的宁煤、新疆和宝日希勒三个纳新企业外,其他单位到2006年底将全部淘汰落后的房柱式开采,实行集约化、大规模生产,采煤机械化程度将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
神华集团正是由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最大限度简化生产系统,使安全水平逐年得到阔步提升。在原煤生产实现连续6年千万吨以上增长的同时,杜绝了3人以上重大人身伤亡事故,6年累计产煤5.41亿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0.116。特别是2005年,生产原煤1.5亿吨仅死亡3人,死亡人数仅占全国死亡人数的0.05%,而煤炭产量约占全国7.1%,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大大低于国有重点煤矿的0.931的平均水平,也超过美国0.03的平均水平,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
(二)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在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从基础的层面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神华集团在长期的安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并作为一个“法宝”自上而下始终紧抓不放,不懈推进。从2000年开始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以来,以煤矿为重点,四次修改考核标准,创造性地制定铁路、港口、电厂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考核体系,逐步摸索形成一整套覆盖矿、电、路、港的标准化建设模式。使得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神华特色,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深深打上了标准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国华、神东、黄骅港等公司还大胆引进和推广NOSA安健环管理,建立和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监测及预警、控制与治理、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环节,突出动态检查和达标,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致力源头防范、闭环管理,不断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延伸到生产末端,具体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使安全管理逐步由“被动式、后知后觉式”向“主动式、先知先觉式”转变,不断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从而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现了“由静态达标向动态持续达标,由局部达标向全方位、全过程达标,由单项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日常工作达标向制度化、规范化达标,由形象达标到本质达标”的转变,不仅夯实了安全基础,同时也确保了动态生产中的安全生产。
(三)坚持科技创新与进步,不断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神华集团始终把大力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立足超前预防、提升防御灾害能力,作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必要手段。首先用装备保安全。大胆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和采煤工艺。采煤机以电牵引取代液压牵引,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取代手动操作,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有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搭起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供电等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其次用信息化保安全。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网络,形成公司总部、煤炭公司、煤矿三级监测监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矿井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神东矿区坚持“无人则安”原则,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矿井群综合信息通讯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化、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自动化,做到了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测,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一人可监控全公司14000多个点的生产运行状况,使矿井定员减少了36%,改善了安全环境,提高了矿井安全系数。神东整个矿区年产一亿多吨煤,若按过去传统煤矿至少需要二三十万人,而目前实际只有6000人左右;矿井下360米宽、6000米长的一个工作面只有7个人。第三用科技保安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以科技和制度为核心的本安型生产体系和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围绕瓦斯防治、粉尘治理、引进设备的国产化、桥梁晃动、航道泥沙淤积、电厂俄制机组空预器中心筒裂纹等安全生产技术难题集中进行科研攻关,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
(四)坚持安全高投入,增强安全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投入来支持。神华集团本着“舍得一切,不舍安全”的管理理念,确保对安全的投入。近7年,累计投入上百亿元资金用于煤矿、铁路、电厂、港口安全专项治理。更新改造了矿井瓦斯监测监控、通风系统、瓦斯抽放、防尘、防灭火、防治水等各大系统和消防救护装备等,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在煤炭市场近年需求旺盛、顶着三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和两千多名职工待岗的巨大压力,去年对瓦斯涌出异常的河滩沟矿、白狐沟平硐采区果断实施永久性报停。对于安全技措的提取,神华集团按照国家规定的高标准进行提取,最高提取额达31元/吨。仅此一项,每年全集团提取总额达10
亿元以上。
二、大力实施“四强化”,紧紧抓住实现安全生产的“本”。如果“四坚持”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根”,那么“四强化”就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本”。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制约作用,有针对性地强化由零散的到系统的、随意的到规范的、暂时的到恒久的转变,才能逐步趋近本质安全的目标。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提升执行力水平。首先自上而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安全。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领导基本做到逢会必讲安全,各子(分)公司主要领导布臵工作优先安排安全工作,各矿(段、厂)长亲自抓安全、管安全,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现场。其次,坚持管理理念创新。在全集团提升“煤矿只要管理到位,就能够做到不死人”和“煤矿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两个理念,并把这两个理念提升是否到位,作为检验矿(厂、段)长执企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三,突出依法治企,强化责任制落实。健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及奖惩等体系,突出重管理、重现场、重班组,将压力和责任层层分解、级级传递。实行领导干部深入现场信息卡填写和下井跟班等制度,闭环管理,着力提高下井质量。推动领导干部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据统计,今年1-6月份,各子(分)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平均每月下现场14次,14个煤炭生产企业总经理平均每月下井7.5次,矿长18次,安全副矿长21次,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次数的两倍。对员工,大力推行了安全结构工资制和工作票等制度,把利益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激发全体员工抓安全、管安全的积极性。目前集团基层各单位职工安全工资比例达到了30%左右,班组长达到50%左右,最高达60%。第四,实行“一票否决”,加大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安全就是干部职工的政治生命。如今年3月16日宝日希勒公司宝雁矿发生放炮事故,造成两人死亡。共有21人受到处分、112人受处罚、局矿两级共罚款320万元,其中宝雁矿矿长被撤职,副矿长、总工程师被降职;宝日希勒公司的总工程师、分管安全和生产的副总经理分别严重警告处分,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分别罚款4.6万元、4.2万元和4.2万元。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综合水平。不断递进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提升职工个人安全水平,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渐进渐强的不竭动力。神华集团始终把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作为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安全宣传教育及舆论体系、适时的安全教育体系、业余帮教体系、安全知识培训体系、安全警示体系和干部作风考核体系等六大体系。建立了38个培训基地和相应的配套培训装备。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做到培训计划、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效果六落实,并在区队大力推广每日一题问答,每月一考核,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强化校企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联合组织各类培训班,多方位提高职工安全综合素质和技能。同时大力推广风险预控管理,超前防范,不断增强员工自保互保和自我防范意识,在作业前自觉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之前想到五个问题。即:本人做此项工作有哪些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本人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适当的工具?不恰当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已配戴了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合适不去做。
(三)强化安全隐患查治,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安全隐患一日不除,矿则一日无宁日。神华集团就是把这样的理念贯穿于经常性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与整治之中,力求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现,防患于未然。2005年,仅从神华集团总部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32次,累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两千多条,神华集团下属各单位自检隐患1.3万多条。一年来,集团先后对8个采煤工作面、10个掘进头实行停产整顿。神华集团高层领导对安全隐患高度重视,视“隐患为事故”,对查出的瓦斯等重大隐患,多次召开总经理常务会议、安全现场座谈会,从资金、措施、责任人、整改期限一项一项加以落实,确保了隐患整改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去年年底,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次主持召开,由集团总部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各子(分)公司一把手参加的安全座谈会,共梳理出95条重大安全隐患,并以安全隐患总经理令和总裁令下达到各单位,督促按照定整改项目、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时间和定整改责任人的“五定”原则进行落实。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每周召开一次全集团安全电视电话会,及时通报隐患整改情况、部署下一周安全重点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6月份集团公司还派驻由集团公司领导和股份公司高管为组长的6个安全工作小组,深入基层,督促子(分)公司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帮助解决安全难题。
(四)强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安全文化水平。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决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个体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员性的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神华集团通过长期的实践,全面构建了党委抓督察宣教、行政(董事长、总经理)抓全面管理、分管领导抓监督检查、总工程师抓技术管理、工会抓群网、团委抓青岗、纪检抓效能监察、妇联抓家属协管、员工互相监督的“九位一体”管理体系,并且建立了安全管理的群防群治平台,形成了点点相连、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安全文化建设,着力通过安全文化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向事故告别月”、“向不安全行为告别”、“百日安全”、“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创建以安全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形成人人关爱安全、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心环保的意识。
“四坚持”、“四强化”是神华集团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的重大结晶。尽管目前神华企业还没有能够全面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四坚持”、“四强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神华集团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进程。神华的实践证明,“四坚持”、“四强化”是创建本质安全的“根”和“本”,抓住了根,抓住了本,有根有本,才能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第三篇:阵LED显示系统研究与设计_前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点阵LED显示系统研究与设计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学 生
信 息:
学号:087785
姓名: 李文超
班级:电子C082 指导教师信息:
姓名:李琦
职称:副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2012-3-17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LED显示屏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从公共信息展示等商业应用开始向消费类多媒体应用渗透。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多媒体内容将在信息世界中占据主流,新型的大屏幕显示设备将代替传统电视机成为人们享受信息和多媒体内容的中心。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LED 点阵显示屏的构成型式有多种,其中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把所需展示的广告信息烧写固化到 EPROM 芯片内,能进行固定内容的多幅汉字显示,称为单显示型;另一种在机内设置了字库、程序库,具有程序编制能力,能进行内容可变的多幅汉字显示,称可编程序型。目前,国内的 LED 点阵显示屏大部分是单显示型,其显示的内容相对较少,显示花样较单一。一般在产品出厂时,显示内容就已写入显示屏控制系统中的 EPROM 芯片内,当需要更换显示内容时就非常困难,这样使该类型的显示屏使用 范围受到了限制。国内的另一种 LED 显示屏——可编程序型 LED 显示屏,虽然增 加了显示屏系统的编程能力,显示内容和显示花样都有所增加,但也存在着更换显示内容不便的缺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今的广告牌都存在着显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信息更换速度快等特点。因此传统的 LED 显示屏控制系统已 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广告宣传业的需要。而利用 PC 机通信技术控制 LED 显示 屏,则具有显示内容丰富,信息更换灵活等优点。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点阵LED显示屏,要求在目测条件下LED显示屏各点亮度均匀、充足,可显示图形和文字,显示图形和文字应稳定、清晰无串扰。图形或文字显示有静止、移入移出等显示方式。
从理论上说,不论显示图形还是文字,只要控制与组成这些图形或文字的各个点所在的位置相对应的LED器件发光,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显示结果,这种同时控制各个发光点亮灭的方法称为静态驱动显示方式。16x64的点阵共有1024个发光二极管,显然单片机没有这么多的端口,如果采用锁存器来扩展端口,按8位的锁存器来计算,16x64的点阵需要1024/8=128个锁存器。这个数字很庞大,因为我们仅仅是16x64的点阵,在实际应用中的显示屏往往要大得多,这样在锁存器上花的成本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显示屏几乎都不采用这种设计,而采用另外一种称为动态扫描的显示方法
动态扫描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逐行轮流点亮,这样扫描驱动电路就可以实现多行(比如16行)的同
[1]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名列共用一套驱动器。具体就16x64的点阵来说,把所有同1行的发光管的阳极连在一起,把所有同1列的发光管的阴极连在一起(共阳极的接法),先送出对应第一行发光管亮灭的数据并锁存,然后选通第1行使其燃亮一定时间,然后熄灭;再送出第二行的数据并锁存,然后选通第2行使其燃亮相同的时间,然后熄灭;以此类推,第16行之后,又重新燃亮第1行,反复轮回。当这样轮回的速度足够快(每秒24次以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能够看到显示屏上稳定的图形了。
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显示时,每一行有一个行驱动器,各行的同名列共用一个驱动器。显示数据通常存储在单片机的存储器中,按8位一个字节的形式顺序排放。显示时要把一行中各列的数据都传送到相应的列驱动器上去,这就存在一个显示数据传输的问题。从控制电路到列驱动器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并列方式或串行方式。显然,采用并行方式时,从控制电路到列驱动器的线路数量大,相应的硬件数目多。当列数很多时,并列传输的方案是不可取的【9-10】。
采用串行传输的方法,控制电路可以只用一根信号线,将列数据一位一位传往列驱动器,在硬件方面无疑是十分经济的。但是,串行传输过程较长,数据按顺序一位一位地输出给列驱动器,只有当一行的各列数据都以传输到位之后,这一行的各列才能并行地进行显示。这样,对于一行的显示过程就可以分解成列数据准备(传输)和列数据显示两部分。对于串行传输方式来说,列数据准备时间可能相当长,在行扫描周期确定的情况下留给行显示的时间就太少了,以致影响到LED的亮度。
解决串行传输中列数据准备和列数据显示的时间矛盾问题,可以采用重叠处理的方法。即在显示本行各列数据的同时,传送下一列数据。为了达到重叠处理的目的,列数据的显示就需要具有存储功能。经过上述分析,就可以归纳出列驱动器电路应具有的功能。对于列数据准备来说,它应能实现串入并处的移位功能;对于列数据显示来说,应具有并行锁存的功能。这样,本行已准备好的数据打入并行锁存器进行显示时,串并移位寄存器就可以准备下一行的列数据,而不会影响本行的显示。
3、本课题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因为它具有
[2-4,6-8]
[5]
:
①可靠性高:因为芯片是按工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故抗干扰的能力优于PC机。
②便于扩展:片内具有计算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部件,片外有很多供扩展用的(总线,并行和串行的输入/输出)管脚,很容易组成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③控制功能强:具有丰富的控制指令:如:条件分支转移指令,I/O口的逻辑操作指令,位处理指令。④实用性好: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易于产品化等优点。
本课题拟根据点阵LED显示特性,以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设计点阵LED显示系统,实现点阵LED控制、显示驱动、文字或图形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方便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禇昌晨.LED显示屏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光飞,楼然苗.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范立南,谢子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幸之.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阎石.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丁元杰.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7.周荷琴,吴勇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合肥.重活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8.张红润,马平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 9.韩志军,沈晋源,王振波.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入门向导与设计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彭为.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前期报告
一、课题工作安排:
第一周: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和最终结果,检索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课题所需的中外文素材。第二周:整理素材、撰写文献综述。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
第三周: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点阵LED显示系统工作原理。制定设计技术指标、功能,并进行方案论证。
第四周:对进行前期工作总结,撰写前期报告。第五周:接受前期工作检查,修改设计方案。
第六周:熟悉单片机开发工具,掌握开发设计方法,系统硬件设计。第七周:系统软件设计分析。
第八周:系统软硬件性能、指标和功能分析。第九周:对研究结果进行小结,撰写中期报告。第十周:接受中期工作检查,进行系统调试实验。第十一周:进行系统软硬件测试。
第十二周:根据调试实验结果对系统软硬件设计进行改进。对调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用所学知识对结论予以分析及整理,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三周:修改论文并提交论文初稿。
第十四周:根据指导教师评审意见改稿,并提交设计论文定稿。第十五周:整理全部设计文档。第十六周:准备答辩。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设计点阵LED显示系统,该系统具有实现显示内容的向左滚动显示功能,下面进行说明。1.系统的显示功能
8X8点阵可以用于显示简单的中文文字,也可用于简单图形显示。用多块点阵显示器组合则可构成大屏幕显示器,使用AT89C51控制驱动。
2.系统的滚动显示功能或技术指标
动态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方式, 因为利用动态扫描显示使我们看到一幅稳定画面的实质是利用了人眼的暂留效应和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间的长短, 发光的亮度等因素。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系统设计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1)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单片机采用AT89C51。系统采用12 MHz或更高频率的晶振,以获得较高的刷新频率,使显示更稳定。单片价的串口与列驱动器相连,用来送显示数据。P1口低4位与行驱动器相连,送出行选信号,P1.5~P1.7口则用来发送控制信号。P0和P2口空闲,在必要时可以扩展系统的ROM和RAM。
(2)列驱动电路:由集成电路74HC595构成。它具有一个8位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输出锁存器的结构,而且移位寄存器和输出锁存器的控制是各自独立的,可以实现在显示本行各列数据的同时,传送下一行的列数据,即达到重叠处理的目的。
74HC595的输入侧有8个串行移位寄存器,每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都连接一个输出锁存器。引脚SI是串行数据的输入端。引脚SCK是移位寄存器的一位时钟脉冲,在其上升沿发生移位,并将SI的下一个数据打入最低位。移位后的各位信号出现在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也就是输出锁存器的输入端。RCK是输出锁存器的打入信号,其上升沿将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打入到输出锁存器。引脚G是输出三态门的开放信号,只有当其为低时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才开放,否则为高阻态。芯片的输出端QA~QH,最高位QH可作为多芯片74HC595级联应用时,向上一级的级联输出。但一位QH受输出锁存器打入控制,所以还从输出锁存器前引出QH’,作为与移位寄存器完全同步的级联输出。
2、系统基本框图如下:
将8片74HC595进行级连,可共用一个移位时钟SCK及数据锁存信号RCK。这样,当第一行需要显示的数据经过8x8=64个SCK时钟后便可将其全部移入74HC595中,此时还将产生一个数据锁存信号RCK将数据锁存在74HC595中,并在使能信号G的作用下,使串入数据并行输出,从而使与各输出位对应的场驱动管处于放大或截止状态;同时由行扫描控制电路产生信号使第一行扫描管导通,相当于第一行LED的正端都接高,显然,第一行LED管的亮灭就取决于74HC595中的锁存信号;此外,在第一行LED管点亮的同时,再在74HC595中移入第二行需要显示的数据,随后将其锁存,同时由行扫描控制电路将第一行扫描管关闭而接通第二行,使第二行LED管点亮,以此类推,当第十六行扫描过后再回到第一行,这样,只要扫描速度足够高,就可形成一幅完整的文字或图像。
3、显示屏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向屏体提供显示数据,并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使屏幕按设计的要求显示。根据软件分层次设计的原理,可把显示屏的软件系统分成两大层:第一层是底层的显示驱动程序,第二层是上层的系统应用程序。显示驱动程序负责向屏体送显示数据,并负责产生行扫描信号和其他控制信号,配合完成LED显示屏的扫描显示工作。显示驱动程序由定时器T0中断程序实现。系统应用程序完成系统环境设置,显示效果处理等工作,由主程序来实现。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显示驱动程序在进入中断后首先要对定时器T0重新赋初值,以保证显示屏刷新率的稳定。然后显示驱动程序查询当前燃亮的行号,从显示缓冲区内读取下一行的显示数据,并通过串口发送给移位寄存器。为消除在切换行显示数据的时候产生拖尾现象,驱动程序先要关闭显示屏,即消隐,等显示数据打入输出锁存器并所存,然后在输出新的行号,重新打开显示。
总之,毕业设计已经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正常展开,阅读了一些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参考文献,特别是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启发很大,了解了整个设计的流程,明确了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学习到了很多课题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知识,为顺利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军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军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 要】 针对军校院系教学工作中信息无序、分散、种类繁多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训计划、学习进修、教员奖惩、研究成果等诸多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增强院系教学保障能力。
【关键词】 院系教学;信息管理;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有了很大转变,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院系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管理现状和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状况与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当前,军校院系教学管理仍多数采用传统单机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着大量手工、机械的重复劳动,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院系级教学工作内容及管理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量身定制一套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有效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院系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军校普遍实行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校级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管理各项业务,院系级主要负责执行校级方针政策、制定及实施具体计划。大学与学院按照一定的权责分工、相互协作、彼此支持,共同发挥各自的管理效能。
院系级教学管理有其具体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校级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院系级教学管理的需求。军校院系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院系教学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课堂施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等,每一项教学工作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如课堂施训包括教员专科、本科、任职、培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时段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材、网络课程、试题(卷)库、课程考核及获奖信息;教学研究包括教员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及获奖情况。教学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2.教学管理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升职调动,军校教学管理人员不易在同一岗位很长时间,业务稳定连续性较差。教学信息数据在产生、使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严重依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长期的、有效的、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破坏和更改。
3.数据共享和传递困难。
目前院系教学、科研、政工、后勤业务分工不同,各业务口基本信息由业务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常交叉使用;同时,各级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共享资料教员无法实时获取。
4.缺乏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
现有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快捷、准确地为院系教学管理与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常常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如统计本单位近五年专科、学历、任职、轮训、培训、外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教员承训理论课、实验课的学时数,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院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中申报、立项、结题、获奖的课题情况,教学竞赛、育才奖、优质课程、优秀课程等各类奖项的获奖教员……诸多信息只能依靠教学管理人员逐一查找材料分类统计,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缺乏准确、全面、适用的数据反馈机制。
5.教学档案检索不便,利用率不高。
院系级教学档案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教学单位教学过程的全部,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目前院系使用的教学档案系统中不能存储电子版材料,检索功能薄弱,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各类申报、评估、验收工作中教学档案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二、院系教学管理功能需求
通过分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及特点,要满足教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系统的设计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教员需求。首先,系统便于存储、检索教员个人信息。如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等个人基本情况及教学任务、业务进修、部队任(代)职、教学成果、奖惩情况等信息。其次,教员可以方便的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包括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教案、课件、视频等共享资料。
2.教学管理人员需求。首先,系统可检索、统计教员的课堂授课任务;其次,系统可按条件对全体教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检索;再次,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进行规范存储。
通过整合分析院系教学管理需求,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课程施训管理: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生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从大学课表中抽取出本单位教学计划;实现部门或教员任意时间段的授课信息或授课学时数的查询统计:进行理论课、实验课的冲突检测;实现教学听课数据查询及统计。
2.师资信息管理:对教员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及时间、专业技术等级及时间、军衔或文职级别及时间、籍贯、军官证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学习经历、业务进修、论文发表、教材编写、奖惩情况、服务部队等教员工作信息的存储及处理。
3.教学业务管理:实现文件登记、规章制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日常教学业务过程资料的存储与共享。
三、系统总体设计与运行
由于院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量不大,同时考虑开发效率与功能需求,系统使用B/S架构进行开发及部署,简化系统开发和维护。底层开发采用目前业内支持较好的轻量级Web开发框架Flask及脚本语言,前端用户界面使用功能强大的第三方控件库ExtJS,用户通过内部局域网以网站的形式进行访问,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管理器上的所有更新将即时应用到用户本地,保证系统易于部署、维护、使用。
(一)系统构架设计
根据业务工作流以及业务对象间的关系,通过对业务边界进行分析,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
图1 系统构架整体设计
1、展现层通过ExtJS Application对象进行全局管理,并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管理数据模型及用户界面。
2、应用层服务接口解析展现层发来的Web请求,提取其中的关键数据,并调用对应的领域层业务模块进行逻辑处理。
3、领域层处理实际的业务逻辑,负责表达业务概念、维护业务状态信息及实现业务规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模型定义根据业务规则提供了数据的ORM模型,并处理各模型内部的数据加工及模型间的关联关系等业务。
4、系统基础层采用WSGI接口进行构建,通过中间件对URL进行分发,以调用合适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处理。由于本系统使用Flask作为底层应用框架,因此经过中间件分发后的HTTP请求将由Flask的路由(Route)功能分配到对应的函数进行处理。
课程施训管理、师资信息管理及教学业务管理三个模块的结构图分别如图 2、3、4所示。
图2 课程施训管理模块
图3 师资信息管理模块
图4 教学业务管理模块
(二)系统运行
系统以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梳理课堂施训、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分析了院系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在开发后期,对本系统进行反复测试,在cup:E3-1225 v3 64位机、内存:2G DDR:硬盘:500G SATA 机上成功运行3个月,系统稳定,实现了预期功能。系统运行界面如图5。
图5 系统运行界面
四、结语
军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革传统人工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信息进行高质量存储、处理和反馈,建立了完备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的目标,为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萍.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构建[J].孝感学院学报,2011(2):119-121.[2]管红江.基于轻量级Java EE平台的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西藏科技,2011(1):66-69.[3]刘兴民.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3.[4]吕滋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33-35.[5]星寿,吴宝善.广西新建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构建的探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第五篇:CRM论文:基于CRM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CRM论文:基于CRM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在校学生群体不断壮大,相关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提供和使用学生数据信息的部门和用户群体越来越多,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明显无法适应现今的管理需求,利用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对学生管理进行系统整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面向学生的管理理念逐步向服务理念靠拢,越来越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已经应用于学生管理实际工作当中,如“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延长客户生命周期”,“充分利用客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而现行的学生管理系统大部分还只有纯粹的“管理”功能,急需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因此许多高校需要建立一套与原有学生管理系统不同的,基于客户服务理念的拥有统一网络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适应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各项要求,同时也符合高校建立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文章对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做了基础调研后,综合分析,对实现基于CRM的学生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详细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结构设计等。在系统的实现部分,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基本信息管理、选课信息管理、以及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作为实现对象,融入CRM思想,让系统能够实现学生与管理人员互动沟通,在相应的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教学成果对学生实施个性
化教学等。在系统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评价,初步达到了预期。高校学生管理系统融入CRM思想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由于时间仓促,限于个人能力,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population has grown increasingly in the school.And students of the relevant data quantity become large, department provide and use student information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The tradi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method has obvious can’t adapt to today’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Use of web-bas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to integrat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As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acing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dea gradually moving to service concept, more and more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thought has been used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practical work.Such as “take the customer as the center”, “pay attention to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ustomer lifecycle extens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customer information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etc.Th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has only a pure “management”
function, need new ideas into one.Therefore,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establish a difference with the existing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ustomer service for students with a unified network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The set up of this system, can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level, adapt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requirements of reform, also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formationized, digital campus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paper has analyzed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basic research,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RM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alysis.?In the previous work, based 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design, logic design, detailed design, and database structure design.?Implementation part of the system, we have targeted to select bas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lective,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ule as to achieve the object, Thinking into the CRM so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management and students, in the appropriate module for data mining,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and then to implement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for students.Based on system
realization, we in Windows environment the system function test, pressure testing, safety testing,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preliminary reach the expected purpos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into the CRM idea is a relatively new area of research, there are a lot of work needs to be done,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limited personal ability, there are many inadequacies in the system, needs further study.【关键词】CRM 学生管理系统 ASP.NET 【英文关键词】CRM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ASP.NET 【目录】基于CRM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4-5ABSTRACT5-6
第一章 绪论12-16
摘要1.1 选题1.3 本文的第二章 研
2.1.1 来源和依据12-13内容和意义13-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论文结构安排14-16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16-29CRM 的概念及理论16-1818-20结构22-23术简介23-24
2.1 CRM 简介16-222.1.2 CRM 的发展历程2.1.3 CRM 的分类20-22
2.3 ASP.NET 技术23-26
2.2 B/S 模式三层体系
2.3.1 ASP.NET 技
2.4 第三章 系统
3.2
2.3.2 ASP.NET 的优点24-26
2.5 本章小结28-29ADO.NET 技术26-28的分析和设计29-48系统安全性分析30-31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29-303.3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373.3.1 系统网络架构31-323.3.2 系统功能模
3.4.1 数据块设计32-373.4 系统的详细设计37-47库概念设计E-R 图37-3939-4147-4848-50信息50-52
3.4.2 数据库逻辑表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4.1 系统登录4.2.1 添加学生
4.2.3 查4.3.1 修4.4.1 录4.5 功4.7 数据挖第五章 系统的测5.1.1 系统测5.1.3 系统测试
5.3 3.4.3 程序流程图设计41-47第四章 系统的具体实现48-684.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50-56
4.2.2 显示所有学生信息52-54
4.3 课程信息管理56-574.4 学生成绩管理57-604.4.2 学生成绩统计58-604.6 组权限管理61-634.8 本章小结67-685.1 系统的测试68-70询学生信息54-56改课程信息56-57入学生成绩57-58能模块管理60-61掘的实现63-67试和评价68-71试环境685.1.2 系统测试方法68-69方案的设计69-70本章小结70-71总结71文献73-75
5.2 系统的测试结果及评价70第六章 结束语71-72
6.1 论文的工作
参考6.2 问题与展望71-72致谢72-73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