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5篇材料)

时间:2019-11-28 00:5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

关键词:身份统一管理;访问控制;单点登录;CA认证

摘要:目前烟草行业已建立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3大应用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增加了系统使用和管理的复杂度及维护成本。为此,从烟草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设行业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共享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就如何与CA认证体系对接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应用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行业多域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促进行业信息化集成整合,支撑行业“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

目前烟草行业中各种信息系统开发迅速,已经具备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等相关的功能模块[1-2]。但各个系统由于开发背景不同,开发的服务对象目的不同,系统间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难以应对与日俱增的信息安全挑战,无法满足行业“卷烟上水平”对信息化支撑的要求。研究表明,面向服务架构的集成应用还严格定义在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即系统尽量要在数据库层面一体化,各系统已成型且难以在数据库级别一体化的才在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级别进行集成,这样既可减少各系统在集成时的改造量,也可避免降低各系统的内部效率[3]。为此就CA认证体系对接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应用系统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单点的身份认证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行业多域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

1烟草企业业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1.1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目前烟草行业已建立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3大应用体系[4],但各体系应用建设都以解决各业务部门的问题为出发点,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各自都拥有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增加了系统使用和管理的复杂度及维护成本。尤其是当用户需要同时访问多个应用系统时,在各系统间频繁地切换,操作复杂,无法快速获得相关应用信息。

针对目前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首先要解决单一的应用模式问题,某个业务部门从自身管理需要出发提出的应用系统建设,虽然进行了业务流程的梳理,管控指标的设定,但往往只是一个完整流程、管控体系中的一部分,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将整个业务流程梳理到底、形成一体化管控体系后再进行应用开发;其次要解决分散的建设模式问题。从行业来看,在工商分设、多级法人主体的体制下,信息化分级组织、分散建设具有客观性,因此应处理好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而在企业内部,则要处理好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工作部门的关系,切实做到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控。只有解决好这两个方面问题才能促使行业信息化走向集成整合、信息共享的目标,见图1。

图1用户的应用架构

1.2快速登录和便捷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应用系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行业信息化的效能,需提供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中心,人员的新增、调离、退休都能在统一的用户管理中心进行,不需要到各个应用系统中都操作一遍,降低系统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量,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及时或不到位等人为因素引起系统安全隐患。

1.3身份管理和认证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信息安全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行业全面落实省级CA系统建设,重要应用系统都要逐步实现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5]。

用户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进行登录,如果每个系统都对应一个用户账号和密码,则用户不易于管理,或采取一套简单用户名和密码多系统使用,这样就形成了潜在密码安全漏洞[6]。而在安全性和系统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IT技术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和维护不同系统(如ERP、OA、财务、统计分析、人事管理系统等)的用户信息,因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用户不能使用应用系统或存在安全隐患,见图2。

2系统设计思路

以浙江中烟信息化规划为指导,结合浙江中烟应用系统存在的不足,从信息化基础平台着手,首先解决用户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问题。根据总体目标任务,浙江中烟建设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见图3。

要实现“一次登录、多处使用”目标,主要通过:①目录服务器,将单位、部门、工作组、人员、角色、应用系统等信息统一存放,实现用户信息从新增到退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分级授权策略,各下属单位用户信息由各单位管理员负责维护;②访问控制系统,以公司本级目录服务器为基础,实现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统一认证,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如同拿到“通行证”,在使用有权限的应用系统时,无须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简化登录操作;③身份管理系统,将目录服务器中的单位、部门、工作组、用户、角色等与应用系统相对应,通过同步手段实现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简化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量,避免因操作不及时或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系统安全隐患;④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与企业门户平台的紧密结合,将企业门户系统作为各应用系统访问入口和单点登录入口。

通过建设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结合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分清信息中心和应用系统负责部门在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运维职责,打通各应用系统间的身份管理和身份认证的壁垒,为应用整合奠定基础。

3系统总体设计

3.1逻辑架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包括访问控制系统(Access Man-ager,AM)、身份管理系统(Identity Manager,IDM)和目录服务器(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LDAP)3部分,见图4。访问控制系统通过认证接口与各应用系统进行对接,通过为各应用系统部署代理策略来保护应用系统的安全;身份管理系统通过同步接口与各应用系统对接,实现与各应用系统的用户同步(实时或定制);目录服务器主要存储用户信息,为访问控制器系统和身份管理系统提供信息服务[7]。

3.2物理架构

整个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集中部署的原则,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性能和效率。AM,IDM和LDAP都采用在浙江中烟集中部署的方式,见图5。以AM系统为中心实现浙江中烟和两个制造部各应用系统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考虑到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的使用频率较高,建议采用双机均衡负载;以IDM系统为中心,结合分级管理策略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管理,考虑到用户信息管理工作使用频率不高,建议将IDM系统与AM一图6域间资源共享平台起部署;目录服务器(LDAP)负责集中存储用户信息,建议与AM一起部署。

由人力管理系统作为用户管理源头,通过与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系统对接,建立人力管理系统自身接入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6];通过与CA系统对接,为各应用系统提供CA证书认证[8],见图6。

4应用效果

(1)实现了统一认证、单点登录,通过结合CA认证体系,在加强安全的同时简化了系统认证操作过程,提高了使用效率。以一个用户每天平均访问3个应用系统为例,每次登录平均时间10s,按上下午各登录1次计算,则每天登录操作时间最少1 min。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后,用户每天只需10 s即可完成,且不会随着访问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实现了用户统一管理,简化了用户管理过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及时性和安全性。用户信息基础属性包括用户ID、姓名、密码、部门、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用户邮件等,用户信息手工输入一次最少15s,以一个系统一次新增10个用户为例,完整录入最少需要2 min,10个应用系统则最少需要20多分钟。实现用户统一管理后,用户信息录入最多不超过3 min,同样不会随着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3)通过梳理完善管理流程,使浙江中烟3大应用体系的域间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权责明晰,流程细化,考核有据可依,并为后续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吴盛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大系统图书馆馆际间信息资源的共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电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客观因素,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探讨电大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以期为电大系统图书馆开展文献协作工作提供研究和借鉴。关键词: 电大图书馆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模式探讨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图书馆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电大图书馆系统普通存在着购书经费和馆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电大图书馆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搞好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目的出发,对当前电大系统图书馆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电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图书馆的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读取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随着数字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电大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文献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成“爆炸性”增长,也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学校很大比例的“教与学”过程是通过网络的手段实现的,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础。近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依托网络设施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数字图书馆中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音像、视频等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但电大系统图

书馆由于自身起步晚,起点低,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全国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电大教育对象是成人,在资源的利用面上比较窄,很多数据资源少有人问津。但由于地区的不平衡,相对迫切需要此类文献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是解决电大系统图书馆目前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大图书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2、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图书馆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文献资源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图书馆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

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大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和不利因素。

1、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电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特别是近些年,各省电大借助于“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工作,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给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为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完善的远程教育文献支持服务体系建立。

2、电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可能性。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牵头的电大系统图书馆协作组织,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推进着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从1999年电大图工委提出的把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议题以来,经过各成员馆之间的不断磨合与努力,绝大部分省级馆都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有些还自建了特色资源库,适应了现代远程开发教育对图书馆的要求。在中央电大的统筹规划下,全国不同片区之间省级馆的文献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馆之间文献资源的沟通交流渠道也日益完善。电大的系统管理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

3、电大系统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不利因素

3.1、图书馆缺乏标准规范和协调指导制约着共建共享的开展。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数据交换、兼容和信息转换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随着各图书馆业务部门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管理软件、各种数据的加工标准、网络接口和传送规范问题日益突出。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关于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工作开展缓慢,许多环节还很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单位。另一方面,在电大系统内图书馆际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导致在各馆建立特色文献库使用不统一的规范,从而导致在后期馆际间数据传输的障碍,达不到图书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目的。

3.2、观念认识不足、人才匮乏也是制约电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一大因素。虽然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是“一盘棋”,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图书馆对资源的共建共享认识不足,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各自为政、横向联系少,传统的办馆观念根深蒂固。希望共享而不希望共建,只希望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而忽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势必会妨碍电大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部分馆员的专业水

平和观念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这种人才有限的“瓶颈”在电大系统图书馆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电大系统地区不平衡、东西部不平衡等现象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行。

3.3、技术和资源因素制约着电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进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带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一些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电大馆藏资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低,各馆的特色化资源明显不足、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贫乏;书刊重复收藏等等因素都制约这电大系统内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资源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垄断行为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三、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对策。

1、组织协调,观念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全局性的,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加以领导、协调、干预。在电大系统内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要依托全国电大的图书工作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组成一个权威管理协调机构,做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优化组织结构,改善运行机制,制定标准,建立具有高度开发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同时,该组织必须明确各成员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建设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另外,各电大馆应树立信息资源共建才能共享的观念。在信息共享中,获取和拥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破馆藏观念,注重信息资源的应用和获取手段的通畅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服务成本作为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2、建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电大系统图书馆应尽快制定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快图书馆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

益不受侵害。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需对信息资源共享单位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文献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环节,要运用科学的分类与标引工具,对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和完整性。确保质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电大系统图书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数据库的统一标准规范,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宏观调控,对各基层电大图书馆开发的特色资源库必须是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尤其是书目数据格式,二次文献编制规范、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要求等等,只有统一标准,局部和全部才能形成网络,才能实现国际接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保障工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应把培养和造就资源共享人才放在首位。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种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大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5、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控制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输方便和不受时空限制和共享性强等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依托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速度。其次,加强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 张学波,基于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8)38-40

[2] 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论坛,2005(8)109-111

[3] 刘亚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46-48

[4] 郑丽娟,刍议远程教育中的现代图书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0)98-100 作者简介

吴盛雄(1972--),男,福建寿宁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Wu Sheng-xio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necessitie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of inter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analyses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 system, proposes the mode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discusses feasibilities of realization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ies in TVU syst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literature cooperation.Key words: TVU’s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tudy on the mod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学成为了一种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电脑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成为了很多学校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网络教学应运而生。但是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网络教学的特点、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并且针对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学;不足之处;对策

目 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3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4

(一)教学模式…………………………………………………………… 4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4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5

(一)课堂容量问题…………………………………………………………5

(二)自主学习问题…………………………………………………………5

(三)情感互动问题…………………………………………………………5

(四)课件通用问题…………………………………………………………5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5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5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6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6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6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计算机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个新兴的事物,更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网络教学主要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授学生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说网络教学的产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相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支援以及配合。网络教学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一般来说,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交互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获得老师的指导。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到新的知识,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对学习进行调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质量。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软件的共享以及硬件的共享。由于网上资源往往是丰富多彩并且图文并茂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轻松自如地获取各种知识。

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由于多媒体信息往往集超媒体与超文本于一身,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自然也就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讲究的教师的教学,而网络教学方式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在网络教学当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难以因材施教。而网络教学则克服了这种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自然也就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可以通过比较借鉴,选取比较优秀的课件进行学习,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一)教学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先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概念、原理等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同时也交代了任务背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2.自主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服务器的功能,对硬件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得有限的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通过自主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课程的难易程度,并且可以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1.视频广播。视频广播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学习者不用受地域以及人数的限制,且使用的带宽也是非常小的。主要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等等。

2.视频点播。视频点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服务器的视频进行点播。视频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电视教学片,可以是课堂实况的录像等等。

3.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一般主要用于实时传播的方式,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对于视频会议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主要用于教师进行答疑。

4.WEB教材。WEB教材就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的模式。由于这种方式编制难度小,运行也是十分的方便,因此也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多媒体课件。一般主要为通过多媒体语言或者课件开发工具开发而成的教材,只要通过下载到本机就可以运行。

6.BBS论坛。BBS论坛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异地

实时交流。

7.聊天室。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进行异地实时的交流。8.电子邮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容量问题

为了增加教学网络资源,相关人员都会在网络上放置超大容量的信息资源,虽然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学生

对于这些资料眼花缭乱。对于这些资料,学生连浏览都来不及,更别提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地吸收与消化的了。网络资源容量大往往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也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的状态。很多人清楚的事情就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与消化的知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二)自主学习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阅读教师应不应该加以干涉的呢?会不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呢?这几个问题的确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三)情感互动问题

情感互动问题可以说在网络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思想教育在计算机网络下又应该如何体现的呢?

(四)课件通用问题

一般情况下,课件的制作主要是为了某一课程制作的,因此,具有比较差的通用性。而考核课件效率以及效益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通用性。比方说,一个课件通用性比较强的话,不仅制作该课件的老师可以用,甚至全校、全国都可以通用。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网络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无限量地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 5

真正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合理处理好网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严重脱离了教材的话,就会变成无源之水。网络知识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话,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此,在网络教学之中,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推出重点以及疑难点。因此,一定要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由于在网络教学之中,教师减少了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生角色上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以及资源组织者转变。网络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加强了。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

应该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段网络教学课件展开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锋。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

提高通用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可以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模板。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不同的课件,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也可以发动学生制作,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之中更加会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

结论

来自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及优越的多媒体功能,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性选择。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电化教育.2000(3).[2]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9(10).[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教育技术中心.2004(10).[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 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1、2期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第四篇: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必要性 资源享用 存在问题 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作者对目前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享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体现了网络技术为教育资源的享用提供的平台与保障,以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网络环境改变和拓展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现代的教育教学功能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改变了学生必须亲自到学校才能够接受教育的传统方式。网络中蕴藏着大量内容丰富、范围广、新颖性高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网络资源又呈现出无限、无序的特点。因而如何对网络资源进行再组织,将之和本校本专业的资源融为一体,与网上资源交互保存后供学生学习参考,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局限,创建了最佳沟通平台。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使命。在孩子身心发育的成长时期,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及时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学校管理,校方与家长的交流只是通过家长会、电话和家访等形式是有局限性的。然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网上学校,才能打造出家长与学校乃至社会的最佳沟通平台。

Internet建设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伸延到各个角落,使教育教学手段更先进、复杂和高效,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使学校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结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和数字化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正如有的专家所言:Internet将把学校推向继联机化和集成化以后的又一个新阶段。Internet把普通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将导致一个全国性的远程开放性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管理的新系。在这个新体系中,教育教学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更彻底地改变了传统封闭注入式的教学环境。

2网络技术下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后现代课程观的必然要求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能重复使用是课程的必备条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网络教育的“课程”也不例外,任何资源都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多尔教授指出:后现代课程必备4R: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严密性(Regorous)、关联性(Related)特点。其中,回归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力,它的框架是开放的。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的必然要求为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国家和各高校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却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教学效益,一些资源开发出来后很少再被利用,这与网络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目的相违背,与网络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教育特点也不相符。教学思想与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各高校共建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只有解决了教学资源设计中的共建问题,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各学校也才能享受到各学科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资源,促进各院校之间强势学科的相互学习和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全面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高校信息资源建享的问题

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日前我国各高校校际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各高校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但加入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而且自发建立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事体系。如: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建立等。中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3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技术条件下,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如下:(1)体制与观念的陈旧。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部门所有、条块分隔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管得过多过死,以及高校评估体系中过分强调硬件条件等是妨碍资源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根本性原因。一些人把资源视为自己或部门所有,宁肯浪费,也不愿共享。(2)网络信息技术的滞后。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网络技术的建设和规划。但是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程度较为悬殊,同时网络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还需升级换代。网络建设的缺乏远景规划,各个学校的网络资源仅为满足学校自身的需要,网络互联程度极差。因此,只有在网络信息技术日逐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3)相关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必将促使传统的工作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在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应用等方面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如:具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技能;熟悉各种网上检索工具的特点,掌握网上信息检索的技巧;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计算机事故处理技术;懂得设计和制作主页,能把信息资源的概况、服务项目介绍给读者,作好“网上导航员”等等。

4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享的相关措施

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采取专家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网络教学中,虽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育的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衡量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在实施评价时,评价方式从时间上可分为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通过成立专家、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资源评价小组,根据事先制定的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编写不同的问卷来获取评价信息;事后评价,从资源发布后的一些统计信息和使用者在信息平台上发布的评论信息,并据此来完善该资源的不足之处。

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定要认真研究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综合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等因素,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网络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及其评价体系。以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推动资源网建设数据库是整个社会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库支持,网络也形同虚设,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在加大力度建设数据库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数据库的特色化,没有特色的数据库,甚至多余、过时、重复的数据库,在网络中只能充当信息垃圾的角色而妨碍网络资源的建设,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可以增加网络中的有用信息资源,同时剔出了无用信息,提高了有用信息的浓度和纯度,可极大地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2)数据库建设应遵循标准化。标准化是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建设数据库时也不例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没有规范的接口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目前网络上普遍采用的标准有:通信标准(TCP/IP)、字符编码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等。(3)利用网络加强虚拟数据库的建设。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变化频繁等特点,读者使用网络资源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成资源,我们要搞好虚拟数据库的建设,所谓虚拟数据库就是组织人员收集网上的有用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序,从而使网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的虚拟数据库,指导用户使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大批既懂得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又能钻研创新、开拓市场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有了充足的财力、物力,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强从业人员能力的培养,二是引进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秦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7).[2]徐祗祥.使用Asp.net技术开发网上书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徐祗祥.深入.net平台和C#编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来来说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研究及效果。从以下两大方面探究: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主题词: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实效性 正文:

“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力争优优组合,达到效果优化。

下面,我用执教的《当灾害来临时》一节网络课来说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及与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我把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 5个具体的目标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特别是地震等的一些逃避办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学难点: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办法。使学生懂得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一定要镇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共有5个分目标,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我综合使用了创设情景法、“按按按”教学法、目标控制法、教师技术监控法、自主浏览法、分屏展示法、网上反馈检测法、模拟演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本节课共有5个具体目标: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教学中,不同的目标,我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对于目标1的学习,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网上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做“认一认”自我检测练习,检查自己对自然灾害类型知多少。浏览“自然灾害种类”信息,了解自然灾害类型有多少,对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对自然灾害种类的认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在原有的零散、不全面的认识上得以提升。

对于目标2的学习,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带着问题自主浏览信息的方法进行教学。网上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衡阳大火”。问题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和人类有关系吗?学生带着相同的问题,去选择不同的信息自主学习,边浏览、边感受、边思考问题、边内化认识。最后,学生总结概括回答两个问题。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与我们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我们人类不断的践踏着大自然,大自然也用各种各样方式无情的报复着我们人类。人人都想有个家,有个温暖幸福的家,那就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才能有我们温暖幸福的家!首先,我们人类要管住自己,不要再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再有,当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发生时,我们要学会自护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把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同时又为下一个目标的学习做了铺垫。

对于目标3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灾害来临时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是本课重点内容。我采取幻灯片出示学习方法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的方法。学生边浏览信息、边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题目“当„„ 灾害来临时,我有„„好方法”的制作、上传指定网址文件夹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记事本浏览、复制、粘贴、再重新整理加工信息的方法,使所学到的灾害来临时的方法得以不断强化认识、记忆,武装到自己头脑里。有的同学会使用幻灯片制作,通过浏览、筛选、再整理加工信息、提炼总结出要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品,强化识记所学知识。还有的同学利用幻灯片超链接功能,打出所所提炼的自救方法要点,再链接网页中的fashi动画和相关录像。总之,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都不同程度的学到了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或护救方法,人人有所获。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了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功能,把学生作品与大家交流分享。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学习方法。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辨析能力的检测,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带着 “看一看,辩一辩,为什么同时面临自然灾害,结果却不一样?”问题,自己网上自主学习,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用学过的知识要点分辨事例,边思考,最后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认识得到提高,辨别行为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明确了行为要求。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自测,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按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和利用按按按检测反馈。学生根据网上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读一读、看图选择选择灾害来临时自救或互救。在利用按按按新媒体进行遥控选择做法。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如果在课的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音视频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的功能能大屏幕显示,每个学生电脑也同时显示所要展示的情景,可以渲染气氛,达到情鸣认同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开的导入部分,我先出现快乐和安康生活的图及相应的配美好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接着再出示自然灾害图配相应的音频效果,如地震图配地震房屋倒塌声;洪水图配洪水湍流的哗哗声、大火图配大火烧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仅有快乐和安康,也时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来危害人类。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深深的被吸引着、感受着、恐惧着、思索着、迷惑着„„。这时,教师适时的导语把学生的不多种情感引导到本课的核心问题上即:同学们,我们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我们又怎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共同来探讨!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学习。

2、利用“按按按”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认知前测,学后反馈检测。

导入新课后,利用学易软件按按按的选择功能,对学生进行进行认知前测和学后反馈检测。达到对学生认知的了解,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对学生学习效

果的了解,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新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创设了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如:我执教的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导入新课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种类和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做法的的了解,通过指导学生利用遥控按板对“当地震来临时,你怎么做?对4个选项进行选择,学生非常兴奋,认真听题、思考、心中先做选择,当老师指令开始选择时,同学们积极利用手中的遥控按板兴奋的进行选择。老师采取选择后暂时不统计答题结果的方法,调起学生“胃口”。当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到学生特别想知道自己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的急切心理时,教师适时告诉大家等学习本课后自己就知道答案了。这时,学生带着这种想知道结果的急切心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网上学习。

当学生学完本课知识后,教师又利用按按按平台对学生进行学前结果统计和学后检测反馈交流,统计学前和学后两次同学们的选择,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学前选择和学后选择不一样。学前同学们正确35人,10人错选,学后选择统计,只有一人错选,还是因为这名同学坐的最后没听清题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很兴奋,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乐学、爱学。

3、利用目标控制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的结构按照课的目标一步一步展开的。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当灾害来临时》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贴近学生的5个具体的目标中,如: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老师提示本课目标的老师课的结构就是按照这5个目标逐步展开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目标学习,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散漫、自由学习的状况,针对性强,有实效。

4、利用教师技术调控法,导航学生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后,进入网上学习环节,为了避免了教师“大撒把”,学生“大放洋”的惯性教和学,我采取了教师技术调控,导航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对5个目标逐一学习,教师用技术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点击视窗。这种方法完全按照教师对于教学进程控制展开的。使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地,在网络海洋的畅游中,教师的任务是导航、引领;学生的任务是,在老师的导航下,自主网上学习,按着老师的引领,一步步到达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了学生没有引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时而触礁,时而迷航,时而翻船,时而逃亡„„总之,多数情况会半途而废。取得实效。

如:学习目标1,先让学生点击学习目标1,进入目标内容,老师交代学习方法:按老师要求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交代浏览方法:老师没有要求点击

“返回”按钮,同学们就在本目标内容页面下学习,学习完毕,老师要求点击“返回”按钮回到“学习目标”页面,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点击学习。5个目标都是这样,教师技术监控,导航学生的学习,整个学习是在老师的技术监控下,学生自主网上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自主浏览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浏览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对5个目标的学习中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目标1,学生按老师要求,自己做网上自然灾害种类选择自测,自己浏览“自然灾害种类”总结分类;学习目标2时,按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网上自主浏览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湖南衡阳大火”,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体会、边思考问题,最后总结回答:自然灾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类有关系吗?学习目标3时,教师出示本目标学习方法和问题,学生按要求和带着问题:“当„„来临时,我有„„ 好方法”,网上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理。有的学生用记事本,通过浏览、筛选、复制、粘贴、整理等过程,对所选定的信息即进行强化识记;有的同学通过使用幻灯片的形式,在网上先通过浏览、筛选、加工提炼出要点,制作成幻灯片来识记;有的同学喜欢资源中的火灾flashi动画,就利用幻灯片制作成要点再进行超链接,就可以通过动画识记灾害来临时的好方法等等。对于目标4和目标5的学习同样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网上自主浏览学习、感受并回答问题;学生自主网上进行读一读选择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再进行看图进行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整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有目的、有主次,有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6、分屏展示法,展示和交流学生学习成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学习成果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评价;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机进行全体广播、交流、评价。两种广播功能都能通过分屏展示法,展示、交流、分享、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网络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学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收到了实效。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完目标3,了解和学习当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后,教师在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传上来的作品进行筛选,选出有特色的作品,再整理成分屏效果,一屏展示相同做法的几个学生作品,通过教师机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和评价。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广播,让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和学习方法,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每个学生不仅自己有方法学习,还向这些学习方法有创新的同学学习,知道了怎样学习更快捷、更实效。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收到了实效。

7、网上反馈检测法,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很

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人手一机的方便条件,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检测,让学生不仅检测自己学习成果,同时,学生还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体现了学生乐学、爱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了解和学会了一些自然灾害来临时自互自救方法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自测页面,学生读一读,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学生看图选择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当学生全部作对后,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100分,恭喜你!”,得100分的同学们非常兴奋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告诉老师我得100分了!这时,老师祝贺同学们!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兴奋和喜悦!当学生没有全部答对时,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分,哪道题有误,本课内容要认真学啊!”的友好提示。这时,老师提示同学,别着急,请你再做一边,学生再进行重新选择,直到选正确。总之,通过网上反馈检测法,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自己了解了自己学的效果,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8、模拟演练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确道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行为要求,知道怎么做?网络环境下学习,当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明确了行为要求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模拟演练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加强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性。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明确了自然灾害来临时自救自护和互救的方法后,针对北京属于地震多发区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现场地震模拟演练活动。老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做法,再创设情境,把用幻灯片制作的12秒配钟表声倒记时,及地震到来时房倒屋塌的音效课件,通过教师机广播到大屏幕和每个学生的电脑,制造出紧张、恐惧的情境,学生选择就地避震,有的躲到电脑桌底下,有的用凳子搭好钻到凳子底下„„。这时老师告诉同学们地震暂时过去,可能一会还有余震,请同学们赶快从桌子底下和凳子底下出来,在老师的指挥下不同方位的同学有不同方位的老师护送快速撤离网络教室,本课结束。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震的突然到来,学生用学到的本课的三个要点:保持清醒不惊慌;自互自救有方法;不放弃“生”的希望做引导,很快在地震到来时采取不惊慌的态度,找到了自己的就地避震方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创设情景,采取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无

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姓名:刘俊兰

邮箱: hbl_fsf_cn@sina.com.cn 联系电话:***

下载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论文(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论文笔记

    读论文《网络社会问题研究现状综述》的笔记 论文名字:网络社会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段兴利,汪中海 作者简介:段兴利,男,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汪中海,男,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

    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专利保护(论文)

    一、软件专利概述 软件专利,是指通过申请专利对软件的设计思想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而非对软件本身进行的保护。对软件本身的保护由《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结合来实现。从客......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对构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特征、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

    试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就学校而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长处和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对网络......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中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挑战。德育管理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中小......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摘要:在我国企业规模的构成当中,绝大多数均属于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与市场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型企业当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无法紧跟......

    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推荐5篇]

    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 杜薇薇 保师附小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扩展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