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摩阻力论文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三、如何在现场测试和估算负摩阻力
在桩体安装应变计这是目前测单桩负摩阻力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80年代,有工程运用瑞士生产的滑动侧微计(SlidingMicrometer---ISETH)来测定。
普遍的方法都是测定桩体轴力,从而推算桩侧摩阻力。
四、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桩周土的特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桩端土特性也不可忽视(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都有影响。
五、负摩阻力的防治措施
打桩前,先预压地基土,从根本上消除负摩阻力的产生;在产生负摩阻的桩段安装套筒或者把桩身与周围土体隔离,这种方法会使施工难度加大;在桩身涂滑动薄膜[如涂沥青],目前这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效果也不错;通过降低桩上部荷载,储备一定承载力;在地基和上部结构允许有相对较大沉降的情况下,采用摩擦桩;采用一定的装置消除负摩阻力。
下面介绍一种消除负摩阻力的装置:它由设置在桩体外周的卸荷套及卸荷套与桩体之间的润滑隔离层构成。卸荷套使桩体与周围土层完全隔开并由桩体带动在打桩时与之同步下沉,而当桩周土层沉陷时,卸荷套依靠隔离层内润滑材料的作用,可随土层相对桩体自由下沉而不将下拽力传给桩体,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负摩阻力的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软基地层拟用桩基础的工程中。
六、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研究大多数是单桩,实践中基本是群桩
这个跟我们的研究方法有关系,目前我们的现场实践方面的研究方法都是针对单一桩体的。另外,群桩方面的研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也有不少研究。群桩的现场研究很值得期待呀。
七、端承桩产生负摩阻的可能性大于摩擦桩
(1)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基桩施加下拉荷载时,由于持力层压缩性较大,随之引起沉降。桩基沉降一出现,土对桩的相对位移便减小,负摩阻力便降低,直至转化为零。(2)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较硬,受负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此时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因为端承型桩,桩身基本不动,只要地基沉降,基本都是相对位移。
八、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负摩阻力大小的确定关键在于上面提到的确定中性面,这个定了,计算按模型假设和常规的侧阻力计算一样。给大家把经常用的方法介绍一下,个人认为比较全面系统的,国内规范一般只提有效应力法(2)。
(1)总应力法;
(2)有效应力法,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原位测试结果法[静探法、标贯法]工程地质手册中有说明;
(4)高应变动力桩检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规定,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
(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2)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3)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中性点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
(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5)采用其他有效合理的措施。
综上所述,地基问题是很复杂的,而理论研究往往又与工程实践相距甚远。所以要依据理论,但不要完全依赖于理论,对具体工程作具体分析。例如上面提到的负摩阻力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要在工程实践中具体介定却很困难,估算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作为定论。又如采用隔离的方法,故然可以避开负摩阻力,但有用的正摩阻力也被“避开”了。如果采用套筒,桩周又失去了侧限,反而不利。
生产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负摩阻力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尽管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持续了约七十年,但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P14.3.4.7.P238.5.2.15.
第二篇:轻负高效论文
课堂教学的优化凝聚教师的智慧
摘要:“减负”已经成为了每位教师的教育追求,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单纯的对待“减负”和教学改革。在“减负”的同时更要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学懂学会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减负 高效 备学生 情境创设 因材施教 反思 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堂标准》
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轻负高效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位教师的教育追求。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多练多做,这就导致很多老师会担心减少作业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并不是减轻老师的责任和负担,反之要求教师要更加认真的专研。“减负”要求每位教师首先从课堂做起,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学懂学会,学习效果提高了,负担自然就轻了。所以我们要力求构建“优质、轻负、高效”的课堂。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设计。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通过备课,以教学设计的形式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落实。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为此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助学习的平等角色,在领悟新课标与教学用书的基础上,做好多元化的教学思考。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还多、还快。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二、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课更是如此,离开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与学习者发生的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事先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知、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教育即主体”,它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数学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
下面我就前几天去听的一堂《确定位置
(一)》的公开课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案例描述:
《确定位置
(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在确定位置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方向“左右、前后”的认识,但对数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1、新课引入的情境创设: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并不是直接引入数对,而是事先在教室里某个学生的抽屉里藏了一个宝盒。通过找宝盒的游戏:(1)、告诉学生宝盒在从左到右数第2组的同学的抽屉里缩小范围,但并不能准确知道宝盒的位置来激起学生的欲望。(2)、告诉学生在从前往后数第5排的同学抽屉里,让学生找到宝盒。由此让学生知道要想准确的知道宝盒的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
2、探究新知的情境创设:将宝盒的位置描述“宝盒的位置在第2组,第5排”转变成另一种说法“宝盒的位置在第2列,第5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说法也比较麻烦从而转换到用简单符号来表示。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表示方法有很多,如“2 5”、“
2、5”、“2*5”、“(2 5)”、“2,5”、“(2,5)”等等。再有老师介绍数对的表示方法,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死的,只是数学符号的表示方法是人们习惯了,随之也会跟着准确的表示。
3、巩固练习的情境创设:李老师并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做练习,一是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班上同学的位置,二是指定某同学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加以练习。更精彩的是通过一个看电影需要通过电影票找到位置的活动来实现练习。看电影这一情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李老师为学生制作的简易电影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多数同学都找到了位置,但有少数几个同学没有找到,原因出在电影票上。这几张电影票并不是正确的数对书写方式,所以学生找不到,这正好纠正了数对的错误写法。
这一节课,学生并没有在作业本上做练习,而是通过简单的找位置就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课难道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轻负高效”吗?
三、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有挑战性的,这样让他们有满足感。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平时对他们要多关心,多鼓励。对差生和问题学生要下更大的功夫,了解他们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对他们多讲、多练、多检查,对于表现好的时候要多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布置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让他们也有成就感,不至于失去信心。
四、及时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我的关于《年月日》的案例: 案例A 1.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 2.请学生报自己年历卡上的年分数,教师迅速判断结果,使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
3.呈现一组材料(1991—2002年的二月天数统计表,闰年显示为红色)。请学生找出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
4.请学生分别用平年和闰年的年份数除以4,看看除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判断方法。
5.判断练习。先判断1840、1949、1997,再单独出示1900,判断后,出示1900年的年历卡片,说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表现的很沉闷,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解,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没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听得云里雾里,到后来干脆等着老师的答案,到最后的练习也完成的自然是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把握到教学的重点,没有突破教学的难点,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于是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我做了如下修改: 案例B 1.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片(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片,分别是2001—2012年及1800、1900、2000、2400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判断方法。2.设疑:老师出生在1986年,判断是平年还闰年。使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
3.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得出可以先统计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寻找规律。
4.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5.反馈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6.验证假设。
7.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是平年。阅读课本,知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
经过我的重新修改,这节课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所以在教学时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轻负高效”一定要从课堂入手。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篇:工作阻力
●工作阻力:由支架安全阀决定的支架对顶板的最大支撑能力。由支架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决定的。
(三用阀)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包括单向阀、安全阀和卸载阀。分别承担支柱的注液升柱、过载保护和卸载降柱功能 *2液压支护设备的种类有哪些?
金属摩擦支柱(普采)+单体液压支柱(高档普采)和自移式液压支架(综采)
3.立柱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分为支撑式、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三种基本架型
液压支架中的液压缸有立柱和千斤顶俩大类。立柱用于承受顶板载荷,调节支架高度。千斤顶用于推溜、移架、护帮、侧护。液压系统主要由:主回路系统,调速回路系统,保护系统。
2.煤矿巷道掘进工艺有掘进机法和钻爆法
3.掘进机的工作面分为:部分断面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
4.装载机按工作机构的结构分为耙斗式 铲斗式扒爪装载机(蟹爪)
6.型掘进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7.由截割机构、装运机构、行走机构、转载机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喷雾降尘系统等组成 凿岩机按动力不同可分为气动、液压、电动和内燃四类。
8.单体液压支柱分为哪两大类?●按供液方式不同,单体液压支柱有内注式和外注式两种.
9.采煤工作面按机械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①普采②综采③高产高效综采
10.综采工作面的特点:可实现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控制、工作面巷道运输等生产工序的全部机械化.配套设备:双滚筒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
*2无链牵引机构:通过采煤机牵引部的驱动轮(或再经中间轮)与铺设在输送机槽帮上的齿轨相啮合,而使采煤机沿工作面移动 类型有四种:(1)齿轮—销轨型(2)滚轮—齿轨型(3)链轮—链轨型
11.螺旋滚筒的转向和叶片旋向有何要求?
为了保证螺旋叶片向运输机装煤,而不是向煤壁推煤,滚筒上螺旋叶片的旋向必须与滚筒转向相适应。即“左转左旋,右转右旋 *4.截深J:滚筒切入煤壁的深度称为截深
截齿类型①扁形截齿(适用于截割不同硬度和韧性的煤,适应性较好)②镐形截齿(适用于截割脆性及裂隙多的煤层。)
12.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有三种:斜切式进刀(端部 ,中部)正切式进刀
13.双滚筒采煤机的转向:①顺转:截割方向与牵引方向相同。②逆转:截割方向与牵引方向相反
(相背转动):①反向对滚(前顺后逆)②正向对滚(前逆后顺)
14.采煤机辅助装置包括调高和调斜装置、底托架、降尘装置、拖缆装置、破碎装置、挡煤板、防滑装置和辅助液压装置
15.调高:在煤层高度范围内上下调整滚筒的位置
类型:①摇臂调高②机身调高
16.采煤机的滑靴包括:①两个导向滑靴(采空区侧:防止采煤机运行时掉道。②两个支撑滑靴(煤壁侧:主要起支承作用
17:采煤工作面降尘的方法有:喷雾降尘装置(内,外喷雾),泡沫灭尘,吸尘器捕尘。
*18.防滑装置:工作面倾角在15°以上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滑装置
19.采煤机破碎装置的位置:破碎装置用来安装在迎着煤流的机身端部(即工作面输送机机尾一侧)
20.根据煤层厚度选型:薄煤层(H=0.8~1.3m)中厚煤层(H=1.3~3.5m)厚煤层(H>3.5m)
大采高液压支架大于3.8m,大中心距大于1.75m
离合机构的作用:其防尘和动密封的作用。
破碎装置安装在迎着煤流的机身端部。
第四篇:浅谈轻负高质 论文
浅谈“轻负高质” —— 语文作业巧布置
当前,为了有效地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轻负高质”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社会认同和追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育品质,真正实现“轻负高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作业的布置无疑是“轻负高质”这一浩大工程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进一步要求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必须走改革之路,必须走“轻负高质”之路。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整合 促日均作业量均衡
如果只是某一科目的作业量小了,而其他科目的作业量依然如故,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这里就需要各学科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协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量少而质精,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在协调各学科日均作业量时,可以开展“各科作业轮值制度”。每周设立各科作业轮值日,结合各学科均有一部分作业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情况,在本学科轮值日当天,本学科可以适当布置相对需要比较长时间完成的作业(如语文的“小练笔”等),以促进重点知识的巩固。如周一为英语作业轮值日,周二为语文作业论值日,周三数学作业轮值日,周四科学作业轮值日„„这样,加上双休日,可将各学科的一周重点知识或相对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作业得到有效巩固而又不至于在某一天各科需要巩固的重点作业“碰车”,造成当日作业量多而形成过重的课业负担。从而有效地整合各科日均作业量,真正将“轻负高质”落到实处。
二、更新观念 使作业质高量精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必须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大量盲目地布置机械记忆的课外作业,甚至把作业作为惩罚的手段,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妨碍了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力求少而精,针对性强,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
三、注重分层 显作业个性差异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也会由于不合理的作业强度与难度而遭受打击,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例如,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时,常常布置常规性作业和课外阅读作业两种,常规性作业为必做题,课外阅读作业为选做题。常规性作业又分成“A、B、C套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A套餐”多为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套餐”题型适中。“C套餐”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课外阅读作业也分为“A、B、C套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A套餐”:遇上生字新词时能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B套餐”遇到优美词句能划下来找一找,想一想,能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C套餐”熟读乃至背诵优美语段,写读书笔记。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促使全体学生各有进步、整体提高。
四、斟酌形式 让作业贴近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力求让语文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来完成。同时把作业转化为作品创作,运用展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平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办手抄报——这是一种综合性作业,融图画、文章、,编排、书写于一体。每周根据自己一周来的所得办一期手抄报,汇集成册,给学生开辟展示语文综合素养的小天地。
编个人专辑——自己设计封面,撰写前言。记叙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等,我手写我心,我手记我事,这样不但积累了写文章的素材,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编课本剧——有些故事性强,情节适于表演的,可以分组表演,如:《狐狸和乌鸦》、《骆驼和羊》等。学会后,让学生自由结合表演。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体验了亲情,体会了友情。知识技能、情感和谐发展,既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游戏、参观、访问——设计的活动主题可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质”。
第五篇:论文:浅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阻力与策略
浅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阻力与策略
摘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提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策略。关键词:创建 学习型党组织 阻力 策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一、正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阻力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阻力。
1、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一是随着这些年活动太频繁,大家有厌战情绪,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看成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拟个意见,报个总结,是做给上级看的。二是有个别党组织和党员认为这次活动又是一次集中教育活动,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活动,只要大家坐在一起读读书、看看
报、学学文件就可以了。三是部分领导干部整天忙于无谓的应酬,不能安下心来读书学习,甚至有秘书代其劳的现象。
2、压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有一个竞争环境,时下很多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忙闲不均、苦乐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甚至在一些单位和岗位存在多学多干、少学少干、不学不干的不合理现象。这就造成了干部缺乏学习的压力,学习走形式,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职工工作无计划,学习无思考,按部就班图应付,甚至根本就不能应付的弊病。
3、缺乏合力,学用分家。有人认为每个党员干部都在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就算创建成了。其实,这种现象看上去很有氛围,却因个体学习的喜好不同,学习内容及形式呈现各自为阵的特征,无法很好地将学习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无法使整个组织成为具有不断改进和创新的学习团体。特别是有的企业往往比较重视学习载体的设计、氛围的营造,而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甄选。学习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了学用两层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方式单调,效果不佳。学习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呆板、枯燥,往往采用一念一记的形式,讲得多,记的多,想的少,议的少。在学习中,存在片面强调形式,“走过场”
现象严重。只求花样多、活动多、口号新,不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学习考核上,虽然有时也采用考试的形式,但一般都是人人参与,人人过关,照着答案抄,成绩全优秀。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下降,从而使党员干部放松了学习。
5、内涵狭隘,学习缺乏思考。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还包括思想、心理和观念的转变。因此,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要与企业中心工作联系起来,要与创新联系起来,要与个人、组织、社会联系起来。目前,不少企业存在一阵风式的表面化学习、机械性的盲目学习和被动性的应付学习,不能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个目标、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内容来对待。而是画地为牢、被动应付、骄傲自满、浅尝辄止。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策略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最佳途经。要实现这一目标,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领会内涵,抓重点。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读读报纸、学学文件,而是有其特定涵义:一要“终身学习”。即俗称活到老,学到老,要在工作中强化危机意识,使党员干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自觉学习,加强知识储备。二要“全员学习”。即全体党员
干部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要确立“创新学习”理念。要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必须实现由“灌输学习”向“创新学习”的理念更新。四要“团队学习”。大庆油田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积累了很多优良传统,其中坚持每周“中心组学习”制度就是一个典范。
2、统一思想,奠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全面创新和完善阶段,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新理念,自我加压、自我超越,以此培养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人生追求和享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常学习、常换脑、常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逐步实现由学习创新、思维创新到工作创新的飞跃。
2、带头学习,做表率。领导是领航者。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一要主要领导必须转变学习观念。因为主要领导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指挥者,同时也是学习的先行者、带头者。二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要保持每周中心组集中学习的光荣传统,建立辅导助学、答题考学、个人述学、职工评学的促学模式。三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要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带头参加学习活动、培训
活动;带头撰写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
3、结合工学,促动力。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双赢。要正确认识学习与工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学习是更好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工作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向导和动力。只有把学习与企业的中心工作、与岗位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带着思考去学习,带着需求去学习,带着压力去学习,从而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相得益彰,实现“双赢”。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到学习和工作的结合点,扎扎实实地设计、谋划具体的学习计划,使之成为真正推动学习的原动力。
4、完善机制,作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有惰性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制度约束,并加强督查和考核。一要狠抓制度落实,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制度的落实,它具有风向标作用,抓住了它,才能“商鞅立杆,取信于民”。二要制定中长期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三要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竞争上岗、职务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增强干部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5、建设文化,齐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因此,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职工全员学习观、终身学习观、时时学习观、主动学习观。二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建立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学习情况、学习体会相互交流平台,实现成果共享。三要创新活动载体,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评估体系、政策法规、内部规章、工作学习交流等内容刊登在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风气。
总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工程,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认真查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阻力,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策略,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邮寄: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路81号大庆油田建材公司人力资源部
收件人:杨国新
邮编:163453
联系电话:杨国新5196269
(白编辑,您好!因上次给你发的政工论文已发布,不能再用,故换了一个新的,请多帮忙。给您添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