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链接分析法——情报学研究新方法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链接分析法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完善了情报学方法论体系,丰富了情报学理论,是情报学逐渐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简单介绍了网络信息计量学,并对链接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摘要题】理论纵横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而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类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使包括情报学在内的学科研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研究和利用,情报学的传统方法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要进行自身的转化。如面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资源,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相应地网络信息计量学(WebmetricsorCybermetrics)就应运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链接分析法来描述和组织网络信息世界。网络信息计量学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基于文献和信息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面临着新的变革。关于其定义主要有:网络计量学是一门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互联网上数据相互引用的科学,是一门对网络文献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科学,基于Web和软件计量分析工具,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于一体,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所有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信息测度。网络计量学是综合采用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网络文献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科学。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的各种定量方法,对网络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借以揭示网络信息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链接分析法研究现状
2.1 链接分析法的内容
链接分析法是网络信息计量学中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网络超文本通过链可以将结点链接起来,一般使用两种方法——索引链和结构链进行链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是构成网络的手段。在将网络相关信息资源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的基础上,融合了参考文献链接功能,并通过引文关系来分析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可以按照引用程度和引用权威信息源来分析,在网络信息组织、检索、评价、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1.1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组织方面的作用
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如网页创作者使用链接分析,创建一些对访问者有用的链接,可以链接到不同主题或相同主题质量更优秀的网页。一般来说链接类型大致有:合作链接(被链接网站和链接网站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友情链接(网站之间可能由于在资源或其它相关方面有关系,相当于影视术语中的友情客串)、推荐链接(被推荐网站由于质量好、人气旺、访问用户多或是热门网站等原因链接)、内容链接(被链接网站和链接网站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或相通关系等),可以起到网络导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户在网上冲浪。Google还通过链接分析来确定网络上的权威信息源来进行相关的排名。Google认为网页制作者仅创建他们认为重要的网页的链接,链接到另外的网页就像一本书的引文,网页之间的这种引文关系“像是对网页进行评论的过程”。例如,网页的制作者们创造了几千个Yahoo的链接,困此Yahoo被当作一个重要程度点;如果许多重要的网页都指向Yahoo,则其重要程度会更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网页制作者不可能误导网站的排序,并且扩展性极好——当网络增长时,产生更多的重要网页的链接,自然更能确定该网页是否是权威的信息源。
2.1.2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作用
链接分析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检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检索结果的排序等。网络信息检索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多媒体数据库,采用超文本技术使检索空间比传统的信息检索范围更广泛,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以超链接的方式链接相关内容,更加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打破了线性存储的限制,真正实现多维检索。Web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利用链接信息来优化对相关文献的查询,能够极大地提高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过程中,J.Kleinberg认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访问Web提取出权威页(Authority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权威页,这需要一个原始积累和评价过程。先给出一批起始网页,Robot从这些源网页开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算法进行。当网页提取回来后,采用链接分析技术(具体用递归算法)来计算出权威页。有了权威网页,Robot在收集Web信息时,就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访问Web网页。搜索引擎检索结果排序方面也运用了链接分析技术,由于索引数据库容量大,若用户输入一个关键词,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条记录相匹配,搜索引擎对如此庞大的结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关的几十条记录显示出来?搜索引擎按记录号的顺序提取结果集中的前几十条记录,再按邻近图(NeighborGraph)算法对这几十条记录排序,最先显示给用户。这种检索结果排序就是利用链接分析技术,大大减轻了搜索引擎的负担,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链接分析技术来对检索结果排序。2.1.3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面的作用
传统的引文分析法在学术方面衡量学术期刊重要性的指标之一是“影响因子”(IF),哪家期刊和论文被引用次数多,影响因子就高,谁就被认为是权威,论文也就是优秀论文。在互联网上IF对应于统计指向某一网页的链接数目后对该网页作出的排序,网站引用分析对应的是某个站点网页被其它站点引用的情况的统计分析,也就是网页可能被其它网站搜索提问命中的结果数的多少,采用计分法和线性代数方法对中心网页和权威网页分数进行迭代求和,以确定权威网页和中心网页。这与百度搜索引擎的创始人李彦宏1996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人气质量定律”相一致。根据这一定律,用链接分析法进行统计网站被链接和访问次数,可以作为评价网站和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一个指标。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对搜索结果进行的按相关性排序,不完全依赖于词频统计,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在Internet上链接关系反映的是网页在全世界范围内、同一学科类属的影响力,评价范围是很广的、甚至全球性的。目前主要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网络上检索网站和网页的链接情况,并按相关性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大大方便了用户在浩
翰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易于操作、实用且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同行评议等定性方法的缺陷。
2.2 链接分析法对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向前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随之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它善于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科学研究中应用研究、实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比重逐渐增大,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表现在:一是情报研究的领域、对象、内容等的扩大和深化;二是现代科学学科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情报学科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研究模式的更新、学科结构的变革和学科体系的拓展,就必须研究和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方法,及时反映最新的学科学术动态和最新的理论学说,移植、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经济学方法、信息技术方法等来丰富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创造和大胆创新,不仅引起自身学科结构的变革和深化学科前沿的研究,而且不断发展新的分支学科,促使学科研究充满时代气息。
链接分析法大大拓展了信息计量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充实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内容,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完善了情报学方法论体系。它是情报学逐渐成熟的一个重要历程碑,标志着情报学理论方法的一个新的飞跃。
2.3 链接分析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文献计量学中,传统的引文分析法只要统计参考文献数据就可完成引文分析的任务,但是在互联网上,链接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广、动态性强,具的信息量巨大、不确定性、缺乏合理组织、难以预测等特点,且信息过载(InformationOverload)和信息污染(InformationPollution)现象严重;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也变得十分复杂;链接分析法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Internet是在一个商业化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网站的被链接数量还与它的商业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评价体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因此,在使用链接分析法时要充分考虑以上问题,尽大可能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束语
由于链接分析法借鉴了引文分析法的方法和思路,是情报学研究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新应用,目前链接分析法主要实验工具是搜索引擎,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知识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的发展,必将为链接分析法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情报学也必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吸收其它学科的先进方法来深化、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体系结构,从而改变情报学学科的面貌。
【参考文献】徐久龄等.网络计量学的研究.情报学进展1998-1999年度评论,第三卷.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78-105夏旭等.网络计量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图书馆论坛,2001,(12):44-47邹志仁.论情报研究方法体系.江苏图书馆学报,1990,(2):18-23杨涛.链接分析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图书情报知识,2002,(3):62-63刘雁书,方平.Web网站站外链接类型与特征调查-链接分析法可行性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65-68邹菲.试论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情报知识,2001,(1):16-17,20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一).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邹曼莉.国外网络信息检索的最新进展.图书馆杂志,2002,(2):67-70J.Kleinberg.AuthoritativeSourcesinaHyperlinkedEnvironment.Proc.NinthACM-SIAMSymp.DiscreteAlgorithm,ACMPress.NewYork.1998
第二篇:竞争情报学论文
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状况分析
周磊42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术期刊中竞争情报 研究 论文的检索,共996篇进行了统计 分析,主要统计了论文年代分布、论文主题分布、创新性和研究 方法,并对以上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总结 了我国竞争情报 理论 研究的过去和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竞争情报;研究状况;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是竞争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这一特定需求,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 企业 自身的信息,进行合法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并对其 发展 趋势做出预测,以形成新颖的、增值的、不为竞争对手所知的、对抗性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提供依据的智能化活动过程。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1]。竞争情报最早起源于二战,战后美、日等国陆续将其 应用 于商业领域,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的成立,标志着对竞争情报的研究走向了专业化和职业化,随即世界各国开始了对竞争情报的研究。
本文世界对竞争情报研究的起点1986年为启始年代,对1986年到2005年我国竞争情报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竞争情报研究的过去和现状,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 参考。1 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本文以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 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也是我国收入期刊最全、文献 量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之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86年到2005年所收录的文献为数据源。然后利用 计算 机以“竞争情报”作为题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对所得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后,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以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作为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所检索的论文进行了分析。论文统计分析
2.1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表一 论文年代分布表
年代 94年前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数量 6 12 40 25 44 48 61 63 84 116 150 165 182 996
比重% 0.56 1.2 4.02 2.51 4.42 4.82 6.12 6.33 8.43 11.6 15.1 16.6 18.3 100
根据检索到的论文以及表一的数据,1994年以前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论文数量少、比重小,笔者认为此阶段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是评介、引进;属松散的、零星的、探索性的研究;论文水平低,基本没有创新性;起步晚,完全是被美、日等国牵着走。而1994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是因为我国在这一年成立了中国 科技 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1995年4月,该委员会更名为中国 科学 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自此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转入群体的学科性研究。到了1995年,论文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是因为这一年4月,全国性竞争情报从业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SCIC)成立,加之科技情报机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竞争情报论文发文量的迅速增长。而1996年的论文数量开始减少,但从1996年开始,我国的竞争情报论文数量的增长幅度逐渐加大,总体来看基本符合指数型增长。(为便于观察,可参见图一。)
2.2论文研究主题分布
表二 论文主题分布表
领域 年代 94年前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CI理论研究 6 10 28 12 23 29 33 36 44 70 80 83 85 543
CI与企业实践 0 0 5 3 11 3 4 4 7 14 18 17 19 98
CI与INTERNET 0 0 0 1 0 2 3 1 6 5 6 4 9 38
行业CI 0 0 3 1 4 2 5 5 5 4 13 7 8 59
CI系统 0 0 3 1 2 4 9 4 10 10 13 28 29 119
CI技术 0 1 1 3 2 5 2 5 8 8 11 19 20 74
CI 教育 与人才 0 0 0 2 1 1 2 6 1 4 6 4 7 39
反CI 0 1 0 2 1 2 3 2 3 1 3 3 5 26
合计 6 12 40 25 44 48 61 63 84 116 150 165 182 996
笔者将全部论文分为六个部分CI理论研究、CI与企业实践、CI与INTERNET、行业CI、CI系统、CI技术、CI教育与人才、反CI。其中CI与企业实践包括CI与企业信息化、CI与商业企业,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CI与企业结合的程度;而行业CI从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是为了研究近年来关于CI在行业中的运用程度。
通过观察表二和图二容易发现:
1、我国的CI研究一直侧重理论研究。关于理论研究的论文逐年递增,到了2003年以后,这部分的论文数量基本趋于稳定。
2、我国注重CI与企业实践方面的研究。这部分的论文(包括行业CI)占了大约16%左右,而2002年以后尤为明显。
3、行业CI的研究颇具规模,主要涉及到了医药、保险、体育、农业、化工等诸多行业,范围广泛,其中对医药行业的研究尤为深入。
4、对于CI与INTERNET、CI教育与人才、反CI方面的研究不多。
2.3创新性分析
表三 创新性统计表
创新类别
数量 观点在国内第一次提出 研究方法在国内第一次使用 学科交叉研究 合计
篇数 30 8 4 42
比重3.01%0.8%0.41% 4.22%
作者数 36 14 5 55
合著度1.21.751.25 1.31
笔者通过对观点在国内第一次提出、研究 方法 在国内第一次使用及学科交叉研究方面论文数量的统计发现(见表三):
1、关于我国CI研究的创新性不强,创新性文章仅占总数的4.22%左右。尤其是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方面的创新不够。
2、从合著度(本文的合著度指的是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来看,创新性研究的合著度不高,指标仅在1.31左右,低于全部论文的平均合著度水平1.44[2]。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
2.4研究方法 分析
表四 研究方法统计表
研究方法
数量 比较研究
合计 篇数1* 20 29 49
比重%1*2%2.92% 4.92%
篇数2* 14 21 35
比重%2*1.41%2.11% 3.52%
注:①篇数1*指的是总数;②篇数2* 指的是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论文数量;③篇数1*和比重%2*均指占论文总数的比重;④而权威期刊指的是 参考 文献 [1]中提到的《情报杂志》、《情报 理论 与实践》、《 现代 情报》、《 中国 信息导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 科学 》、《竞争情报》等八种刊物;⑤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其中规范研究又分为一般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
笔者通过对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论文数量的统计发现(见表四):
1、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仅占论文总数的5%不到,说明我国CI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规范研究中的一般规范研究。
2、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论文大多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说明了此类研究的受推崇程度,这也符合我国 目前 论文研究方法 发展 的趋势。
3主要 问题 分析
3.1 内容 偏颇
我国对于CI理论的研究过于偏重,致使CI和实践的研究显得有些偏少,不利于我国CI在 企业 中运用的合理发展。从目前我国CI的 应用 情况来看,只有大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大多数小型企业还不具备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或设置竞争情报机构的条件,如何使得竞争情报更好的与企业结合,也就是竞争情报的实践研究应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行业CI方面的研究虽然范围广阔,但是主要集中在像医药这样的行业,产生了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对其他行业研究表面化的问题。
3.2 教育 落后
首先,竞争情报教育方面的论文数量和比重都反映了我国的竞争情报教育发展的薄弱性;其次,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只有设有情报学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大学,本科以下的学生很少涉及到竞争情报这门学科,培养的竞争情报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导致竞争情报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最后,从企业培训方面来讲,只有大型和部分中型企业具备培训竞争情报专业人员的实力和愿望。
3.3缺乏创新
从我国与国外CI发展的不同水平来讲,从陈翔宇、郎诵真提到的我国CI的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步“编译报道”[3]来讲,我国的CI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而且这种借鉴十分必要,但是随着 经济 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不论是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对于CI的研究应当有所创新。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近21年的竞争情报期刊论文从年代、主题、创新性、研究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发现了以下的主要问题,即内容偏颇、教育落后、缺乏创新。另外,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对竞争情报相关法制的完善,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改善,来提高全民的竞争情报意识,来拓展竞争情报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应用的范围。
同时,由于笔者知识的有限性和资料来源的单一性,使得本文难免出现一些差错,但是笔者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竞争情报论文的统计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希望大家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1] 朗诵真.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2] 王克平、梁战平、李勇、王立学、孙玉伟、王志玲.我国竞争情报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第25卷第3期369-374,2006年6月.[3]陈翔宇、郎诵真。试论我国开展竞争情报研究的紧迫性[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4]辛文卿.论信息 时代 的竞争情报教育—从竞争情报教育的主体、客体、环境角度的分析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3):265~267.[5]栗莉.浅论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J].现代情报,2001年8月第四期.[6]吴潇.竞争情报论文定量分析及趋势预测—中国期刊网1994—2000年竞争情报论文分析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6),438~440.[7]缪其浩.国外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我国的 影响 竞争情报[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8]邱晓琳.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第22卷,1999年第3期.[9] 陈远、望俊成.近年来国内竞争情报研究述评—基于中国期刊网1999-2004年竞争情报论文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5,12.[10] 杨蜀.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情报探索.2005年1月,第1期.
第三篇:矛盾分析法论文
浅析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生活中应用
目录
摘 要...................................................................................................................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绪
论......................................................................................................................................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4 1.2 研究方法...........................................................................................................................................4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4 第二章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5 2.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特点...............................................................................................................5 2.1.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5 2.1.2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5 第三章 当前社会中矛盾的现状分析...................................................................................................8 3.1 矛盾在社会中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8 第四章 矛盾分析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8
4.1 矛盾分析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9 4.2矛盾分析法在工作中的应用..................................................................................................................9 4.3矛盾分析法在民生问题中的应用..........................................................................................................9
第五章 结论.......................................................................................................................................11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核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矛盾分析法 社会应用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当将会引发不可收拾的结果。因此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就先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一系列的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处理中体现哲学思想中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矛盾处理的知道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有如下重大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矛盾。(2)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该变自我对社会矛盾的不够成熟的看法。
(3)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提高整个社会的哲学文化水平。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主要采用实践调查和书本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实践调查:实践调查主要抓取社会中出现的最平常的生活矛盾,社会矛盾。
第二,书本知识:主要来自高中课本和一些期刊杂志,社会分析。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采用从实际出发,综合书本,分析现状,最后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文章大体采用原理解释---举例分析---综合结论的模式,简洁明了。
第二章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2.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特点
2.1.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括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2.1.2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
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第三,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存在这一个“中介”,他认为这一“中介”的作用就是把对立面导向调和直至消失,也就是“调和论”,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本质不是理念中的统一,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现实生活中的差别,对立和斗争,才构成了矛盾的本质。[1] 2.1.3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第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要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看问题。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一不是相互依赖,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的。[2]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列宁也说过:“对立的统一(一直统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看、绝对的一样。”[3]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看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一样的矛盾,如生物的新陈代谢,自然界的生物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小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样貌会有差别。矛盾双方有各自特点,如在工作中生搬硬套,不懂灵活应用。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对矛盾认识更深刻。
第三,抓住重点和主流
抓住重点和主流,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主流,如果事物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颠倒了,那么事物的性质会改变。
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一点论)或离开重点谈两点(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事情,例如工作任务在同一时间下达,你就必须先选择重要的,需要及时完成的工作来做,但是也要在做完重要的,需要及时做的工作后,做好剩余的工作。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是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这样才能统筹兼顾。
第四,矛盾双方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矛盾是一个相互的对立关系,矛盾有他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均是对立的关系。但是矛盾也有他的统一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矛盾论中有这样的两句话:一,事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他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的统一性。[4]
第三章 当前社会中矛盾的现状分析
3.1 矛盾在社会中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当前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论是生活上,学习上;个人,集体,社会;都存在着矛盾。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了矛盾不去分析解决必然会扩大矛盾,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习中,特别是对于高三的学子。他们面临着很多矛盾,例如:学习任务的繁重与大学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父母老师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我自己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工作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事之间相处„„
民生,三农问题;当前国家走改革开放道路和西方“和平演变”的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合作和摩擦„„
一切矛盾的存在都具有它的客观性,我们要解决矛盾首先就是要分析矛盾存在的现状,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第四章 矛盾分析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4.1 矛盾分析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怎样正确对待学习,怎样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一直很困惑的问题。
运用矛盾分析法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学习的前提,这是学习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端正学习态度首先就是要明白为何而学,你可以是为工作而学,为美好生活而学,为获取知识而学,为开阔眼界而学。总之,态度正确了,学习才会有效果。其次是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太难,单词记不住,不能背诵古文,这些困难是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要一味把这些问题,困难看做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困难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会给你带来麻烦,但同时也让你在思考如何解决困难、问题,如此以来,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因此,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4.2矛盾分析法在工作中的应用
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每个人都想大展身手,获得成功。然而现实中总是会有问题,例如现在有一个工作,只是做一般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以你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可这不是你梦想的工作,你是选择这个工作,还是继续等待好工作?矛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看你是如何解决。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工作不上手,与同事关系不好,办事能力低,都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这就需要用到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看问题,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找到解决的关键,但不忽视次要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
4.3矛盾分析法在民生问题中的应用
民生问题是今年来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人民解决就
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如国家提供工作岗位,家电下乡,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等,一系列措施使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变。但真正要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特别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应该以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根据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抓住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国家能更准确制定方针政策,更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4.4矛盾分析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应用
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这两个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起主要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抓住重点,即提高生产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根据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4.5矛盾分析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在与别国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国家间共同利益扩大化,使相悖的利益缩小化。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运用矛盾分析法来看待国际关系,才能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
第五章 结论
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更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在工作中,甚至在社会各个方面,矛盾分析法都是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
经过对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的矛盾分析得知,事务的矛盾无处不在,只有充分认识到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调节矛盾双方的关系,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懂得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则,就知道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不同具体事物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仍然不能把握具体事物的规律解决具体的矛盾。[5]懂得矛盾分析法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
从论文中得知矛盾分析法对于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同时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对社会现状的深度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的知识文化水平。
致 谢
参考文献
[1] 叶汝贤 何梓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第45页
[2] 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M],人民出版社,第四章 第266页
[3]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第一卷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332页
[4]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第二卷 矛盾论 第327页
[5] 杨超,《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M] 人民出版社,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129页
第四篇:公路绿化新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直播台湾相思种子的办法是搞好公路绿化的有效手段,简述直播台湾相思种子成功的关键是整地、种子的处理、幼苗的早期护理等工作。
关键词:台湾相思种子 公路 绿化
公路绿化最常用办法是种植苗木。近年来,玉林地区尝试使用台湾相思种子直播进行公路绿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利用这种办法绿化具有以下优点:种植成本低、易于管理、不易被人畜毁坏、苗木生长快。在我国华南广大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1、台湾相思树的特性
台湾相思树原产我国台湾恒春,属含羞草科金合欢属的常绿乔木,具有喜光、喜温暖、不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肥沃条件要求不高等特性。但以湿润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及沙土壤为最好,而酸性土及高岭土则不利于它的生长。它可耐0℃的低温及短时-2℃的低温气候。符合上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地区均可利用这种办法进行直播绿化。
2、直播培植方法
2.1、整地
直播前对土地要进行土壤改善的处理,这是直播绿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通气性。整地深度一般在20~30cm为宜,太浅达不到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目的,太深则增加投资,加大成本。整地又分为全垦式及坎式2种。①全垦式整地:主要用于新建公路及绿化地段较集中的路段。全垦带宽一般在0.5~1.0m为宜,在高填土及绿化用地较集中的路段,可搞2条或2条以上的全垦带,带与带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4m.②坎式整地:主要用于零星种植及一些需补植的路段。直播坎可以是方形或园形,大小以1m2左右为宜,坎与坎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m,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坎距可以适当增大,以4~8m为合适。
整地要全面碎土,不能有大于2cm块径的土块。土中的杂物,如石块、杂木和杂草等要尽量清除。
2.2、种子的处理
采集的种子必须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才能保证发芽率的要求。台湾相思树种子种皮坚硬,裹蜡质,需用较高温度的热水泡浸处理,把蜡质溶解掉,使种皮变软,有利于种子的催芽。处理时将种子盛放于木容器或瓷器中,将浇沸的水倒入容器内,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种子,热水用量以刚浸没种子为度。10min后,将浸种的热水倒掉,再用冷水泡浸几个小时,待种子吸足水份后捞起凉干,待播使用;或是直接用70~80℃的热水泡浸直到热水自然冷却为止,然后捞起凉干,作直播使用。2.3、直播绿化的时间
直播时间一般宜在春季及初夏进行。温度在2℃以上的地区也可以在秋季进行。春季初夏气候适宜直播,雨水充沛,有利于苗木生长。据玉林地区的经验,一般在每年4~6月份直播为最好。直播过早,气温还较低,种子容易发生霉烂,刚出土的幼苗也容易受低温阴雨天气的危害,受鼠害也较严重。如在6~9月份这段时间进行直播,由于雨水多,种子易被大雨冲刷,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容易灼伤苗木。秋季直播是春季及夏季直播的补充,有绝对温度低于2℃的地区不宜采用秋季直播。因为这时直播的苗木,还未完全木质化,易遭冬季低温的危害。
2.4、直播方法
a.撒播法:在已翻耕的撒播地上均匀地布上台湾相思树种子。这种方法用种量较大,一般每公里需种子20~30kg.优点是出苗较多,苗木形成密集群落,杂草难于侵入危害,苗木成活多,很少再需补播。
b.条播法:在全垦带内按一定行距开1条或1条以上的沿公路纵向的播种沟进行播种绿化。用种量一般为每公里10~20kg.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种量较少,便于除草,培土及施肥。
2.5、直播苗的管护
种子播下以后,覆盖一层0.4~0.6cm厚的碎土,经10~20d后,种子就会萌芽出土。在一些人畜活动频繁的路段,需用竹、木护拦把直播地围起来,防止人畜践踏,伤害幼苗。幼苗出土后需除草、施肥、培土及除虫,将松土、除草和施肥三者结合起来。松土和除草最好在降雨后及时进行,松土后可以进行施肥工作。为了防止肥害,宜用稀释的水肥,不宜使用干肥,施肥宜分几次进行,遵循浓度由稀到浓的原则,开始几次施尿素,最后一次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增强越冬能力。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经过第1年护理以后,第2年就可由其自然生长,以后每年只需进行修枝抚育及间伐管理。主要是清除主干下部的侧生枝条,使主干通直,促进其高生长。
根据玉林地区的经验,直播第1年长得最高的苗木可达1.55m,平均可达0.7m,第2年平均高度可达1.6m,第3年则可基本成林,达到了绿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编。种子贮藏与检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2、北京林学院编。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3、北京林学院编。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第五篇:交通量调查新方法论文
导语:交通量调查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指的是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各种类型交通单位数量的观测记录工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交通量调查新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路网逐步形成,由于其密度非常大,有利于人们的日常出行。由于交通量逐年增大,原有的公路状况已不能满足现在交通量发展的需要,很多公路需要重新改建、大修以至新建。目前,在交通量调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公路交通量调查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调查公路交通量的方法以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交通量 内容目的 问题 措施 调查方法
【前言】: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对公路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公路开始处于运营发展阶段,我国加大了对公路的管理力度,开始对公路的交通进行调查,通过对公路交通量的调查,进而完善我国的交通系统。因此,要加强对交通量的调查,并且能对交通量进行深入的分析,一个好的交通量调查方法能够保证交通量调查的准确性。
一、我国公路交通量调查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1、公路交通量调查的主要内容
交通量是三大基本交通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调查公路交通量的车型都有什么,通过对车型的统计,来确定交通量的构成因素。调查公路交通量在公路上的具体分布,并能找出所遵循的规律。调查公路交通量都分布在一年四季的哪个季节,看看哪个季节的交通量较大,哪个季节的交通量较小。
2、公路交通量的主要目的为了完善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公路交通量的调查和分析,对公路交通量的预测和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是分析交通量的基础,我国公路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及时掌握我国公路的交通量和路况信息,并且能够总结过去,发展现在和未来,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好对公路交通量的调查工作。
二、在公路交通量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1、交通量调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我们知道,对于公路交通量的调查和统计的数据信息都要根据集体的真实的交通量实际情况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并能够对公路进行具体的规划,同时做好管理工作很重要。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从事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工作人员比较少,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的对车辆的车型不够了解,只是一味地做表面工作,交通量调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一些问题的增多。
2、没有合适的交通量观测的位置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由于相应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将现有的交通量观测点做了很大的调整,有的把交通量的观测点建设在一些县城和城镇附近干线的地带,这样,县城和城镇的来往车辆就会被统计在交通量的调查资料当中,增大了县城和城镇的交通量,造成交通压力,同时还影响了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交通量调查资金匮乏
由于我国一些省份的交通量经费还处于原始的水平,导致交通量调查工作无人管理,有的地方不能将上面给的经费及时下拨,有些经费不能被交通量观测站所使用,造成交通量调查资金比较匮乏。
三、在公路交通量的调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公路交通量的管理
为了完善公路交通量的调查管理工作,这就要求高速公路交通量的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专职交通量交调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将责任划分清楚,明确工作的内容。同时要加大对交通量增加观念认识,为了加快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素质。
2、加强度经费的管理工作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观测和调查中,适当的提高交通量调查经费。可以根据交通量调查工作的现状,交费的标准,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做好对公路交通量调查经费的审核工作,加强对经费的利用和管理。
3、做好交通量调查的规划工作
在规划高速公路交通量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县城、乡镇的公路交通量的调查数据和信息统计到交通管理工作中来,这样可以使规划内容真正的落到实处。
四、调查公路交通量的方法
1、间隙式调查法
间隙式交通量调查最初为人工划正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这种方法是最精确、最保守的一种方法。它的缺点是部分观测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常有错误划分车型及观测不认真,漏岗、甚至有弄虚做假的现象发生,使得观测数据不准确。后来出现半自动观测仪观测,半自动观测仪是一个有12个按键的计数器,每一个按键上部贴有一个标签,代表一种车型,按一下走一个数字,它比人工划正字减小了劳动强度,这种方法除人为因素以外,如果整点过数过错,没有原始记录可查。随后半自动观测仪的厂家又研制了一种用电的半自动观测仪,它除了可以将观测数据直接导入交调程序,省去了手工输入工作以外,其它与普通的半自动观测仪是基本一样的,它实际是半自动与全自动之间的过渡,它只是在个别观测站进行试点,并没有推广。
2、连续式观测站调查法
连续式观测站起初也是用人工观测划正字方法来观测的,后经过半自动观测仪,近两年安装了全自动观测仪,这种观测仪采取了远红外线技术,在观测路段埋设线圈来记录过往车辆台数,红外线根据两轮之间的距离分辨车型,并分上、下行,配有一台电脑,过往车辆在屏幕上显示,如果红外线仪器出现问题或遇到停电,线圈继续工作并以上一天的车型比例自动分配,这种观测方法因为没有人为因素,最接近实际值,观测精度也最高,五、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1、为道路设计建设提供依据
我市地方公路大部分为地方集资兴建,有部分线路路基路面质量较差。近几年来,随着公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重型货运车辆在公路运输车辆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汽车超载运输和超重型车擅自在公路上行使,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也使养护工作难度加大。我们一方面加大了这段公路养护费的投入,使它能在大修前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使该线路在去年进行了大修在大修设计时采取对破碎板及下沉路面板全部清除,重新做路基路面。
2、为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交通控制的实施离不开交通量的现状和需求。如果脱离了交通量流向和流量的实际,则交通控制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为了设计信号机的配时线控系统的相径差,区域交通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案都需要做大量的交通量车速等的调查。我们利用实测的交通量数据,对一些人口比较密集的乡镇除设置限速或村庄标志外,有些还加设交通信号灯或突起横标线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3、是为道路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为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道路的经常性维修经费及养路定员编制的额定。我站坚持以交通量的大小,尤其是以重型车辆的占有率及道路施工质量线路性质及养护经费等情况综合确定。并以交通量大小作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充分利用观测数据为道班养护管理服务。
【结语】:
提高公路的管理水平,有利于确保交通量调查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完善公路交通量的调查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增强他们的管理经验,做好对公路交通量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对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宏观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好交通运输之间的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刘世武,过秀成,陈祖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量预测方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1999,25.[2]廖向东,廖超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现状及其改进[J].华东公路,2000,[3]盖春英,裴玉龙.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量预测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