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五篇]

时间:2021-02-03 11: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

一、村情。xx村位于xx区xx镇东南端,距离政府所在地xx公里,共xx个村民组,xx户、x人,有正式党员x人、预备党员x名,享受低保户x户x人,耕地x亩,农田x亩,茶地x亩,橘子x亩,咖啡x亩,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x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橘子、咖啡等种植业。xx村于2017年被识别为贫困村,2018年被列为脱贫出列村。

二、贫情。建档立卡户情况。xx村初始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x人,2015年脱贫x户x人,2015年开展“回头看”工作,新增贫困户x户x人;

2017年6至8月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新纳入贫困户x户x人、脱贫返贫户x户x人;

2017年11月动态管理新纳入x户x人、脱贫返贫4户x人;

原有贫困户人员自然增加x人、自然减少x人,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已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

三、致贫原因分析。x户x人中,现有低保户x户x人、残疾户x户x人,按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x户x人、低保贫困户x户x人,主要致贫原因分别为:因病致贫x户、因残致贫x户、因学致贫x户、缺技术x户、缺劳力x户、交通条件落后x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x户。

四、脱贫计划。结合贫困村出列十项标准、贫困户脱贫六项标准,经入户调查、全面分析,xx村计划今年脱贫贫困户x户x人、无法脱贫x户x人,即xxx、xx、xxx、xxx户,贫困综合发生率x%。

五、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受雨水、资金等因素影响,目前仍有x户建档立卡户建房进度缓慢,距x月底入住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2)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主动脱贫意愿不强,存在瞒报家庭真实经济收入情况;

(3)农村人居环境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小组生活垃圾乱丢、污水横流现象普遍存在,少数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脏、乱、差,不注重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4)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化发展程度不足,未形成产业利益链接机制;

(5)基础设施滞后,x个小组道路仍以泥土路面为主,通行条件极差,严重制约xx村经济社会发展。

六、对策

(1)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挂包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做到户户清、情况明,措施实;

(2)宣传政策,结合产业发展、教育、健康、社保等行业扶贫政策对挂包进行全面宣传,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

(3)出谋划策,结合挂包户详细情况,帮助分析今后生产发展方向,使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

(4)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挂包户共同整治家庭环境卫生,督促挂包户转变传统卫生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动挂包户积极参与小组人居环境整治;

(5)真扶贫、扶真贫,与挂包户交心谈心,打成一片,杜绝走读式扶贫,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力所能及的为贫困户提供各种帮助。

第二篇: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

一、澄江县贫困状况及特点

澄江县下辖4镇2街道,共有27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户数72751户183718人。2014年澄江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梁王、养白牛、东山、七江、永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84户7044人、贫困发生率为3.71%。抚仙湖径流区托管后,新增路居红石岩、三百亩2个贫困村,增加贫困人口495户1479人。通过多轮动态管理精准识别,截至2018年7月底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350户7388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经过努力,2014年至2017年已经实现脱贫2121户6707人,剩未脱贫229户681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为0.41%。贫困村、贫困人口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各项指标得到全面巩固提升。

二、致贫原因

形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域经济基础薄弱,传统经济结构单一。我县七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条件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发展路径单一,传统的农耕种植、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较低,无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致使贫困发生。

(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人口中留守老人、肢残智残、重大疾病患者等失能人口居多,脱贫难度较大;

澄江县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析情况统计表显示,我县因病、因残、缺劳力致贫是主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因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信息闭塞,没有多少发展思路,生产经营能力又较低,缺乏致富能力。这些人群的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如果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扶贫措施,难以实现脱贫目标。

(三)部分人脱贫观念落后。随着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了实物和资金帮扶的实惠,但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参加致富技能培训,不敢创业发展产业,不想借助帮扶力量自我发展,既不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突出,这样的人群需要“扶贫且扶志”。

(四)对特定贫困户保障不足。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不足,标准不高,经过帮扶和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农户,由于基础不够牢固,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出现因病、因灾、因学等导致贫困。

三、目前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点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山区、贫困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53户c、d级危房户,泥母猪、黑蟆头等自然村通村道路还未硬化,一定程度影响了村民出行,制约了经济发展。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山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只有250万元,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人员力量、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

下步工作措施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绿色高效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一是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学习大众化的问题。四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扶贫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干部的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三是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四、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我县贫困人口少,扶贫工作任务轻,脱贫基础条件好,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加之我县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相对不足。

二是责任落实上有差距。部分干部包村联系存在走过场,未能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对挂钩联系帮扶贫困户情况了解不深,问题把握不准,对群众脱贫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支措施,帮扶力度不强。

三是对部分群众的教育引导还不到位。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还不到位,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自我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贫困群众的扶志与扶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脱贫成效标准不高。满足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均收入、住房等硬指标和推进扶贫项目、完成脱贫任务来开展工作,在产业发展、贫困人口转移转业,脱贫长效机制等开拓创新不足,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下步工作计划: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扎实抓好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持续落实民政兜底保障、教育扶贫、卫生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扎实补齐各项“短板”,抓好巩固提升;

持续扶持产业发展,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各项政策,巩固培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继续抓好劳务增收,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转移就业,通过劳务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二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和村规民约等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精神短板”。三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扶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生态环保项目、推进生态搬迁安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进生态扶贫,全面提高全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四是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实施全域旅游,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充分挖掘澄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生命健康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全县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期待为导向,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民生,加大农村转移转业培训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把教育、医疗、社保等作为产业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第三篇: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

富泉镇共有9个村1个社区,总户数4855户总人口15076人,建档立卡贫困总户数360户总人口1082人,有建全村和胡叶村两个贫困村,经过五年脱贫解困,2018年底我镇已完成所有贫困户退出和贫困村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为0在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中面临以下几点难点问题:

一、突出难点

(一)部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人口中低保兜底一批脱贫的独居老人、肢残智弱、重大疾病患者等失能人口脱贫基础弱,现行的低保政策实行动态调整,医疗救助和农村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标准不高,范围有限,经过帮扶脱贫的农户,由于基础不够牢固,脱贫后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出现因病、因灾等导致返贫。如富泉镇富泉社区3组黄淑秀,其儿子在今年6月意外伤害死亡,只剩下有智力障碍的她独自生活,没有外出务工的能力,不符合低保纳入条件,依靠村委提供护路员的公益性岗位和临时救助维持生活,人居环境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二)“扶智与扶志”难开展。部分贫困人口因受教育程度偏低,信息闭塞,观念保守、落后,自身认识和视界存在短板,科技意识不强。利好帮扶政策的落实,滋生出“养懒汉”,助长了部分人“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内生动力。既不劳动,又无技术,既没有发展思路,又缺乏致富能力,最后“宁可穷着”,也不愿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干事勇气不足,主动性不够。部分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因繁重的报表填写、重复的档案整理和频繁的督导检查,产生厌战情绪倾向,思想有松懈,脱贫攻坚动力不足,上级传达指示有时候会朝令夕改,干部不知该如何做工作。

(二)扶贫项目疏于管理。个别项目监管不到位、资金拨付审核把关不够严格、项目档案资料不规范的情况,项目未及时进行村级、乡级公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管理,提振干部士气。各级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厌战情绪倾向,重整干劲,落实一户一策措施,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基础较弱的贫困群众身上,真正解难题、办实事,积极为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切实履行“脱贫不脱帮扶”承诺。

(二)实施挂图作战,规范项目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战,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规范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和监管,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的留痕意识,完善和规范扶贫领域项目资金的公示公开,确保项目工作操作流程规范、资金使用公开安全。

第二篇: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全市上下持续几年的全面发力,晋城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决定性进展,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但不可否认,当前脱贫攻坚仍存在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晋城市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截至2018年底,晋城2个贫困县摘帽、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6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全市只剩下17户35人未脱贫,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户吃、穿、住、医疗、教育、吃水等生活必需有了基本保障,贫困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提高,脱贫攻坚的任务整体上基本上完成。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晋城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转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项涉农政策的合力,统筹规划,协调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松劲懈怠、喘口气、歇歇脚的问题。随着两县的摘帽,脱贫任务的基本完成,有的领导出现工作放松倾向,把巩固提升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安排,一些部门领导在帮扶人员配备、帮扶力度上出现应付思想,一些县(市)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出现明显松懈。干部队伍这种苗头性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二是脱贫村干部、群众依然存在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够问题。一些脱贫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素质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反主为客,把村里的工作都交给驻村工作队或第一书记,缺乏主动带动群众致富的动力和能力。一些脱贫户主要依靠政策帮扶实现脱贫,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三是脱贫产业基础不牢,脱贫人口存在返贫潜在风险。总体看脱贫产业普遍存在发展规模小、带动主体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及产业项目雷同、市场风险大、运营管理不善、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致使脱贫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还较多。有的搬迁户因年龄偏大仍靠种地维生或搬入安置点就业无着落及上学、医疗等不能衔接,搬迁积极性不高或占新不拆旧,导致拆除复垦进度缓慢,集中安置点入住率不高等问题发生。

五是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待进一步改善。普遍存在标准不高、发展不足问题。如一些贫困村饮水安全标准还较低,一些村虽建了卫生室,但能为村民提供的服务很少。多数贫困村没有小学、幼儿院,陪孩子外出就学成为贫困村村民沉重的家庭负担。

六是脱贫攻坚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就我市来说,主要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矛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矛盾及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问题。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贫困村的面貌普遍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户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而与贫困村、贫困户相邻的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本与贫困村、贫困户条件相差不大,这几年因得到的扶持很少,反而发展滞后于贫困村、贫困户,特别是一些边缘户因生活变故致贫风险很高,导致村与村、户与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增加,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和稳定发展。

三、晋城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建议

一是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将乡村振兴规划与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统盘考虑,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彼此融合。以县、乡为单位,统筹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市场要素和投向农村的财政、社会资金,布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弥合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大边缘人口的社会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领导力量,脱贫攻坚的成败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决策水平、执行能力。要以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政治属性,克服松劲懈怠倾向,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各有关单位在帮扶人员配备上要克服应付思想,选派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会帮扶的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同时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管理,克服软弱涣散倾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村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稳定脱贫最终要靠贫困村干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针对贫困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的实际,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要在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农村营造“勤劳脱贫光荣,坐等靠要可耻”浓厚氛围,要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等,逐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夯实其稳定脱贫基础。

四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产业不稳,基础不牢。在发展产业中,要减少单纯的行政行为,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针对贫困村多为“空巢”老人村、老弱病残村的实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离”,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集体资产入股等改革,培育、引进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让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就近打工,参与到产业链中,稳定脱贫。同时,要通过培育和引进产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业保险等,降低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小农户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衔接,鼓励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户

“自主干”产业。通过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构建稳定脱贫产业支撑。

五是尽快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策红利,能否尽快妥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事关政府公信力和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对集中安置点,要因地制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保证搬迁民户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及时主动提供物业管理和公益岗位及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并把后续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搬迁户搭建就地就近参与产业发展的平台,提高集中安置点入住率,加快撤除复垦,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第三篇: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丰富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模式;改进党建班子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建设善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词】 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高校是高级人才的汇聚地和培养地,是党建的重要对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党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且自立、竞争、创新等意识已趋成熟。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而形成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了部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取向也在大学生中流行。如何正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取向,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当前高校党委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1、高校各级党委的工作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遭遇困难

高校党委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大多人格独立意识较为强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这一时代特点将进一步强化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将进一步推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张扬。个性的强化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对权威的服从意识逐渐减弱。富于创新的个性特征还使得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一定会简单的一概接受,而往往是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甚至是带着怀疑去接受。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迅猛,通讯及其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他们接收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改变高校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过去集中管理的方式逐步为分散管理所取代,这就对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高校党建工作面临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党组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驻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多所学校学生共同居住的大学区,如何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面对同院系的学生分散居住不同宿舍楼,院系党组织如何对本院系学生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另外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后,对高校党委迅速动员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力,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和保证教学质量关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3、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活动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借网络技术和频繁的文化交流的机会,正在深入影响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高校学生往往成为各种新潮文化的最早接受者及实践者。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这些国家有意识地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高校学子施加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高校的冲击力度和影响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4、高校党建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跟不上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

部分高校党建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强,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错误倾向,有的高校党组织领导干部强调工作和时间问题近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整体水平不高,政治意识淡漠,对学校党建的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突出表现为重经济建设而轻社会效益,重视学科骨干培养而轻党务和政工队伍的建设,有的领导干部对学习重视不够,平时勉强学习一阵也只是应付工作之需,学习成了机械性地应对政策,缺乏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政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些现象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十分不利,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差。

二、解决党建工作遇到突出问题的对策

1、丰富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模式

传统的党建工作提供的关于党建的信息知识量少,学生的获取面也窄,这是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客观因素之一。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教育,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网络语言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于一体的特点。这就使严肃的高校党建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就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面,并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把网络技术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还可以可以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由于实际学习生活中走读学生的增多,毕业外出实习等情况,导致了部分党员很难在共同时间内来完成党建政治的学习,网络技术的介入增强了党性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弹性,让党建工作不再枯燥无味。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班子的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应对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个性意识增强、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对高校党建工作挑战的需要。要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加强高校党员干部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分析辨别当前国际和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能力,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要继续深入推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要强调师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民主观念的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高校校党组织必须在努力提高党员管理队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提高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接受政治高等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3、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多样性和选择性,对于正确的看法与错误的看法时常混乱在一起。对于个体而言,有些大学生有时会兼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飘忽不定,而高校是人才汇集的地方,高校师生历来是折射社会政治环境最敏感、反应最迅速的一个群体,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理想信念模糊,失去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甚至怀疑马克思思想和基本理论。我们必须明白,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能搞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在中国新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切告诉我们,无论在何时,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4、建设善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首先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选拔干部要把“德”放在第一位考虑,重点考察干部是否忠于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是否有立场有原则,廉洁奉公作风正派。要通过组织考察、民意调查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反应表现、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表现等方面全面对拟选拔任用的干部进行考察了解。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尽善尽美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另外,要防止独裁和少数人做决定的机制,要注重民主测评,弱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打破人员的身份界限,形成人员可进可出、岗位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

三、结语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已刻不容缓,在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微变的现实情况下,认识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这是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历史使命和必然路径。高校党建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下一代党的优秀接班人的培养。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化和与时俱进需要广大学者和党务部门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并努力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凯锋.新世纪中国社会价值观和?i年价值观的演进态势[J].当代?i年研究,2002.1.[2] 张健明.论当代中国朴会主导价值观[J].东华大宁宁报,2004.6.[3] 张向战.针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人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宁社会科宁版),2010.3.[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作者简介】

佘德琼,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当前我州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当前我州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2016年,我州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心谋划,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基础更加牢靠,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有效,社会动员体系更加健全。实现了同德县脱贫摘帽、29个贫困村退出、887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4.83%下降至12.32%,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在开展全州贫困退出自查自验和省级检查验收工作的同时,对全州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工作推进不平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财力有限,各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放到贫困村,形成集聚效应,一些社会资金项目也纷纷落地贫困村,这给当地群众带去了重大利好。但是,这在客观上压缩了其他非贫困村获得资源的空间,非贫困村成为了各类投资的死角,政府资金和行业部门的资源相对去得较少,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加之社会资金也去的少,这部分村自身又没有资金投入,导致部分非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

二、到人到户扶持政策依然有死角。一是部分困难群众子女条件比较好,但又没有实际履行赡养义务,这些老人有的没有被评为贫困户,有的也因此享受不到低保政策,形成事实上的贫困。二是现有医保政策难以覆盖所有病种,一些患慢性病的人群既不是政策规定的慢性病种,也没有住院治疗,相关医保政策都享受不了,医疗实际负担仍然较重。三是贫困群众技能普遍缺乏,多数群众无技术,外出务工靠下苦力、收入低,参加培训又担心失去挣钱机会。

三、贫困地区持续增收的产业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一是由于扶贫产业基础薄弱,加之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多重影响,产业要做大做强还比较困难,因此带动性不够。二是一些产业是脱贫攻坚以来才发展起来的,短期内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贫困群众的增收带来影响,而真正能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还比较少。三是一些产业的利益连接存在风险。由于一些项目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即使实现了所谓的短期分红,但这是建立在大量政府补贴基础上的,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其资金风险、社会风险、法律和道德风险都难以预估。

四、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社会、媒体也持续关注脱贫攻坚工作,贫困群众在享受到阳光雨露的同时,少数贫困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个别贫困家庭期望在这轮脱贫攻坚中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尤其是希望一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素质提升等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均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五、扶贫帮困的实效性难以突显。一是行业部门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意识和责任担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行业扶贫整合效应难以显现,扶贫效果不能实现最大化。二是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参差不齐,部分工作队缺乏“钉钉子”的精神,制定的帮扶措施长期停在纸上难以落实,没有能够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活动。三是社会扶贫参与度较低。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主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把参与公益事业当做扶贫行动,缺乏对贫困户发展经济的针对性扶持。

脱贫攻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针对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统筹整合政策、社会、人力等各方资源,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锁定目标,强化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重视政策研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苗头倾向性问题和前瞻性战略问题的调查研究,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的研究,不断完善细化政策举措,密切关注省委省政府对摘帽贫困县、退出贫困村和脱贫户继续享受教育、医疗、培训等相关后期扶持政策;对预脱贫贫困户中的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贫困单亲家庭等特困群体的支持帮扶政策和大病、慢性病、地方病针对性扶持政策及金融扶贫贷款贴息等政策调整动向,主动谋划对接,提出政策建议,积极争取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支持,制定完善正向激励政策,将一些帮扶政策与贫困群众参与情况、脱贫成效相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减少“等靠要”,更好地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积极加强内部政策研究,研究项目申报审批新方式和直接帮扶到户到人新机制,在加强项目资金投向和跟踪监管的基础上,破解项目程序繁杂、推进实施缓慢等问题,深入提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攻坚举措,为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创造条件。

(二)分类精准施策。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乡(镇)村、户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发展条件。对于通过努力可以改善发展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充分整合、利用扶贫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民生项目建设,重点解决道路、水利、电力、产业等发展问题,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二是加强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把产业扶持作为群众脱贫的主要措施,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盘活贫困地区的各类资源,积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贫困村户自然条件,将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坚持近中远期结合,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和组织化程度,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勤奋劳动脱贫致富,真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受益。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结合贫困农牧民需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强化社会保障,用活政策兜底。实施民政救助兜底扶贫,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全部纳入低保,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无缝对接,还要逐步提高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和救济水平,切实保障这部分人员稳定脱贫。

(三)做好基础工作。一是在对象识别管理方面,要继续扎实开展“回头看”,全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摸准核实贫困对象信息,把应进未进和返贫的人口纳进来,把应退未退和非贫困人口退出去,实现有进有出、规范有序,切实提高识别质量和精准度。同时,继续加快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行业部门信息互联共享、精准对接。二是在驻村帮扶方面,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既有干头又有盼头,既有责任也有荣誉,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三是在补齐行业短板方面,对照脱贫标准逐村逐户开展摸排核查,摸准实情,建立台账,清单管理,缺什么、补什么,充分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在巩固脱贫成效方面。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坚持边总结、边完善,把典型经验转化形成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强化推广运用,巩固扩大脱贫成效。

第五篇:2020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精准持续发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X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摘帽出列,X户贫困户X人脱贫。

困难问题。X.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人为分户现象突出。不少村组存在将老人与子女户口分设,把老人识别为贫困户,造成了子女不去赡养老人,而把赡养义务转嫁给政府,破坏了社会风气,推卸了责任。二是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在享受到政策实惠后,不愿自主创业,全靠政府帮扶,妨碍了扶贫成效的提高,造成基层群众的不满。有些贫困户一有病就找村上,让村上给自己想办法,解决看病问题,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帮扶措施脱离实际。在扶贫中都要求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但有些贫困户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发展产业意愿,这种做法不切合实际。四是低保兜底对象不精准。低保政策实行贫困户整户纳入后,造成壮劳力享受低保政策。一些因疾病困扰、家境困难的家庭,应当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却没有享受。还有一些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农村懒汉成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较大。

X.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是产业发展缺乏计划安排。部分镇村对发展产业缺乏具体的谋划,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思路,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讨,缺少具体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对发展哪些产业仍处于观望停滞状态。一些镇村虽然制定了产业规划和计划,但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产业项目存在“一刀切”现象。脱贫攻坚要求镇、村都要发展产业,有些镇、村为了完成任务,按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签订的措施相当一部分千篇一律,具体到户缺乏可操作性,形成了越俎代庖、包办式扶贫。最近大多镇村都发展花椒种植,到底花椒产业能否畅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三是产业项目不能因地制宜。有些镇村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从实际出发,简单照搬,盲目跟风。没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X.措施落实跟进不力。一是异地搬迁贫困户就业安置问题突出。我县X年完成X移民搬迁X户X人,X年计划搬迁X户X人;县城惠民新村安置点移民搬迁X户X人。异地搬迁后,贫困户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路径,实现稳定收入没有渠道,群众顾虑较大。二是部门政策衔接不够顺畅。在健康扶贫中,卫计、民政及保险公司在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信息方面缺少有效衔接沟通,形成“两张皮”现象。贫困户医保政策执行中,民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合疗保障资金,造成医疗机构经费垫支严重。三是农合报销制度有待完善。受合疗报销政策过于优厚的吸引,贫困户在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看、过度治疗、挤占床位等问题,引发了群众矛盾。大病保险报销成本较高,医疗单位报销资金透支大、风险高。四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不均。近年来,各类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全部倾斜到贫困村,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大的提升,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相对而言发展滞后。

X.村级经济激活不力。一是“三变”改革推进较慢。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群众对“三变”改革的理解还不深,思想顾虑较多,“三变”改革实质还是停留在租赁、流转、分红等浅表层上,致使镇、村在推进“三变”改革工作中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不广。由于县属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就业用工渠道不畅,本地劳务输出缺少途径,贫困户就近就业的路径受到限制,造成许多贫困户只能外出转移就业,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负担,也导致了许多镇、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乏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村级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只是起了个名称,办了个营业执照,没有投资,名不副实。

X.扶贫资金过于分散。一是发展资金“趴窝”现象严重。为了促进村级专业合作社发展,省、市、县要求各村要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并下拨了X万元(非贫困村X万元)的启动资金,但大多数村没有可行性项目,又怕造成扶贫资金流失,致使发展资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县X个专业合作社,X万元的扶贫资金均未得到正常使用。二是扶贫资金整合不力。在产业发展上,“八办两组”和相关部门都有不同数量的扶持保障资金,但由于各部门相互协调不够,造成扶贫资金分户分行业实施,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急需的项目上。三是扶贫资金与项目对接不够一致。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有些扶贫措施有资金却没有实施的项目,有些项目扶贫资金配套支撑不到位,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比如,将X万元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分散给各村级专业合作社,有的村有X万元却没有具体项目,有些村有项目,X万元资金又不够使用。

对策建议。X.加强统一指导,解决扶贫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一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县扶贫办要牵头抓总,加强与“八办两组”的协调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全面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二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八办两组”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确保帮扶干部人手一本,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明确镇村脱贫攻坚职责,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职责,落实帮扶干部工作任务,加强工作指导,改进考核奖惩措施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X.加强政策配套落实,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一要严格标准。要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兜底保障对象的甄别,建立健全动态调控工作机制,明确兜底标准,摸准兜底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兜底,做到因享尽享。二要有效整合。坚持以项目带资金,以产业带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要打破农、林、水等项目资金使用界限,对有产业能力的村采取捆绑整合,集中使用资金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有些村的建设项目可以把其他村的资金整合吸收过来,壮大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三要精准落实。县扶贫办、“八办两组”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套落实,打破政策界限,破除政策藩篱,使政策在实际落实中无障碍、无限制、零折扣。在慢病治疗方面要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等起来,从根子上消除贫困因素。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慢病患者,建议出台相应政策,经治疗鉴定确认健康后,由退出劳动到进入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X.加强精准施策,解决帮扶谁的问题。一要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在农村全面推行“三变”改革,鼓励支持有发展能力的能人创办实体经济,把不具备产业能力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互助合作的村级集体经济合组织中来,采取帮着脱、拉着脱、推着脱的方式,解决就业、增收等问题。二要精准实施健康扶贫。改革目前农合报销工作体制,对于保险公司提取的报销费用,建议由政府农合部门具体实施,降低起付线和成本,加大国家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强对健康扶贫资金的监管,杜绝不合理的报销行为,确保健康扶贫资源合理使用。三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通过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有效防范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现象的出现和新致贫人口的增加,努力化解致贫潜在矛盾和因素。例如,有些贫困户家中成员患大病,花去多年积蓄,负债累累,生活拮据,对此类人群应当从扶贫工作机制上予以保障。四要做好个性问题处置。通过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减少贫困家庭的实际支出负担;对子女与父母分户设立的,可以把子女纳进来,重新按政策予以甄别。对子女不赡养老人的,建议由法院依法予以裁决。加强就业政策宣传,通过扶贫基地、就业工厂、扶贫车间等脱贫攻坚重要载体,广泛吸纳贫困户就业,拓宽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渠道;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孤儿类贫困学生,建议由学校详细统计信息,走职业教育的路子,传授一定的技能或者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使其能够独立创业,改变贫困面貌。对于应当落实兜底政策,全面享受民政、残联等方面救助政策的帮扶对象,建议从贫困户中及时予以剔除,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X.加强规范管理,解决帮扶效果的问题。一要强化帮扶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帮扶管理模式,针对帮扶干部帮扶力量单一的实际,实行单位捆绑式项目帮扶管理模式,由帮扶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实际开展重点项目的帮扶落实,增强帮扶实效。要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频次,形成会扶贫,懂农村,爱农民的帮扶队伍。二要制定考核办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扶贫考核办法,减少对扶贫资料的核查,克服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帮扶成效的检查考核,真正将扶贫考核的“晴雨表”体现在贫困户的笑脸上。三要坚持党建引领。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委”换届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基层班子,选出能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X.加强产业扶贫,解决扶贫如何扶的现实问题。一要做好产业规划。积极稳妥的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因地制宜,既不包办,又不下达指令,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二要选准发展路子。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制订适合本镇、村发展的产业规划。选好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寻求适销对路的产业品种,用产业代就业,用就业促增收,用增收来脱贫。

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全县要形成统一的引进方式和方法,各镇要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地域特色。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探索互助组的发展模式,鼓励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将保险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发挥保险职能,增设扶贫对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保护屏障。

X.加强氛围营造,解决扶贫扶志的根本问题。一要扶贫先扶志。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补齐精准脱贫精神短板,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观念,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持久的力量支撑,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二要营造脱贫攻坚整体氛围。脱贫攻坚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有效解决群众参与性不够、意见较大、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营造积极向上、民风淳厚的脱贫攻坚整体社会氛围,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

三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设立《村规民约》、“红黑榜”,积极推广乡风文明建设经验。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好公婆”、“好儿媳”评选为着力点,弘扬孝老敬亲、扶老携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加大“爱心超市”日常运行和管理,弘扬新风正气。

下载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继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问题及对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两年,**各地依据实际,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探索出一些诸如配备农村宣传员、开办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形式,取得一定实效。但总体推进力度慢、影响......

    深化征管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征管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辽宁省大洼县国家税务局董海日 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

    当前社区计生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社区计生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不仅要管好常住户籍人口,还要管理流动人口,加上中央、省、市、区驻塔一级单位九十多个,还有大量的二级单位、三级单位以及近几......

    教育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责任人回执

    教育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责任人回执 教育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责任人回执填报单位: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电话: 0743-8723439 组长副组长联络员联系电话手机号码QQ号码微信号......

    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范文

    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和建议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尤其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深度......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桂媛,女,1981年9月出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讲师,硕士,商学院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桂 媛 (江苏......

    繁昌县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繁昌县发展物流业分析及对策建议 繁昌县委办公室 范宁 一、繁昌县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繁昌县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物流产业发展更加迅速,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