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

时间:2019-11-29 17: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

第一篇: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高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但当前高校在学风建设上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学生受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在校学习期间急于求成果、要成绩,轻视知识积累或丧失学习目标。在当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应从引领学生思想观念、改革高校基础课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对策;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背景;不良现象

学风是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高校建设优良的学风,对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优良的思想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是当前高校不良学风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新常态下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是完成高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强化高校基础建设的大计,更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

一、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导致的高校不良学风现象

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轻视真才实学,推崇“及格万岁”的观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课堂纪律松散、迟到、旷课等现象在高校中经常发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用所谓的就业前景、大学排行榜来衡量自己所学专业、就读学校是否有价值。在所谓的“冷门专业”和非重点大学中,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堪忧,就算学好了专业知识将来在社会上也毫无竞争力,因此干脆不学习、不努力。此外,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把学校开设的课程按有无实际用途的标准来划分,并区别对待。他们仅对能迅速回馈效果的课程感兴趣,对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则不感兴趣;在课程学习上,不少学生对与短期目标关系不大的通识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此类课程常常是应付了事。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利己、短视、实用等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进而阻碍国家的人才培养大计。

二、新常态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高校与外界交流频繁,高校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造成高校内学风涣散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因素,社会环境、教师素质、考核制度等都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方法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社会上盛行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风,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应从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形成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合力。

1.注重思想引领,多渠道倡导高校学风建设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题,但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他们利用图书杂志、人才交流、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把消极、腐朽的价值观输送进来,潜移默化地在青年一代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2],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就是其武器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面对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强大的经济和网络文化影响,指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和制度,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保持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抵制消极观念、腐朽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将情感目标、育人目标同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新青年;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应利用互联网、微博、即时聊天工具等大学生熟练使用和易于接受消息的新兴媒体,正面倡导积极思想,发起构建优良学风的号召,举办与学风建设相关的线上活动,使优良的学习风气充盈在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线上、线下各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应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制定切实可行且针对性强的思想引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点面结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提供必要的经济扶助,将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学习上。

2.推行课程改革,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学生对基础课和思政课兴趣不高的现象,高校教师应当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把难懂的教材语言变为学生可以理解、乐于接受的语言,融知识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其自信心结合起来,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为教学目标之一[3],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倡导形成性考核,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平时表现的比重、增加实践和讨论环节的比重,减少甚至取消笔试考核方式。学校自2014年9月开始尝试改革《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上台讲,学生根据期初教师给定的若干话题分成小组轮流上台报告调查结果,接受教师和台下同学的质询。师生共同探讨道德和法律问题,使学生既辨明是非又锻炼了思辨能力,还学习了课程内容,师生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更受学生的接纳和喜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更深入。除了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课堂知识的有效平台。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学生举办有益于学生成长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将之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互相弥补,最大效力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热情。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可适当利用学生急于从活动中有所习得、急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心理,在活动中融入基础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3.加强教学管理,多形式严抓学生的学习纪律

每所学校在其发展历程中,必定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传统和优良学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在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时,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学习、班会、团会等机会,组织学生学习学籍管理、纪律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依靠学生干部团体,严肃课堂纪律、加大课堂考勤力度,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适当处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应坚持管教与管学相结合,对上课时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主动教育和制止,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学生工作者应以每次评优评先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学习标兵”“学术之星”“学习型宿舍”“先进班级”等典型,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学习氛围。另外,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引导他们多举办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应倡导政工干部在进行学风建设工作时打破所带班级、专业的界限,进行跨年级、跨专业的合作。辅导员、教师应促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或其他专业的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研究生在思想、实践、学习、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引领本科生成长;利用高年级学生在课程结构、学习方法、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熟悉度,引领、帮助低年级学生构建优良学风;利用学生对其他专业领域的好奇心,通过拓宽不同专业学生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所高校学风的好坏,影响的不只是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影响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在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应发挥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以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以优秀的教师、学友、同龄人为榜样,言传身教,创先争优;以畅通的消息传递渠道和多元的思想引领为辅助,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9.

[2]小草.抵制西方价值观渗透,是高校反对和平演变的重要任务[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2,(1):16—20.

[3]王瑜瑜.课堂教学与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82—83.

[4]阙寿林.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1):41—42.

第二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发展规律。2007年我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决定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实施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模式构建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在严格遵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各大高校从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入手,积极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模式构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是运动,但不仅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运动,是由人脑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的体育活动总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与前提,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以此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运功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心理素质与增强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扩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运动是绝对的,也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世上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就是以锻炼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系统来说,阳光体育运动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精神部分,另一个是物质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我国相关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体育思想、文化精神的体现。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肢体运动为联系方式,以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与主要目的,促进青少年以及全国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二、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各大高校进行体育改革与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体育课程作为必须课程,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如此,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类型逐渐向多元化方法发展,涉及的领域与内容越来越复杂,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的教师类型也越来越多,强大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必备条件,对于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教师岗位编制趋于饱和,教师岗位供不应求,尤其是体育教师编制,很多高校为了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不得不外聘教师,频繁更换教师,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学生的稳定性与积极性,影响学生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心理素质得培养与发展。

2.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与影响,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一直都是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重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情况与反应,但是却不能全面客观来评价学生的具体情况。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别逐渐弱化。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都是由运动测试成绩决定的,也就说成绩是评价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片面的,无法客观全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我们都知道体育运动成绩一半是靠后天的不断训练与锻炼获得的,还有一半因素就是先天条件决定的,因此,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对学生将是不公平的。虽然,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体制一直秉持着公平客观的原则,但是忽视了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发展情况等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成绩的高低,是通过引导与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因此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增强伸腿素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与阳光体育运动根本宗旨是不相符的。

3.教学设施落后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类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只是田径、球类以及健身操等项目,增加了武术、跆拳道、游泳与滑轮等新型项目,这些新型项目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些新型项目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在多元化课程教学背景下,需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设施也越来越多,这些教学设施是需要足够资金来支持的,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就意味着体育教育无法与时俱进,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学校是否可以建立各种场馆或者游泳馆等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现阶段,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器材耗损程度严重,许多教学器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已经无法继续使用,而且教学设施供不应求,比如,许多大学生使用一个场地或者足球等,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此前,在教学工作中,很多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并没有得到应用,体育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思想守旧,不能接受新鲜事物,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构建模式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理论知识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体育的科学知识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当中,在学好体育基础理论课程基础之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当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设立问题的情境模式来讲述体育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和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强化抽象思维、概况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为,墨守成规绝不是科学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学会创新改变的基础行引导学生们实践,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对教学方法中学会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与更加有效地提高技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会使教育工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才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2.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领路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与成果,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此,要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以此来促进学业的专业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行业。在这里我们要秉持“需要性、参与性、和谐性”的理念,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调查过程思路、过程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探究式、指导式以及自修式等适合于体育教师活动的基本方式。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的机会,同时又要借鉴国外教师在职培养经验,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提高教研队伍质量,加强对教师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也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推进教师的内在动力,即让体育教师与优秀教师多接触交流,让体院系的教师认识到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并且积极正确改正自身的不足,树立要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更好地完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下,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坚.“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运动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J].学园,2017(16):43-44.[2]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4+25.[3]李富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399-400.[4]黄舒.吉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5]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100-103.[6]黄伟明.“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6):1+3.

第三篇: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也越来越缺乏,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培养率,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由于建设“双一流”大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较长时间,所以相关人员应专攻某一方面,如建设高校管理队伍,以此来提高“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效率。因此,本文从“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高校管理队伍的关系,并重点探究了建设措施,希望能助力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措施

“双一流建设工程”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部分高校建设发展。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它作为我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主要以航海、航天以及航空工程为建设特色,以工科、理科为发展重点,以管、法、文、经等为协调建设科目,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它的战略定位更加优化,管理模式更加高效,经费渠道更加多样,发展前景也更为光明。实际上,“双一流”大学建设与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意味着相关人员在探究“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时,应兼顾两者。

1“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

现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也趋于市场化、信息化,这也意味着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师资流动性越来越大,办学资源日趋全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限,出现了大量优秀学生赴美、赴英留学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在提出“985工程”“211工程”后,又提出了“双一流建设工程”,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其实,“双一流”大学建设能有效削弱传统教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创新我国教育体制。另外,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挑战,而无论是站在高校发展的层面,还是国家建设的层面,相关人员都应为高校管理队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资源,给予更多的帮助。

2“双一流”大学建设与高校管理队伍的关系

建设“双一流”大学就必须依照世界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评估自己,就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世界大学排名以及全球大学排名在内的四种高校评价方式被世界人民广泛认可。而无论是以上述四种评价方式中的哪一种为研究主体,都会得出这一结论——“双一流”大学建设与高校管理队伍间具有不可磨灭的关系。具体来说,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且其在大学排名体系中约有85%的直接影响,而从某种层面上说,高校管理队伍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与师资队伍和世界一流大学间的关系十分相似。

3“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更新思想观念

欲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组建高校管理队伍,相关人员必须更新其思想观念,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强化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高校管理队伍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高校管理的重要性与价值不能准确、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导致部分人员轻视高校管理,所以更新观念,促使管理人员转变态度十分必要。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转变、加强相关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容易与时代脱轨。因此,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为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相关人员不仅应具备我国的高校管理理念,还应深入了解外国的相关理念,并结合高校管理现状,加以优化、创新。

3.2加强人员培训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建设高校管理队伍必须加强人员培训。这是因为人才是建设发展的“本钱”,是提高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率的关键,也是将“双一流建设工程”落到实处的实力保障。培训人员的方式众多,比如高校自主开办培训班,利用自身的教师、教室、设施等资源来达到强化人员能力的目的。再比如,增强相关人员提高能力的意识,鼓励他们借助网络或者书籍进行自学。值得注意的是,培训是带有目的性、计划性的,高校必须要重视考察培训成果,避免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3.3进行有效激励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有关部门可以借助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实现,换言之,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量化考核人员工作成果的方式,督促人员积极完成工作,借助利益诱惑等形式,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激励机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标准统一,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力度过大,效果不佳的现象。

4结语

探究“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双一流建设工程”是我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而为了提高战略实施效果,高校必须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高校管理队伍。而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培养高校管理队伍,不仅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还有助于增强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世界地位。然而,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建设高校管理队伍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高校积极配合、努力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褚洪生,王云海.“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11).[2]彭月.“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培训,2016(16).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对于农业大国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想方设法促进国家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被广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找出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做好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1.1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药内容就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实践提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农民收入得以增加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将着重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在注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也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新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当中,以提高信息交换的实效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高效性,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1.3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化

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某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不仅使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得以满足,也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增强了的农业经济效益。由此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也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建立健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未给予农业经济发展高度的重视,且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工业发展,这样导致当前仍然未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导致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不利于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2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对此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农业经济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样使得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的指导下有充足的执行动力,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原本应当避免的漏洞,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够及时吸取新政策的营养,不能够在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模式加以研究,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主动探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仅有的管理人员不具有比较高的执行能力,而且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限制。

3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和完善,建立一个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变化需要。此外,还需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如应当更新农业发展观念,完善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2重视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全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

3.3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吸引和招收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注重原料生产加工,做好农产品原料加工的基地规划和特色产业园建设,使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构建要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产业,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部门需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产业化经营商相应的优惠,促使其更好地发展,以促进相关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4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资金投入计划,结合不同的农业发展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从而帮助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加快我国农业的建设。与此同时,不仅要鼓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以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还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教授给农民一些最基本的农业信息化知识,确保他们具有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总之,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实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稳定向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经济管理,2014(12):143.[2]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49-50.[3]徐雪,孙航.贵州省黄平县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调研[J].商场现代化,2012(22)89.作者:刘喜江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第五篇:试论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

试论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形式调查研究高校实施学分制后学风的现状,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保证高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学风建设;创新型人才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优良的学风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采用了学分制管理制度,这种学年学分制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对高校的学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实施学分制后高校的学风现状,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高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风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0份,涉及22个专业(包括理、工、文)。调查对象为一到三年级大学生,各年级所占百分比依次为40.3%,36.9%,22.8%,其中,男生占72.6%,女生占27.4%。

调查问卷共设计32道题目,题目类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涉及范围从课堂学习到课余时间安排,从教师教学情况到学校教学管理,内容全面,数据详实准确。此外,还通过学生座谈会、访谈等形式扩展了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2.调查结果概况

调查显示,目前64.4%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很好和较好”,66.5%的学生认为所在班级的班风“很好和较好”,53.8%的学生课余时间经常用于自习,66.9%的学生每天自习超过2小时,其中有21.7%的学生每天自习时间超过4小时,这些均表明我校学风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69.2%的学生认为实行学分制后增加了学习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部分课程,有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40.3%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抄袭作业,仅有35.3%的学生独立完成作业,31.5%的学生经常或者有过作弊行为,47.5%的学生虽然认识到考试前学习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认为短期有效,这些数据也表明我校学风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83.1%的学生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加强学风建设持积极的态度。

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中,虽然32.7%的学生为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24.4%的学生为今后的深造作准备;30%的学生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作准备;只有3%的学生没有想过,这些数据虽然表明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日常学习过程中,59.5%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25.2%的学生迷恋上网,41.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学习、学术气氛,20%的学生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37%的学生学习浮躁、考试突击,这些都表明

虽然学生对学习目的有简单的思考,但是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的不稳定性和思想的不成熟性。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有48.9%的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存在着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接受着填鸭式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原先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消失了,教师督促的减少,造成了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2.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听课、课后复习、考试等都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75.3%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其中50.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偶尔逃课,24.5%的学生甚至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通过座谈发现,因为现在大部分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做笔记,只是把教师课件拷贝回去,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复习功课。47.7%的学生临考前才开始复习,只有23%的学生注重平时积累,31.6%的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经常设法作弊和有过作弊行为”,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状况不容乐观,考试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策略,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大规模地引进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大都具有高学历,但是大部分没有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的甚至没有参加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走上了讲台,这就导致了“沉闷课堂”和“逃课热”等丑恶现象愈演愈烈。调查发现,认为我校教风“很好和较好”的占56.3%,认为我校教师敬业精神“很好和较好”的占63.4%,认为我校教师学术水平“很好和较好”的占62%,这些均表明学生对我校的教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是认可的,但是在教师的授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介绍新知识方面,分别有44%、59.2%、47.7%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一般”,在造成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中,22.4%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另外,调查显示,22.4%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锻炼机会,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可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没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青年教师授课情况“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这可能是因为我校近些年大规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他们在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4.专业概念模糊

调查表明只有24.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17.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58%的学生“一般”了解所学专业。从年级来看,82%的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对专业特点、课程设置、毕业前景等情况都不甚了解,经过一年的学习,仍有26%的大二学生对自己专业完全不了解,大三虽然只有6.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完全不了解,但是非常了解的学生也只有21%,这可能是由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的情况。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认识的能力不足也是造成专业概念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调查表明只有27.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56.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一般满意,甚至有高达15.2%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存在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抱着先升学再择业的想法,导致升入大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实施学分制后容许学生在大二可以选择转专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成功地转到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学习,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情绪。另外,调查也表明所学内容枯燥陈旧、缺少

实践锻炼机会、课程设置不甚合理都是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受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大一新生利用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过聘请专业教授、辅导员、优秀毕业生给大一新生授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约束的自立能力,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尽快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习惯,帮助新生尽快确立远大理想和新的奋斗目标;

二、三年级则通过结合专业教育和“两课”重点对学生进行成才规律及学习自觉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围绕专业自觉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四年级则主要侧重于考研和就业引导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明确职业定位和目标,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实施计划和策略,并在考研和就业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直接创建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学风建设的受益者。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才能产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排头兵,认识、理解问题的角度和宏观把握、思考能力等表现相对优秀,应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协助教师维护好课堂学习秩序,对迟到早退现象进行监督,对学习“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抵制,对优秀学生及其经验进行宣传等,这有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是学生探索真理的领路人。教师教得好,有助于学生学得好。多年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教风必然会促进形成良好学风。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大规模扩大教师队伍,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只关注引进者的科研学术水平,而忽视考核引进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学校为了缓解师资的匮乏,甚至让一些没有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直接走上讲台,这些现象多少会影响教学质量,给不良学风的形成提供机会。因此,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应强化育人意识,掌握教学规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言传”和“身教”,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引进教师具有的较高学术水平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将本专业学术前沿内容和书本理论相结合,这样不但更新了授课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4.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一套科学而又严明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制定其他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现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特点,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实验与实习管理、考试管理、各种“评优”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以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推动学风建设。

下载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重在端正学风

    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重在端正学风蒋道平(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绵阳市,621010)Correcting Study Style is the Key to Build the Learning Party Organizations inUniversitiesJi......

    转型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

    转型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上有三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的指引下,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主义专制制度;第二次......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比较复杂,并且整个工作的过程也很繁琐,所以,在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体育教学之中,就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策略5篇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策略 一、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高校的学风建设也随之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学风建设主要是对高校学生学习精......

    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总结

    科学规划,全面部署,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新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决......

    浅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

    浅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 摘 要: 学风是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就必须做好班级学风建设,以思想引领学风,从制度、教学、......

    新时期公寓管理模式下学风建设探析论文

    摘要:学生公寓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对学生公寓学风建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探析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

    试论教育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高校扩招、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多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多规格的人才需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