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合集5篇)

时间:2021-02-11 11:0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

第一篇: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

课 课 程 实 验 报 告

专 专 业 年 级

课 课 程 名 称

指 指 导 教 师

学 学 生 姓 名

学 学 号

实 实 验 日 期

实 实 验 地 点

实 实 验 成 绩

教务处制 二 二 O

****年**月**日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

目的及要求

实验

内容

(写清楚每一次实验的内容)

实验步骤

(主要的步骤)

实验环境

(哪个实验室,用的什么系统和软件)

实验结果与

分析

(1、买卖股票的结果,亏损或是盈利,亏损或盈利的数字和百分比;2、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操作思路、购买该证券的原因及盈亏原因;3、实验心得)

教师简评

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页

第二篇: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模拟实验

(一)请描述你在该小组实验中都完成了哪些任务? 采购部:

1.正常采购:提交正常的采购单,经财务部审核后,确认采购单。

2.预警采购:设置预警商品的下限,修改预警商品的上下限。查看预警商品,提交预警商品的采购单,经过财务部审核后,再确认采购单。

3.查看缺货信息,确定缺货商品,生成缺货采购单,经过财务部通过缺货采购单之后,再确认缺货采购。

商城用户:

登陆前注册信息,登录页面,采购商品,查看订单,商品的退货,查看订单处理情况,收货,付款。

财务部:

1.受理订单、进EDI填开发票。

2在正常采购,预警采购,缺货采购中,审核采购部提交的采购单。

3.销售部提交的生产财务单,确认付款单。

对B to C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的认识:

1.B to C电子商务相对日常实体店商品交易来说,轻松,方便,快捷,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2.处于B to C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的各个部门事先对整个流程的具体运作情况要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要知道角色的组成及各个角色的职责任务。共有七个部门:商城管理员、商城用户、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物流部、储运部,每个部门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一方出差错另一方就无法运作下去。所以,整个系统团队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

3.每个部门都必须要十分清晰自己的任务,否则忽略某个环节的操作,会造成系统运作的混乱,整个交易无法顺利进行。

4.每个部分必须及时关注相连部门所提交过来的信息,以便及时对其处理回应。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5.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第三篇:初中英语活动课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推荐)

初中英语活动课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武平县实验中学

陈玉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适应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英语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开设英语活动课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大胆尝试。“英语活动课”是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针对新教材以话题、任务为主线的编写特点,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帮助,完成语言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使用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内化语言知识,生成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英语活动课还能弥补我国的大班教学体制给英语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影响,解决课堂活动中点和面受限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对英语活动课模式的实验研究,对英语活动课的开设和课堂模式进行一些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英语活动课、教学方式、课堂模式、一、实验背景

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式的合作探究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此外,目前大多数学校班生数都很大,每班五、六十人,学生活动的点和面无法达到有效的要求。为了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我校初一英语备课组进行了《英语活动课的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从2003年9月起每班根据教学活动安排,每周开设一堂英语活动课,其目的就是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积极体验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用英语做事的机会,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开设英语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构建英语知识,发展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英语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约翰杜威(John Deway,1895---1952)是早期活动课程的倡导者。在他的著名演讲《学校与社会》里他是这样描述传统教育的:在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课桌,很少有移动的余地,学生被“固定”在那,只好坐着“静听”,被动地吸收知识。在学校里学生是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杜威描写的美国当时课堂与我国目前的课堂颇为相似。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将课本知识点、各类语法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囫囵地将知识背下来。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下来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在真实交际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不知所措的状况,无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根据知识建构主义的原理(MarionWilliam&RobertL.Burden外研社2001年),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建构的,而并非由他人传递的。语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才学得更好。You hear, you forget.You see, you remember.You do, you understand.”。《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这本书里也写到:“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所有这些所强调的都是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在英语活动课上,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在随意、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所以说,开设英语活动课,既能克服英语课程结构单一性的弊端,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语言的本质,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Learning English by doing it。

三、实验方式

本课题的实施时间从2003年的9月到2006年的6月,为期三年。实施对象为初一各班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英语活动课,每节活动课根据一周所学教学内容制定一个活动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学习成果的机会。模式有游戏活动、角色表演、手工制作、交际话题、户外活动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现实生活及重大节假日制定每周的话题。初一英语备课组六名成员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参与选择话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课的开展、评价等研究。在活动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进行小组竞赛,对每周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每次活动内容、主题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创造型、实用性为一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各项语言学习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在英语活动课上,教师起导演、编剧、演员、观众和评委的作用,激活师生、生生互动,优化各种课堂活动。

四、实验过程(一)准备阶段

1、活动设计。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明确目的、研究策略、整体设计活动方案是我们课题组的前期任务。课题实施之前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里理论,领会活动课的特点和实质。认真理解活动的内涵,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教材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方案、制定任务。我们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备课,有效整合,使活动的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动员,让学生明确开设英语活动课的目的和作用及具体的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每次的活动课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可以有目的地准备和积累与活动有关的素材,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从做中学”的经验学习方式。

2、合理分组。把学生按好、中、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四人为一小组,并对他们进行角色分工。按小组打印名单,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袋,准备记录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让好生担任小组长,并对各小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指导他们如何在活动过程中组织组员积极参与,使人人都乐于表现,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解决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使他们成为活动的骨干,以点带面,保证活动的质量。

3、材料准备。组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整体设计活动,制定主题,编写每节活动课的话题内容,及时补充相关材料,找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预测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词汇、语言表达等障碍,并把相关补充词汇、话题等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熟悉与某些话题有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扫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同时教会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信息的方法,为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使所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想说、会说。

(二)活动模式

活动课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又要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则和程序,避免出现自由放任的现象,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这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们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案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组织和安排,确保每节活动课的质量。活动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游戏活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游戏纳入到活动课中,就可以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推动力。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且容易操作,既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趣味性,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我们所做的游戏内容有:猜测活动(根据英语描述猜词、猜物、猜人物等);抢问抢答、快速反应(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问或答的次数多少记成绩);单词、句型、故事接龙;句子滚雪球、句子传球接力;英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故事搬家等。如在猜测活动中,我们在猜人物的游戏中,给每个学生的背上贴上人物画像或名字,让学生通过一般疑问句询问出“自己”是谁。在“故事搬家”的游戏活动中,我们给每个小组一篇故事,并把它们张贴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让小组成员分工,口头传递句子,让其中的一位同学把故事写下来,然后再互相合作把它背下来,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互讲故事。这样的一节活动课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有所收获,亲身体验了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小组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课堂气氛好,寓教于乐。

2、角色表演: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日常生活用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对话可作为很好的表演题材供学生们表演,或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为课件上的对话配音。在活动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改写剧本,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达到了交际目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小品、相声、话剧、情景对话等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现场采访、举行记者招待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交际体验。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应用、巩固,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不少信息,从而产生了应用语言的能力。一次好的表演,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留下美好的记忆,并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动力。三年来,学生成功表演了《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项链》等著名话剧,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

3、情景交际。现实生活离不开语言,离不开交际。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的,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相连,是我们进行真实语言交际的现成素材。如交际话题“Shopping”,“Talking about friends”,“All about me”,“Eating habits”, “Festavals and celebrations”, “Food and drinks”,“People and jobs”,Making telephone calls"等。我们对每个话题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布置活动场所、准备表演的道具,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交流。如在购物训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购买欲望,学校在做赔本“生意”,高价买进,低假卖出,使“商场”生意兴隆,气氛热烈;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或向他人了解情况,我们特意设计了一张个人信息表格,要求每位学生事先到指定班级了解与自己同座号的学生情况,并在活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4、手工制作。该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事的过程中使用英语。一般在学了相关的课后进行。如学习“Fly a kite”后,我们让学生自制风筝,并用英语标注各种颜色、名称等;学了“Business cards”后,我们让学生各自制作一张20年后的个人名片及写一张“All about me”的个人信息资料海报;学了英文书信后,让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或同学写封信,发E-mail等;学了有关购物的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营一家商店,并动手做商店标志牌,广告牌并销售“商品 ”;学了球星Michael Jorden和Ronaldo后,让他们上网收集资料,建立这两位球星的个人档案并制作海报张贴在走廊的墙上;学了 “favourite”一词后,让他们用图表的方式列出家人的兴趣、爱好,并贴在墙上大家互相交流。结合元旦、春节、圣诞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让他们制作各种贺卡等并赠送给亲人或朋友。我们在活动课开设前为每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成果。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在课后还开展了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每周布置一个英语演讲话题并在全校学生中征集演讲稿,然后从来稿中选出优秀习作,在宣传栏张贴,并挑选一位学生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进行国旗下英语演讲,在期末结束时把每周的优秀习作进行排版、印刷,装订成册发给每位学生;在教室里用小黑板悬挂每日一句英语,每天由小组检查检查过关;在校园宣传栏张贴日常生活英语,并定期更新内容,布置校园英语环境;借助各种节假日举办贺卡制作比赛、课本剧创作、表演比赛;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诗、英语绕口令、新概念英语等,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经常召开各班级、各年级英语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水平的舞台。暑期还请了外教来校授课、交流,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语学习氛围,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

五、实验效果

三年来,通过英语活动课的开设,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有了质的变化,师生共同提高,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开设活动课后,为了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不少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地在课后用英语交谈,自编对话、短剧、小品等,以便在活动课上展示英语风采。还有不少学生为了更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查字典、上网、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碰到的问题,对英语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欲望。

2、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有了活动课,学生说的机会大大增加,且由于小组活动情况较多,说话的环境比较自由、宽松,即使是性格内向,生性羞怯的学生在这小环境中也会有较强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全面地发展。学生养成了大声、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口头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听、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发展。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弘扬了人文精神。合作与竞争是实际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英语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搭建了舞台。现代中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存在“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在活动课上,不少内容是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的,要求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分头行动,合作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种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学生亲身体验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氛围,形成共同分担责任、分享快乐的意识,学会理解与欣赏他人。

4、增强了知识的巩固效果,延伸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少语境,缺少有真实意义的操练,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往往靠反复抄写,操练死记硬背,学生学得很吃力且遗忘较快,而且除了英语课就几乎没有用英语的机会。增设了英语活动课后,由于增加了说的机会,优化了说的环境,加强了说的训练,学生想说、敢说、能说、有机会说,对所学的知识反复应用、灵活运用,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所以产生了良好的积极效果,形成了一种“兴趣——追求——成功——新的追求——新的成功 ”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用英语做事的活动平台;如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要想做到课堂放得开,收得拢,讨论、表演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除了要有好的活动模式外,还需要教师们的教学艺术、人格魅力。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H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2、Marion Williams&RobertL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3、《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I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6、成晓光:《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

7、彭秋荣:《中学英语活动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四篇:农村危房改造的贵州模式

农村危房改造的“贵州模式”

王晓东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既改善了民生,又促进了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模式”。

历史重任

2008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贵州雪凝灾情时,强调要把灾后重建和修复工作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3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全力抓好这项工作。5月,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作出批示,同意在贵州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群众生活条件尤其是居住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面临的状况是危房数量大、对象分布广、改造难度深。据2008年调查统计,全省农村危房有192.4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3.16%,涵盖了全省88个县(市、区)的所有乡(镇)、村,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等特困农户有125.84万户,占危房户总数的65.38%。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危房改造十分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力量、积极安排资金、有力推动实施,圆满完成了28.3万户的改造任务,竣工率达到141.5%,有效改善了部分住房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2009年10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贵州时,对我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贵州以解决农村危房改造为切入点的民生问题取得新的进展,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

贵州模式

贵州是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全省近1/4的农户。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否扎实,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不仅关系到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而且将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分工,协调推进,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公平公正、程序透明,经济实用、注重安全”的原则,成功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危房改造的新路,形成了独特的“贵州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组织领导,责任到人。为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地、县、乡四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主要责任、乡级负直接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按照工作总体进度安排,明确完成工作时限、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时限。同时,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联系点制度,由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各人民团体等200多个单位和部门分片定点负责全省88个县(区、市)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工程的实施。

深入调查摸底,制定科学规范的改造计划。搞好调查摸底、做好前期规划,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摸清全省农村亟待改造危房数量、危房形成原因和危险程度、贫困农户构成等情况,制定下发了《贵州省农村危房调查摸底实施方案》、《贵州省农村危房评定暂行标准》等文件,抽调业务骨干投入各级农村危房改造管理工作,组织对省、地、县、乡四级570多名调查摸底师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下乡调研达6.4万多人次。通过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全省农村危房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的两阶段计划: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用4年时间完成80万户危房的改造任务,主要是最危险的一级危房,最困难农户居住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第二阶段(2013年~2016年),用4年时间完成剩余112.48万户危房改造任务,主要是二、三级危房。同时,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改造计划。

注重统筹安排,整合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危房改造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资金筹集。我省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思路,采取“以农民自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为辅、银行信贷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的方式,下发《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配套项目资金整合意见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捐赠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协调金融机构,发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号召社会积极参与,鼓励农民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至2010年7月底,全省共筹集危房改造资金141.3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0.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6.52亿元、农户自筹84.05亿元。这些资金的有效整合、落实到位,较好地解决了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瓶颈问题。

力求重点突破,形成整县推进的工作新路。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我省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能快则快”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2009年全省选取贵阳市、遵义市和黔南州的13个县(市、区)作为实施“整县推进”的试点,要求在12至18个月内,完成上述县域内全部8.3万户危房改造任务。省级补助资金2.6亿元一次性下达13个县(市、区),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截至今年4月,贵阳市共投入16.6亿元,在10个区(县、市)改造农村危房6.7万余户,并已全面完成并通过检查验收。第二批“整县推进”试点普定、金沙、从江、安龙和铜仁等5个县(市)已签订责任书,整县推进工作进展顺利。整县推进,弥补了以乡、村为单元带来的力度弱、范围小、资源少等不足,提高了政策实施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更大区域内谋划村镇建设布局,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农村危房改造新路。

搞好系统协调,实现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搞好系统协调,注重“三个结合”:即危房改造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村级规划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防御自然灾害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形成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帮助农民改善供水、供电、广播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在改善村容村貌过程中,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发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综合效益,使其和当地旅游产业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遵义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创建相结合,突出“黔北民居”建筑特色;黔东南州注重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打造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支撑后续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有59个集中建房点统一纳入当地小城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规划,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监管指导,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对象量大面广,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有效的指导、有力的监管和严厉的问责,是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可靠保障。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危改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多次组织督查组深入各地进行督促检查。省危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阶段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存在的困难给予协调解决,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使用高效、透明,保证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增强农村危房改造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相继制定了《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农村危房评定暂行标准》和《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农村危房改造中的资金管理、评定标准、领导干部问责等问题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成效显著

大规模的危房改造给我省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广大危房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新居建设、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多项内容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在贵州高原广泛展开和有效推进。到今年7月,全省35.61万户农户住上新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全省广大农村涌现出一个个现代社区,以往单家独户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广大村民爱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热心公益事业,逐渐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遵义市的“黔北民居”、黔东南的苗侗族民居、贵阳市的布依族石板房、毕节试验区的老年公寓„„一栋栋风格别具、清新亮丽的新农房与农民的笑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二是困难农户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全省2009与2010年共计下达了25.3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其中“最危险、最贫困”的一级危房、五保户二、三级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改造数量为21.69万户,占总任务数的85.5%。到今年7月,全省共解决了32.04万“最危险住房、最困难群众”农户的“住有所居”问题。遵义市“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红柱子、白粉墙”的黔北民居,毕节地区的“黔西北生态民居”,使贫困农民永远告别了破廊倒壁、东倒西歪的土墙房、茅草房、筒筒房。一幢幢别墅般的乡间民居,散布于贵州高原,青山新房相依、绿水秀竹掩映,不少特困农户实现了祖辈想都不敢想的“乔迁之梦”!

三是拉动农村消费效果明显。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对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有效拉动了建材、建筑、家电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发挥。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测算,中央每投入10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可带动社会总投资7200万元,带动建材业需求约4080万元,带动关联产业需求2800万元。新建改造1户农村危房可带动装修、家具及家电等消费需求1.4万元,其中装修6000元、家具5000元、家电3000元。以毕节地区为例,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09年共投入16.9亿元危改资金中,农民自筹就达8.9亿元,占整个资金投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许多返乡农民工经过培训,就地参与到农村危房改造中。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测算分析,改造2000户危房需新增建筑业劳动力就业16万个工作日,需新增建材行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工作日10万个,其中一半来自返乡农民工。

四是促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我省重视将危房改造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村寨整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的收入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烟草局等单位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了详细的产业规划,整合资金帮助危房改造户发展规模种养业。大方县小屯乡引进企业带动滑石村危房改造户种植刺梨800亩;贵阳市花溪区引进客商流转土地连片种植西瓜100亩,带动危房改造户边打工边学技术;湄潭、余庆等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为群众做了配套产业规划,整合资源帮助困难群众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借着农村危房改造的东风,全省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五是农村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有效解决了困难农户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据国家统计局贵州省调查总队调查,全省农村群众对危房改造工程支持率达94%,工程模式总体满意度达93.97%,工程质量进度总体满意率达89.51%,综合满意度达89.07分。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实施危房改造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自发集资修建了“饮水思源亭”,亭内碑文写道:“改造危房安民生,整村推进为民富。今日党情系百姓,厚德惠民得新房。”黔东南黎平县大稼乡容咀村106户苗族村民的危房得到改造,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苗族歌舞感谢党的恩情。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业已成为一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经验启示

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实践证明,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农村危房改造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启示。

第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与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疾苦的各种实际问题,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使农村困难群众安居乐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落后,农民资金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弱,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还比较差,他们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帮助。因此,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首先就是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危房户的居住安全问题,使他们获得基本的发展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积极帮扶引导,不强迫命令、不大包大揽,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同时,充分考虑我省多民族聚集的省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提高他们持续发展的能力。广大基层干部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拉近了干群关系。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切实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民众认可为根本尺度,心系民生,为民谋利,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扩大执政成果。

第二,必须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的思路,有效整合各项工作和资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注重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各个环节,坚持统揽全局、兼顾各方,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努力做到与相关工作有机结合,使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小城镇建设和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协调推进。在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编制布局合理、体现地方和民族建筑风格的科学规划,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对相对聚居地实施连片改造,达到整村推进,对分散居住五保户实行集中建设、集中供养,对散居危改户进行原地改造。在建房方式上,坚持以改为主,紧密结合各地农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将建设、民政、财政、发改、民委、国土、农业、水利、扶贫、林业、广播电视、残联和电力等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全省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农村危房改造的强大合力。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谋划发展,不仅是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宝贵经验,也是以项目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的方法,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动员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危房改造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是危房改造工作的主体。我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危改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危改户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危改户投身危房改造、建设美好家园、整治村庄环境的热情。在危房改造的资金投入上,形成了政府投入给扶持、危改户投入唱主角的格局。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筹措资金、投工投劳、亲邻相帮、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通过政策支持和结对帮扶,为群众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让群众有经济基础自发进行改造。引导帮助、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是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又一条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依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的落后面貌。

第四,必须发挥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作用,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组织保证。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还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才能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在实施危房改造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监督到位,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一再证明,只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协调推动作用,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切实改善民生上,我们的基层农村工作往往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五,必须形成创新高效、设计完善的机制,为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好的制度能够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推进。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创新和完善各类保障机制,形成了“中央支持、地方补助、农户自筹、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筹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社会联合开发,多方合作共同受益”的模式,引导社会和地方企业投资。建立“宣传发动、入户调查、严格程序、加强监督”的评审机制,通过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对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先进,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督促后进。建立对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督促检查等三个方面的监管机制,加强了对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又好又快地推进。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新的机制、办法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实践给予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强农村工作、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好方法、好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大力宣传。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来源:《贵州日报》

第五篇:《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时代赋予教育创新使命,综合高考要求呼唤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是对数干年的“应试+科举”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拼弃。尽管经过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说孔,但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在教学中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创立了不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借鉴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教材不同性质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创新的教育资源,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二、课题的实验目标

1、明确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养成实事法语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验问题。

2、确立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全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加强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勇于探索,能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创新,教育研究,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效果。

三、实验过程

㈠实验对象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绩一般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

㈡实验内容:

1、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诱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逐步形成一套适合高中生心理和思维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2、开展STS教育实验。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联合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关心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激发创新欲望。用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及分析两部大开发,环境污染、疾病与健康等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二生物课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与设备,校园中生物基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直接的创新体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

4、高三生物复习中主要是加强综合问题的研究,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是实现知识综合化、系统化、网络化,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实验研究为主的方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同时注意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出研究报告一份,成果有论文、总结及创新教育实便资料多件。

㈣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我们首先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实验创新内容的安排。确定试点班级与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方案,形成初其数据资料。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物质基础。

2、实施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⑴实施实验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其中自变量: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固变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既是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固变量,也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相关变量,在实验中,不断排除不列于实验研究开展和影响实验信度的干扰因素,由教师在实验班中施行实验内容,作用于实验对象。

⑵测试。在每节实验课里,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试。①观察:由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主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②测量:包括达标测试,课前安排好内容,操作熟练者为达标。

在实施阶段,教师边实验、边学习、边研究、边小结,每两周举行一节观摩课,积累典型课例,丰富创新教育素材。

3、总结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汇编成果目录、积累成功实践的素材,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成果,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做好物质准备。

四、实验成果

㈠构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自学辅导模式:

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一贯是教师讲,学生听,实验课上教师讲,学生做。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探索、求知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做过的实验学生就束手无策,研究性学习更是无从下手,不会设计。为此,我们提出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时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自行学习,最后形成新技能这一自学辅导模式。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对生物不断探索的强烈欲望。

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研究的内容与主题,所采取的研究手段等构建。如“酸雨对植物的影”一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实地观测——数据分析——反馈应用的模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课采用确定目标——提出假设——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总结的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素;①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要充分;②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明确;③学生研究的层次要分明;④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框架如图:

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班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探究实践,对实验与研究性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教育生活化,生活课题化,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校园生态绿化方案设计》、《家用洗衣粉与河水污染》、《酸雨的危害调查》等。在施教过程中,综合了各学科知识,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同学生对同一课题设计方案比较分析中,优化探究方法是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好办法,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表现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为优化师生关系,实施创新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省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人获省级奖,6人获市级奖励,高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通过率100%,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㈢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通过实验和总结,我们取得了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指导学生探究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实验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丰富了教育思想,我们的教研课多次受到了市县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同仁的好评。使我校生物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发表论文5篇,校级交流刊出多篇,在2002~2003学高三生物三次市统考中,我校生物均分在全县完中分别列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三位教师在市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1、利用现有校内外资源条件,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具有独特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专题性研究,为我们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受人力限制,教师课时多,对于学生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有待于我们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下载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财经教务处实验报告模式(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