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一个是我园是江苏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对图形符号表征有着近十年的经验积累,二个是我园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内涵的公办园,建于1959年至今,有着60多年的文化底蕴,第三是科研力量雄厚,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科研先进单位,每年都有老师参加省市不同级别的教科研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案例评审等,今年我园青年教师又将出征代表我们盐城市参加省教学基本功比赛,还有研究基础,我园在地方资源还有自然环境资源整理共享这一块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1.文献数据分析
截至2021年7月15日,将与“儿童转译地标性文化的绘本创作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地标、地标性文化、绘本、绘本创作、转译地标性文化作为检索内容,以主题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匹配精确搜索,将三者搜索结果相结合,去除年检记录、重复检索、非学术性文章,其中包括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具体检索结果见表1-1。
表1-1CNKI “儿童转译地标性文化的绘本创作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项 | 地标 | 地标文化 | 转译地标性文化 | 绘本创作 | 儿童自创绘本 |
检索结果 | 42451 | 522 | 3646 |
2.文献内容综述
(1)关于儿童绘本创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绘本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启发儿童想象力,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因此,国内外在儿童绘本创作的发展研究非常重视,具体有:
①绘本,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代传入日本。西方教育工作者十分执着于儿童绘本的创作。儿童绘本创作在欧洲、美国、日本达到成熟,对儿童绘本创作的形式、创作基点、图文表现都有较系统的文献参考。
②绘本流入国内比较晚,21世纪初绘本创作才开始起步,在儿童绘本创作中还存在“题材单一”“本土化元素应用缺乏”的问题。
③目前大量儿童绘本创作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成人为儿童创作绘本阶段,而通过知网查询也可以发现:关于儿童绘本创作的相关研究有三千多篇,而关于儿童自创绘本的文献则仅3篇。
由于数量偏少,难免显出内容片面、深度不足,成果难以信赖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将绘本制作的主人定位在儿童,开展本市地标性文化绘本创作的研究。
(2)关于“城市地标性文化”的国内外现状述评
地标性文化既是城市本地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又能够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起到引领作用。几十年前,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理论,首次从人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的空间组成要素。林奇提出了城市环境的五大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其中,标志物(landmark)即为地标,是一种在地图上呈现为点状的参照物。与城市节点(mode)不同的是,标志物一般不能进入,而是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标识性的地点。社会学家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提到,“景观是一种文化资源”。2015年,时隔37年后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城市建设中“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公认:优化城市地标性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城市建设中的“初心”与“使命”:“初心”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对千百年来城市文化基因的诠释。而“使命”则是城市文化地标上升到文化自信层次的意义。
(3)关于“儿童转译地标性文化绘本创作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述评
在逐步的探究过程中,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在图文并茂,内容鲜明的绘本阅读中,习得绘本创作的经验;在亲身体验生活中,积蓄对生活的认识、热爱情感;更能将社会实践的信息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长时间保留,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提高生活表征能力,促进审美情趣发展的目标。但通过知网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儿童转译地标性文化的绘本创作”的研究还非常稀少。
3.研究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儿童绘本创作的实践活动,以本市地标性文化为有效载体,通过环境打造、主题活动、家长参与、资源调查等行为方式,力争将本市地标性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内化为儿童自主绘本创作的行为实践中,从而形成本市特有的地标性文化自制绘本资源,更有利于地标性文化资源的传承。因此,本研究将至少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①本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儿童绘本创作的理论认识,丰富人们对儿童自主创作绘本的理论新视角;
②从儿童绘本创作的角度为幼儿园的其他资源推广提供综合化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2)实践意义
①目前,儿童阶段的绘本大多停留在阅读阶段,通过本研究拓展绘本的实用价值,为儿童尝试创作绘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②为儿童了解有价值的地标性文化提供渠道和途径,促进本市地标性文化的推广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