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我国的电视饮食类节目论文
【论文关键词】饮食类电视节目;特点定位;节目品牌
【论文摘要】近年来,饮食类节目遍地开花,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饮食类节目独特的传播特点,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饮食类电视节目是以介绍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饮食消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目前,饮食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成为收视节目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目前,各种媒体出现的美食类内容比比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广告诉求,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饮食类内容传播的排头兵,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独具特点是什么呢?
1、收视观众群较为固定
饮食类节目的定位群体,除了家庭主妇,其他大多是经济状况较为宽裕,喜欢上网、喜欢美食、对饮食节目以及饮食知识较感兴趣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特征是:年龄大概在16-40岁之间,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喜欢吃喝玩乐的社会同年龄层次人群;容易接受各种类型的食物;对饮食资讯较感兴趣,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已经成为很有潜力的高消费群体,在吃这方面消费意识和相对消费能力强。www.xiexiebang.com2、节目形式多样
全国各级电视台陆续推出的电视美食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将它们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的讲解烹饪技法的节目,如东方卫视的《贝太厨房》;二是擂台式节目,如星空卫视的《食神蒸霸》;三是介绍饮食文化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食全食美》。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在节目中要么由主持人带领大家尝尽天下美食;要么教你认识自己的体质,介绍以调整体质,治疗病痛、延年益寿功用的养生食谱;或将烹饪美食与解说情感结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寻情感同步;或请来众多民间高手纷纷登台亮相,秀出拿手绝活,让您的餐桌集百家之长,助您成为众人羡煞的巧手大厨!
3、现场性强
老百姓爱讲究个吃,民以食为天,饮食类节目自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而观众适时的参与是节目增加活力和观众缘的最好方式。现在饮食类节目大多现场请了很多观众,将厨师的洗菜、切菜及制作等过程也一一现场直播,观众可随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选手请教,或提出自己对这道菜的不同制法,甚至是指出厨师的不当之处。节目组会从来信中选取几条,当面向选手质问,看能否难倒选手。为了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奖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强饮食类节目的现场性,观众的意见被充分采纳,观众就会有一种对自身对节目的认同和共鸣感,更可以巩固观众群和收视率。
4、市场潜力大
饮食类电视节目的观众和潜在观众人数多,市场潜力巨大。在当前,饮食类节目以其亲和力和实用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生活服务节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越呈现多元化。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我国共有城镇家庭约37572万户,即使每个家庭只有一名家庭主妇,那么饮食类节目的潜在观众也有37572万人,这对于主要是做给城镇观众看的饮食类节目而言,市场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另外,我国中等以上学历者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吃”感兴趣,这一点从各个饮食论坛食客云集即可窥见一斑。
饮食类电视节目虽然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正待改进。
二、饮食类电视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1、跟风雷同,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栏目。自《天天饮食》开播并创造收视高峰后,全国各个电视台在短时间内跟风上了一批类似的饮食类节目。可实际效果是,这些节目都没有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形式单一,观众看多了就厌倦了,把一个饮食类节目做得跟科教类节目一样,一个人在上面自顾自地说说,让人根本感受不到饮食的乐趣,更别谈能吸引住观众了。
2、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节目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灵魂,他可以教您学会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或为不同阶层的食客推荐饭店、帮助订餐,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拉近自己和观众的距离,起到桥梁作用;或者主持风格轻松诙谐,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更多地手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饮食类电视节目质量下降,援引就是在于主持人套路陈旧,话语平淡,气氛死板,调动不了观众的积极性。而且除了主持风格与节目不符之外,其本身还可能为了节目更多的经济利益,偏向于宣传广告,从而招致观众的反感。
3、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想想老百姓张口就来的饮食类节目,数量好像真不是很多,即使你有更具特色的食品,也需要不断地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这个理由显然不是产品本身决定的。如果一个饮食类节目可以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一定形象和品牌能力的节目,随之增多的肯定也是上升的人气和节目的收视率。
三、饮食类电视节目发展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瞄准饮食类电视节目这块大蛋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把握饮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方特色要浓厚
中国菜系内容复杂,中国饮食文化有无数个饮食名城特色菜,更有无数个省,城市的必吃菜,单单一个节目就想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各种特色名吃一网打尽,显然有些不切实际,易造成节目浮于表面,内容走马观花。节目大而杂,倒不如小而精。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选好一个切入点,详细介绍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加深观众的地域归属感,使自己能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收视观众。
2、饮食观念要实用、时尚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水准时,必然会转变饮食观念,追求生活、生存质量,这时吃自然成为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已非仅仅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健康、怎么吃时尚的问题,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这时同样的吃,已从满足生理需求跳级到满足人们获得安全和社会尊重的需求。饮食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适当加入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如膳食营养,食疗,瘦身减肥等,现在已经有多个节目开始了这样的转变。
3、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能创造价值,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最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代表媒介形象”。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把品牌叫响。做一个品牌类的饮食节目,最终要的是要保证它所追求得品质。里面的菜谱应是经过精心挑选,色香味俱全的,并且是经过烹饪界的专家亲自品尝鉴定的。
4、电视媒体要与其他媒体结合由于电视节目几乎不可保留和连续观看,而烹饪技术对个人而言,不是看一遍就能记住的,出版书籍,把节目里的精彩内容集结出书,既服务了观众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或者开通网络版,考虑到传播的互动反馈,建立一个关于饮食的提问板,既为某个读者解决疑问,也为节目的内容提供了参考,从而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多媒体运作都是围绕节目而展开,以节目为中心,形成一个传播链,以争取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收视率。
饮食类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节目形式,正以它独特的优势,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了我们老百姓得餐桌,使我们能一边津津乐道地畅谈美食,一边品尝着各色珍味。电视作为中国老百姓最普及的传播媒体,自然应担当起传承饮食文化,合理丰富老百姓日常饮食的重任,引导民众朝健康,合理,节约的餐饮文化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李其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1
[2]《中国饮食文化》胡自山/时事出版社.2006.01
[3]《吃——饮食文化丛书》[美]明茨 著,林为正 译/新星出版社.2006.08
第二篇:饮食类节目策划书
辉县电视台饮食类节目策划书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饮食这个最基本的生活元素。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谓吃出了境界,喝出了品位。吃:中国菜是由地方菜、宫廷菜、少数民族菜和有宗教意味的清真菜、素菜等构成。“菜系”这一名称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多数专家认为它较确切的定义是:"菜系就是菜肴的体系。现在,全国共有十个菜系,国人的好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辉县是一个“移民”杂居城市,来自天南地北各方的人都有,全市有25个民族成份,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24个,分别是回、蒙古、朝鲜、藏、彝、满、苗、壮、布依、土家、景颇、维吾尔、侗、瑶、佤、哈尼、白、达尔、撒拉、傈傈、仫佬、俄罗斯、德昂、塔塔尔族,少数民族人口约58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44‰,在饮食口味喜好方面呈现出多样性,餐饮行业除了固有的辉县本土菜肴之外,还有源于国内、外舶来的一些特色风味饮食。为了让更多来自外地的朋友能在辉县吃到本地特色菜,让更多本地受众了解在辉县可以吃到的本土或他乡美食情况,也让更多受众在去往异地他乡时能不绕弯路品尝到其独具特色的佳肴,特设立本节目。
一、节目名称:(暂拟)“辉县美食”“吃在辉县”“美食本地通“
二、节目定位:“引领时尚文化,倡导优质生活”
三、节目宗旨:服务广大受众,内容以本土餐饮为主,兼容异地特色美食,提
供受众最需要的美食文化与资讯。
四、节目内容:结合整体环境,突出餐饮特色;
重点介绍**菜独特的餐饮风格,风格纯正的菜式品种,以及企业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经营风格,展示企业实力和特色。
其次从区位环境、文化背景、个性化服务到就餐环境等各方面的全面展示,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及美誉度。
五、节目相关拍摄
1、拍摄商家建筑外景、招牌、标识以及内部环境和装饰风格,体现商家整体形象及规模;(节目中为受众提供可以吃到该菜肴的商家名称、详细地址、订座电话、大概价格等内容)
2、商家特色:从画面上要着重要突出**菜的特色及风情,包括各招牌菜、特色菜品等,体现出商家的特色和档次;有选择地拍摄员工工作场景,包括服务、制作方面等,体现良好的员工素质和严格的企业管理;
3、拍摄酒楼完善的配套设施。
采访内容:
1、结合企业的整体知名度和品牌优势,向辉县消费者介绍一下**菜的主要特色;
2、介绍企业在辉县的市场经营理念,以及整体的规模及实力;
3、酒楼菜品最主要的特色,以及如何结合辉县消费市场的特点进行菜品和营销创新;
六、节目后期制作风格
在画面上应尽量挑取一些更能吸引观众的片断作为画面剪辑点。在镜头的衔接上应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画面与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在后期剪辑时,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以让节目形成一个高潮。
七、节目推广
通过电视和平面媒体的宣传,加大栏目知名度的提高,并提高收视率。如有条件,可以策划若干次节目,邀请众多商家进行比赛。
八、节目时间:
另议
九、节目所需设备
摄像机1台、三角架1台、后期非编机器1台、数字机1台、采访话筒1个;
十、节目所需人员
编导1-2名、摄像师1-2名、主持人1名、后期编辑人员1-2名;、辉县电视台文艺部2011-3-9
第三篇: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
“昨天”、“今天”和“明天”
—浅谈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与嘉宾或参与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起源于美国的广播,是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移植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档电视媒体容量很大的成人节目,英文为“Talk show”,香港译为“脱口秀”。
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昨天”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刚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㈠、20世纪60至80年代,谈话类节目的萌芽期。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会组织受众对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虽然节目制作粗糙、主持人意识淡薄,但就播出方式而言,基本上和现在的谈话节目相差无几。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台的客人》。
㈡、90年代以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谈话节目进入了创始期。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至此相继推出了《第12演播室》、《一丹话题》、《东方之子》等等
㈢、90年代末,由杨东平策划、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在全国掀起了谈话热潮,开始了谈话节目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全国各电视台谈话节目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湖南台的《新青年》等栏目。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今天”
谈话节目发展至今,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单纯靠话题的奇与异来吸引观众,已走向了以个性见长而生存发展的阶段,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谈话节目出现在众多电视台的节目表上:有《时事开讲》、《面对面》、《新闻1+1》等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有《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康熙来了》等娱乐性谈话节目;有《金牌调节》、《人间》、《冷暖人生》等情感故事性谈话节目;有《谁来一起午餐》、《健康之路》、《头脑风暴》等专题性谈话节目;也有《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分不清类型的“综合性”谈话节目。节目类型各不相同,节目风格多种多样。
(一)、我国现今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基本特点:开放性、参与性与娱乐性。
1、开放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既为电视谈话类节目创作了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大到最新最热最快的国际或区域政治局势、中国外交战略、海峡两岸等时政内容;小到喝酒的人、街头巷尾修理工、传达室的老大爷等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如《鲁豫有约》的话题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开放性还表现在讨论方式和结论方式上,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为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如《锵锵三人行》采用的就是一名主持人和两个嘉宾围坐在一起,就一个话题的由头开始进行讨论,但这个由头不是中心,甚至会在谈话中被渐渐淡忘,是一种典型的意识流结构模式。又比如《一虎一席谈》是一种辩论的谈话方式,选用比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让正反双方进行辩驳,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不进行总结,不发表对问题的结论,充分调动观众好奇、揣测、推断的兴趣,正确把握观众爱看热闹,喜欢看电视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场面的心理。
2、参与性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而谈话类节目正好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如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我的今日之最》,每期选取时下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关心的热门话题,时下人们特别是网民们讨论得很热烈的话题,作为当期的互动参与话题,即时征集观众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参与在线讨论;而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和嘉宾则共同就这些话题建立与观众的互动,强调“你的感受最主要”,特别突出观众对互动话题的话语表达。
而很多情况下,观众只能坐在电视机面前旁观,不能参加节目,但他们的思想和目光会随着节目的播出过程进行思考和激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参与行为。
3、娱乐性
在谈话类节目中, 增添一定的娱乐性也成为一个显著特点。纯粹的新闻评论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灌输, 这种形式有一种高高在上,不可藐视的庄严感,在某种程度上,会或多或少在观众心中产生距离。而把道理蕴含在宽松的语境中, 使观众潜移默化地明了事理,正是谈话类节目的高明之处,也是其感染力之所在。就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时常以独特的面部表情搞笑, 或以简短的笑话穿插逗乐, 加上乐队不时奏出欢快的音乐, 使整个现场处于一种轻松、自然、欢快、和谐的谈话氛围中,得到观众的肯定。
观众对趣味性的追求越来越高,轻松娱乐的谈话方式能给他们带来疲劳后的欢愉,因此便衍生出了娱乐性的谈话节目。这种节目主要和著名娱乐界人物之间进行谈话,气氛温和、幽默、轻松,尽量避免争执,同时还可挖掘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满足观众的窥视心理,如《艺术人生》和《超级访问》。《超级访问》栏目制片人李静曾说过:“如果把《艺术人生》比喻为散文的话,《超级访问》则更接近于朱德庸的漫画。我们的定位就是大众娱乐,轻松幽默是我们的主要风格”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缺乏个性
一个电视节目,凭什么样的能力获得成功,成为市场竞争中争相效仿的对象,并成为一种流行节目模式呢?答案就是:创意。
创意是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模仿、拷贝是我国电视产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比如说自《非诚勿扰》这个相亲节目流行爆红之后,内地电视台争相模仿有《幸福来敲门》、《爱情连连看》、《男生女生对对碰》等等。
谈话类节目也不例外,自《实话实话》开播后,各个电视台群起效仿,谈话类节目一哄而起,而选题千篇一律,缺少新意,难以形成个性品牌。如近来的访谈类节目不约而同地倾向于名人化,无论是《杨澜访谈录》、还是《名人面对面》,都把采访的主要对象放在了明星、名人、成功人士的身上,很少关注普通百姓。
2、选题缺乏深度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直偏重于舆论监督方面的功能,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被一再强调。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的是教育性、指导性,由此选题的范围大受限制,讨论的主题大多集中在不太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就如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节目的时候,题材非常广泛,收视率也较高。但不久后《实话实说》经过改版,给人一种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现场讨论偏向内向和保守的感觉。
3、现场缺乏互动
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对一个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谈话类节目仅仅是主持人、嘉宾之间的一问一答,现场观众形同道具,互动不够。比如《鲁豫有约》,观众从不参与意见,只是配合主持人发出一些情绪感叹词。整个节目播出下来,只是主持人和嘉宾的现场表演。
4、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风格与魅力。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没有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主持人。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主持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以及亲和力等方面都显得略逊一筹。
三、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明天”
(一)节目模式形态将会流行“混搭风”
当前的电视业发展,一些典范的节目,其节目模式往往是基于多种节目形态的高度复合,进而融合多种创意元素,谈话类节目也不例外。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混搭”的现象。比如台湾的电视节目《全民大闷锅》,既有脱口秀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也有模仿秀、综艺娱乐、幽默短剧等节目形态特征,很难将之归到某一单一的节目形态类型中。
(二)谈话类节目三要素的转变
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有三大要素:谈话人、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预测一下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谈话人
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①主持人的“三化”
主持人的风格将会多元化。在电视荧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陈鲁豫的睿智、王志的犀利、陈伟鸿的儒雅、张越的率真、窦文涛的幽默。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色彩吸引着不同的观众群体,并使他们成为该节目固定的收视者。由此可见,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将呈现各式各样的风格特性。
主持人的节目将会品牌化。由于我国的电视节目缺乏个性,要想使谈话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建立一种优势,树立独特的品牌,使其无法被复制、抄袭和模仿。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具有超前意识,采用把主持人与节目联系在一起,打造独特的品牌效应,比如说《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杨澜访谈录》、以及很早之前的《小莉访谈录》,而在央视也出现了《咏乐汇》这样以李咏的名字命名的节目。因此,我们猜想大陆这几年也会推出这样一些品牌类的节目形式。当然,要想树立节目的品牌,仅仅把主持人和节目联系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意识地保持各地方电视台谈话节目的地域特色,反映本土的文化特点、人物风貌和人文色彩,这不失是一种电视谈话类节目“个性化生存”便捷、有效的方式。比如说东方卫视的《壹周立波秀》独创了“海派清口”的主持风格,再加上周立波滑稽幽默的表演方式,成为了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知名品牌。
主持人的能力将会多样化。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也就是节目最有效的“金字招牌”,比如说《我爱记歌词》节目主持人朱丹集表演、唱歌、主持、编排于一身。因此,随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日益成熟,在今后挑选主持人方面,会越来越重视主持人自身的综合素质。
②、嘉宾的“故事化”色彩将会被突显
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选择有特点、有说服力的嘉宾是一大看点。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经过收视率分析认为,一个栏目的高视率创造,除了依靠嘉宾的高知名度外,特色鲜明的嘉宾和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的嘉宾”容易创造高收视率。对比美国的《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在嘉宾选择的差别,可预测到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越来越看重嘉宾本身的故事性。
③、现场观众的选择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现场观众并不是在每一个节目中都会出现,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谈话场,作为现场故事讲述的一个重要角色,演播室的观众是必需的。
在很多谈话类节目中,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编导往往会安排一些特定的观众坐在观众席上,就是所谓的“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节目的真诚感。而如今节目组一般会通过网络来征集观众,或者通过公关公司来寻找合适的观众,使那些真正对话题感兴趣的观众进入到演播室。比如说《对话》栏目,不仅关心观众的想法,把观众的问题融入节目的设计中,而且对观众的外表和衣着也做了具体的要求。于此可见,今后的现场观众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2)、谈话话题
①、由“大事件折射小道理”为主将转为“小事件反映大道理”为主
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多涉及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大而空,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为了提高收视率,在话题切入上将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从而反映出社会大道理。比如说浙江钱江都市频道的获奖节目《谈话·我的孩子不完美》,节目围绕是否应追求孩子的完美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上升到子女教育问题上。这样更能贴近观众的生活,不乏味、不空洞。
②、由“大人物、小故事”为主将转向“小人物,大命运”为主
明星、名流、新闻事件的焦点话题固然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这方面的素材往往是有限的。而社会生活中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弱势群体的情感生活等这方面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今后对这类话题的定位将成为我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流。在这方面做的较为突出的是凤凰卫视推出的《冷暖人生》栏目,通过记录一些小人物的生存与生活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一个鲜活真实的时代。
③、由编导制为主将转为制片人制为主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三种模式:制片人制、主持人制、编导制,而编导制是目前我国电视台采用的最广泛的节目运作模式。
由于编导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节目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找到的选题在质量、风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们猜想这种管理模式必定不会长久。同时主持人制必需由主持人全程参与节目制作,这相对于我国全能主持人较少,优秀主持人游走在不同栏目的现状来说普遍施行较为困难。因此,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必将以制片人制为主。制片人制的运作是设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策划组。节目选题的初选、话题制作的思路,都会由这个策划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这也有利于节目品牌效应的形成。
(3)﹑谈话方式
①、谈话模式将呈现多样化
不管是像《一虎一席谈》那样的群言式,还是像《名人面对面》那样的一对一,还是像《锵锵三人行》那样的一对二,还是像《壹周立波秀》那样的“唱独角戏”,今后的谈话类节目必将为适应不同的群众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状态。
②、谈话氛围的营造将更有吸引力
为了更好的活跃现场气氛,使谈话顺利进行,并且更有看点。电视谈话类节目将会适当的运用外景采访、现场游戏、音乐电视、片花隔断等多种手段来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增强节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现在在很多的谈话类节目中,也会看到这样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谁来一起午餐》栏目,节目刚开始会用一个短片来介绍这期节目的导师,选手入场时要进行才艺展示,节目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心理游戏环节,可以说是从多方面来抓住观众的眼球。
参考文献:
1、《电视节目模式创意》 袁靖华著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7
2、《谈话节目主持概论》 王群、曹可凡主编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
3、《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 石长顺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
4、《美国电视节目形态》 刘利群 傅宁编著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第四篇:电视职场类节目区别
电视职场类节目《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分析比较
是很多电视编导的职业梦想,因为全国能过“一”的电视节目并不多。
《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的区别比较以及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主持人:要知道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更是需要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以及强大的控场能力,《非你莫属》的主持人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张绍刚早年在央视二套主持《今日说法》,常年主持法制节目让他具备严谨、严肃、专业的主持特点,这些要素恰好是职场节目所需要的,再加上他成熟、儒雅的形象更加符合这类节目的定位和需要,但是让观众们欣喜的是,张绍刚在节目中更多是体现了他在表现属于自己符号以外的东西,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与求职者以及嘉宾们的幽默调侃,并且尺度把握地恰到好处,这也让原本严肃的求职节目多了分娱乐元素,而这也正是观众们想看到的,观众们不喜欢一始而终的风格,略微而不失本质的改变会让人觉得惊喜。《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以前是芒果台的知名主持人,他以前的节目大多与娱乐相关,这次主持职场类节目观众们显然感觉不痛不痒,因为在《职来职往》上李响既没有张绍刚的那种成熟儒雅也没有原本属于自己的娱乐风格,这就造成扬短避长的困惑,好在李响的职业素养相当过硬,虽然自己的主持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在控场能力以及随机应变上做得还是非常完美的,总的来说,张绍刚在这类节目的综合主持能力上要稍胜不少。嘉宾:
我个人觉得职场类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跟这些嘉宾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些嘉宾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的CEO或者高管,他们在职场是职场达人,但是他们在镁光灯下更是电视达人,许多个性鲜明的嘉宾已经由职场明星变为电视明星了。《非你莫属》以世纪佳缘婚恋网副总裁刘惠璞为代表,而《职来职往》则是以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为代表,但是《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大多为各个公司的董事成员,而《职来职往》则为各个公司的高管甚至中层,所以对于在电视上的求职者来说,在《非你莫属》能面对各个公司最顶层的上司,那么接收到信息和内容会更广阔一些,这些顶层上司更多时候会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角度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解答和帮助,虽然是求职,虽然是面试,但是《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更显人性一些,如:解决网的许怀哲、聚美优品的陈鸥、人众人的杜葵……这些嘉宾在节目既是老板也是老师,教会了求职者很多也教会了观众很多,相信这也是节目吸引观众的地方吧。而《职来职往》的嘉宾大多为企业的中高层,所以他们所为求职者提供的东西更多是职场上的,而不是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并且在整个面试的氛围中,《职来职往》的嘉宾会给求职者压力大一些,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在观众看来也好也不好,因为观众会更把这整个过程看成是一场秀,既然是秀并且很职业的秀,那么职业和秀便都不可少了,压力大对于求职者来说会艰难一些,而观众大多都经历过求职者的心境,那么他们肯定会站在求职者这一边,希望嘉宾们给的压力不那么大,这样势必会产生对面试嘉宾的排斥感,一个好的节目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观众对节目里边的任何东西产生排斥感,哪怕一点点的排斥感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但是反过来,压力也正是职场面试的真实体现,既具有压力也需要具有缓冲的部分,拿捏准确才能把节目做得职业而不失娱乐,显然《非你莫属》的嘉宾们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
节目环节设置:两档节目的环节设置大体相同,都是每晚若干个求职者进场求职,然后由嘉宾灭灯或留灯的方式决定是否聘用该求职者,而两个节目在环节的细节部分却稍有不同,《非你莫属》在其节目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中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很多环节都串联在一起,这在编导人看来是有失职业素养的地方,但是好在观众对此倒并不在意。而《职来职往》在其环节部分做得相对完美一些,他们的环节界限明显,每个环节完成该环节需要完成的内容,尤显得非常专业,并且《职来职往》会有“求职故事”这样的视频环节,而这是《非你莫属》所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添加这样的视频环节无论是对于面试嘉宾还是电视观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求职者来面试,整个过程只是该求职者所展现出来的一部分,而视频的这部分正好填补了求职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以便于面试嘉宾的考察,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现场求职过程中求职者本身会收敛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很多有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视频真实记录下来以后以便于面试嘉宾根据其内容找到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既利于求职者的成长又利于招聘方的确认,再者,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大家相对场上求职者的问题也会将自己对号入座,相信这就是电视与观众一种无形的互动方式。而两档节目也同时设置了第三方的评委老师,《非你莫属》是由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启铭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校代团队总监莫华璋、心理咨询师陶思璇轮流助阵,《职来职往》则是由国际EAPA资质心理学家雷明老师坐镇,两拨评委老师大多都是学习心理学出身的,所以对于求职者都会有现场的辅导和帮助,但是《职来职往》的雷明老师在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仅仅只是对于求职者的心态和状态进行分析,并没有准确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观看整个求职局势,所以略显主观一些,而《非你莫属》的老师们则尤为客观一些,他们会真正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为求职者以及招聘的面试嘉宾们分析各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并对他们提出意见,所以在这一点上《非你莫属》的第三方评审团表现得更为出色,而观众们也乐于看到更为客观的点评。
节目发展前景:
就目前的收视情况来看,《非你莫属》领先于《职来职往》,并且《非你莫属》最近实行了一周双播制,把每个求职者的时间加长,并且更可观的是《非你
莫属》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节目风格,既有内容严肃的求职部分,也有嘉宾相互的良性竞争,例如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为做婚恋网站的刘惠璞和慕岩在现场的“对掐”,幽默风趣却并不失风度,观众们就乐于看到严肃职场节目娱乐的一面,而且随着新一批企业老板们的加入,《非你莫属》中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并且新加入的老板们也是更有特色,比如观众们就见到了中国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身影,这种不断地更新嘉宾对于观众对于节目组都是特大利好的消息,因为无论是从商业赞助还是收视方面,《非你莫属》节目组都能赚得钵满盆满,而《职来职往》在节目的特点塑造上则略显一般,既没有嘉宾们良性竞争,也没有快速地嘉宾更新,这就导致节目被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因为没有好的亮点就没有好的收视,那么也就没有好的商业赞助,也就没有了快速地嘉宾更新,所以关键的关键在于其节目组能找自己身上的特点,并且是《非你莫属》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既然《职来职往》有视频环节的优势,那么就放大或者扩展这一优势,通过对这个环节的改良以增加求职者与嘉宾以及电视机观众的潜在互动,而形成《职来职往》的独特亮点,等有了亮点就有了后续的良性循环,但总体来看,《非你莫属》的前景非常开阔,值得观众期待。
电视节目就是为观众服务的,无论什么形式什么内容,遵循观众的内心感受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前提,《非你莫属》无论在硬件形态上还是节目特点自我炒作上都胜于《职来职往》,这就是因为《非你莫属》找准了观众脉搏,瞄准了观众在哪些时候想看到哪些东西,并且保证所看到既有营养又不失娱乐精神,这便是《非你莫属》的成功之处。
第五篇:电视谈话类节目《青春路上》
电视谈话类节目《青春访问》策划方案
制作人:雷红秀
贾珊
多彩天空 激扬碰撞 寓教于乐 引领成长 交流为主 趣味表演为辅
大型谈话类节目《青春访问》策划方案
一、创意
提升一档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如何制作一档为大学生所喜爱的节目呢?首先是节目内容上要贴近大学生,是他们需要的、关注的、有益的,这样,他们才会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观看我们的节目;其次,节目形式要轻松活泼、精彩时尚、寓教于乐;第三,节目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每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到节目中来,成为节目的主角。基于以上观点,【青春访问】所进行的谈话主题,是以建立在轻松活泼、寓教于乐的整体架构之上,同时辅以游戏、知识竞赛、趣味表演等方式进行的。在制作内容上,着重选取了大学生关注的成长话题、素质教育话题、社会话题,并增加更多的生活信息及新奇事物,辅以更多更新鲜的竞赛、游戏、趣味表演等元素,从而有别于一般的知识化类型、综艺化类型、访
谈性类型节目的单一取向。
二、定位
1、一档主要面向大学生的关于提升学历的谈话节目。
2、【青春访问】将以一种开放活跃的姿态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问题,营造出轻松、温馨的谈话氛围,让同学们各抒
己见,畅所欲言,启迪心智。
3、节目内容锁定在大学生所关心的升本话题、继续教育话题、社会话题,并增加更多的生活信息及新奇事物,辅以更多更新鲜的竞赛、游戏、趣味表演等元素。
4、【青春访问】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沟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各种不同的互动环节,不但现场观众可以及时参与到讨论中,场外观众也可以与节目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互动,多角度反映多种观点,倾听多种声音。
5、节目力求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生机勃发、积极向上的风采。
三、名称解析【青春访问】
寓意明确,访谈类节目,阳光、积极、向上。
四、制作手法
1、纯演播室制作和外景拍摄相结合。
2、场景设置:主持人席+主嘉宾席+辅嘉宾席+乐队席+观众席。
3、其中:主持人2名,男女各一。
每期主嘉宾根据节目需要设置,可设2到3人。辅嘉宾席4人:教育专家、校长、家长和学生代表各1名。
乐队席歌手、乐手若干名。
4、节目内容表现采取多元手法,如生活小品、艺术文化、趣味剧情、各说各话、纪录纪实、综艺形式、校园采访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五、节目时长
【青春访问】每期35-50分钟,每周一期
六、节目宣传语
■ 青春访问,快乐成长
■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自由辩手,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 在这里每个人又都是忠实的听众,愿意倾听伙伴的高见。
——青春访问,有你的参与会更精彩。
加入进来吧,还等什么?
■ 走进【青春访问】——阳光多一点,健康多一点。■轻轻松松聊天,无拘无束说话,享受简简单单的快乐。
——走进【青春访问】,生活充满阳光。
七、单元简介
1、本期节目主题:我要专升本
2、表现形式:情感体验、交流讨论、情景表演
3、观众席:3——4所学校学生老师各30名
4、主嘉宾席:三位学生代表
5、乐队席:若干名
6、辅嘉宾席:1)教育专家1名。
2)XX学校校长1名
3)家长1名
4)学生代表1名
八、节目类型
◇演播室/谈话类节目
九、节目内容
◇节目内容锁定在大学生所关心的学历话题、再教育话题、社会话题,并增加更多的生活信息及新奇事物,辅以更多更新鲜的竞赛、游戏、趣味表演等元素。
十、节目风格
◇趣味+轻松+幽默 ◇说理+引导+示范
十一、目标
◇通过深入浅出的探讨、真实感人的对话、情景表演再现示范,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和就业心理,启迪心智,引领成长。
十二、主持人定位
设主持人男女各1名、嘉宾6-8名,整体风格:青春、活泼、精彩、时尚
庄谐相济!机智幽默、亲切和蔼。
十三、节目播出是场外观众互动
◇ 互动方式:a/手机短信 b/热线电话 c/网站留言
◇ 互动内容:a/提供节目选题
b/参与节目探讨
c/节目的反馈
d/参与节目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