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教园区建设双元制探索论文(共)
摘要:探索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具有积极意义。在双元制探索实践中,要突出政府宏观设计,探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路径,基于园区化背景实施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双元制运行机制,使双元制更好地助推职教园区建设,推动我国职教事业新发展。
关键词:职教园区;双元制;本土化;园区化
职业教育主要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立足于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以满足未来岗位需求。职教园区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举措,要进一步突出职教园区整体效应,积极探索双元制教学,有效放大职教园区建设的整体效应。
一、双元制概述
双元制模式源于德国,是在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培训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要经历两个不同场所的培训:一是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是在校外,通过与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重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双元制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学生除了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的知识学习外,还必须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学习,进行专项的技能训练。二是广泛参与性。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参与主体不仅仅是职业学校,还引入了企事业单位。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提升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化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
职教园区建设将零散的职业院校集中起来,有利于集中区域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因此,职教园区背景下,双元制教学模式将更加便捷,更能够发挥园区效应。
1.突出政府宏观设计
职教园区是城市规划背景下的产物,在职教园区双元制推进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设计。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与企业产业园区建设协调起来,推动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有效互动。在推动双元制时,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由政府出资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同时建设好配套措施,包括宿舍、食堂、图书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等。
2.双元制本土化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国运用,必须要解决本土化问题,以提升双元制的普遍适用性。在功能定位上,将职业院校与培训中心隔离开来,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教学则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承担。培训中心按照德国双元制标准,结合职教园区院校具体实际,建立起涵盖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企业等主体在内的多元互动机制。
3.技能培训园区化
职教园区建设形成了整体效应,在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园区化模式实施。由职教园区统一部署,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招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需求与意愿再进行职教园区内院校学生名额分配与专业分配,并签订培训协议、用人协议等。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按照产业园区的工作流程,实施双元制培训模式,在培训中一律采用企业标准,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学生考核方面,采用企业生产要求实施考核,培训中心以“准企业”身份实施培训。
4.双元制机制创新
为了提升职教园区双元制实施效率,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制改革与创新。首先,培训中心要执行企业化运行机制。职教园区培训中心由于是模拟企业实施培训,因此要有别于传统的实训基地,采取职教园区负责制,由职教园区管理中心实施企业化运行机制,借鉴企业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培训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不仅和职业院校是合作关系,和企业也是合作关系,是异于职业院校、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其次,实施独立的人事管理。职教园区培训中心主要采取培训师培训的方式,由培训中心聘请培训师,实施培训师上岗制度。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主要通过三种招聘途径,一是从人才市场招聘高级培训师;二是由职教园区各院校实践教师转岗而来;三是从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培训师的人事管理直接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实施,按照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第三,学习与培训机制创新。职教园区双元制在实施过程中,推进的一个重难点是如何实现学习与培训的协调。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交叉机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例如将学生分为A、B两个班,A、B两班按照一定的时段轮流学习与培训,如按照学年实施2+1模式(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培训学习),或者按照学期实施1+1模式(一学期理论学习,一学期培训学习)。总之,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对于发挥职教园区的整体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职教园区建设背景下,双元制必须要根据园区特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路径,推动职教园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成国.“中国式双元制模式”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旬刊,2012(10):15-16.[2]张福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的研究———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2010(22):42-45.
第二篇:“双元制”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
“双元制”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
摘要: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和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
关键词:双元制;教学探索;教学实践教学方面
(1)严格按照《汽车机电工》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引进,不能脱离我国国情。我们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教学计划。实用、实效是根本原则,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除了每周课时量占比最大的《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外,还开设了专业计算、专业制图、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课程。在教学实施中,通过阶段总结交流,对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理论与实习课时进行合理分配。我们在专业课课时安排上注重灵活性。如第一学年,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结构的感性认识,我们将专业课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例确定在1:2;到第二第三学年,由于学生已具有一定企业实际维修经历,我们则加强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一比例调整为1:1甚至是2:1。
(3)采取课堂、实习车间、实习企业“三点一线”的教学方法,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的问题,包括广阔的基础知识等,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即掌握技能的问题,包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等;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这“三点一线”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对双元制教学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学校“双元制”试点班每班配专业教师两人,六位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传达全国“双元制”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传授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体会,一起想办法解决教学难题等。
(5)任课老师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参加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在教学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不断充实自己。学校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①支持、鼓励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②积极开展校内师资培训,重点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培训。主要是“双元制”教学培训、全国汽车维修专项认证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出国培训等。
(6)根据要求,认真组织试点班中间考试及毕业考试工作。每届“双元制”教学试点班均需通过1次中间考试和1次毕业考试。我们始终按照建设教育协会及德国专家的要求认真组织考核,包括监考老师的安排、考试的时间、考试的内容及实习考试的工位等。校外实习方面
(1)“双元制”班学生进企业实习前,学校向企业介绍“双元制”教学模式、试点班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让企业知道试点班学生在企业每个阶段的实习内容和具体要求,并与维修企业签订“双元制”试点班校企合作协议,向维修技师颁发实习指导教师证书。
(2)学校严格按照德国与协会的要求,每一家企业实习学生不超过3人。现在学校共有稳定的实习企业二十余家,始终保证每家企业实习的学生不超过3人.(3)我们要求学生下企业实习期间,每天必须写实习日记,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任务、实习时碰到的问题、收集的资料、心得体会等进行整理,作为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任课教师不定期巡视(每月至少一次),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实习日记完成情况,对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学生管理方面
(1)采取“末位淘汰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并可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将总成绩(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最后一名的学生淘汰进入其它平行班级,目的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危机感、竞争性。
(2)“双元制”试点班的学校、企业每隔三个月的交替为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纪律上,我们的班主任都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主动融合到集体中来。中职类学生自觉性差,但活泼好动,所以我们平时并不刻意压制他们,让他们保持这一份童心,但决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引导他们在校纪校规的范畴内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通过这些年双元制教学的实践,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经验,缩短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时间,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毕业考试合格率每年均达100%,在历届全国、省、市汽车维修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双元制试点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阻碍双元制教学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校企合作无论在合作形式或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没有相应的一整套规范而严密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双元制教学的实践道路依然漫长,但我们相信最终必将结出硕果。
第三篇:“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职业学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淄川第二职业中专连续三年招生突破1300人,使在校生达到90个班4000余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淄川二职专何以异军突起?日前,记者慕名走访了这所学校。李少鹏校长介绍说:“学校能够有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我们努力探索与实践“双元制”办学模式,贴近企业岗位需要,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走向校企联合淄川二职专于1987年由普通中学改办为职业学校。办学初期,由于在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上不相适应,办学思路陈旧,专业设置单一,实验实习条件落后,再加上受“普高热”的影响,曾一度限入发展低谷。职业学校如何办学才具有活力,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1992年,该校在对市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走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与些同时,学校的近邻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有了大的发展,从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引进了处于世界前沿的设备,公司产品技术含量大,工艺要求严格,质量标准高,急需高素质的技术
1工人。双方一拍即合,走上了校企联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应双方更大规模发展的招生、教学、实训模式。
构建“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培训,既要学好理论课,又要进行实践训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此,学校自2000年以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了“跳出学校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
一是培养目标的链接。公司和学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方面达成了共识,共同制定培养人才的具体标准,形成了企业所需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不求很深,但涉及面广,与专业有关的各方面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宽广。为此,学校设立选修课,开展“读你最喜欢的十本书”活动,定期开展技能比武,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是在招生计划、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授课方法上的链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条件,确定招生数量;经常开会商讨招生、教学、以及学生进厂等事宜;共同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编写修改教材,确定授课内容;学校负责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讲授,公司选派技术人员直接管理车间,指导实习,学校也经常派教师到公司顶岗培训,增强其感性认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三是在专业设置上的链接。专业围绕企业需求设置或调整。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什么层次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按要求培养,2001年学校为满足公司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挂靠青岛大学为其培养大专层次人才,开设国际贸易、纺织工程、轻化工程等新专业,逐步形成了与企业相吻合的动态专业体系。
四是在实习设备上的链接。鲁泰公司有了什么样的生产设备,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实习设备。学校建立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纺织、缝纫、服装、学生装生产四个车间,可供300名学生同时进行织机操作、各式服装制作的封闭式实习训练基地,车间内配剑杆织机、日本产高档电动缝纫机、衬衣生产流水线,完全和公司的生产设备相匹配。
五是在校园文化上的链接。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形成浓厚的充满企业气息的校园文化。定期聘请公司领导及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讲座;学生经常进厂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学校教室内有“鲁泰人论实力不认关系”、“做合格的鲁泰人” 等标语,让学生及早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把自己的言行统一到公司的厂规、厂纪上来。把工厂建立学校,把学校融于企业,以培训为主体,把实习工作放到首位,学生专业技能过硬,学校办学活力大大增强。
实行“定单式”办学
学校与鲁泰公司合作,始终沿着一条“企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人才,学校提供什么,提供多少人才”的路子,你需要我培养,你培养我安置,形成了良性循环。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急需用人计划,以计划需求定招生,走“订单式”办学之路,避免了招生工作的盲目性。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拓宽招生路子,实行开放办学,变一年一次招生为一年春、秋两次招生,建立起招生、培养、录用、待遇等互相衔接的运行机制,做到了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毕业与就业同步,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员工”的新的职教产业链条。这种链条的形成,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
“校企联合,共同发展的”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带动了学校其它专业的发展。2003年艺术高考,该校音、美专业85位考生有58人升入大学本科院校,学校由原来的6个专业、24个班,发展到现在的24个专业90个班,在校生达到4000余人,办学经验作为全省十五条经验之一被推广,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学校。教育也为企业铸造了腾飞的双翼。10年来,二职专为公司输送熟练工人3000余名,成为公司一线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使公司效益连年增长,2003年总资产已达2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省服装、纺织行业龙头老大。
第四篇:成人高职教育教学双元制组织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成人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着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和教育投入缺乏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因此要想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长期持续发展,就需要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更为有效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力求探索出更适合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高职教育方式。
1成人高职教育教学“双元制”组织模式的内容
双元制最早起源于德国,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培训模式,所谓特殊就是它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职业学校和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这也就是”双元”的涵义。其中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而校外场所的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通俗来讲,在成人高职院校中采用“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就是在实现校企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
2成人高职教育教学“双元制”组织模式的探索
2.1加强对教育地位的重视
要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双元制”模式的探索,就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地位的重视,要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要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丰富的人力资源就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因此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将职业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将教育作为促进群众发展和巩固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因此就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实施,要在法律法规和经费等方面确保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要确保法治的建立健全,保证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体制投入,满足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种需求。
2.2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要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双元制”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改善。由于“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新的教育模式,就需要及时的改变教育的方式和理念。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并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在企业锻炼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2.3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双元制”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技能的提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教学活动成效的高低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推动“双元制”教育模式顺利实施,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技能提高。要保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技能的训练者,做到知识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更好的服务于新型的教育模式。
2.4加强对考核方式的改变
要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双元制”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加强对教学活动考核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大多数高职教育院校的考核机制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因此要想顺利推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就需要转变考核的方式和重点,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纳入到考试的范围之中。
2.5加强对校企关系的构建
要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双元制”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加强对新型校企关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实现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及时的跟随科技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和教学。也只有将学习和实践完美结合,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满足了自己就业能力需求的同时又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共同合作,通过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体制,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并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真正实现学校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和沟通,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在成人高职教育教学中实施“双元制”的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生存需求的必然趋势,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措施,加快高职院校同企业的合作进程,真正的将学校发展同企业生存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2]曹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启示研究[J].继续教育,2012.[3]张小雷.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的监督机制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2014.[4]于淑芳.实践“双元制”教学造就实用人才[J].职业技术,2012.
第五篇:市国资公司抓职教园区建设(信息)
市国资公司抓职教园区建设
出实招见实效
市国资经营公司作为职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主体和建设业主,以“133”(一强、三明、三同步)举措,全力确保教园区建设年底顺利开工。
一“强”,即强领导。全市职教育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召开后,公司立即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按职责分设了立项、环评水保、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等4个工作小组,抽选公司业务骨干集中力量开展阶段性工作,为职教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明”,即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职教园区建设目标,公司建立项目任务“预决算制”,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同时,建立定期汇报、督查制度,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进度逐一督促落实。
三“同步”,即立项、报批、融资洽谈同步推进。公司按照工作程序,及时立项,并加强与市发改委、住建局、环保局、国土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有关项目申请已取得了各相关部门的批复。同时,公司加强与省开行、市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融资洽谈,力争年底前完成首批融资目标任务,促进职教园区建设顺利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