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与要求论文
1明确现代林业概念,树立现代林业理念
建设现代林业必须首先在全社会树立起现代林业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站在建设文明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以可持续发展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舒适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为宗旨,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发展方略,强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战略,把现代林业建设、构建完备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作为自己的施政主导、政绩追求和价值取向。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略,方略决定成败。因此,树立现代林业理念是各级领导决策的关键。夏县现代林业建设之所以走在山西省前列,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夏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像右玉县一样,始终坚持了科学发展与执政为民的理念,对惠之于民的社会化大林业建设有决心、有信心、有雄心,拥有先进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兴林富民的施政方略,他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与顽强的斗志,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和经验。
2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提出现代林业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基础内涵:即现代林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是三大体系最优化、三大效益最大化的林业;现代林业是不断创新、发展动力强劲的林业;现代林业是用现代科技武装、高质高效的林业;现代林业是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产品标准化的林业;现代林业是全方位开放、社会化、国际化的林业。这六个方面内涵实际上高度概括了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与要求。现代林业不仅有量的考量更有质的要求,没有丰富的并不断扩大的森林和林木资源就谈不上现代林业,而只有数量没有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林业也不能称其为现代林业,而数量的扩张与质量的提升,靠的是现代科学发展理念、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设现代林业必须首先要明确现代林业建设的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这是我们建设现代林业之关键。
现代林业既是全方位的林业,又是分类施策的林业。因此,现代林业建设既有总体目标,也有针对不同地类的具体指标。就现代林业建设总体目标来讲,可以概括为“多、厚、精、高、美”五字要求:“多”指的是森林及林木资源多,丰富的森林及林木资源,大地满目皆是绿,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特征之一。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和黄土高原的腹部,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山西尤为突出。在三晋这块土地上构建现代林业,森林资源总量是一个硬指标,而且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就全省而言,整体森林覆盖率应稳定达到30%以上,以县域来讲,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即三分国土一分绿。丘陵山区极少的盆地平原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也要达到20%以上,即1/5国土要披绿装。就具体不同地类来讲,平川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5%以上,丘陵区林木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滩涂、荒沟覆盖率要达到100%,各种等级的道路全部有行道树,城市和村镇全部实现园林绿化,农田以道路、河渠为骨架,实现林木网格化,庭院实现生态景观化,实现有地就有林,有人就有树,人类培育森林,森林拥抱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
“厚”指的是森林及林木资源要形成规模、形成体系,要厚实。按照饱和绿化的总要求,山丘地区以治本为原则,通过科学设计、精心栽培,形成林分结构稳定,能够长久发挥其生态功能的体系,平原、村镇及城区周边绿化要有厚度,身边增绿不能只满足于身边有绿,而是要拥有一定厚实度的绿,不能太单调,要给人一种丰厚的绿色享受。“精”指的是森林及林木资源的质量,也就是要打造优质高效精品工程,要通过树种选择和模式优化配置,为人类提供高品位森林和林木产品,山上治本、特别是身边增绿要上档次,景色要宜人、生态功能要强、经济价值要高,让人类从生态文明追求中走上真正的生态文明享受。
“高”指的是森林及林木资源的高效益,也就是通过科学营林和精心培育,使森林及林木资源的多重效益实现最大化,这里更多的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林业生态发展理念,达到生态功能最大化,景观效能最佳化,经济效益最高化。山上治本要着力于建立生态防护体系增绿,丘陵林业要着力于建立产业体系增效,平原林业要着力于身边绿化增景,通过三大体系建设实现森林和林木资源多重功能效益最大化。
“美”指的是森林及林木资源美景如画的生态文化,通过庭院、村镇、道路、城镇周边和山丘森林公园建设,创造出春绿夏荫、秋果冬青、四季鸟语花香的美景,让人们出门就见花、抬头绿满荫、望眼果压枝、身居绿海洋。
3夏县现代林业建设实践与启示
夏县位于运城盆地南侧太行山西南部(又称中条山),由山地、丘陵和川地构成,地貌类型齐全,是全省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小康县、中国绿色名县等殊荣,也是全省首批林业“生态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13.47万hm2,其中,山区面积9.33万hm2,川地面积2.8万hm2,丘陵面积1.33万hm2。现有林面积5.49万hm2,森林覆盖率40.56%。夏县作为全省和全国绿化的老典型、老先进,其林业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的最大特点是不居功自傲、不满足现状,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林业建设置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首。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他们不是当了先进保先进,而是当了先进更先进,持续领跑全省林业建设前进方向,在率先实现“林业生态县”目标后,又提出了全方位建设“山青、水秀、林茂的特色夏县”的更高目标,全力实施山区林业建生态体系增绿,丘陵林业建产业体系增效,平川林业建生态文化体系增景的“三区开发”战略,致力于把夏县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县。他们按照建设科学的、高效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林业理念和目标,加大绿化厚度,提升绿化档次,突出经济效益,呈现出现代林业建设强劲态势,并取得初步成效。山区林业主要是强力管护、着力增绿,通过对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成林进行封禁保护,并通过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措施,增添绿色,提高林分质量,同时,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逐步消灭荒山荒坡,初步建成山上治本生态防护体系。
丘陵区林业主要是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并通过林粮、林药立体种植,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最大化。以夏县中条山前沿丘陵区西村梁为例,共有5个行政村,780个农户,3000余口人,耕地0.09万hm2,丘陵沟壑地0.11万hm2。西村梁90%的宜林地已经绿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全部高标准实现园林化,堪称丘陵地类绿化的典范。为了提升林业发展档次,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他们今年一次建成了0.067万hm2核桃基地,人均0.2万hm2多,并实行林药间作,公顷收入可达45000元以上,依托此项举措,将使西村梁5个行政村3000多名群众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加上森林旅游开发,足可以让当地百姓充分享受到现代林业高品位生活。平原林业是夏县的品牌产品,全县5个平原乡镇,4个半山区乡镇,1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高档次园林化,条条道路林成荫,片片耕地树成网,走在夏县平原村镇间,如同进入人间仙境,现代林业气息扑面而来,树之多、绿之浓、景之美、效之高,令人陶醉。原来农村也可以如此之美,这里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要远高于大、中城市的市民们。夏县现代林业建设实践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平川区和部分丘陵区各等级的道路绿化率达到100%,且林带厚重,栽植标准高,树种选择品位高,景观价值高。二是平川区和部分半山区的村镇实现园林化达到100%。每个村都有生态文化广场,村民生活环境极佳,走进夏县的村庄如同进入景色优美的城市公园。三是高标准的村镇绿色通道与沿线现代设施农业及红枣、花椒干果经济林基地浑然一体,生态环境优美,土地产出率极高,基本达到生态经济双赢。四是县委、县政府发展理念清晰,现代林业建设目标明确,舍得投入,强力推进。在县级财政收入仅有1亿元的条件下,2011、2012连续两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现代林业建设,反映出他们对现代林业建设的决心和自信,也诠释了夏县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和服务群众的正确的政绩观,非常难能可贵。
4现代林业建设举措与建议
现代林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林业建设是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靠全社会的强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现代林业建设的给力氛围。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以人为本的林业,是生态经济双赢的林业,是服务于全社会的高品位林业,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林业,需要全社会给力。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典型引路,营造发展现代林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现代林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林业的理念,增强现代林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现代林业建设实践。
二是各级领导的认识与重视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理念,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依据当地实际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政策要求,科学制定现代林业发展规划,并坚持长期执行下去。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有气魄、有力度、大手笔,全方位推进,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手抓,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现代林业,在绿化山西宏伟事业中建功立业,把政绩丰碑建立在祖国大地上,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三是把现代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有力抓手,强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县建设目标高度一致,用现代林业的理念、思路、技术和方法去指导生态县建设,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生态县建设档次和目标也会更高,成效也会更好。把现代林业建设作为有力的抓入,高起点、高水平、全方位推进生态县建设,使生态县建设可以更加贴近百姓,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于全社会的宗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现代林业建设要坚持科学营林模式化、区域治理规模化、体系建设系统化方略,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现代林业要按照构建“三大体系”的总要求,按山系、按流域、按区域实施规模化治理。针对丘陵、山区、平川、道路、河流、村庄、厂矿、机关、学校和庭院等不同绿化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绿化模式。有些类型突出生态功能,但要注重生态公益林经济化;有些类型突出林业产业功能,但要注重经济林生态化;有些类型突出景观生态文化功能,但也要兼顾经济产出。努力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高化、景观效益最佳化。比如,干线通道绿化通过科学配置模式,第一排栽植一行景观价值比较高的树种,然后栽植2~5行高大防护林树种,里面栽植10~20行干果经济树,使通道绿化在达到最佳的生态防护和景观效果的同时,使当地老百姓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只要模式科学,配置得当,是完全可以取得生态、景观、经济多重效益同时兼的效果;再比如,庭院经济也大有潜力可挖,根据庭院大小,科学设计和选择最佳树种,让居民们长期在自家庭院内就可以直接享受花、果、景生态文明成果。即使庭院较小,也可以栽一株香椿、栽一株杏树、栽一株枣树、栽一株葡萄、栽一株月季花,这个小庭院就会花香宜人、果实压枝、充满生机,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五是稳定的资金投入并合理匹配使用,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现代林业建设说到底,其实就是最大的社会化绿色公益事业,也是最贴近百姓的惠民工程。在实施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都不应吝啬,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是真正的造福于民的伟业。把财力用在百姓身上比用在什么地方都更有价值。要有夏县财政收入1个亿、拿出2000万搞现代林业建设的气势和魄力,环境好了,人的精气神也好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氛围也好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现代林业建设各级政府财力支持是主体保障,要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与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相匹配,高起点、高质量、扎实有序,全方位推动现代林业建设,有理由相信,景色宜人、百姓富足、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更加美丽,并将永远充满活力与生机。
第二篇: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学校“三风”建设的内容
校风:
团结进取
教风:
崇德尚能
学风:
勤勉乐学
严谨创新
诲人不倦
多思好问
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学生道德、智能、身体、心理、劳动、审美和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二、训练要求:
1、校风
通过六年的小学各学科的教育和综合严格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和《少先队礼仪》,达到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热爱祖国人民,长大报效国家。勇于战胜困难,积极要求上进。
自立自强自重,顽强拼搏向上。
珍惜学习时间,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勤思多问善学。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财物,保护有益动物。
民主平等待人,关心爱护他人。对人热情有礼,互相协作配合。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帮助他人。
2、学风
认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困难的事争取去做,开了头的事认真做完,对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
节,作风朴实,刻苦踏实,注重效率,讲求质量。
有自己的目标、爱好,兴趣广泛。把学习当作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定计划,独立按时完成学习等任务。掌握学习方法,珍惜、合理使用学习时间,争取更大进步。
多思:会动脑,爱思考,善观察。学习中能提出疑问,考虑学习方法,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喜爱小制作、小科技,善于动脑动手动口,勇于实践,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风
通过深入、持久的师德教育、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做到①爱校,树立敬业意识。立足本职,争先创优。努力追求: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②爱岗,增强忧患意识。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经常想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③爱生,培养师爱意识。热爱学生,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对学 负责。
治学态度认真,教学业务精通。
讲授知识正确,定义解释严密。
算题演算准确,作业批改规范。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注重教学相长。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科研水平。
针对学生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作风扎扎实实,措施实实在在。方法讲究实用,工作注重实效。忠诚教育事业,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学生管理,注重言传身教。发扬奉献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写作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写作要求
一、论文选题
1、试论述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
2、试论述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3、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
4、有效激励:员工激励与企业激励机制
5、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6、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7、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8、领导者如何实现有效的授权
9、人力资本及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策略分析
10、企业营销环境的研究与分析——以XXX类企业为例
11、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
12、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研究
14、网络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5、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机遇与威胁;
16、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7、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与模式研究;
18、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研究;
19、降价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20、山东的投资环境分析调查。
21、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22、薪酬激励在员工绩效管理中的运用艺术
23、高层管理的薪酬管理问题
24、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人员招聘之影响
25、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2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27、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跳槽剖析
28、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29、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二、写作要求:
1、论文用白色A4纸,页边距上下为2.5厘米、左右为3厘米,左边装订。
2、论文题目用3号加粗宋体字、一级标题用4号加粗宋体字,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4号宋体字,行距用1.5倍行距。
3、论文从封面后第一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4、封面打印所选题目,姓名,所属专业名称,年级、学号、任课老师。
5、从封面后第一页开始,依次为:文题、作者署名、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6、文题:可以从列举的研究范围中选择,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用副标题。
7、作者署名:置于标题正下方,作者的所属班级应标明全称,加圆括号置于作
者署名的下方
8、摘要:应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超过300字。
9、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3-8个。
10、正文(包括中文图表)一般不少于2000字。
11、参考文献: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书写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中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或主编,文献标题[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C—论文集,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2)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文献标题,刊名,年,期(卷):起止页码。
(3)参考文献中报纸文章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文献标题,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资源建立时间(年月日)。
第四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写作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写作要求
一、论文选题(也可自拟题目,与本课程有关即可)
1、试论述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
2、试论述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3、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
4、有效激励:员工激励与企业激励机制
5、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6、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7、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8、领导者如何实现有效的授权
9、人力资本及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策略分析
10、企业营销环境的研究与分析——以XXX类企业为例
11、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
12、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研究
14、网络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5、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机遇与威胁;
16、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7、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与模式研究;
18、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研究;
19、降价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20、山东的投资环境分析调查。
21、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22、薪酬激励在员工绩效管理中的运用艺术
23、高层管理的薪酬管理问题
24、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人员招聘之影响
25、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2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27、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跳槽剖析
28、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29、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二、写作要求:
1、论文用白色A4纸,页边距上下为2.5厘米、左右为3厘米,左边装订。
2、论文题目用2号加粗宋体字、一级标题用4号加粗宋体字,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4号宋体字,行距用1.5倍行距。
3、论文从封面后第一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4、封面打印所选题目,姓名,所属专业名称,年级、学号、任课老师。
5、从封面后第一页开始,依次为: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6、文题:可以从列举的研究范围中选择,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用副标题。
7、摘要:应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超过300字。
8、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3-8个。
9、正文(包括中文图表)一般不少于2000字。
10、参考文献(不作要求):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书写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中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或主编,文献标题[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C—论文集,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2)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文献标题,刊名,年,期(卷):起止页码。
(3)参考文献中报纸文章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文献标题,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资源建立时间(年月日)。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论
文
专业班级:机电
094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心理契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裁员、并购及流程再造等各种变革,使得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进而心理契约管理逐步成为组织变革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本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心理契约概念,在介绍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为线索表明了如何发挥心理契约的积极作用,及共建心理契约型人力资源文化的实现和意义。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Argyria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构成员工和组织之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管理心理学专家Schein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内涵,即“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最早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本文中,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期望和承诺。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存在正式劳务合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人度,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流动率都和心理契约息息相关。
1、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突出的原因
1.1管理方式的变化:人事管理从刚性化到柔性化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另一类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柔性管理。这两类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刚性管理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存在,正是在理性推动下,人类在近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以及人的世界观。但是也正因为理性的局限性,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非理性存在应运而生,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的反应。
1.2 所处环境的变化:员工流动从静态到动态
心理契约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企业能力的较量,是企业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人才机制的较量,是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实力的较量。这里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是彼此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因此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并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实现企业的利益,就必须既要注
重有形合同的管理,更要注重无形合同——心理契约的管理,全方位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心理契约的兑现具有积极影响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纽带,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Schein指出,尽管心理契约是内隐的,但它却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Shore等人认为,心理契约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正式的经济契约不可能涉及雇佣关系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约可以填补经济契约留下的空白。因此,心理契约的暗含条款能够弥补雇佣关系中正式文本规定的一些不足,降低雇员与组织双方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个人与组织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二是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以组织对自己所负的责任来衡量自己对待组织的每一行为,以其作为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员工会将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责任进行权衡,并根据权衡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三是可使员工对发生在组织中的事件产生情感性的反应。Baker指出,心理契约在员工愿望(如角色、社会、经济等)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在正常工作阶段加强双方沟通促进心理契约明晰化
员工与企业对心理契约的认定都是建立在各自的主观感知上,那么就会发生当企业认为已经兑现了所有的承诺,但员工却觉得企业在某些方面食言了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双方对契约的理解不一致。所以企业应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与企业的沟通机会。
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的实现,在于建设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文化作为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健康向上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文化,指的是现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能力旋转。这里的能力,特指有益于企业人的合理生存发展、社会职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精神实质在于倡导企业员工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为企业多做贡
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与权利交给企业安排,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的代理,企业家能实现他们的预望,能提供与之工作绩效对称的发展。否则这种平衡是不能维持的。建设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无疑给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因此,这种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应为职工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机制、正确的政策和宽松的企业氛围,换言之,它要求建立一个以能力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企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要求每个企业员工把能力最大限度地正确发挥作为自己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并积极为此而努力。在这种文化之下,企业领导与员工上下同欲,使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共识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实践,实现人与事的理想结合。
第五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产品的旺盛需求,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并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不竭动力。——以发展繁荣森林文化为载体,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生态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森林文化产业,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林业科技馆、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发展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不断拓展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充分利用文化平台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