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满足新时代广大家长对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家《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我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节假日监管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各校要不断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惠民,主动接受监督
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所需经费按照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适当补助、服务型收费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坚持自愿选择,健全工作机制
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学校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坚持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多样
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社团等活动,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三、具体安排
(一)服务时间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00止、寄宿生晚饭后至21:30前的晚自习时间。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服务时间。
(二)服务对象
校内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减免收取。
(三)服务内容
1.在校早餐、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午餐服务。中小学生早餐、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的,要利用教室等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
2.上学早到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适当推迟上学,尽量早开校门,以保障学生能有充足的睡眠,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学校要做好服务对接,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早到的学生开展晨练、晨读、游戏等活动,确保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
3.在校午休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在本班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学生午休场所应具备消防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好的午休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
4.课后托管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18时前。课后托管服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严禁变相集体教学或补课。
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服务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尽量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5.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课后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和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或补课。
四、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家长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收支、成本、活动等有关情况。
(二)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日常管理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生上学早到、在校午餐、在校午休、课后托管、课外活动、晚自习、假日活动服务等系列管理制度。要注意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收费机制。学生弹性上学、在校午休等常规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县级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正常开展。课后服务费收取标准:1.服务成本收费。每学期一次性收取:小学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
初中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县城初中可根据城乡差别和服务成本适当上调。2.服务成本支5出。主要有教师劳务报酬、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报酬、水电费,以及县教体局为学校教学设备添置和损耗、教本教材和教学用品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及监督管理开支等费用。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支出,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
校内课后服务费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后交县教体局全额上缴县财政,再由县财政全额返还县教体局。县教体局根据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际情况下拨给学校,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每学期结束后由县教体局、学校及家长委员会核算,按实际服务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合理报酬机制。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取酬标准,按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学生数等因素确定。课后服务绝大部分收益由各学校按成本核算给参与教师发放课后服务工作报酬,原则上学校不盈利,并实行课后服务经费单列管理。
五、强化保障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县教体局将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督导,定期检查,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评内容。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变相补课,对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严肃追责。各校要成立相应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活动监管。
(二)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开展课后服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尤其是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制度、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制度,为校内课后服务提供保障。为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安全、课程设置工作监管,县教体局将安排教育股、校外活动中心全程负责,并在收取的课后服务费中统筹一定比例,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购买校园方责任险,积极构建多层次、宽广度校园风险防控体系。
(三)加大宣传,凝聚共识。各学校要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要大力宣传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宣传,摸底排查有意愿参加校内课后的服务的学生数量,制定做好本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于9月15日前报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收。
第二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解决学生放学后无人看护等问题,减轻群众负担的重要举措;是综合施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逐步构建机制健全、保障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统筹管理本区域的课后服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课后服务的主要管理职责。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方财力、学校条件和相关机构的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等因素,充分论证,积极、稳妥推进。(二)学校为主。
学校要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动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自愿参加。
要充分征求家长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四)公益惠民。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要坚持公益性、普惠性、非营利性原则。各县(市、区)根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性质,坚持成本补偿原则,可由政府和家长共同负担服务成本。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要提供免费服务。(五)主动公开。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为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可持续健康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各中小学校要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收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三、组织实施
(一)服务对象。
课后服务对象是有服务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本校在读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二)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一般在上学日下午正常放学后进行,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所属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扩大到中午课后。鼓励各中小学校探索利用周六、日及节假日时间开放校园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等场所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本校学生提供阅读学习、体育活动场所。
(三)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开展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四)服务程序。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自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课后服务工作制度,在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立足需求,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事项、费用开支、安全措施等,并主动告知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组织家长代表全过程参与,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推进各方面信息公开,规范和监督课后服务工作。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党委改革部门要注重统筹联动,总结经验,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同合作,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各学校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质量、完善管理。责任督学在日常督导工作中,要对责任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方式、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课后服务有序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因素。(二)统筹师资,多方参与。
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原则上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主,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也可根据实际选取社会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尽可能满足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服务。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三)积极筹措,保障经费。
各县(市、区)可从实际出发,按照课后服务性质,采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财政补贴等方式筹措经费,建立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向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人员发放适当劳务报酬。课后服务应保障公益属性,采取服务性收费予以补充的,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指导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执行。学校要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参照课后服务收费指导意见,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劳务报酬。课后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具体开支范围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方案为准。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四)健全机制,确保安全。
各中小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安全管理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品德、健康、资质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要切实消除在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校长是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与家长签定课后服务协议书,学校、家长依照协议落实各方责任。鼓励学校建立校园损害风险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保障制度,为课后服务提供保障。提供午餐服务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豫政食安办〔2015〕6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监管职责。(五)强化监督,注重宣传。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普通高中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积极探索,并报市委深改办和市教育局备案。第三篇:2021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2021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托管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区各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服务学生、家庭和社会为宗旨,着力破解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孩子难以接回、无人看护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知》(X教联〔20XX〕XX号)文件精神,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参加。以服务学生、家长为宗旨,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本着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尊重家长需要和意愿,由有需要的家长自愿报名,接受课后托管服务。
2.坚持以学校为主体。课后托管服务由学校组织实施,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进行,确保托管科学、规范、安全、有序。
3.坚持规范操作。各校在本方案指导下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规范操作。以学生自习、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主。坚决不允许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
4.坚持以安全为主。加强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发挥学生校园保险作用,切实保证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二、实施范围、课后托管时间及实施步骤
(一)实施范围
从2021年秋季开学开始,在城区各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托管。
(二)托管时间
托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下午3:30放学后至5:00(夏季可延长至5:30)。每周五下午3:30放学,3:30-5:00为教师集备或者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三)实施步骤
1.调查动员阶段:
各个学校要成立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大会,做好教师动员工作,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
2.工作准备阶段:
学校制定课后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托管工作职责分工,上报教育局审核。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特色活动科目、教师、场所等,为实施课后托管服务做好准备。
3.实施阶段:
课后托管开始实施,学校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对托管服务全程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托管服务安全运行。教育局也将加强对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进行规范。
三、托管服务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管理形式
(一)师资力量。
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由校内教师自愿承担,要筛选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精专的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校和教师要签订责任状。(二)课程内容。
采取作业辅导加特色活动课的形式,其中特色活动以体育、艺术、社团活动为主,将琵琶社团活动纳入其中。不得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不得将课后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三)管理形式。
以“静态辅导+动态活动”为基本托管运行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四、托管经费来源、使用、管理
(一)托管经费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基于我区实际,拟采用收取服务性费用的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考虑我区的学校实际、教师工作量、家长承受能力等,同时借鉴其他县市的收费标准,我区收费标准拟暂定为每生每月80元,按月收取。将来省相关部门确定统一收费标准后,如有偏差再依据规定重新核算。
(二)托管经费的使用
课后服务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如参与课后服务的一线教师、带班领导、后勤保障人员的补助费和因开展课后服务而产生的水电费、开展活动所用设备和耗材的购置、管理运行经费及集体培训等。各学校要定期公示托管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托管经费的管理
区教育局财务科、监察室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要确保托管经费专款专用。
五、托管服务程序
是否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公示确定后,学校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按照本校工作方案实施。学校要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带班制度,每天由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督促检查课后服务情况,同时设定专人以年组或者楼层为单位进行监管,做到全程有效监管,确保课后服务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区教育局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谋划、指导和监督。局相关科室、直属部门、各小学校要统一思想,切实把学生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积极稳妥推进。
(二)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和管理制度,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要成立组织机构,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建立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家校联系制度、准入和退出机制、公示制度、课后看护日志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要建立信息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托管的科学化水平。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学校要审核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并给予恰当的指导,确保课后托管服务让学生满意。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在岗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三)加强安全管理
要加强课程设置、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风险预评估,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将该时段纳入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各学校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活动安全预案,保障师生的安全,确保托管服务顺利实施。
(四)坚持利民惠民
课后托管服务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贫困家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适当的费用减免政策(以建档立卡为主的贫困学生,每月按收费标准减免一半费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托管服务,确保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五)坚持家校协作
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提示、召开家长会、签订托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学校、社会、托管人员和学生的权利义务,切实界定清楚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定期征求家长意见,及时完善改进课后服务工作质量。要建立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为主,社会评价机构参与的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在检查和督导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021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见》X教发〔20XX〕XX号文件要求,现就实施德兴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针对家长接送子女上下学难、节假日监管难和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课业负担过重、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发挥好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便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自愿选择。
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必须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二)坚持公益惠民。
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所需经费按照成本进行核算,通过家长承担、社会资助、财政适当补助等方式多渠道解决。(三)坚持科学合理。
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三、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我市初中、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村完小在读中小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学习辅导帮助。
四、工作内容
(一)弹性上学服务。
各中小学校应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适当推迟上课时间,尽量早开校门,让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要统筹安排好学校门卫、值周老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对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晨练、诵读、值日、上交作业等工作。使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二)在校午餐服务。
午餐可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或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进行配送。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的,要利用教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三)在校午休服务。
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在本班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结合本校的实际,安排好学生的阅读、体育、艺术表演等课程或活动,组织相关老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未提供午休服务的学校,学生提前到校后,学校门卫、值周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值周队干要做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
(四)课后托管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小学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原则为下午放学后至时前(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初中学校提供早晚自习课程服务,晚自习服务主要内容为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完成课外作业,不得超过每日的21
时。课后托管服务内容是:合理安排学生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指导学生做作业,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拓展训练,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严禁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非寄宿制中小学要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服务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尽量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五)课后兴趣活动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拓展训练等,坚决防止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家长、学生需求量较大、意愿较强烈且师资齐全的学校可提供此项服务。但学校应加强对辅导老师的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活动内容。并要求家长做好接送工作,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五、工作机制与工作步骤
(一)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
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家长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成本、收支、活动等有关情况。(二)确定学校服务内容,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日常管理机制。
通过收集家长、学生意愿,结合学校师资与场地的实际情况,各中小学确定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并告知家长与学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与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系列管理制度,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团、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充分挖掘学校师资和校舍、场地、器材等条件的潜力,鼓励学校教职工、退休教师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探索通过聘请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制度,统筹解决学校人员不足问题。(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收费机制。
课后服务为社会服务行为,不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开展课后服务所需成本,由政府、社会和家长共同分担。按照成本进行核算,在财政适当的补助以外,课后托管服务费按小学生每生每月不高于元,初中生每生每月不高于
元的标准向家长收取。校内课后服务费可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全额上缴财政后,由财政全额返还给学校,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予以适当减免。
(四)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合理报酬机制。
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教职工或其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取酬标准,按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学生数等因素确定。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课后服务费用的发放教师、发放依据、发放标准,报市教育体育局审核,并抄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同意后实施。六、工作保障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课后服务工作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课后延伸服务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以常规教学为主,课后服务为辅。二是课后服务与收费相结合。以提供家长、学生的服务为目的,服务性收费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三是课后服务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能促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良性发展。(二)理性分析,优化方法。
深入认识到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提升校外培训机构的品质、化解有偿家教的重要意义。明确课后服务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农村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区别,科学选择与安排本校课后服务的项目。(三)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各校每学期必须完善本校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与课时计划、师资安排、参与学生花名册、收费标准、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等相关材料,上交市教体局备案。发改(物价)、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管理,大力支持,共同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变相补课;对违规行为及时查处、严肃追责。(四)落实责任,确保安全。
各校开展课后服务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五)加大宣传,凝聚共识。
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要大力宣传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篇:2021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二
2021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对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建议》和《XX市教育局对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建议(试行)》的指导精神,我校准备开展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结合本校实际,拟订XX市XX中学学生课后服务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统筹家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协商共治,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一)学校主导。
各中小学结合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实际,主动承担责任,自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可根据需要,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共同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二)自愿选择。
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也不得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对于家长要求自主选择校外机构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三)非营利性。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应遵循“学生自愿、成本补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由学校收取并根据实际支出列支。严禁以家委会或其他校外机构等名义进行收取。学校应将收取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费专款专用,足额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资金。对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免收相应费用。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三、组织实施
(一)服务对象。
课后服务的对象为全区中小学生,优先保障小学低年级学生、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需求。
(二)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时间为在校学习日(节假日除外)中午放学期间和下午放学后,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8∶15。具体服务时间由各中心校会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三)服务内容。
各中心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有:
1.提供延时托管。
学校安排专人照管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进行复习、作业、预习或课外阅读等,可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2.开展集体活动。
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体魄。可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阅读交流、电影观赏、音乐欣赏、体育运动、劳动实践、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根据本校设施设备、师资条件,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的合作情况,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服务人员。
充分调动在职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以在职教职工为主的课后服务工作队伍。对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在职教职工,将服务时间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和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创设良好政策环境,动员离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大学生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统筹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人员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管理。
(五)服务费用。
严格按照《渭南市临渭区发展和改革局、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我区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渭发改发〔2021〕247号)文件要求收取。渭南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2.8元/课时生,每天不超过两课时收费,即最高不超过5.6元/天生;农村中小学校2元/课时生,每天不超过两课时收费,即最高不超过4元/天生。课后服务收费原则上以一学期为固定周期,不得跨学期预收,学期末根据学生实际参加课时据实清算,多退少不补。
(六)审核程序。
要建立健全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校规定自愿提出申请并经审核同意后,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统筹安排,统一组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中心校要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中心校监管、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担当、落实责任,牵头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确保全区2021年秋季开学全面实施。
(二)加强规范管理。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细化和明确课后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安全事项等,并主动向社会公示。课后服务不得加重学生负担,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考试等。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压缩教学计划或正常教学时间,严禁提前放学,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展营利性活动。要加强财务管理,学校应将收取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费足额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公示制度,每学期末学校要向家长主动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各中心校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学校擅自提高标准、变相收费、搭车收费、强制收费等不规范和乱收费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三)加强安全管理。
各中心校要督促辖区各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学生活动场所的应急救护、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各学校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维护好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学校要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约定双方责任权利,家长与学校共同担负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的监护责任。
(四)加强督导检查。
各中心校要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监管,定期对学校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和学生安全。要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围,适时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检查和督查,确保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监管,针对存在问题动态修订实施方案。
(五)加强宣传引导。
各中心校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总结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2021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2021中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实施方案
为妥善解决部分家庭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根据XX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工作,我校也对做细做实校内托管工作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努力实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三个满意”的目标,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学生课后托管工作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广大家长的切身利益,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现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努力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公益性原则,确保有刚性需求的家长能够接受免费基本托管服务;坚持公平性原则,尊重家长意愿,积极引进高品质第三方培训机构为家长提供多种选择。坚持安全性原则,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三、托管对象
在籍在校就读且确有需求的学生。
四、托管时间
免费托管基本服务每天结束时间不早于17:00,对接送仍有困难的学生免费托管延时至17:30;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托管结束时间由学校家长委员会根据家长需求与校外培训机构确定。在托管期间,实施弹性离校,为家长接孩子提供便捷。
五、托管模式及内容
1.学校课后校内基本托管:按照家长自愿申请的原则,根据实际人数组班,人数较少的可以跨班级、跨年级统筹组班,由学校安排教职工负责集中看护。
2.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托管: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参与托管的家长投票选择有正规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具有“办学许可证”的有资质保障的第三方机构进校提供托管服务,机构要确定作业辅导等托管内容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费用由家长自行承担。课后服务人员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
六、实施措施
1.成立学校课后校内基本托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职责:全面负责托管工作,统筹安排。
副组长:XXXXXXXXX
职责: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托管工作。
组员:XXXXXXXXX全体班主任教师及其他托管教师。
职责:具体实施托管工作。
2.成立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托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家委会主任)
职责:全面负责托管工作,统筹安排。
副组长:XXXX(家委会秘书长)
职责: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并协助家委会开展各项工作。
组员:全体校级家委会委员、德育主任
职责:具体负责本班托管工作的上传下达及答疑解惑。
3.每学期开学前,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全体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4.每学期学期末,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传达下学期学校托管工作方案,并就此项工作进行调研、答疑解惑。学校与家委会共同协商确定2个单位以上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竞标。
5.利用期末家长会向全体家长公布下学期托管实施方案,将托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等详细告知全体家长,并发放托管申请表,学生新学期报到当天上交,分类别统计数据了解需要参与托管的人数及托管形式意向,力争第一周开始托管。
6.根据前期托管报名情况,家委会及参与托管家长于新学期报到当天组织第三方服务招标会议,听取第三方服务单位竞标陈述,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投票确定第三方托管单位。
7.学校、家委会与第三方签订托管协议,确定第三方使用场地、物品及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此管理协议需要律师审核通过。
8.校内基本托管人员安排:全体教职工轮流托管,依据学校制定的托管人员职责进行评价,与绩效挂钩。
七、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作为,创新思路,制定学校课后托管方案,建立健全课后校内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准入条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并在学校公示栏和微信平台上公布。
2.强化监管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将做到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将做好托管过程的监管和管理工作,建立服务评价机制,每日做好巡查记录,定期进行评价。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切实提高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水平,鼓励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课后校内托管服务有关工作的监督。
3.保障安全学校将切实完善学校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托管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工作人员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做到托管服务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
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XXX学校小学部
2021年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