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团委、市教育局团委,各中小学团委:
为切实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实现团员队伍数量与质量的有效统一,根据《团章》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中小学生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为重点,以“六团”意识教育为载体,通过严格规范团员发展,切实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全面做好团队衔接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团员发展质量,从源头上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基础。
二、工作内容
(一)严格规范团员发展工作。要按照“积极慎重,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地发展新团员,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壮大团员队伍,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一是认真执行入团标准。发展团员工作必须坚持团员标准,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真正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展为共青团员。各中小学发展团员要正确把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小学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初一年级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初二年级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初三年级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高级中学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70%,要坚决杜绝在毕业年级突击发展新团员的现象。在坚持发展团员标准的同时,也要防止求全责备,将符合发展标准的先进青年拒之团的大门之外。二是完善入团考察制度。首先由要求入团的学生向所在团支部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团委按照“一二三”的入团考察制度吸收为团员。“一”是由支委会指派专人与申请人进行谈话,提出希望和要求,并对申请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考察期满后经过支委会讨论通过列入为积极分子;“二”是学校团委要组织积极分子参加为期两个月,不少于10个课时的中(小)学生团校培训;“三”是从思想、学习、纪律三方面对积极分子进行考察,认真听取团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再由团支部差额票决,审核确定为发展对象。三是规范入团审批程序。学校团委统一对发展对象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公示,支部大会根据公示结果和学校团委发展意见进行讨论推荐,经学校团委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审批后,组织新团员认真填写入团志愿书,在悬挂团旗的庄严隆重的集会上由团委委员带队进行入团宣誓,宣誓后佩带团徽,颁发团员证,学校团委要指派专人同新发展的团员进行谈话。
(二)切实加强团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团员的团务知识,增强团员的组织意识和模范作用,有效地提高学校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是开办中(小)学生团校。要以中(小)学生团校为主阵地,坚持集中学习、支部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团员教育培训活动。以入团前后时间为序,开展入团前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团时的团员纳新大会、入团后的团务知识更新,并在教育主体上要求学校党政领导上党课与团干部讲团课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团务知识。二是开展团内教育评议。加强“举团旗、戴团徽、唱团歌、学团章、过团日、上团课”团员意识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中学生团员形象”大讨论、开设团员论坛、举办团情团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员意识。组织团员学习《团章》和党团基本知识,通过个人小结、民主评议,对先进个人和先进团支部进行表彰;对合格团员履行年度注册手续;对不合格团员和涣散的支部给予批评和帮助。三是严
肃团的纪律。对不符合团员标准或违纪团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受到学校行政处分的一般要给予一定的团内处分;对确实有违纪行为又够不上学校行政处分的可给予一定的团内处分;给予团员处分务必慎重,团支部要先进行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召开支部全体团员大会形成决定后再逐级上报学校团委,校团委征求学校党组织意见后决定;给予开除团籍处分的须报县级团委批准。对品学兼优,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全面做好团队衔接工作。各中学团组织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做好全团带队工作,规范少先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教育,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和工作上做好中小学团队组织的衔接工作。一是建立少先队组织。在中学初一年级成立少先队大队部,学校团委干部兼任大队辅导员,负责大队部工作。各班成立少先队中队委,班主任担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在大队辅导员指导下,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高年级团支部要与少先队中队结对,帮助和指导少先队开展活动。二是加强推优工作。中学团组织要加强对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工作的领导,把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工作列入团员发展的整体工作计划,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三是开展离队仪式。每年初一年级新生开学(9月份),中学少先队大队部要对新生进行统一的重温入队仪式,宣布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名单,部署少先队活动,同时举行初二年级少先队员的离队仪式。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是从源头上提高团员队伍素质,夯实共青团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团员先锋模范意识,加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保证。各级团组织要站在团的事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明确任务目标,细化推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二)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各县(市、区)团委、市教育局团委要在指导学校团组织做好新团员入团审批工作的同时,要将每批新发展团员情况上报团市委组织部,并做好入团志愿书、团员证、团徽的发放,以及团组织钢印的使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团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凡因升学、转学等原因离开所在团组织的,应由所在学校团委统一转接组织关系,团员本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自带、自转组织关系,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建立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扎实推进,加强督办。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全市中小学生入团规范化工作的统一要求,采取重点整治、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等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学校团委要做好团费收缴、转接团组织关系,建立团员、青年花名册、活动记录、台账等团的业务基础工作,各县(市、区)团委、市教育局团委要加强工作的督办力度,团市委将在年底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解决学生放学后无人看护等问题,减轻群众负担的重要举措;是综合施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逐步构建机制健全、保障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统筹管理本区域的课后服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课后服务的主要管理职责。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方财力、学校条件和相关机构的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等因素,充分论证,积极、稳妥推进。(二)学校为主。
学校要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动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自愿参加。
要充分征求家长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四)公益惠民。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要坚持公益性、普惠性、非营利性原则。各县(市、区)根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性质,坚持成本补偿原则,可由政府和家长共同负担服务成本。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要提供免费服务。(五)主动公开。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为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可持续健康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各中小学校要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收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三、组织实施
(一)服务对象。
课后服务对象是有服务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本校在读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二)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一般在上学日下午正常放学后进行,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所属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扩大到中午课后。鼓励各中小学校探索利用周六、日及节假日时间开放校园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等场所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本校学生提供阅读学习、体育活动场所。
(三)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开展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四)服务程序。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自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课后服务工作制度,在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立足需求,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事项、费用开支、安全措施等,并主动告知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组织家长代表全过程参与,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推进各方面信息公开,规范和监督课后服务工作。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党委改革部门要注重统筹联动,总结经验,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同合作,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各学校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质量、完善管理。责任督学在日常督导工作中,要对责任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方式、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课后服务有序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因素。(二)统筹师资,多方参与。
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原则上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主,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也可根据实际选取社会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尽可能满足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服务。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三)积极筹措,保障经费。
各县(市、区)可从实际出发,按照课后服务性质,采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财政补贴等方式筹措经费,建立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向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人员发放适当劳务报酬。课后服务应保障公益属性,采取服务性收费予以补充的,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指导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执行。学校要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参照课后服务收费指导意见,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劳务报酬。课后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具体开支范围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方案为准。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四)健全机制,确保安全。
各中小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安全管理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品德、健康、资质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要切实消除在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校长是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与家长签定课后服务协议书,学校、家长依照协议落实各方责任。鼓励学校建立校园损害风险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保障制度,为课后服务提供保障。提供午餐服务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豫政食安办〔2015〕6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监管职责。(五)强化监督,注重宣传。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普通高中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积极探索,并报市委深改办和市教育局备案。第三篇:关于加强街道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街道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加强__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各村(社区)、各科室:为进一步推进__信息工作的开展,及时准确地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党委、政府反映__街道工作动态,分析研究__街道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同意,特制定信息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区的有关信息工作指导要求,以“三新突破年”为主题,围绕__“一区两圈”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实际,揭示事物本质,既反映成绩和经验,又反映矛盾和问题,做到全面、及时、准确、保密地发布和报送信息。二、__信息的主要内容
1.对上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对上级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的办理落实情况。3.上级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参加会议、发表讲话、解决问题及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4.区级以上领导和部门领导、各类工作组、检查组来街办及下辖各村(社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解决问题的情况,包括对重要事项的表态或提出的批评意见等。5.各村(社区)和各科室每月、季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及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各村(社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紧急情况、重大突发性事件及苗头、重要社情民意及后续情况。7、其它重要情况及领导参阅资料。
三、__信息工作管理
1、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以党工委副书记牵头、各科室负责人主抓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和各科室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科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抓落实。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信息采编、报送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分管信息的领导要对本单位信息工作负总责,提出要求、指导采集、审核稿件、督促检查。
2、信息报送。各村(社区)、各科室要将信息写成稿件。
凡报送信息,必须是打印件,并注明“信息”字样,须经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以便及时归档、传递和采用。凡上报的信息稿件,要求以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同时报送党政办。3、信息编发。党政办公室负责对所有上报信息按分类管理的原则进行登记梳理、择优选用、统一排版、汇总制作,半月编发一期《__信息》。《__信息》主要设置以下栏目:领导要论、街情通报、工作动态、工作经验、上情摘要等,体现街办本周重点工作安排、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跟踪督查情况。信息上报统一由党政办修改完善后,报分管领导审定鉴字后上报。
4、信息统计。由党政办每季度通报信息采编采用情况。
四、信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信息工作考核纳入各村(社区)和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与目标奖金挂钩,由街办统一组织考核。各科室的目标任务分解如下:科室名称上级采用篇数(篇)本级采用篇数(篇)目标分解(分)党政办1015100社计办81080经发科6860城管科6860财政所5650社区管理中心61060司法所、综治办61060各村(社区)目标任务分解如下:村(社区)名称本级采用篇数(篇)目标分解(分)梓潼社区10100学府社区10100前进社区10100青泰社区10100笼堰村660柳江村660新坝村660金义村660维新村660五、__信息工作考核办法:
(一)采用累进积分制1、各村(社区)和各科室每向党政办报送一篇信息得1分;凡在《__信息》上采用的,每条信息得3分;
2、凡经街道编辑上报并被区委区政府信息办采用的,每条另按单条计3分、简讯计2分给予加分;
3、凡经区委区政府信息办编辑上报,被市委、市政府采用的每条另加10分;被省委、省政府采用的每件另加20分,被中央、国务院采用的每条另加30分;、4、采报的信息因内容失真、不准确,受到领导批评或造成工作被动的一次扣减5-10分,并在《__信息》上进行通报批评。
(二)奖惩制度1、对信息工作实行一票
否决制。全年未报送信息或信息工作目标分值为零分的单位,其所属人员一律取消评“优”资格。
2、设立信息报送优秀奖,凡年终信息得分在街办各部门前三名和各村(社区)前三名的,分别给予800元、600元、400元的奖励。
3、对全年未完成信息目标未达到80以上的单位实行经济处罚。年终完成信息目标任务在30以内的单位,所属人
员人均扣发年终目标奖300元/人;完成30-50以内的,扣发所属单位人员年终目标奖200元/人;完成50-80的扣发所属单位人员年终目标奖100元/人。得分为0分的村(社区)和科室将在《__信息》上予以通报批评,并按10元/分的标准扣减相应目标奖。
3、各部门上报信息被区委区政府信息办采用的,除相应加分外,给予单条50元、简讯20元的奖励;被市委、市政府采用的,按每条200元予以奖励;被省委、省政府采用的,按每条400元予以奖励;被中央、国务院采用的,按每条600元予以奖励。
4、各部门上报信息被新闻媒体采用的,区级每条50元、市级每条150元,省级每条300元,国家级每条500元。
希望各村(社区)和各科室将信息工作放到服务全局、服务发展、促进工作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采编、报送,努力开创我街道信息工作新局面。《关于加强街道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强街道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第四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满足新时代广大家长对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家《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我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节假日监管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各校要不断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惠民,主动接受监督
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所需经费按照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适当补助、服务型收费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坚持自愿选择,健全工作机制
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学校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坚持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多样
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社团等活动,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三、具体安排
(一)服务时间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00止、寄宿生晚饭后至21:30前的晚自习时间。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服务时间。
(二)服务对象
校内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减免收取。
(三)服务内容
1.在校早餐、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午餐服务。中小学生早餐、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的,要利用教室等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
2.上学早到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适当推迟上学,尽量早开校门,以保障学生能有充足的睡眠,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学校要做好服务对接,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早到的学生开展晨练、晨读、游戏等活动,确保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
3.在校午休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在本班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学生午休场所应具备消防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好的午休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
4.课后托管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18时前。课后托管服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严禁变相集体教学或补课。
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服务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尽量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5.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课后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和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或补课。
四、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家长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收支、成本、活动等有关情况。
(二)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日常管理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生上学早到、在校午餐、在校午休、课后托管、课外活动、晚自习、假日活动服务等系列管理制度。要注意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收费机制。学生弹性上学、在校午休等常规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县级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正常开展。课后服务费收取标准:1.服务成本收费。每学期一次性收取:小学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
初中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县城初中可根据城乡差别和服务成本适当上调。2.服务成本支5出。主要有教师劳务报酬、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报酬、水电费,以及县教体局为学校教学设备添置和损耗、教本教材和教学用品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及监督管理开支等费用。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支出,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
校内课后服务费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后交县教体局全额上缴县财政,再由县财政全额返还县教体局。县教体局根据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际情况下拨给学校,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每学期结束后由县教体局、学校及家长委员会核算,按实际服务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合理报酬机制。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取酬标准,按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学生数等因素确定。课后服务绝大部分收益由各学校按成本核算给参与教师发放课后服务工作报酬,原则上学校不盈利,并实行课后服务经费单列管理。
五、强化保障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县教体局将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督导,定期检查,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评内容。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变相补课,对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严肃追责。各校要成立相应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活动监管。
(二)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开展课后服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尤其是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制度、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制度,为校内课后服务提供保障。为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安全、课程设置工作监管,县教体局将安排教育股、校外活动中心全程负责,并在收取的课后服务费中统筹一定比例,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购买校园方责任险,积极构建多层次、宽广度校园风险防控体系。
(三)加大宣传,凝聚共识。各学校要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要大力宣传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宣传,摸底排查有意愿参加校内课后的服务的学生数量,制定做好本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于9月15日前报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收。
第五篇: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司法所: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和作用,根据《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和《市司法局贯彻〈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就我区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政法组织建设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和规范司法所,增强司法所整体工作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地区稳定,夯实司法行政工作基础,发挥更大作用。
二、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局成立创建规范化司法所领导小组。由局长黄保卫担任组长,副局长马小平担任副组长,局政治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基层科、法宣科、安帮科、法制科科长为创建规范化司法所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指导和协调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
三、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工作目标
再用2个月的时间,使我区各个司法所人员力量更加充实,队伍素质更加提高,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办公设施更加先进完善,以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开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在2005年下半年,各司法所全部一次性通过市司法局对我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考核、验收。
四、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规范化
司法所是区司法局在镇、开发区的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司法所实行区司法局和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司法所机构编制采用司法行政的单列编制。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经费由区财政负担;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所需的相关设备以及行政业务经费等由所在镇、开发区负担。
(二)队伍建设规范化
司法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的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和鼓励自学成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体现责权利一致原则的定期考评、奖优汰劣等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地方党团活动,积极参加区局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司法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工作人员全部具备国家公务员条件,热爱司法行政工作,具有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新进司法所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学历。
(三)业务工作规范化
司法所主要承担九大职能:
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2、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5、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7、协助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司法所要建立健全所内人员职责分工与岗位目标责任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集体研讨制度以及对突发、易激化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健全与开展业务相配套的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以及 “110”公安司法联动等工作的登记、检查、统计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便于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自我监督的业务公开公示制度以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所,保障司法所日常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四)基础设施规范化
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着眼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所基础设施现状,既要高标准、高起点,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司法所办公用房不少于90平方米,分设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人民调解室、群众来访接待室等。每个司法所必须配置必要的司法警车和必要的办公桌椅,配备必要的电话、传真、空调、两台以上电脑(尽快实现网络办公系统)和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档案管理等办公设备,司法所办公用房和装备配置应适应形势发展、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职能作用的要求配备。
五、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工作要求
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事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发挥,事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的公信力,事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区局把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作为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大管理指导力度,帮助协调司法所规范化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司法所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作为今年建设司法所的重点工作来抓。
各司法所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在创建司法所业务工作规范化方面予以完善与拓展,并有所探索和创新。
各司法所在6月10日前进行自查,达到规范化司法所目标后,向区局申报。区局创建规范化司法所领导小组定于6月中旬对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申报市司法局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