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两级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底层和各种矛盾的交汇处,随着形势的发展,乡村干部面临不少的困惑。从接触实际情况看,乡村干部普遍反映现在村民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工作没有奔头,农村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大部分基层干部斗志不旺盛,工作缺乏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绪:
有限的权力与无限责任的矛盾导致消极情
绪。乡村两级是我们国家的政权基础,责任十分重大,但权力十分有限,突出表现在责权失衡:一是任务多,工作压头。像开展计划生育,组织冬修水利,发展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是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还有一些服务部门也想方设法凭借行政手段给乡镇下任务,工作任务最终都落实到乡村干部头上,尽管有相当部分是群众不愿接受的,但乡村干部得服从和执行。二是配套措施滞后,部分群众觉悟不高。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农民思想觉悟低,受个人利益驱动,应该上缴的不交,该办的事不办,如农业税收缴过程中,有些农民拿各种借口、理由来拒交,由于没有政策法规作后盾,乡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底气不足,他们除了说服教育之外,只能白白受气,毫无办法,致使乡村干部工作量、工作难度倍增。
过多的指责与少量的鼓励的矛盾导致埋怨情绪。当前乡村干部怕搞工作引发不稳定,怕出现涉农恶性案件,怕违背政策受处分。乡村干部的工作往往上得不到上级支持,下得不到群众支持,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一是舆论上丑化乡村干部。新闻舆论部门的一些报刊杂志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的少,进行负面报道的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就只有基层干部的“吃”和“喝”,有的甚至没有深入进行调查,作失实报道,极大地挫伤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工作境地。二是对乡村干部作用认识模糊。一些组织和部门没有看到乡村干部的主流是好的,片面地认为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基层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简单粗暴所导致的,没有设身处地从他们的工作环境作客观分析。三是对乡村干部关心不够。由于农村工作各地的差异性、复杂性,一些政策在落实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各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是因为某项政策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有的是因为没有及时指导,而有些上级部门动不动就公开曝光。乡村干部得不到上级应有的关心和指导而产生悲观埋怨情绪。
大量的付出与少量的回报存在的矛盾导致厌烦情绪。乡村干部生活清苦,工作辛苦,但工作中应有回报却得不到保证。一是人身安全难以保证。乡村干部在收缴农业税的过程中,被群众辱骂、殴打的事时有发生,但很难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工资待遇难以保障。目前,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不少乡村干部待遇难以保证,欠发工资现象比较普遍,极少乡镇甚至为完成上级财税任务,不仅不发工资,还要求干部集资,某乡镇干部集资就在60万元左右,部分乡镇虽然发了工资,但干部每人手中积压了大量该报而又未报的条据,实际等于相当长时间没发工资,相比较,上级职能部门干部上下班自如,工作轻松,待遇容易到位,乡村干部与之相形见拙,苦不堪言。因此,安心工作的少,一些乡镇领导想方设法调进县城,即使没有职务也行。
乡村两级是我们国家的政权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配套政策入手,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关心爱护入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落实待遇入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保护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两级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底层和各种矛盾的交汇处,随着形势的发展,乡村干部面临不少的困惑。从接触实际情况看,乡村干部普遍反映现在村民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工作没有奔头,农村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大部分基层干部斗志不旺盛,工作缺乏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绪:
有限的权力与无限责任的矛盾导致消极情绪。乡村两级是我们国家的政权基础,责任十分重大,但权力十分有限,突出表现在责权失衡:一是任务多,工作压头。像开展计划生育,组织冬修水利,发展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是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还有一些服务部门也想方设法凭借行政手段给乡镇下任务,工作任务最终都落实到乡村干部头上,尽管有相当部分是群众不愿接受的,但乡村干部得服从和执行。二是配套措施滞后,部分群众觉悟不高。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农民思想觉悟低,受个人利益驱动,应该上缴的不交,该办的事不办,如农业税收缴过程中,有些农民拿各种借口、理由来拒交,由于没有政策法规作后盾,乡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底气不足,他们除了说服教育之外,只能白白受气,毫无办法,致使乡村干部工作量、工作难度倍增。
过多的指责与少量的鼓励的矛盾导致埋怨情绪。当前乡村干部怕搞工作引发不稳定,怕出现涉农恶性案件,怕违背政策受处分。乡村干部的工作往往上得不到上级支持,下得不到群众支持,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一是舆论上丑化乡村干部。新闻舆论部门的一些报刊杂志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的少,进行负面报道的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就只有基层干部的“吃”和“喝”,有的甚至没有深入进行调查,作失实报道,极大地挫伤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工作境地。二是对乡村干部作用认识模糊。一些组织和部门没有看到乡村干部的主流是好的,片面地认为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基层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简单粗暴所导致的,没有设身处地从他们的工作环境作客观分析。三是对乡村干部关心不够。由于农村工作各地的差异性、复杂性,一些政策在落实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各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是因为某项政策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有的是因为没有及时指导,而有些上级部门动不动就公开曝光。乡村干部得不到上级应有的关心和指导而产生悲观埋怨情绪。
大量的付出与少量的回报存在的矛盾导致厌烦情绪。乡村干部生活清苦,工作辛苦,但工作中应有回报却得不到保证。一是人身安全难以保证。乡村干部在收缴农业税的过程中,被群众辱骂、殴打的事时有发生,但很难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工资待遇难以保障。目前,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不少乡村干部待遇难以保证,欠发工资现象比较普遍,极少乡镇甚至为完成上级财税任务,不仅不发工资,还要求干部集资,某乡镇干部集资就在60万元左右,部分乡镇虽然发了工资,但干部每人手中积压了大量该报而又未报的条据,实际等于相当长时间没发工资,相比较,上级职能部门干部上下班自如,工作轻松,待遇容易到位,乡村干部与之相形见拙,苦不堪言。因此,安心工作的少,一些乡镇领导想方设法调进县城,即使没有职务也行。
乡村两级是我们国家的政权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配套政策入手,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关心爱护入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落实待遇入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
第四篇: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
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
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
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是“老乡镇”了,摆老资格,组织上该“考虑”了,对工作叫苦的多,实干的少。
(二)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一是有的乡镇虽建立了一些规模制度,如“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多地严格执行,遇事形成有章可寻的状况;多数乡镇制度不健全,不能在总结、完善过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如“党政联系会议议事制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机关若干规定”等;二是对乡镇干部管理松懈,主要领导忙于开会、跑项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乡(镇)的工作安排不全、不实,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职工无人管,放“散羊”的状况尤为突出;三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起不了表率作用,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造成“令”行不举、“禁”行不止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靠行政命令的多,靠说服教育引导的少;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读报纸,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意见、有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部分干部素质差。少数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加压,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除干部自身放松学习、放松要求、放松自我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是乡镇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从经济条件看,乡镇实行零付流管,县财政下拨转移支付,干部领取工资外,其它福利、补助基本为零,要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怕是力不从心。从工作条件看,一些乡镇连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工作加班费都无法解决。从生活环境看,多数乡镇环境艰苦,从工作任务看,乡镇干部分配任务繁重,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招工、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
二是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一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不能兑现。
三是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乡镇干部除自己工作艰苦、生活艰苦外,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如夫妻分居问题,在乡镇干部中,夫妻双方都在乡镇工作的,又存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四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乡镇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包括选拔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竞争激烈,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最短的也要3-5年才有交流的可能。时间长了,积极性减少了。尤其是外地选拔生或是事业编制干部几年没提拔,工作上闹情绪,甚至想离开全南,辞职。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一是要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三送”工作和“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拓宽识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更新用人观念,要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拥护、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要交流的干部即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一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心中缺乏目标,工作缺乏压力,致使平时工作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根据单位、干部和工作的实际,制定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中,既要有单位整体建设目标,又要有个人履行职责的具体目标;既要有阶段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既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同时,还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干部的德能勤绩的表现,对干部进行奖惩。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加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对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僻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较多,解决起来范围广、有数多、涉及面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一定会得到乡镇干部的理解,他们也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全南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实际,我们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干部已经很苦了,对他们相对宽松些可以换取一种心里上的平衡,认为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只要人在岗、在乡镇,本身就是做贡献了,对他们要求过高,管理过严,显得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是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当然在对干部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决克服“人治”和因人而异的管理行为。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加强教育,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学习、管生活,让基层干部在严格管理中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制度,尽职尽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范。
(五)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切实做好为基层的服务工作。县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单位,应该切实做好为基层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县直部门,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做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给乡镇来办事的同志排忧解难,让他们“满怀希望地去,高高兴兴的回”。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十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我们要结合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选派到基层、到乡镇去,去经受艰苦环境、复杂工作的磨练,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分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县直部门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凡不变(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限期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县直部门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含七站八所)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上向乡镇倾斜。全南乡镇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含乡镇企业)极不发达、尤其是取消三提五给、农业税、农特税后,其税源、税种、税额几乎为零。但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只是资源优势不变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就是,资源是国家的,开采是别人的,税收是国家的,矛盾是地方的,污染(破坏)的地方的,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或对口项目上多倾斜、多提供做事政策。
第三,从“物”方面向乡镇倾斜,针对乡镇困难、艰苦的实际,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对乡镇提出改善办法条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优先考虑乡镇的要求。在车子等级、住房面积、燃料费、电话费补贴等政策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干部级别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既体现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又避免乡镇干部的诸多尴尬。对乡镇干部来说,除了精神上的关心外,还需要有物质上关心。这是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的变化,一些困难和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但是全南发展的机遇和压力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热情和高度积极性。我们不能等,要通过乡镇自身的努力,通过上级的加强领导和管理,通过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乡镇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所激发出来的昂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为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第五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它是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