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区烟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烟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明年工作任务。
一、充分肯定2021年烟叶生产工作成效
2021年,各烟叶产区坚持区局(公司)“11336”发展新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区局(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狠抓烟叶标准化生产和精益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烟叶提质增量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区顺利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上等烟比例61.8%,收购均价14.35元/斤,亩产值3635元(含补贴),实现烟农总收入4.6亿元(含补贴),户均收入达到10.32万元,各项数据均比往年有明显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二是烟叶优质原料供应取得新成效。烟叶产区树立以工业原料需求为导向理念,在K326推广中,xx工商两家领导高度重视,技术人员定期研讨、深度协作,共同制订生产方案,做好田间生产和烟叶质量把控,积极探索按真龙品牌需求定向生产和供应路子。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产区积极与当地政府汇报沟通协调,11个县(市)级烟叶产区均以县(市)级政府名义发文建立了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制度,并将烟叶产业列入政府“十四五”规划特色产业。推动“烟叶+水稻”“烟叶+经济作物”模式发展,抓实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指导帮助烟农合作社功能提升,不断促进烟农增收、产业增效,助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精益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深入开展“精益管理在基层”活动,聚焦提质增效,聚焦问题短板,聚焦完善机制,不断优化管理流程,烟叶人员的精益管理理念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精益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益管理的成效得以显现,增强了烟叶发展动能和动力。
二、准确把握烟叶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烟叶发展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主动应对挑战,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一)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总基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党长期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阐述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号召,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行动的根本遵循。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行业坚持把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烟草工作实践中,明确了要把“稳”的基调贯穿始终,稳定经济运行和市场状态,坚定不移贯彻“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方针。行业的要求就是稳定发展环境和行业贡献,切实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二)准确把握烟叶生产总要求。
各产区要立足“三农”大局,找准烟叶发展方位;遵循产业规律,稳固烟叶发展基础;把握供需变化,做优烟叶供给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对烟叶工作的总要求。对我区烟叶工作来说,多年来都存在“稳”的压力,特别是目前烟用物资价格居高不下、劳动用工日益紧张、费用大增,种烟比较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对稳面积、稳产业带来了严峻考验。各产区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运用好烟叶收购价格提高的利好,积极主动精准高效向烟农做好宣传发动,把提价政策、产区投入补贴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宣传到位,增强烟农种烟的吸引力,稳步扩大烟叶种植规模。(三)准确把握烟叶生产总目标。
从行业来说,烟叶是行业的基础;从大农业来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烟叶工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三农”工作要求,自觉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大局去谋划。一是要围绕xx烟草商业“1+7”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立足稳固烟叶基础,切实抓好“1+3规划”即“十四五”烟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烟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层烟站建设规划的落实,加快建立烟草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要构建稳固烟叶基础的长效机制。各烟区要高度重视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稳收益等管根本、利长远的工作,一环扣着一环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稳固烟叶基础不断取得扎实成效。三是要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要突出农机农艺融合,加大烟用农机引进与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实现烟农减负、降本、增效。四是要不断推进产业融合。要发挥烟农合作社平台优势,围绕烟叶产业带布局多元产业体系,依托烟叶产业链打造绿色生产体系,建强烟叶综合体助力烟区产业,建立以烟为主、非烟为辅、收入多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烟与非烟互动、良性、协调、稳定发展。五是积极谋划开展晾晒烟试种、试验与研究工作,打造xx烟叶发展新的增长点。三、切实抓好2022年烟叶生产工作任务
根据全国烟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烟叶工作实际,对明年重点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聚焦强党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烟草企业,既是国企、也是央企,理直气壮抓好党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烟叶工作,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烟农,最能检验党建水平、体现支部战斗力。要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引领烟叶工作,坚持党建与业务统筹谋划实施,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齐头并进。(二)聚焦提品质,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
当前xx烟叶发展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口,随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计划资源向内在品质好、工业需求旺的烟区转移,这是必然。xx烟叶要实现突围,就必须坚持把烟叶生产转型升级作为求生存、稳规模、谋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国家局部署,加快构建规模适度、服务高效、作业精准、方式绿色、产品安全的烟叶生产新方式。要积极培育新型种植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要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合作社市场化、规范化管理。要加快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结合xx烟田实际,尽快研究确定适用的各环节农机种类、型号等,全面降低人工费用。要持续强化烟叶基层建设,提升烟叶基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要持续优化烟叶生产布局,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提升生产效率,增加有效供给。要加强全流程质量管控,协同提升种植质量、烘烤质量、收购质量、流通质量和效率。(三)聚焦稳烟田,选优烟叶发展区域。
要把稳烟田作为稳固烟叶基础的首要任务,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制度。在永久烟田区域,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基本烟田核心烟区保护与土地规划和基本农田规划、烟叶种植与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其他农产品种植、烟叶生产烟农增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个关系。当前全区11个种烟县(市)已全部出台县级永久保护制度文件,下一步就是要做好烟田地理信息的“上图入库”工作。要以打造“重点县、万担乡、千亩村”为抓手,积极推进烟田长期稳定流转,因地制宜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划定基本烟田和核心烟田红线,并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定期开展基本烟田动态监测,做到精准管理、退补平衡,推进建管用一体化,实现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统筹谋划,有序实施,做好烟与非烟的合理布局、轮作,真正形成以烟为主、烟粮产业协同发展的耕作制度,确保基本烟田长期稳定有效利用。(四)聚焦稳烟农,构建烟叶发展机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种烟农户数量逐年减少,平均年龄逐渐增大,“谁来种烟”的难题日益凸显。各烟叶产区要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职业烟农、小户互助组等新型种植主体,并积极争取将职业烟农纳入烟区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畴。要根据区局(公司)《新型职业烟农管理》和《新型职业烟农评定》要求,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等级管理、加大培训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打造一支“守信用、精技术、懂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队伍,进一步发挥其在诚信守法、规模效益、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稳定烟叶种植主体。在培育职业烟农的同时要发展新烟农、保护小农户,要建立后备烟农队伍机制,不断增强烟叶产业对农村能人、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引导他们加入到烟农队伍中,逐步解决产业空心化、种烟老龄化的问题,实现烟农队伍的长期稳定。(五)聚焦稳烟区,助力烟区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烟草行业要从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烟叶产业与多元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烟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根据国家局“重点县、万担乡、千亩村”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貌、降水、气温等自然因子,以及地方政府政策、产业导向、烟农意愿等人文因子情况综合考虑,择优布局,结合现状,逐步淘汰不适宜烟区。在优化布局基础上,充分调动可调动的生产要素,向核心烟区聚集。加大核心烟区的产业支持与扶持力度。优先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提高烟叶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对烟叶合作社指导,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水平。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互助组管理、专业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管理方式,加快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烟叶现代化生产水平,构建起“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同志们,明年烟叶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奋力开创烟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xx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