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软件开发论文软件开发论文:软件工程用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计算机软件开发论文软件开发论文:
软件工程用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由于开发团队及开发方法的不足,导致课件开发的软件危机,体现为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质量低、使用困难等。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模式,可以缓解软件危机,提高开发的效率及软件的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多媒体课件;软件危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也快速发展着,既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普及,各类学科的教学课件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讲,大量的教学课件地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上,在教学中真正用得好,用得巧的教学课件并不多。开发成本高,软件质量低,重复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很难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教学课件的需求。此种不良现象我们称之为“教学软件危机”。要消除此种软件危机,就要有正确的软件开发理念。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可以有效地缓解软件危机,提高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成功率[1]。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目前比较认可的定义为: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主要应用工程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交叉的学科。它涉及
计算机、数学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以便帮助人们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问题。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2],致使整个开发过程混乱不堪,导致开发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估量,通常会大幅度超出预期;2)对“已完成的软件”,用户通常不满意;3)软件质量无法保证;4)软件不可维护,升级要重头来过;5)软件没有完整的文档资料。为了缓解软件危机,能够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技术的理论充分用于软件开发及维护的整个过程。
1.3软件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SDLC,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2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课件是凡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都称之为课件[3]。课件
像学习者呈现出学习的内容,学习质量的检测、反馈和指导。多媒体课件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课件中。课件的形式内容单调,如练习程序、测试程序以及现在出现的大量面向信息的产品,如电子百科等。多媒体课件表现内容的形式多姿多彩,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中的巨大潜力主要在于它能提高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和控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信息表现形式与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结合程度,在顺序、符号信息等方面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更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这就对多媒体课件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开发出更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我们就需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进行开发。
3基于软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设计是课件开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件的质量。多媒体课件也是一种软件,我们可以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开发多媒体课件,其必须遵从软件生命周期。同时我们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通常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3.1教学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以此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教学需求分析仍然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它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
性。
3.1.1问题的定义
这个阶段要弄清的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要清晰地知道这个课件的开发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而盲目的开发,只会浪费时间资金等等资源。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确定的得出问题的定义。这是此次多媒体课件开发的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3.1.2可行性分析
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的定义”,接下来就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解决这个课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文成这个任务,需要专职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初步给出整个课件的开发的概况,一个雏形。这个阶段进行的比较短,主要是研究问题是否有解,是否有可行的办法。这个阶段决定了多媒体课件是否继续的关键。
3.2课件的教学设计
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系统必须做什么已经清楚了,总体设计阶段就是决定怎么做的时候了。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的话,系统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4]。这个阶段主要是:1)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2)设计系统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4总体设计阶段的工作步骤
1)寻找实现系统的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参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来做。
2)分析员从这些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若干个合理的方案进行分析,为每个方案都准备一份系统流程图,列出组成系统的所有物理元素,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且制定这个方案的进度计划。
3)分析员综合分析比较这些合理的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向用户和使用部门负责人推荐。
4)对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得到更合理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数据库设计,确定测试要求并且制定测试计划。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详细设计之前先进行总体设计的必要性,经过需求分析,确定课件开发的目标与规模。继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是分为教学的逻辑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比如《软件工程》这门课的教学软件按照其目标和功能划分为以下模块。
5教学逻辑设计
教学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学需求分析所确定的开发目标,对课件进行总体设计,分为教学设计和风格设计两个部分[5]。
5.1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2)划分教学单元;3)编排教学单元顺序绘制教学单元流程图;4)确定课件的教学方式和结构类型;5)确定学生信息模型。
5.2风格设计
指的是课件在展现教学内容、人机交互活动、调度控制方式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时遵循的格调。1)教学单元课时的长短;2)人机界面;3)交互活动层次;4)教学单位的调度方式;5)课件运行的系统环境;6)课件发行的文字资料。
6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解决的是课件的详细设计的问题。教学单元是课件进行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各教学单元的信息结构,详细列出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确定它们的屏幕设计和呈现顺序。
7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前期工作已完成,接下来要进入程序的编制过程,根据脚本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关的媒体素材,素材尽量做到积件式,以便提高素材的重用率,降低软件文本的体积。
8合成
工作人员根据前期的设计,即框架及表现风格等内容,对其进行编程,将确定的素材进行制作运用,然后把各个子模块分别进行测试和调试,以便进行综合测试,进行调整[6]。
9运行维护
教学软件运行正常,可对其发布,学科是不断变化的,教学软件也是应运而生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维护。
10小结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方可开发
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在开发过程中,软件的方法极为重要,那么软件方法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把软件工程的理论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中,有利于提高软件成功率,以便摆脱教学软件的危机的出现,提高教学软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兵.软件工程在教学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2]金铁.用软件工程学原理提高多媒体软件开发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5(11).[3]林士敏,朱新华,覃德泽,等.计算机辅助教学[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70.[4]郑人杰,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陈雄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J].福建电脑,2003(2):41-43.[6]檀兴邦.多媒体课件制作略谈[J].陕西教育,2003(3):36.
第二篇:软件开发的性能测试与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已普遍融合到更多领域。软件开发作为带动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备受人们关注。随之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应用系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软件开发系统性能的正常运用也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web软件,结合性能测试,对软件开发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相对研究,以便在今后各领域中提高系统测试效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化,软件性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软件性能掌控着硬件配置的提升和改变。系统结构由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器等多部分组成的,整个系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操作。因此,软件开发的性能测试被列为重要问题。软件性能的理论认识
软件性能指的是软件系统或部分应用是否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实现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及时性。软件的性能不仅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还包括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软件架构、代码、数据库结构等,而外部条件则包括用户或其他一些工作人员操作内容等。目前为止软件性能是否达标主要表现在操作的响应时间,如果用户通过按钮发出相对应的程序指令,从开始的按钮操作到最后反应出相对结果,中间反应的过程就是用户对软件性能是否得到肯定的直观现象。当然软件性能的体现还通过对CPU和内存的利用率、数据的状况、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有了这些对软件性能的认识,我们就能更好的提高系统性能。软件性能测试方法
在软件性能测试过程中,如果掌握的方法不恰当就会变成很随意的测试行为,没有实际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测试过程中必须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测试过程主要包括洞悉测试目的、确定性能指标,规划测试策略等环节,测试的充分准备和结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的好坏。因此软件性能测试目的主要验证软件性能在软件开发合同、预定的设计目标、用户现在或未来的应用需求等方面是否达到明确性的指标;在无明确性能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对软件支持的最大用户数量,各种差异环境下的变化和最低正常运行需要的支持情况,最佳条件下能做到的用户最大数据量等,也可以说是是否符合软件性能的验证。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在性能测试中通过分析性能缺陷问题找出软件性能缺陷的原因,方便工作人员能提高软件的性能优化,这将使得测试工作的步伐更迈出了一大步。
2.1 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的不同及对比
目前条件下,固定的软件项目本身具有不同的系统特征和特性,测试人员为顾及多方位的考虑,选择测试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黑白盒测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压力、安全及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在逼真、独立、无毒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下,所使用的最常见的测试方法是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检查式测试一般包括跟踪客户需求、了解测试人员的测试目的、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和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等,测试用例的最终目的就是验证软件系统的某一项功能是否顺利实现和实施。这种测试用例无法预知最终结果,也无法确定能否顺利实施下去,直接由最终的测试结果来发言,通过或者淘汰。这种先检验性的测试统称为检查式测验,概括的范围也较广,如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都包括在检查式测验中。度量式测验与检查式测验不同,是通过针对软件的一项特定功能基于周边多项指标数据量化而产生,在系统测试和使用阶段的数据参考,度量式测试需要在原有数据参考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决策,而不是检测式的那种Yes OR No的情况,这种集相关数据的方式比检查式测试更具有稳定性,对最后得出结论的总体质量和细节有更高的研究价值,这种度量式测试多发生在功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中。
平常的测试活动中,检查式测试的优点是:通过测试得到相应结果显而易见,相对其它测试方法而言,测试效果更加可靠、高效,而且简单方便易于管理;其缺点是随机性较强,测试比较单薄,也有陷入惯性思维的可能性。度量式测试以固定的参考数据为根据,接触观点较多,善于灵活变通,在相对基础上也比较稳定、可靠,缺点是需要将多种参考数据的观点都考虑进去,从多方位思考问题,需要的资源较多,测试过程肯定会比较复杂化,在对软件质量提高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关系。
2.2 软件开发性能测试的重要性
很多软件性能测试中用检查式的测试方式虽然有部分阶段相对稳定,但也有大部分的缺陷问题存在,因此根据度量式测试方法的稳定、可靠、丰富灵活的特点,需要在度量式测试上加大力度,人们往往一直追寻用多种方法尝试,但其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也有一定的压迫感,虽然检查式测试具有直接、高效的优点,而且也受到一部分专业人士的青睐,占用一定的主体地位,但是度量式测试也只是在后期运用了几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确实检查式测试比度量式测试突出重要功能。但从长远过程来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遇到紧急重大任务时,我们首先用的解决方案应该首选度量式测试,所以重新正视度量式的重要性很有必要。
2.3 确定测试的战略性措施
了解测试目的和性能指标后,应对相应用户的需求给于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帮助用户实现最终测试目的。相对软件系统而言,当测试要素中出现变化,其本身性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根据测试要素的变化进行结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测试目标,通过在一种条件变化,其余不变的情况下来验证所能支持用户性能的最大数量。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疲劳强度测试等证明确定测试措施,需要先确定测试要素。测试需求与测试要素也紧密相关,有些测试需求中有确切的测试要素,有些则没有,需要通过相关情况调查来获取测试要素。其中包括:并发用户数、数据量、用户分布与被测功能。在没确定测试要素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软件特点来找出答案。软件开发性能的测试研究
软件性能是一种指标,是指软件系统对于及时性合理要求的符合程度。是由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来衡量的,响应时间是指用户提出部分请求而系统给出响应需要的时间,对于软件系统而言,不同的用户对同一层面的关注也有较大差别,软件用户受关注的是回应效率,即响应速度。简单而言就是用户点击其中一个按钮或发送软件相关请求指令时等待回复响应结果的等待时间。软件性能如果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在包括响应时间的同时还有系统动态信息,如:内存大小的可利用率、数据库的状况以及CPU的利用率、系统扩展性的范围、支持用户的最大数量,业务处理的最大量等等这些问题,最终直接关系到提高系统性能的问题上。从软件开发的方位看软件性能,包括用户、系统管理员关注的相关内容,也包括数据库结构、软件架构、代码等对软件性能所产生的影响问题,通过这些因素改善软件性能。不同层面的用户对软件性能测试也有不同层面的理解。用户层面、系统仔理层面,还有开发人员角度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还需进一步分析引起软件开发性能问题的根源,从而实现软件性能开发的迅速提高。
度量式测试可以发现隐患问题,而检查式测试却只能找到表面问题。检查式测试本身标准明确,正确或错误明确标识,显而易见,且一般一个功能只检测一次。度量式测试客观的记录软件状况,比如:软件“死机”是个必然存在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所影响,且有一定后续不良反应。有种数据就是针对死机问题专门收集的各种类似情况,其中包括软件外部偏离受损、非自愿操作、死锁、功能受损的显现,根据死机原因提供相应参考资料,找出死机问题的原因,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这类的可靠性运用在软件中较少,但是在其他工业运用中比较常见。另外一种度量式测试专门解决非一般性的问题,多出现在 测试阶段,找出问题的同时针对软件本身重新调整开发设计。互联网的一些软件操作习惯和方式多数都是互动操作,对之前的设计加以改进,并研究出新的软件开发性能需求。度量式测试的前期需要的数据不用太灵活的判断分析,可调整相关资源,使之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所以合适的度量式测试会使软件项目的测试效果更高、更好,使软件开发的性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语
总体来讲,检查式和度量式具有本身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项目中不同的测试需求、不同的资源开发和不同的测试人员都可以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善于合理运用检查式测试和度量式测试这两种方法,利益结合,避免隐患缺陷,将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的高效率。正确利用软件性能测试,必须知道性能测试的内涵,站在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想问题,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熟悉目前流行的软件性能测试方法,合理掌握过程,注意将检查式测量和度量式测量结合运用,收集相关数据种类和方式,以提高软件的性能测试效率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思路。
作者简介
许国梁(1980-)男,贵州省贵阳市人。现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软件开发。
第三篇:基于Maven的轻量级Java软件开发研究论文
本文通过对多种Java软件架构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轻量级软件开发的方法,该方法使用Maven进行项目管理,采用Spring MVC和Hibernate框架搭建分层的软件架构,解决了软件开发复杂,效率低,管理混乱的问题。
Java语言自从推出以来一直是最流行的编程语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利用Java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Java框架,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软件复杂度,需要选择合理的框架搭建软件架构,并且需要相应的技术进行项目的构建和管理,本文研究适合中小企业软件开发的轻量级的Java软件架构,并采用流行的项目管理工具Maven管理软件开发,以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
1、多种软件架构的比较
1)早期的Java企业级开发采用框架重量级EJB(Enterprise JavaBean)。EJB是定义了一个用于开发基于组件的企业多重应用程序的Java EE标准。因为EJB容器默认为应用提供了EJB规范中的所用功能,以它为架构的应用程序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具有侵入性,所以是一种重量级框架。
比如,EJB启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内存,CPU等。其次还表现在EJB巨大而复杂的规格说明以及代码规范。现在的EJB3.0增加了许多新的规范,例如元数据支持,实体Bean模型访问Bean上下文的新方法和运行时环境等,但是EJB仍然具有过于复杂的特性。
基于重量级框架EJB的软件架构没有很好的灵活性来应对需求的变化,缺乏实用性,所以随着SOA和其它力量的兴起,软件开发也越来越多地选择轻量级的部署平台。
2)常见的轻量级组合框架采用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设计。Struts2是一个主流的基于MVC模式的Web开发框架,该框架包括三部分:核心的控制器组件、业务控制器和用户实现的业务逻辑组件。
其中,Struts2框架提供了核心控制器,用户实现业务控制层和业务逻辑层,具体实现时业务逻辑层采用面向接口编程;Hibernate是一个基于Java的对象关系映射(ORM)开源框架,对底层的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封装,开发人员通过它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操作数据库。
使用JDBC的应用都可以用Hibernate替代,并且Hibernate可以取代重量级EJB在Java EE架构中的应用,完成数据持久化操作;Spring是为了降低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轻量级Java开源框架。
Spring框架的采用分层架构,分层架构的优点是使用者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其中的组件,并且可以提供集成的框架。Spring通过核心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功能,使用简单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由重量级EJB完成的应用。
Spring的应用不仅限于服务器端,任何的Java应用都可以选择需要的Spring功能模块。所以,Spring是一个分层的一站式轻量级开源框架。
Struts2、Hibernate、Spring组合的轻量级架构如图1所示。
3)目前流行应用Spring MVC完成Web开发。Spring的轻量级和低入侵性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多,由此发展了Web模块,融合在Spring Web Flow里面,即Spring MVC。
Spring MVC是提供了构建 Web 应用程序的全功能MVC模块。该功能和Spring其他功能一样是一种可插入的MVC架构[1]。Spring MVC轻量级框架侧重于减小开发的复杂度,比较适用于开发中小型企业应用。所以在使用Spring进行Web开发时,越来越多的使用SpringMVC框架取代集成其他MVC开发框架(如Struts2)。
2、轻量级软件架构的搭建
基于了Spring和Hibernate轻量级的特点,采用Spring MVC和hibernate整合完成分层的轻量级软件架构,应用Hibernate的对象持久化功能进行域模型层和DAO(Data Access Object)层的实现,应用Spring MVC定义控制层(Controller)和视图层,应用Spring的对象管理功能管理DAO层、服务层(Service)和控制层的对象,降低软件组件间耦合性。
在进行Spring、Spring MVC和Hibernate轻量级架构搭建时,为使应用耦合度低不依赖其他容器,采用基于简单Java对象的方法,这可以提高软件的开发调试效率。具体搭建该轻量级软件架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Spring和Hibernate及其他功能(例如数据库驱动)的支持Jar包。
2)Spring MVC的核心是DispatcherServlet,这个Servlet充当Spring MVC的前端控制器,必须在web.xml中进行配置。
3)必须定义基于这个servlet名字的XML文件,DispatcherServlet在加载时会从该文件中加载Spring上下文。
4)定义相应功能的处理类和返回视图。
采用的轻量级框架Spring和Hibernate都是基于Java的开源框架,在开源社区中为这些框架提供了成熟的API和许多快速构建工具以及可供参考的开源代码,这更利于软件的快速开发。
3、Maven的应用
在进行轻量级的软件架构开发项目的过程中,还必须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工具。Maven是一款通过简短的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它的核心是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Maven包含了一个项目对象模型、一组标准集合、一个项目生命周期、一个依赖管理系统和用来运行定义在生命周期阶段中插件目标的逻辑。
应用Maven,可以用一个明确定义的项目对象模型来描述项目,然后Maven可以应用横切的逻辑,这些逻辑来自一组共享的(或者自定义的)插件。Maven可以让开发人员快速地构建一个项目,有效地解决包管理和项目发布问题,并且可以与持续集成进行无缝对接。对于大型的系统,采用Maven 作为项目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分工协作。
Maven的这种应用无侵入性,本身就是轻量级软件架构的需要。
将Maven应用于基于Spring MVC的轻量级软件架构,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开发进度,降低项目复杂度,主要方法为以下几种。
1)为项目定义pom.xml文件,该文件中定义了项目对象模型,是Maven脚本的基础,这个模型定义了项目的各种属性,脚本都是基于该模型工作;此外在对象模型中对所依赖的包有明确的定义,如定义使用哪个版本的包。
2)Maven是基于中央仓库的编译,即把编译所需要的资源放在一个中央仓库里,如jar,tld,pom,等。当编译的时候,Maven会自动在仓库中找到相应的包,如果本地仓库没有,则从设定好的远程仓库中下载到本地。这一切都是自动的,并且用maven编译的项目在发布的时候只需要发布源码,小得很,使得项目更加轻量级。
3)Maven还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附加脚本降低项目开发的复杂性,例如生成网站、生成文档、源代码参考手册等,利用Maven只需运行相应脚本。
4、结论
良好的软件架构和项目管理工具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基础,不仅能够降低开发难度,节约开发成本,还能够极大的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基于Spring、Spring MVC和Hibernate搭建的软件架构以控制器、模型和视图(MVC)为基础,对底层JDBC进行对象封装,提供业务模型基础,并应用分层和按需集成方式开发web应用;Maven服务于基于Java平台的项目构建、依赖管理和项目信息管理,来降低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使得代码的复用性大大提高,可以实现项目的并行开发,进一步提高系统开发的可扩展性及稳定性,降低软件开发难度。
Spring MVC、Hibernate框架以及Maven工具发展迅速,公司项目采用它们的比例在持续增长,在软件开发时可以借鉴。
第四篇: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备系统中软件成分不断增加,软件质量以及软件质量控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的特点;其次分析了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研究了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对的软件质量控制和管理手段。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目前设备系统软件无论其规模还是数量都得到空前增长,软件在设备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越发突出,成为设备系统质量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设备系统软件的质量控制,提高软件的质量,对全面提升设备系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它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软件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软件是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功能、特性和质量。
(2)软件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人的逻辑思维、智能活动和技术水平是软件产品的关键。
(3)软件不会像硬件一样老化磨损,但存在缺陷维护和技术更新。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系统环境,对于硬件有依赖性。
(5)软件具有可复用性,软件开发出来很容易被复制,从而形成多个副本。同时设备系统软件因为规模巨大管理困难,同时还具有高互操作性。
三、软件在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设备系统软件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使软件已不再是硬件的附属物,而成为与硬件并列的、独立的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透明度差。由于软件大多由开发者自己设计、自己编程、自己测试、自己维护,造成软件的可读性较差,因此软件出现故障只能由开发者自己去维护,其他人难以介入。
(2)没有严格按软件的配置管理对软件质量进行控制。由于未对软件的更改标识、更改控制、更改检查等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造成软件的管理混乱,产品的软件错误较多。
(3)软件通用性差。同类型系统之间的软件通用性和继承性比较差,甚至软件模块的标准化系数不高,造成经费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可靠性的降低。
(4)软件测试不够。因为缺乏测试软件和测试工具,并且测试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软件的测试不充分。
四、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质量控制管理
现阶段软件管理还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不可避免的影响设备系统软件质量。提高软件质量,确保系统的研制成功,确保系统发挥全部作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在软件开发的流程中进行质量管理。
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管理
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首先,系统工程师要明确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其次,软件工程师要精化软件分解模块,并创建所需的数据、功能和行为模型;第三,通过需求分析为软件设计者提供可被翻译成数据、体系结构、界面和过程设计的模型;最后,生成的需求规约为开发者和客户提供了软件建造完后质量评估的依据。
2.软件设计阶段的管理
软件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细节设计两个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首先,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然后设计系统结构,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模块需要完成哪些适当的子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细节设计阶段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算法、程序逻辑、接口等。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软件工程师可以提供用于质量评估的软件表示,同时还能将用户需求准确转化成软件产品或系统。
3.软件制作阶段的管理
(1)软件文档的管理。计算机软件文档是指技术数据和信息,包括计算机的列表和打印输出。计算机软件文档可记录计算机软件的要求、设计或细节,解释软件的能力和限制条件,或提供在软件运行期中使用或保障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命令。因此,在软件制作阶段要完整、规范、及时地提供出软件文档。
(2)严格软件的复审。软件复审是软件工程过程中的“过滤器”。技术复审的主要目标是在软件制作过程中发现错误,以便使缺陷在软件交付之前被发现并且能够更正。它的优点可以较早发现错误,防止错误被传播到软件过程的后续阶段。
4.软件测试阶段的管理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元素,代表了规约、设计和编码的最终测试。软件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它是使用对大规模系统和小规模系统都能节约地并且有效地应用的方法来认可软件的质量。测试是软件技术可以被评估的最后堡垒。所以说软件测试对于最后确认软件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设备系统软件安全开发过程中引入软件质量管理,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组织软件系统的开发,能确保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本文在软件安全开发流程中引入软件质量管理,重点研究了需求分析阶段和软件制作阶段的质量管理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程序设计和软件测试阶段的质量管理手段。
第五篇: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能够完成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易实现或不能实现的教学任务。笔者基于中学语文Flash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重点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概念、原则、步骤与关键技术等。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Flash;设计;制作;开发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己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运用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Flash课件与书本内容的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式灵活化。
1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概述
1.1Flash软件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了当代教学课堂的必需品,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Flash软件中,利用遮罩及路径,并使用ActionScript来实现控制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渐变的动画效果,从而实现了人机交互。(2)具有较强的绘图功能。通过Flash可以很轻松地将线、圆、渐变填充等设定,画出美丽的图形来。(3)生成的文件体积小。用Flash生成的播放文件(*.swf)都非常小巧,可生成执行文件(*.exe)的教学课件,而且播放也极其方便。1.2多媒体课件的概念与特点。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Courseware),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1]。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2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原则
多媒体课件必须服务于教学,因此在设计和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的重要指标和制作Flash课件的根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它是指课件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认知逻辑等方面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2]。(2)易控性原则。由于Flash课件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课件制作要尽量简便、可靠、灵活,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使师生经过简单训练就能够灵活使用,即要遵循多媒体课件的易控性原则[3]。例如,课件的操作界面需设置明确的按钮、图标和导航,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3)艺术性原则。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要有丰富的表现性和感染力,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4]。Flash课件画面应主次位置明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画面次要部分分散的情况,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5]。
3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步骤
3.1教学目标分析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时,教学目标分析是课件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例如:此课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性,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知识,或者是为了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等,确定好目标后,才能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件。3.2教学内容演示设计。课件的教学内容演示对学生理解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从而要求主界面场景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内容展示能否按照教学和学习者的思维流转很重要,要能从主界面转到学习的内容,并且还要能从学习的内容返回到主界面,以及转到退出课件操作都是教学内容演示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界面设计中,导航栏在界面底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点击进入每个版块。3.3课堂师生互动设计。语文课程的新课程标准,提到我国应大力提倡在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因此,Flash课件会对互动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连接了教师与学生,能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6]。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4课后练习题目设计。设计课后练习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在设计时应注意所涉及的知识必须是本节课或者是学完本课后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设置答案清空按钮,学生可多次练习。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练习”版块中,在题目的设计上,有关于本首诗重点词句的解释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技术上,不仅设计了答案分数显示功能,而且设计了清空按钮。
4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
对于一个比较好的Flash课件来说,要实现多种功能以及设计课件的原则,并注重应用多种技术。《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中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种。4.1应用。ActionScript交互性强是主要优点之一,利用交互性可以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实现交互性的ActionScript也相当重要。因此,在《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中,交互性也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在“练习”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便设计了“提交”和“重做”模块。4.2视频导入。在《钱塘湖春行》课件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版块设计了一个插入视频,用来介绍杭州西湖美景,以此来引出新课。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导入的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比如:由于Flash版本以及Flash播放器不同,这些格式的视频也不能被播放出来。4.3层的运用。在Flash中,可利用图层来组织和安排影片中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图层对象的情况下,在一个图层上绘制并编辑对象。另外,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向导层,令绘画和编辑变得更加容易,遮罩层还可以帮助创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在《钱塘湖春行》中的“新授”版块“课文”中,就用到了遮罩层。
5结语
在教学中,Flash不但是一个制作动画的简单平台,而且运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Flash多媒体课件势必会更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技术[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3.[2]冯海荣,袁磊.中小学课堂应用Flash课件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7):39-40.[3]秦艳丽.浅谈Flash课件制作的几项原则[J].职业,2010(2):151-152.[4]梅云清.多媒体Flash课件的应用性研究初探[J].职教论坛,2011(12):76-77.[5]曹晏祯.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52-253.[6]邓筠,陈崇辉,冼毅妍.浅谈Flash在教学课件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