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判断大气活动中心 3 状元纠错笔记 右图所示为某月北纬30°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典例3 2 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填字母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风是由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_ 填字母 及气压中心之间的_______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 此时在北半球海洋上水平方向等温线向________ 填低纬或高纬 凸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向________ 填上或下 凸出 4 图中气压中心D1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这里的季节为________季盛行________风该风是南半球的________越过赤道并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错因分析 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根据经纬度准确判断出海陆的分布情况进而无法判断出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二是对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与活动规律掌握不准确 解析 正确读出图中各气压中心的经纬度并由此推知它们所处的大陆或海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G1在大西洋上D1在亚欧大陆上G2在太平洋上D2在北美洲大陆上30°N附近大洋上形成高压大陆上形成低压北半球应该是夏季此时我国受G2和D1影响东部地区吹东南风海洋上气温相对较低等温线应向低纬凸出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应向下 气压高处 凸出D1是印度低压形成原因是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此季节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答案 1 B 2 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 3 低纬 下 4 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 状元笔记 北半球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季节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所切断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冬季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所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2012·海淀模拟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 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 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 答案 1D 2C 2. 2012·龙岩模拟 读右图完成3~4题 右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印度低压 3. 当该地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南极洲气候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C.此时一艘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向波斯湾航行正好是 顺水 D.此时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答案 3B 4D 4.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N为北极点 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1 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 a或b 处的风向一致 3 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 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5 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 动力或热力 原因 答案 1 C E 2 东北信 a 3 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 B 5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1. 高低纬受热不均 __________影响 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 地转偏向力 ①__________圈 ②__________圈 ③___________圈 中纬度环流 高纬度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 1 七个气压带 A为___________带 C为_____________带 E为_____________带 G为___________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2 六个风带 B为________带 D为________带 F为________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低纬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3 季节移动规律 随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冬季_____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____风 C____风 南亚季风 B____风 D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_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交替控制 地中海 气候 ______沿岸北美洲的__ ________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 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欧洲大西洋 地中海 加 利福尼亚 好 望角地区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2 1 数字法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七压六风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三低四高 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 零三六九 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N S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N S 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N S 风压相间 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 口诀法识记风带气压带移动规律 点北带北点南带南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风带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风带气压带南移 3 位置对应法判断风带气压带的移动 一般情况下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赤道低气压带对应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带对应纬度30°副极地低气压带对应纬度60°在北半球范围内如果其位置都相对偏北则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是夏半年 方法技巧 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图示法动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 1 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 一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图说考点 2 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3 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 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 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 类型 成 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学法指导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特征 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1 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 2 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 1 ~ 3 题 针对训练 1. 1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1 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 北极圈以北 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2 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 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 答案 1 A 2 C 3 B 图表法分析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和季风产生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图说考点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比较内容 东 亚 南 亚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续表 风向 及其 源地 冬 偏北西北风亚洲大陆内部 冬季风 强于夏季风 东北风亚洲大陆内部 夏季风强于冬 季风 夏 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气温 7月 高温 高温 高温 1月 温和0 ℃以上 寒冷 0 ℃以下 暖热 15 ℃~18 ℃以上 降水 冬 较少 少 少 夏 多集中在 5~9月 多集中在7~8月 多集中在6~9月 全年 1 000~1 500 mm 500~600 mm 1 500~2 000 mm 指点迷津 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并不都是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受南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但并不是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都是季风气候如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虽受季风环流影响但因地势高形成了高寒气候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 1 ~ 3 题 针对训练 2. 1 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 1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 2 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 3 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 答案 1 D 2 D 3 B 常考热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命题规律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考查均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查形式上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气候数据资料气候分布图考查内容上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性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命题形式多为选择题 1 考向命题研判 2010·江苏地理1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 典例1 发图片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影响冰岛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分别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 答案 B 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等 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的基本程序 2 解题方法探索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典例2 1 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 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解析 第 1 题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 2 题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1 B 2 B
第二篇:《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目标分解如下: .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3 . 运用案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共分 3 部分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使用 3 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第二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在北半球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例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共 3 课时,本课时内容:三圈环流的成因推导与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四、本课时教学方法 . 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活动; 2 . 模拟演示与板图相结合; 3 . 学生绘图训练。
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让学生完成热力环流简图。、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设问:如果上面说的 A 地是极地,B 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材 P36 活动,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小结: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因高低纬度得到太阳辐射不同产生的热量差异,在赤道和极地间形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
承转:教师提出问题,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到底全球的大气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上图可在黑板板图,也直接印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教材 P37 文字读图分析,或让学生制作成立体模型,加深认识。教师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以讲析北半球低纬环流作为解疑析难的突破口,讲清低纬环流的成因后,便可轻易完成三圈环流的讲解。之后把视角重点放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让学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
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 7 个风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 6 个风带。
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利用复合投影片可以轻松演示移动情况,并读 P39 图 2.11。、非纸笔作业布置
• 利用硬纸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教材 P38 活动)
• 利用透明胶片制作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复合片)
第三篇: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有效性复习教学设计.docx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有效性复习教学设计
知识链接: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的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纲要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要求: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题目设置:
投石问路:
1、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于________的季节移动,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季节移动,其规律是,就北半球来说,夏季______移,冬季______移。
(2)写出图中气压带名称: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目的:调查和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分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造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第(2)题,甲气压带位于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太阳直射点 气压带 风带 北 南
(2)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千锤百炼: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设置目的:利用本题将二分二至日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解,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形成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印象,从而起到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获取和解读文字表述中的地理信息“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冬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注意风向,可画图分析更直观。
答案:C
3、读图回答: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设置目的:利用气压带、风带分布变式图,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学会变通。实现由“学会地理”到 “会学地理”的转变。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掌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答案:冬;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小试牛刀:
4、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设置目的:本题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以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主干知识——气压带与风带,通过判断月份这一设问检查学生读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升能力,学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试题分析: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和位于乙地的副热带高气压相对于平均状况而言向北移动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夏季。
答案C
本题组的设置是针对我校的生源质量,利用这组总体难度不大,但有梯度的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理解——记忆——掌握——运用,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四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6讲 气压带与风带真题演练
第二章 第6讲 气压带与风带
考向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解析: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第1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根据上述分析,①(约60°N,海拔约7 km)和④(约49°N,海拔约7 km)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③点(约4°N,海拔约7 km)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②点(约17°N,海拔约8 km)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10,变化最大,故选B。第2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答案:1.B 2.D 3.(2014·高考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解析:选A。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故A项正确。
考向二 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4.(2014·高考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
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解析:选A。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故A项正确。
5.(2014·高考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1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2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2)结合图2,判断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解析:(1)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大气稳定。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2)联系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1中的箭头加以分析。
答案:(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6.(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第五篇:三圈环流论文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论文关于高一地理全球的大气环流教学初探
三圈环流论文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论文:关于高一地理全球的大气环流教学初探
【摘要】了解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规律。
【关键词】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来说,对摸不着看不到大气的是比较陌生的,并且我们的教育模式对初中地理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匮乏,到高一来后,对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加大,对抽像的大气运动规律的学习更是一个难点,然而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的大气运动,是学习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更是后期学习气候形成及分布规律及国土的综合整治的基础。所以,把握和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学生对这块的学习往往是懵懵懂懂的。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好大气运动的规律呢,只有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能让学生有规律的把握好这部分的知识点。在处理这部分的知识点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新课的引入要抓住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够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同时更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规律
每一堂课的引入,对于教学来讲都是一门艺术,有的是采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有的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在提问解决。本课宜采取复习的方式进入课题,具体做法是:
首先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大气的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请一个学生来绘出图(如图1),并解说: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时刻在运动,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
其次是引申: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就会又好奇心:全球会不会也有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看书解决问题了。
二、引领新课的教学
首先要先把课题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然后就解释什么是全球的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的大气运动,其规律是什么呢?
要了解这个规律,应该先从三个假设条件开始着手:(1)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球的自传与公转);(2)太阳直射赤道;
(3)地表性质均匀(不考虑地表高低起伏与起伏海陆分布)。
思考: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大气将怎样运动?(绘图如图二)由学生填充箭头。
但地球是一个球体,全球大气运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三个条件写出在黑板上,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绘图(图三):
并补充解释:考虑三个假设条件,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与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这就是单圈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归纳: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
但是,这种环流并不是全球的环流,因为是在三个假设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但事实上地球不可能不运动,因此,去掉第一个假设条件后,这个单圈环流会是什么样的呢?
即: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和太阳直射赤道。那么地球是运动的了,地球一旦运动,大气的运动就要考虑一个力——地转偏向力了。这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吧不在是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了,二是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了。那么单圈闭合环流将变为怎样一种运动状况呢?
以北半球为例:边做图边解释(动态过程演示,如图
4、图
5、图6):
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就形成一个环流圈,这就是低纬环流圈。请注意提醒学生纬度范围。
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与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与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与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在还有两个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全球的大气环流在每个半球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所以把在两个假设条件存在的前提下形成的环流叫三圈环流。让学生把南半球的画出来,然后观察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共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风带。
归纳: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个低亚带四个高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让学生观察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归纳出其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并且气压带以赤道为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
②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中低纬呈“s”型。这几个气压带的成因是什么?
①赤道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而形成的,属热力原因。
②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变化而形成的,属动力原因。
三个假设条件才去掉一个,也就是还有两个假设条件的存在,得到的大气是作三圈环流运动,事实上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地球的公转运动而作南北回归运动,那么,再去掉一个假设条件:即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这时太阳直射点会有规律的随地球的公转运动而南北移动,这时三圈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会不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呢?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7),说出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为什么会这样移动?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这是使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去掉两个假设条件后,大气运动的结果是大气是作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而且它们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但是,这和实际的大气运动还不相符,因为还有一个假设条件,去掉最后一个假设条件,大气环流又是什么怎么样的呢?
事实上地表性质是不可能均匀的,去掉假设条件后就和现实之中的就非常接近了,因为在地球上有海洋和陆地之分,海陆的热比不一样,有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也会导致全球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从而使三圈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也会在位置上发生变化。
才其变化是完整的气压带在北半球断裂成块状,南半球基本呈带状分布。为什么呢?(读图8)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决定的。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温对比与季节变化,进而影响海陆冬夏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破坏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带状分布规律,在同纬度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高低压相间分布,完整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故地表性质单一,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没有了假设条件,得到的就和现实中的大气环流大体差不多了。事实大气的运动,主要作用与意义在于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水热交换。
三、对大气环流这部分的知识点用框架进行总结以便加强学生的理解,总结如下:(如表一)(1)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球的自传与公转);(2)太阳直射赤道;
(3)地表性质均匀(不考虑地表高低起伏与起伏海陆分布)。
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我国属于季风区,这个季风是怎么回事啊?事实上大气运动除三圈环流外,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分布在那些地区?
四、在气压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成块状分布的基础上加强对季风环流的理解
首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②季风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风向在海陆间如何变化?
③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显著? 其次,逐步绘图(图9)讲解。
季风是指不同季节吹不同的风,它的形成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主要是它地处世界最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最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极大,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湿润。
我国西南地区及南亚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冬季,由于赤道低压移到赤道以南,南亚受冬季形成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影响,吹东北季风,因冬季风远离源地,故势力较弱;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压与形成于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连成一体,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大量水汽并形成丰沛降水。可见南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对于两种季风,可以画出表格来加以比较:(如表二)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作补充。通过这种有条理的教学,学生应该是能够把握住这部分知识的,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