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基础上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点:
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幻灯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新疆、蒙古、西藏三个地方的音乐片断
2、提问
采用分组进行抢答方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列举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3、展示亚洲地图,设置情景,组成“音乐文化交流团”赴亚洲各国交流传统音乐文化。
4、确定“游览”方向。
教学设想: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新授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山和日本的樱花。
(2)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篮曲》
(4)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
(5)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和中国的哪种民间乐器相似?
教学设想:使用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利用学生好奇,对未知知识的渴求的天性,教师充当一名导游,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各地音乐风格的不同
(二)、东南亚――――印尼
(1)出示课件一段印尼的海滨风光图片和印尼的民间歌舞画面
(2)欣赏印尼歌曲《鹦鹉》
(3)提问:同学们讨论下歌曲的音乐风格,试试说说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
(4)哼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设想:在欣赏图片的基础上,引导表现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讨论思考,得出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探索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南亚――――巴基斯坦
(1)播放一段巴基斯坦影片,让学生说说巴基斯坦的服饰特点。
(2)介绍巴基斯坦著名的歌曲《美丽的国土》
(3)播放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同时通过影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将大有收获。
(四)、西亚――――沙特阿拉伯
(1)播放沙特阿拉伯舞蹈音乐《阿拉伯舞曲》。
(2)提问:音乐中有几种什么乐器
(3)分发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4)全体学生随音乐旋律歌唱。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阿拉伯音乐的风格?
教学设想:在理解阿拉伯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三、整合与拓展
1、听辨竞赛
(1)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
(2)听歌曲片段,学生做出反应
2、整合在引导学生听赏本课音乐的基础上,谈谈它们在音乐情绪、风格、表现形式、主题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3、拓展
请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国家,搜集该国的风土人情及图片,下次课交流。
教学设想:通过听辨竞赛、整合与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比较,学生互相引导,你追我赶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学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了解了它们不同的体裁特征,尤其是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老师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大家对这几个国家音乐体裁都把握得十分出色,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国家的音乐资料,下节课上提供给我们一起来欣赏、鉴别。同时,还请大家留意一下书本,看看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几个国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国家的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并且收集有关的音响或文字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世界民族之声》教案
湘潭县第二届“杏坛之星”
赛课教案
科目:初中音乐
课题:《世界民族之声》
参赛单位: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
执教人:周希
2010年12月
《世界民族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东亚、东南亚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如:《樱花》等。
2、能简单评述所听赏的音乐作品的情绪与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创造与表演活动,体会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教学重点:
认真听赏东亚、东南亚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能理解作品的风格。教学难点:
能够用简洁的话语说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能尝试用歌唱、表演等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做一回导游,我将带大家进行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现在请跟随老师的脚步启程吧!(导入课题——亚洲音乐之旅)
二、音乐之旅 一)东亚音乐
1、播放亚洲地图,引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之一东亚日本。
2、播放日本有关图片,画面出现日本著名景物樱花、旅游胜地富士山以及日本音乐文化照片,提问:大家在图片里面看到了什么?大家知道背景音乐的名字吗?(引出日本民歌——《樱花》)
3、播放日本民歌《樱花》
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哪种情绪呢? 学生回答:思念„„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4、教师弹奏《樱花》,提醒学生坐姿,歌唱方法。学生第一遍唱旋律,第二遍唱歌词。
5、请学生根据听赏和演唱感受,说出其旋律、调式、节奏的特点。老师小结:是的,日本的民歌是非常细腻、缓慢且节奏平稳的,那么,日本的乐器怎么样呢?
6、播放日本传统乐器筝、尺八、三味线的图片,介绍其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乐器,提高学生民族音乐自豪感。
7、听赏日本传统乐器合奏曲《五木摇篮曲》,要学生全面感受日本音乐文化。二)东南亚音乐
1、老师:同学们,我们音乐之旅的下一站又要起航啦。
2、播放印度尼西亚风光视频片断让学生了解印尼风土人情及地理地貌。
设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呢?你觉得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老师:是的,这就是美丽的印尼,它有“千岛之国”的美称。那么这样一个美丽怡人的地方它的音乐风格有何特点呢?请听赏印尼民歌《哎呦妈妈》。
3、播放印尼民歌《哎呦妈妈》
老师带领学生和着轻快的音乐及节奏身体进行摇摆,感受音乐,放松身心。
设问: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
4、学唱印尼民歌《哎呦妈妈》
请学生跟着歌曲旋律轻声的歌唱,提醒学生注意歌曲弱起的起拍方式,解决学生歌唱中的难点。
5、小结:印尼歌曲极具大众化和生活气息,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而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色,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甘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甘美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也有着深厚的基础,甘美兰除了用于节日仪式和自娱自乐外,也可以为皮影戏、舞蹈、戏剧伴奏。
三、旅程回眸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游览了这么多地方,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老师想考考大家了„„
1、第一轮:音乐知识抢答
全班分成几个大组,对题目进行抢答,答对者加分。
2、演唱大擂台:从《樱花》和《哎呦妈妈》这两首歌中,任意挑选一首歌曲进行组合或者单独演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亚洲东亚和东南亚两个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了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的表演也非常的精彩,那么你还知道亚洲其它地区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收集这些地区的文字、音响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吧!
第三篇:《世界民族之声》教学设计
《世界民族之声》教学设计
城关中学
李芳芳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基础上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点: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述。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新疆、蒙古、西藏三个地方的音乐片断
2、提问采用分组进行抢答方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列举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3、展示亚洲地图,设置情景,组成“音乐文化交流团”赴亚洲各国交流传统音乐文化。
4、确定“游览”方向。
教学设想: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新授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山和日本的樱花。(2)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篮曲》
(4)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5)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和中国的哪种民间乐器相似?
教学设想:使用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利用学生好奇,对未知知识的渴求的天性,教师充当一名导游,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各地音乐风格的不同。
(二)、东南亚――――印尼
(1)出示课件一段印尼的海滨风光图片和印尼的民间歌舞画面(2)欣赏印尼歌曲《鹦鹉》
(3)提问:同学们讨论下歌曲的音乐风格,试试说说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4)哼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设想:在欣赏图片的基础上,引导表现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讨论思考,得出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探索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南亚――――巴基斯坦
(1)播放一段巴基斯坦影片,让学生说说巴基斯坦的服饰特点。(2)介绍巴基斯坦著名的歌曲《美丽的国土》(3)播放歌曲。(4)学生学唱歌曲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同时通过影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将大有收获。
(四)、西亚――――沙特阿拉伯
(1)播放沙特阿拉伯舞蹈音乐《阿拉伯舞曲》。(2)提问:音乐中有几种什么乐器
(3)分发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随音乐律动。(4)全体学生随音乐旋律歌唱。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阿拉伯音乐的风格?
教学设想:在理解阿拉伯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三、整合与拓展
1、听辨竞赛
(1)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2)听歌曲片段,学生做出反应
2、整合
3、拓展
请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国家,搜集该国的风土人情及图片,下次课交流。
教学设想:通过听辨竞赛、整合与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比较,学生互相引导,你追我赶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学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了解了它们不同的体裁特征,尤其是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老师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大家对这几个国家音乐体裁都把握得十分出色,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国家的音乐资料,下节课上提供给我们一起来欣赏、鉴别。同时,还请大家留意一下书本,看看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几个国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国家的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并且收集有关的音响或文字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四篇:民族民俗课件范文
民族民俗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五篇:小学作文:世界之声
世界之声
声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声音的话,世界反而会杂乱无章。
我站在房顶上,闭上了双眼,开始聆听那美妙无比的声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是小鸟的声音,我聆听着小鸟的声音,渐渐的,我仿佛也化做了一只鸟,同鸟儿们一起歌唱,尽情飞翔……鸟儿的叫声是一首多么动听,多么醉人的歌曲啊!
“啦啦啦??啦啦啦……”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稚嫩又纯美,带着无限的天真活泼,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哼着儿歌,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场面……
“轰隆隆??轰隆隆……”我仿佛听见木杵敲打的巨鼓的声音,但不同的是,雷鸣的歌声自然而随意,你永远也不知道他接下来要敲击的是那个音符,它似乎很杂乱无章,但你只要用心灵去倾听,便会发现这是最美的乐章!
雨,虽然姗姗来迟,但不他用一去美妙,动听的歌声,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听“?啦啦???啦啦……”这,是雨与世间万物的大合唱,雨丝中夹杂着幻想的色彩,有如充满灵气的泉水,不断腾涌出来,在空中流动,舞蹈……
“叮咚??叮咚……”哦!是水滴滴落的声音,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滴声,都让人心动,犹如天籁之音一般,那么的纯洁,那么的美妙……
正是这样,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动静,汇成了我们的声音,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声音!这,是世间最和谐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