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
-
八年级 语文基础知识
一、生字注音 烂熳(màn) 绯(fēi)红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不逊(xùn) 匿(nì)名诘(jié)责 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磨磨蹭蹭(mócèng)迢迢(tiáo) 文绉绉(zhōu)宽恕(shù) 庶(shù)
-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汇总(5篇)
一、词语复习划线字注上拼音,括号处填字。 溃退: 泄气: 要塞:( )枯拉( ) ( )不可当(dū )战 翘首: 屏息: 悄然: 眼花乱 屏息( )声 舰岛: 艉:( )精虑 桅杆: 浩(hàn ) (xián )熟 镌刻: 咆哮: 一丝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基础知识-W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基础知识 ·词汇 一, 注音 ·夹( )岸数百步 ·落英缤( )纷 ·屋舍( )俨( )然·阡( )陌( )交通 ·黄发垂髫( ) ·怡( )然自乐 ·便要( )还家 ·此中人语( )云 ·诣( )太守 ·遂(
-
八年级语文期中基础知识训练题
八年级语文期中基础知识训练题 第一部分:积累 一、《泊秦淮》杜牧 1、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 3
-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基础知识抽考试题
横水镇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第一次抽查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30分,每题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泄气(xiè)竹篙(güo)拂晓(fú)晨曦(xī)
B.仄歪(zè) 腋窝(yè) -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一、抄写课后生字词三遍。(不会读或易读错的字要注音抄) 二、作文三篇。 (一)请以“节日”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 (二)漫长而又短暂的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高头乡中 刘胜欣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3班语文课教学。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
-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第一学期八年级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以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
-
八年级上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仄歪(zè)阻遏(è)寒噤(jìng)...
B.琐屑(xuè)文绉 -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篇一: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一、抄写课后生字词三遍。(不会读或易读错的字要注音抄) 二、作文三篇。(一)请以“节日”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
-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
步入八年级的寒假,我们少了一份稚气,多了一份成熟。
心存一份责任,肩担一份重任,让学习的天空变得不再阴霾。
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一、抄写语文课本后生字词,每字词三遍 。
二 -
新课标2013——2014学年度语文八年级上
新课标2013——2014学年度语文八年级上
期末考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另有附加题4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 ( -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
-
学年度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学年度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学年度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方案。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学科教学如何按照新的课程标准
-
七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
七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憔悴 荟萃 粉碎猝不及防 B.诀别 决定 抉择 绝对 ........ C.愤怒 宽恕努力 强弩 D.花瓣辨别 辩论 辫子
-
「衡水内部」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藤野先生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藤téng野发髻jì芦荟huì畸jī形和蔼ǎi不逊xùn诘jié责杳yǎo无消息深恶wù痛疾点拨:“畸”不
-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题
语文竞赛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 fân nù tiǎo xìn háo bù sōng chí jīn bì huī huáng ( ) ( ) ( ) ( ) duǒ
-
八年级上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