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从军行古诗
-
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27、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
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 教学设计
27、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大全)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
-
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
从军行教案
《从军行》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一个读书人参军报国、奋勇杀敌的场景。诗歌内容简单,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翻译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对律诗并
-
从军行及练习
从军行
【年代】盛唐【体裁】五言律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 -
从军行说课稿
2011年公共基础课说课比赛稿 《从军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五年制高职语文第四册第四课《唐诗四首》,题目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今天我要说的是这一课的教学
-
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稿说教材 《从军行》是长春版语文第九册第十一板块中的第一课。这一课共有两首古诗:其一,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
-
从军行课堂实录
《从军行》教学实录 张杰 师:师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宋词。通过学习诗歌,我们认识了富有浪漫气息的李白、胸怀天下苍生的杜甫、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豪放洒脱的苏轼、抑
-
从军行教案设计
从军行教案设计 从军行教案设计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
-
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稿
说教材
《从军行》是长春版语文第九册第十一板块中的第一课。这一课共有两首古诗:
其一,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 -
从军行赏析
从军行① 杨炯 烽火②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③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
从军行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勇于报国的精神 3
-
从军行诗歌
塞北的风从不温和不像恋人的手温柔客居边疆酒肉不绝闲来作诗 有话对自己说杯酒空空竹篮空空怀中银两所剩不多借问酒家可否欠赊待吾归来 怎么赔没话说吟起一曲 谁人思乡那悲
-
从军行板书设计
《从军行》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方 法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看文字 想画面 解诗意 悟诗情
-
从军行(教师版)[范文模版]
《从军行》活动单(教师版) 【活动目标】 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
-
从军行(五篇材料)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
-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六单元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从军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