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演练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江西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三)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8)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含解析)
阶段验收评估(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河南师大附中模拟)“披萨马上诺”是一家高档连锁餐厅,上海
-
高考历史试题(按考纲顺序)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江苏省2008-2015年)
两次鸦片战争 1.(2014·江苏单科·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
-
高考历史试题(按考纲顺序)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天津市2009-2015年)
鸦片战争 1.(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
-
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推荐之一:历史入门 1.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全球通史》(上、下两册,1492年分界,历史对今天的意义) 2. 罗素:《西方的智慧》 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4. 李厚泽:《中国古代
-
近代诗歌朗诵大全
诗歌类 1、余光中的《乡愁》;2、席慕蓉的《乡愁》;3、敖红亮的《乡愁》;4、北石的《乡愁》;5、冯至的《南方的夜》;6、刘半农教的《我如何不想她》;7、何其芳的《预言》 ;8、林徽
-
近代人物评析
浅析中国近代人物——林则徐
1043091117李娟轻纺与食品学院2010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着眼于心的始终是国家和人民,他的一生都在致力 -
近代音乐史
沈心工:P404(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铁匠》、《小小船》
-
七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知识要点 1. 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倭寇”。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
-
新疆初三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测试题
新疆初三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2.问
-
北京高三第六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__试题
新疆初三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2.问
-
近代史料读后感
侯先成 地理科学(1)班 1409080540010 查到的书籍《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辛亥:摇晃的中国》晚清民国大变局;从这里,读懂百年中国! 1、一盘很大的棋!2011
-
近代名人事迹
(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事迹:(1)1915年9月,创办《新青年》。(2)1917年初,与李大钊等倡导新文化运动。(3)1920年初潜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
-
广东近代历史人物
孙中山香山-中山革命先行者。 洪秀全广州-花都太平天国天父。康有为南海 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新会 维新变法领袖。梁思成新会 著名建筑学家 袁崇焕东莞 明朝抗清爱国名将 。
-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 一、绪论近代汉语:晚唐古代到清朝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的,以口语为基本的书面语,它是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诸家对于近代汉语三点相同的
-
近代学校实事求是
天津大学校训[/center] 天津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