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
七年级下册《自立自强》导学案
6.3《自立自强》粤教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拟制:何振铎审核:陆鼎安【学习目标明任务】1.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2.懂得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至十四课导学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
-
七年级历史下册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七年级历史下册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为提高课堂效益,这个学期按照中心校的要求,在初一进行导学案的使用试点,假期组织了我们设计好了学案,以便在新学期投入使用,我们在假期
-
201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导学案(共5篇)
隆兴乡初级中学校导学案1.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点。2.培养分类归纳知识的能力。3.培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分类归纳知识并记住。学习难点:运用考点解决实
-
七年级下册《斑羚飞度》导学案(精选合集)
七年级下册《斑羚飞度》导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文内容,学习有条理地描写场面的特点。- 2、深入领会斑羚们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拯救种群的智慧和勇气。 3、反思:人类应如何给
-
七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合集5篇]
思南县东华中学七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课题; Unit 7Topic 1SectionA课型: 听说课集智备课:复备人: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17个新单 -
七年级下册《丑小鸭》导学案(五篇材料)
七年级下册《丑小鸭》导学案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
-
七年级英语下册U4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
Class_______Grade_____Name ________
Unit 4Don’t eat in class.一课时Section A(1a--1c) 【学习目标】
*掌握P19 的单词和短语;谈论规则;掌握祈使句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概要 第一课时 一、基本常识 1.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
-
2014新版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导学案63A
导学案(二十一) Unit 6 Topic 3 Section A 【学习目标】:1.一些介词在“指路”用语中的用法; 2.会用本课所学知识来问路、指路; 【学习重点】:介词在“指路”用语中的用法; 【学习难
-
七年级下册《观舞记》导学案
七下 《观舞记》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 2、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言。 3、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二、知
-
七年级下册思品导学案16.1
七年级下册思品导学案
二、【课前预习】
预习本课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快乐填空: (8分)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 -
七年级下册《丑小鸭》导学案(共5则)
《丑小鸭》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丑小鸭之所以
-
七年级导学案3
石川中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编写:王宏审核:组别:姓名: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掌握经济作物种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学会分 -
七年级下导学案
永州市陶铸中学初中部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课题:“开元盛世”
总课时:第3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主备人:张桂审核人: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类别:_________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说明:1、非全部答案,仅供教师参
-
七年级下册历史
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盛 与 开放 的 隋唐
1、杨坚建立朝,定都,再次统一南北,结束分裂,杨坚就是 。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他就是唐 -
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下面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