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级语文上第三课
-
七上第三课检测题(推荐阅读)
七上第三课《珍爱生命》检测题
湖北省特级教师 李洪祥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动物有150多万种,植物有50多万种。这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苏州园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苏州园林真实图片和文本内容的探究,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设计
-
八上第三课《同学 朋友》公开课 教案
八上第三课《同学 朋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闭锁心理的危害。 2、知道受人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能力目标: 1、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2、知道和运用交友
-
2012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卷面分(3分)本次考试设置了卷面分3分,请你正确规范使用汉字、字母和数学、符号,不写错别字、繁
-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一、中心: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
测评网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绽开眩目凹凸嶙峋....
伫 -
七年级上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推荐五篇)
200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划线字注音(6分)
收liǎn宽sùlín 峋啜泣忍俊不禁沉淀 2.填空(5分)
⑴《童趣》 -
人教版新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7课《太阳船》教案设计
太阳船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7课《短文两篇》精品学案五篇范文
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精品学案
25.《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文言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
-
新版2017-2018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范文]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猫/郑振铎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
-
语文教研组三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三课”活动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已经快要结束了,根据学校“三课活动”实施方案,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贯彻学校“三课”活动方案,组织本学科、本教研组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 A.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
-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
三课赋
三课赋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引子:余为师36载,化学系师范毕业,语文评特级教师。81年走上语文教坛,87年评为高级教师;30余年发表文章300余篇,著述200多卷。兹述《
-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 (2) 通过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体验歌曲在
-
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说课稿(精选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说课稿,仅供参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