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18: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

第一篇: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雷明秀

1、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3、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_______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______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__________”,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___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 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 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学生问老师(展示提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四、老师问学生:

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道家 D.道家和墨家 2.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献计献策的重要人物有()①韩信 ②张良 ③董仲舒 ④主父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二篇: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

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古代寓言二则》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

郑人的 之: 至之市

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何不试之以足

代鞋子

遽契其舟

那,那个

是吾剑之所从坠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

量长短

而忘操之

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

尺码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 剑 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

(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 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

(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驱之别院

(代词,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

(把)3.固定句式:

作„„观

(当作„„看),以„„为

(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

“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 “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 “拔” “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

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 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同时期的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

朝,周郎是指

。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②宁()

3.解释字词。(1)履()(2)操()(3)宁()(4)罢()

(5)及()(6)遂()(7)市()(8)坐()4.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编者是

_。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

②遽()

③契()

④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②是()③遽()

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 ⑵明()察秋毫()

⑶项()为之强()

⑷盖()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_(2)_

_(3)_

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

想象为山,将_

_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王湾

唐代

旅途中停宿

律;

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

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 壁》:

1、杜牧

李商隐

周瑜;

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三)《浣 溪 沙》:

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 调 歌 头》: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4、婉约

李清照

柳永;

5、D

6、示例:(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五)—

(七)略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教学案

课题:8.2严守法律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

一、自学、质疑、解疑

(一)学习目标(在书上划出“学习目标”的答案。)1.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意义?

2.我国刑罚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哪些明确规定?

(二)预习初探

1.惩处犯罪分子可以 ; 可以。2.我国刑罚的种类及特点: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主刑 运用)附加刑:、、。(附加刑既可作为 的附加刑适用,又可)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明确规定:

(1)已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

(2)已满 周岁不满 周岁的人,犯、、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 周岁不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4)不满 周岁的。

二、展示、反馈、导学 我能找

请找出下列三则犯罪案件的主刑或附加刑

1.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李某因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拘役四个月。主刑:拘役四个月

2.福建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因犯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罪判处罚金5000元。附加刑:罚金5000元

3.2014年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刘汉、刘维上诉案,认定刘汉、刘维所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等罪,罪行极其严重,数罪并罚,对刘汉、刘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主刑: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我能说

观看视频《庭审直击》后,请你说出这个犯罪案件中主刑和附加刑,并说说你受到启示。

主刑:死刑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 启示: 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我能写

先根据课本 P81页,小组讨论“谁应当负刑事责任”,后写出答案。

1、小华骑自行车撞人致死案。15岁

小华不用负刑事责任。理由是:案发时小华不到16周岁,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其他的案件不用负刑事责任15岁的小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其家长要承担赔偿责任。

2、小文持刀抢劫案。14岁

小文要负刑事责任。虽然数额不大,但已经涉嫌抢劫罪。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小云故意破坏公物案。16岁

小云要负刑事责任。理由是:已满16周岁的小云故意毁坏学校的公共财物,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按照我国法律的刑事年龄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四篇:七年级教学案列

班主任工作案例

张强同学是初一下学期到我班的复课生,他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一次小测试中我发现他的数学基础不错。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能了解一下他为什么上课无精打采。通过谈话我发现他是一个及度缺乏自信的孩子。在教学中我不段发现他的优点,他优点还真不少,在一些事上有认真的态度,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等。发现了他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后,我抓住机会表扬和鼓励他。把班级打扫卫生角的工作交给他让他做班级的小主人时刻为班级服务。他的信心渐渐的增加了,但还是不够,怎么让他更自信呢?并我送了他一本《羊皮卷》让他有空时候读,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自信慢慢增强的时候,机会来了,我们班要开“扬起自信上风帆”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课,我选他当主持人,在主持班会的过程中,他表现的非常的自信。他逐渐增强了自信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他的表现也更加的优秀。他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很多同学都向他学习。好多人也进步了。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自信,自信对每个人还来又是那么重要。因此,让他们在同学的身上,看到自信,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受自信的力量,是最好的办法。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七年级音乐教学案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音乐教学案

备课人:李二勇

备课时间:2010年4月12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第三单元:海滨音诗歌曲展示汇报课。教学目的 :

1、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2、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3、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教学重难点:合作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生练习1、2、连音练习跳音练习

三、创设情境导入这节课内容

四、活动一 歌曲分组大比拼。内容:1-3单元歌曲

1、小组长讨论各小组演唱曲目

2、抽签确定演唱顺序

3、邀请评课老师做评委,分发评分表。

4、小组分别讨论演唱形式。

5、歌曲比拼开始。

6、让评委进行点评,并现场打分。

五、活动二 小组个人才艺大比拼1、2、3、4、小组选出代表上报所唱曲目。抽签确定演唱顺序。歌曲比拼开始。评委分别打分。

五、活动三 听旋律报歌名。

抢答,答对一题小组加10分。师放欣赏部分歌曲

六、总结这节课效果,并评出获胜小组。齐唱《大海啊,故乡》结束这节课。

下载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上第15课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校历

    教学校历 教学校历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的学年教学及教学相关活动的日程表,是学校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法定文件和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在安排各......

    七年级上学案unit201407151836206d4e[范文]

    英语学科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学案 第1课时 Unit 1 My name 's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4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主备:黄红梅 第4课 人格不可辱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1) 【学习目标】: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

    仁爱英语七年级教学案

    綦江区永城中学七年级英语教学案 课题: Unit 1 Topic2 Section B执笔:杜 一课型:新授课 时间:审核: 班级:学生:第学习小组 Ⅰ. 学习目标 1. 能用who 和 where进行简单的对话......

    七年级作文教学案1

    姜堰市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七年级下(一)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设计人: 唐余富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基本懂得了平时习......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大全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 一、训练内容:一人一事记叙文 二、方法指导 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离不开叙事。如何在不同的文章中,将人和事的关系处理得最好,是一人一事的记叙文能否出彩......

    七年级作文教学案3

    姜堰区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七年级下(三)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一、学情分析:相对于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学生写作难度较大。 教情分析:本单元是介绍国内外建......

    【精品教学案】七年级数学教学案-----平行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