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下三顾茅庐教案
-
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
苏教版四下《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本周终于完成了我的校内公开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学期进行了集体备课式的校内公开课。不同于以往的单打独斗式,此次更需要同事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具有挑
-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10篇《三顾茅庐》教案 篇1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
-
三顾茅庐定稿教案
镇江新区平昌小学备课材料——四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307 教学目标1、学会本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初步了解文的内容,感受刘
-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
-
《三顾茅庐》教案
8、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
-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塞”;理解“辅助、策略、茅塞顿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
关于三顾茅庐教案(最终定稿)
课前,让学生自行预习第20课,并发表感言,记在书上。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来学一学第二十课,题目是?生: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用3分钟时间大声朗读一边单元训练目标,然后找出在这篇课文中
-
四下教案
第1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
-
三顾茅庐教案(整理27篇)
篇1:《三顾茅庐》教案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
-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
-
23.三顾茅庐教案
23. 三顾茅庐 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
-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
-
科技教案(四下)
伞翼风筝 教学内容:制作伞翼风筝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把吸管做成各个零件。 2、能利用吸管和竹条制成规格均匀的伞架。 3、认识风筝的基本组成:骨架、翼(蒙)面、尾巴
-
四下安全教案(大全)
第十七课小心,别烫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烧伤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 保健能力。 2、当发生事故时教会学生进行简单处理 3、通过教育让学生珍惜生
-
四下作文教案
四下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作文(写校园的景色)
一、习作内容: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 -
科学四下教案全集
四下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