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2014—2015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资料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整理:高三语文组 甘永 2014、9、15 一、文学常识: 魏徵, 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
-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下列句子中
-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谗.邪 求木之长.者 浚.其泉源正身黜.恶 皋陶. 载.舟覆舟象箸. 仁者播.其惠 壅.蔽 董.之以严刑 懈
-
《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魏征(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阳(现河北晋县)人。少孤贫好学。隋末,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随密降唐。后为窦建德所获,署为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
-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
-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首篇课文,现结合教改要求及教学程序设计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从大纲、教材、教法、学情、心理、设计意图、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
-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模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
-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最终定稿)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谏太宗十思疏(学生)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第一课时 【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常识整理 词语理解(用作成语的) (1)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牧是养性之意。 (2)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3)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一、语音 疏浚(jùn) 壅(yōng)蔽 谬(miù)论 黜(chù)恶 堵塞(sè) 二、 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疏通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3. 永保无疆之休 美好 福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文言文整理 Lynn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2]其根本。欲流之远[3]者,必浚[4]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3. 领悟“居安思
-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
江苏省清河中学高一语文组必修三课堂活动单之《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2、臣虽下愚 下愚:最愚昧无知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4、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 克:能够;实:确实 5、盖在
-
谏太宗十思疏 知识点整理(精选)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2.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