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
心理学分章练习题,心里知识考试必备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D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对于相貌美的
-
地基基础分章练习题及答案
地基基础判断、选择、简答练习题 地基基础判断题 第1章 1.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2.承载能力要求(抗变形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必
-
心理学练习题
六、中学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对比 2.人能够感受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是(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
-
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精选多篇)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一、单选题 1.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的机械安全方法是( )安全方法。 A.定位B.失效C.本质D.故障2.在机械产品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器产品
-
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 一、名词解释 1、正后象和负后象——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时叫负现象。 2、韦伯定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
-
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附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上册)练习题及参考书目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绪 论 1.简述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3.简
-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注意的范围 2.绝对感受性3.自变量 4.最近发展区 5.差别感受性 6.关键期 7.感受性 8.表象 9.注意的稳定性 10.意义记忆 11.空间知觉 12.注意的转移
-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3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3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
-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模版)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自测题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 )、( )、( )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 )、( )、
-
《心理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心理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 单选题: B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常数值 A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
-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一 一、单选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B、知识;C、程序性知识;D、
-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大全5篇)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
-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5篇范例)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
原子物理分章练习
原子结构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
-
国际公法分章练习
国际公法分章练习第一章 导论:国际法基础理论 一、判断题: 1、国际法是调整一切国际关系的法律,其中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 2、国际法具备法律所
-
党校分章考题
党校分章考题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填空题 1、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