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前心理学自考真题
-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真题整理-各国学前教育
2012
1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一个明显变化是
A.由“保育中心”向“教育中心”转变
C.由“补偿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 B.由“保幼一体”向“保幼分离” -
自考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2014.10 P289帮助儿童控制情绪2014.4平平每次说话总是:“我,我……”,并伴随多余的动作,请找出平平口吃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P247口吃的心理因素及纠正方法2013.7
-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2005
-
自考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_历年真题_汇总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一体化的意义表现在 A.教育与管理研究的一体化 B.发展与改革的一体化 C.社会与教育的一体化 D.活动与观念的一体
-
2002-2011学前教育学自考真题简答题 按章节
2012年5月复习材料 2002.4-2011.7学前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011.7、2008.4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2008.7 3.教育对主体发展的
-
2010同等学力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 0 分)
1 .在韦伯 定 律中,韦伯分数越小,表示 。 A .绝对
感受性越好 B .绝对感受性越差
C .差别感受性越好 D .差别感受性越差
2 .大脑中 负 责言语 -
心理学真题0910
浙江省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
宪法学自考真题汇总(2002-2011)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宪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
自考行政管理学真题和答案汇总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
应用文写作自考真题
应用文写作 1.浙江省2012年1月自考 ......................................................... 2 2.全国2011年10月自考 ..............................................
-
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人的素质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 《教育学》B. 《民主 -
心理学和教育学2012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
-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7年3月1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
-
2013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2013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1、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泊尔 D.托尔曼
2.皮亚杰将个体环 -
全国2007年4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 自考真题(答案)
更多资料(http://huashi.cnzhongzhuan.com) 全国2007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
学前心理学教案
绪 论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
-
《学前心理学》试卷
《学前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16%
1、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是 感知觉。
2、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儿童对几何形体感知的效果较好。
3、生活制度对儿童在时间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