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药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
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大纲 Pharmacology 课程编码:27A20401 学 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 适用专业:药学 推荐教材:朱依谆,殷明等编,《药理学》(
-
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 药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返回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微生物相互之间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基础医学关
-
《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31218 总学时数:32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普通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剂学》,后续课有《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
-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绪 言(1学时) 掌握:药物和药理学的概念 熟悉:1、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与基础医学的相互关系。 2、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了解:了解我国本草学的贡献和药
-
药理学教学大纲(护理)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2、熟悉药理学的学科地位、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 3、了解药理学的主要研
-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1学时) 1、 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2、 了解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的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 药物
-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临床药理学、临床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市场药物再评价的概念。 2.熟悉临床
-
《药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2006年4月26日) 一、 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
-
药理学教学大纲49学时
药理学教学大纲(48/49学时) 供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相关本科专业(49学时)及药学/中药学本科专业(48学时)使用。 适用教材:杨宝峰 主编,药理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
-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药理学是药学教育中的一门边缘或桥梁课程,它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阐明药物作用原理,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因此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
-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双语
大 理 学 院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供物理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使用 (谢勇 编) 工程学院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量子力学 课程编码: 29073010 课程
-
药理学教学大纲英文版 Syllabus of Pharmacology
Syllabus of Pharmacology Introduction 1. The characteristics, goal and mission Pharmacology is an essential course that contributes basic theory, elementary kno
-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药效学、药动学概念。 2.熟悉药物含意。 3.了解药理学的性质,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含五篇)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治疗学则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选择和使用药物,对病人实施个体化
-
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学大纲(普通医学本科生)
药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医学本科生)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讲授0.5学时) [总体目标] 理解有关药物、毒物对机体的基本作用、能在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说明药物或毒物的
-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3-5学期 学分:3学分 指定教材:Gerald Karp, 《
-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系 授课对象:本科 市场营销专业 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使用教材:Warren J.Keegan and Mark
-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2015[双语](最终版)
宏观经济学(双语)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宏观经济学》旨在增加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