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七下复习文言文
-
七下语文复习提要
七下语文复习提要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诅.咒丰润.赫.然殷.勤倏.忽 憎恶.虐.待恣.情凝.神花蕊. 负荷.谐.调倜傥..粗糙.枸杞.. 谷穗.确凿.脑髓.殷.红眷.恋 风靡.嗫嚅..沮丧..静谧.驯.良 豌.
-
七下语文复习一二三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24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菜畦. qí蟋蟀.shuài缠.络chán B、觅.食mì竹筛.shāi宿.儒 shù讪.笑 shàn -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课文基础部分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五课《伤仲永》 一、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韩柳”),宋代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
-
七下文言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狼》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
七下语文修改病句复习
七年级语文病句复习一、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病。(一)成分残缺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志们都很尊敬他。2.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二)搭配不当1.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
-
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
-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句子》教案 丹阳六中刘阳 【教学目标】 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
-
2018年部编版语文七下期末文言文诗词专题复习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诗词填空题专项训练 《木兰诗》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3、《木兰
-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要点(合集5篇)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字词 确凿(zao) 菜畦(qi) 皂荚(jia)树桑葚(shen) 轻捷油蛉(ling)斑蝥(mao)臃肿(yong)(zhong) 珊瑚(shan)(hu) 攒(cuan) 收敛(lian)鉴赏秕(bi)谷人迹罕(han)至书塾(shu) 蝉蜕(tu
-
2018七下语文期中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勋(x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鞠躬尽瘁(cuì) ....B.挚友(zhì) 迭起(diã) 咳
-
七下复习试卷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菜畦(wā) 澎湃(pài) 嫉(jì)妒 回环曲(qǔ)折
B、彷(páng)徨 磐(pán)石 蓦(mù)然 叱咤(chà)风云
C、羸(lãi)弱 斫(zhuó)痕 阴霾(m -
2012七下名著复习
《童年》人物性格: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母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 -
七下期中考试名著导读及文言文复习--老师用(合集五篇)
七下期中考试名著导读及文言文复习拟题人:马建军 班级: 小组: 姓名: 《童年》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推荐5篇)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丛草
-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 3、
-
人教版 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 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
-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
-
六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成语故事汇总(精选合集)
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