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五上期末复习标点
-
六上语文句子、标点复习
六年级上册句子仿写练习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带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词语和标点(5篇)
崇阳县众望初中 语文学科期末复习提纲 2018年1月11日 编制人:李成华 课时:1课时(总第84课时) 课题: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班级: 八( )班 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
八年级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词语和标点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 语文学科期末复习提纲 2018年1月11日 编制人:李成华 课时:1课时(总第84课时) 课题: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班级: 八( )班 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
苏教版五上语文期末填空复习五
苏教版五上语文期末填空复习五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1、在中国的姓氏中,有许多复姓。请列举3个: 、 、 。2、请把“朝代歌”补充完整:唐尧虞舜__________,__________乱
-
杭州市八年级期末标点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真题热身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08杭州】 A.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1.19%,这三地堪称 “
-
北京作文网初二期末复习标点专题
【东城】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他问我是如何将宏大的历史浓缩在140分钟的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之中的?
B.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 -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合集)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 一、 神话故事: 20*《嫦娥奔月》——中秋拜月习俗的由来,相关故事《后羿射日》 19《天上偷来的火种》——为了造福人类,不惜忍受可怕的刑罚的富有献身精神的
-
标点复习专题训练
一、知识普及 ◆顿号 1. 定义: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顿号歌: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考试大多考
-
高一期末复习之标点病句复习(教师版)
高中语文第一、二册标点、病句复习专题练习
主备人:张俊芳张新平审核人:赵宗生
一、标点专项复习
1、下列各句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A. 他很诧异地说:“怎么不动笔,你不会做?”
B -
人教版语文五上期末测试卷
三联小学五年级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班级:_____姓名:______总分:_____
第一部分:日积月累(30分)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jùpàlínghúndàoqièyòuhuòjǐnshèn()()()()() 二、下 -
苏教五上期末复习2
重点内容梳理 第七单元: 清平乐 翁媪 鸡笼 卧剥莲蓬 饯行 友谊 当作 随即 暂时 伫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诸暨 供给 秦家 积攒 运载 闷热 闷得慌 押解 差人 抡起 较量 掂量 彩
-
五上语文分类复习(精选五篇)
五年级上册期末分类复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guō wǎn yō chēng mǒu suān lǚ 勺一哎支种 心一 qiâ yù luî tàng guì pàn shân ( )读 犹( ) ( )阳 一( ) 书( ) 湖( ) 至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近在咫尺。和煦。狡黠。卷帙浩繁。
2.彩-采。慢-曼。幅-副。崇-祟。
3.c
4.b
5.名言名句略。
6.例:乐观的人,把失败看成垫脚石,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7.马 -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精选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复习资料精选 一、文中成语 娓娓动听专心致志五彩缤纷兴致勃勃怒气冲冲 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坚韧不拔绘声绘色 迅雷不及掩耳 聚精会神 依依不舍十年
-
一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研讨
期末复习计划研讨
一年级语文组期末考试是检验孩子们一学期以来学习成果的基本形式,也是老师、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取得好成绩同样也是老师、家长和学生最为期待 -
期末如何复习语文
期末如何高效复习语文 一、教材复习指导思想:教材中有的必考项目一定扎实掌握,争取基础知识拿满分! 1、考试之前用两周时间把课文后面的字词练习几遍,标准是:会读、会写,形近字
-
语文期末复习
一、成语解释1、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用仇恨报答恩惠。2、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者恼怒。3、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力量或力量薄弱。4、莫名其妙——
-
语文期末复习文档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