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田乡基层党建特色——“五访五帮五促”下基层大走访活动
大田乡基层党建特色——“五访五帮五促”下基层大
走访活动
2012年以来,大田乡以构建服务型干部工作队伍为载体,以现场办公、走访、座谈等为手段,深入开展“五访五帮五促”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即:访产业户,问致富经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访老村干部、村民代表等,问发展良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访意见户,问矛盾原由,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帮助排忧解难;访党员示范户,问见解,帮助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其主要做法有:一是明确“五访”,做到三个100%,即走访群众率100%、收集信息率100%、处置意见率100%。二是精细部署,工作落到实处。建好队伍,明确职责。组织乡村百余名干部共组建了37个工作队,分组分片,严格按照“周下村现场办公、月座谈宣传政策、季入户走访反馈”的要求,迅速下沉到所联系的村组开展活动。严格督查,狠抓实效。成立了活动督查组,主要对干部下基层走访、回访等情况和解决问题情况进行督查,形成每周班子会一汇报、每月一汇总、每个阶段一通报。三是分清步骤,形成工作常态化。不断完善“五访五帮五促”下基层工作机制,由2012年主要领导带队下到村组征集民意,到2013年分五个阶段,即传发动阶段、入户走访阶段、回访答复阶段、整改落实、总结提升,再到2015年提升为“一周一下村现场办公、一月一进组座谈宣传、一季一入户走访反馈”的全年常态化工作机制。
多年来该活动开展取得以下成效:一是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变上访为下访。各工作队成员克服困难,白天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晚上对群众进行夜访,详细了解每户群众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基本情况。变拖沓为高效。通过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沓等问题,既改进了作风、锻炼了干部、又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变误解为理解。过去是等着群众找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现在是通过“大走访”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了解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在走访过程中,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座谈的同时,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变无序为有序。针对意见、建议及存在困难等,各工作队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档案,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将问题处理的井然有序。三是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变民意为满意。针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乡主要领导主动下村召开村组或户代表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商议解决办法。变思路为出路。自2012年以来共采纳群众提出的笋竹产业、特色种养等50余个点子,由乡农业、企业等分管领导带头组成调研小组,对烟叶种植、发展生态农庄、笋制品深加工等5个议题深入调研。同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现共发展五黑一绿鸡、金银花生态种植、大棚蔬菜基地等8户。
第二篇:五特色宣传活动
五特色宣传活动
一、交通安全知识作品——手抄报
二、交通安全知识绘画比赛获奖作品
三、交通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照片
四、交通安全文艺演出——文明交通和谐龙陵文艺晚会
五、交通安全学习
六、国旗下的演讲——遵守交通安全法宣誓
七、周一早班主任例会——交通安全宣传
第三篇:三访五促下基层调研报告 2
三访五促下基层调研报告
-----xxx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在全县实施“三访五促下基层”活动,通过为期半个月深入村组调研,深刻感受到农村这几年变化之大,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氛,处处绽放着幸福喜悦。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与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本调研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认真分析xxx镇xxx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
一、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x镇7公里处,是属于丘陵地区.山川交加,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15户,1428人。党员35人(女党员4名),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200亩,退耕还林280亩,荒山荒坡治理100亩,植树造林500亩。现外出人口828人,在家人口600人。全村每年劳务输出80人,年收入300多万,发展种草2000亩。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畜牧业(羊、猪)、外出务工等,目前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二、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基本普及,都是用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基本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2户就有1户人拥
有一部摩托车。
三是电话、手机基本普及。在调查的农户中,70%的安装了电话,75%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实现了道路畅通,建起了村民学习、娱乐活动室。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为期半个月深入村组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民情,解决困难,帮定计划,走访102户群众,征求意见或建议发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现在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生产道路不通,西沟水库坝体地属于病险坝库,严重影响着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土地灌溉面积少,都要靠天下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三)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目前,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问题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党员、干部严重老化。由
于外出的人多,党员老化严重,党员平均年龄达到57岁。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导致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四、合理化建议措施
(一)紧抓政策机遇
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达,分别从不同角度解决“三农”难题,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这也是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中央政策,寻求各方支持和援助,从财政支出、企业扶助、农业生产补贴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帮助和实惠。
(二)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加强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小农场、形成规模建设。
(三)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
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
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开通生产道路15公里、绿化荒山500亩、修建混凝土水壕1200米、复建西沟大坝、培育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大病特困人员、完善党建工作、建立三访五促台帐。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五)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只有从组织上加强村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做到支部所在、民心所向。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三访五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三访五促”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四篇:富裕县五下基层活动方案
富裕县关于开展
文化惠民“五下基层”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层文化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按照市、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我县开展文化惠民“五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为宗旨,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以歌颂党、歌颂祖国、赞颂家乡为主题,结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激发我县人民建设和谐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活动时间
文化惠民“五下基层”启动时间为2010年6月8日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以文艺演出、图书展览、科普知识讲座、图片展览和电影放映等为主,也可根据实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1、龙江剧团要围绕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适时开展送戏活动。
2、文化馆组织好学校、社区、乡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由群众文艺爱好者编排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拓宽基层群众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3、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在社区举办“共享书香 快乐阅读”书展活动。各乡镇、村屯图书室要免费向农民开放。
4、科信局组织科技下乡活动。
5、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举办“畅想时代强音 共享文化盛宴”科普知识讲座。
6、广电局要开办“文化惠民专栏”节目,宣传报道相关活动,并播放相关专题节目。
7、送电影下基层活动。文体局负责组织电影放映队,在全县放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热点影片、获奖影片和科教片等。每村每月放映一场。
8、今年县里将举办民族风情节和体育运动大会,各乡镇要结合各地实际举办好适合本乡镇和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各乡镇要分别组织一次村屯农民篮球赛。
四、活动要求
1、做好舆论引导。各乡镇、社区要及时通报活动情况,主动联系新闻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及时反映基层群众对本次活动的真实感受,扩大舆论影响,吸引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
2、认真组织落实。县文体局与各乡(镇)、社区沟通协调,做好节目的安排和组织,各基层单位做好活动的各项工作,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和责任落实。
3、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以文化下乡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把文化惠民行动和科学文明新风送到千家万户。
五、领导小组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此项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王晓东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凤梅 政府副县长
成 员:
李 强 县文体局局长 刘 青 县广电局局长 郭广义 县农委主任 张立军 县科信局局长 孟宇红 中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吕 明 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文体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体局,办公室主任由李强兼任。
第五篇:厍东关乡五抓深化“四帮四促”活动
厍东关乡五抓深化“四帮四促”活动
在深入开展深化“四帮四促”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予以坚持和完善,切实推进“干部驻村”工作中,厍东关乡通过抓领导责任落实、活动方案制定、宣传氛围营造、督促检查深入、示范带动注重,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抓领导责任落实。该乡结合本地、本乡工作实际,以开展“干部驻村”活动及县委下派各县直单位干部驻村帮扶为契机,紧贴农村实际,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党建强载体促发展,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厍东关”为主题,认真研究,细化目标、明确步骤,认真组织、统筹兼顾,实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带头下基层、访群众,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把开展活动的实际成效列为对村、对站所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发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干部驻村”活动中来,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人人了解活动、人人参与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抓活动方案制定。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中心,按照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以实施“五项重点行动”和“五大先锋工程”为载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扎实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改进,激励关怀机制不断完善,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党性锻炼更加自觉。2009年以来,全乡发展党员37名,平均年龄48岁,其中新发展农民工8名。截止目前,全乡20个党支部获县级表彰“五好”基层党组织2个,乡级表彰“五好基层党组织”9个,拟创建为乡级“五好”党支部5个,拟创建为县级“五好”党支部3个,拟创建为市级“五好”党支部1个。
抓宣传氛围营造。利用专栏、组织收看远程教育、发放宣传
— 1 — 资料等形式,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明确专人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注重在活动中发现典型,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推动主题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抓督促检查深入。一是实行“双重负责制”,即乡党委从乡直各机关单位中挑选精干力量下派到各村开展驻村工作,指导、协助各村拟清发展思路。二是强化督导,严格考核。采取召开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定期调度等方式,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对开展“干部驻村”活动的考评。三是落实目标责任书,将开展“干部驻村”活动列入工作日程,并把目标责任书进行层层分解,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切实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抓示范带动注重。把开展“干部驻村”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开展 “四帮四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村级党建工作走在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前面。一是实施乡领导联系挂钩责任制,对联系挂钩村的经济工作、民生事业、稳定等各项工作实施全面的挂钩指导;二是在各村建立便民服务站点,公布机关、村“两委”干部工作职责、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办事,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负责制等制度,努力争创“服务型”党组织;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党组织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内监督制度、依法行政制度、监督考评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完备的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争创“效能型”党组织。(厍东关乡党政办 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