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

时间:2019-05-12 00:5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

第一篇: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

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

【作

者】周 娜 【摘要】

【摘要】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 号),自2017 年1 月1 日起施行。政府会计由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构成,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对于如何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会计科目如何设置、核算分录如何记录,是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5-0026-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于2015年10月23日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 号,简称《基本准则》),自2017 年1 月1 日起施行。《基本准则》出台后,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预计将陆续出台。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政府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预算会计要素与财务会计要素并存、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并存,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将就以上“并存”的具体实施予以规范。以上“并存”如何具体实现、会计科目如何设置、核算分录如何记录才能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同时还能满足编制两种报告的需求,这是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研读《基本准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新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准则制度,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准则》出台的背景

在《基本准则》出台之前,我国政府会计领域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等。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预算会计标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比如:不能如实反映政府资产的真实情况,不利于政府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没有科学的政府运行成本核算体系,不利于科学评价政府的运营绩效;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能方便地进行报表合并及提供信息准确、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8月31日修订的《预算法》也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简称《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改革方案》提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总体目标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基本准则》作为统驭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概念框架”,就应运而生了。

二、《基本准则》的重大制度理论创新 《基本准则》是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和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其重大制度理论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了双会计核算体系。双会计核算体系指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该体系中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

2.确立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基本准则》中提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首次在政府会计体系中提出财务会计要素,其中“收入”、“费用”有别于现行预算会计中的收入和支出要素,这两个要素将用来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运行成本,科学评价政府资源管理能力和绩效。“资产”、“负债”两个要素,按照政府会计改革最新理论成果也有了新的定义。

3.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基本准则》提出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五种资产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三种负债计量属性。《基本准则》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即政府会计主体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金额能够持续、可靠计量。这样规定,既体现了资产、负债计量的前瞻性,也充分考虑了政府会计实务的现状。

4.构建了双财务报告体系。基于双会计核算体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基本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既编制决算报表,又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

三、《基本准则》中双核算基础及“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解读

根据《基本准则》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将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核算基础。

根据《基本准则》第三章第十八条和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政府会计的会计要素将包含“3+5要素”。

也就是说,政府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基础并存的报告体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类会计要素并存的核算体系。

四、双核算基础及“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具体实现方案的设想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双核算基础及“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一些具体实现方案的设想,具体如下:

1.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的科目设置及会计核算分录。

方案1:在预算会计中设置一个中间过渡科目,暂且命名为“预算执行”科目。同时,按照三个会计要素设置三类会计科目。在实际操作中,“预算收入”会计要素可能设置多个一级会计科目,同时设置表示资金来源及用途的二级、三级明细科目,如“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科目,“预算支出”会计要素也同样设置会计科目。为方便举例,假定本文案例中的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分别为“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预算结余——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

(1)假设A单位为政府会计主体,实际收到财政预算收入100000元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执行 100000

贷: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 100000(2)A单位实际发生支出50000元且实现付款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0000

贷:预算执行 50000(3)A单位期末结转预算收支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 100000

贷:预算结余——财政补助结余 100000 借:预算结余——财政补助结余 50000

贷: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0000 “预算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表示预算实际执行的收支结余,余额为贷方时表示实际收到的预算收入金额大于实际支付的预算支出金额,存在结余;余额为借方时表示实际支付的预算支出金额大于实际收到的预算收入金额,代表可能仍有部分预算拨款未到位。

“预算执行”科目的期末余额与“预算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方案1的优点:利用中间过渡科目,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在实际收款和支付时予以确认,期末予以结转,符合《基本准则》第三章第二十条“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的规定,也符合先确认再结转的常规会计核算思路,易于理解和掌握。方案1的缺点:①多了一类中间过渡科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核算系统数据冗余。②到款时财务会计确认了收入(详见下文),此处预算会计确认收入,有重复确认的嫌疑,与《基本准则》中两种会计体系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指导思想略显冲突。

方案2:为弥补方案1中的缺点,本方案不设置中间过渡科目,而是直接将“预算结余”科目既作为中间过渡科目,又作为最终结余科目,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实际收款和支付时不做传统意义上的“确认”,而是直接结转到“预算结余”科目,将“结转”作为另一种方式的“确认”。

(1)政府会计主体A单位实际收到预算收入100000元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 100000

贷:预算结余——财政补助结余 100000 收到拨款收入时不直接确认而是结转该笔收入,将结转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确认”,而“预算收入”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为实际执行的预算收入金额。(2)A单位发生支出且实际支付50000元款项或额度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结余——财政补助结余 50000

贷: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50000 发生支出且实际支付款项或额度时直接结转该支出,将结转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确认”,而“预算支出”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为实际执行的预算支出金额。

(3)期末无需再结转预算收入、支出,“预算结余”科目余额表示预算执行的收支结余情况,贷方余额表示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资金;借方余额表示预算实际支付金额大于实际收到的预算收入金额,说明预算拨款未到位。

方案2的优点:①省略中间过渡科目,避免数据冗余;②采用不确认收支而直接结转收支的非常规思路,将结转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确认”,收支核算分录简便,月末无需结转收支,核算量比方案1大幅减少;③到款时财务会计确认收入,而预算会计不确认仅结转,与《基本准则》中二者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指导思想一致。

方案2的缺点:因无中间过渡科目,发生收支时直接结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等 科目核算方向与传统核算收支的方向相反,借贷方表示的意义也与传统核算方向意义相反,不利于理解和掌握。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是编制政府决算报告的基础,预算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必须满足政府决算报告的需求。根据目前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要求,上述两种方案设置的科目以及根据资金来源类型细化的“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等明细科目,结合包含类款项在内的项目管理区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及类款项,可以满足政府决算报告中各个维度的数据填报需求。针对以上两种方案,笔者更倾向于选择方案2。对于方案2的缺点,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弥补:通过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规范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借贷方含义,或者直接将其理解成结转收支。

2.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下的科目设置及会计核算。根据《基本准则》第四章的规定,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根据《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财库[2015]223号)中的《资产负债表》样表,资产类和负债类的报表项目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差异不大,所以预计政府财务会计中资产类和负债类会计科目也不会变化太大,本文暂不讨论资产、负责、净资产这三类科目的具体设置。

根据《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中《收入费用表》样表,收入项目也是在目前行政单位收入项目(财政拨款收入、其他资金收入)和事业单位收入项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收益”项目,变化不是特别大。本文根据样表中收入项目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一级收入科目。

支出项目变化较大,现行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支出项目为“财政拨款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项目,其中“财政拨款支出”项目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中细化为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及项目经费等,也就是仅财政拨款支出需要细化到人员、日常公用经费;现行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支出项目为“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等项目,其中“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项目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中细化为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及项目经费等。从以上报表支出项目来看,支出项目大体上是按“经费来源或去向”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即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

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中《收入费用表》样表中支出项目为“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折旧费用”、“摊销费用”、“财务费用”、“经营费用”、“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费用”等,与现行的支出项目完全不同,是按照支出经济科目、资金去向和权责发生制中各类期间费用进行分类的。究其原因,根据《基本准则》的思路,资金来源的核算是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进行的,即在“预算支出”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而在政府财务会计中仅核算支出经济科目及期间费用等。据此,政府财务会计的费用类科目设置会有较大变动,只需直接设置支出经济、资金去向及期间费用等相关科目,不需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等反映资金来源及用途信息的明细科目。也就是说,在科目设置上,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明细科目包含了“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等资金来源及用途信息,同时也包含经济支出及资金去向信息,而《基本准则》体系下的科目,把上述现行科目信息一分为二,分别体现在政府预算会计科目和政府财务会计科目中。

根据以上分析,为方便举例,暂且设置与报表项目一致的一级会计科目,包括“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折旧费用”、“摊销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1)政府会计主体A单位收到零余额授权支付额度100000元,已到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0000 因额度已到账,故需根据收付实现制记录预算收入的执行情况,为方便举例,本文暂且以前文中的方案2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借:预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 100000

贷:预算结余 100000 上述两个分录(财务会计确认和预算会计结转),体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二者分工明确,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还能满足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套报表填报需求。

(2)A单位发生费用类支出,购买了一批价值5000元的办公用品,且已实际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和服务费用——办公费 5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 因该费用类支出发生了实际支付,预算支出实际执行了,故需同时按照预算会计及收付实现制记录预算执行情况,仍以前文中的方案2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发生费用类支出且实际支付时,需结转一笔预算支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结余 5000

贷: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000 上述两个分录同样完成了财务会计确认、预算会计结转,二者分工明确,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也能满足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套报表填报需求

(3)若A单位发生费用类支出,购买了一批价值5000元的办公用品,但未实际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和服务费用——办公费 5000

贷:应付账款 5000 因该费用类支出未发生实际支付,按照收付实现制,不需要“确认”(结转)预算支出,故不需要做预算会计分录。

(4)若A单位发生非费用类支出,退还了设备供应商甲公司质量保证金10000元,且已实际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质量保证金——甲公司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因该笔款项的支付不属于预算执行的费用类支出,故不需要“确认”(结转)预算支出,不需要做预算会计分录。

(5)若A单位购买一台价值50000元的固定资产(不考虑税费),款项立即支付。此次采购不属于政府采购,故不必直接支付,而使用授权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0 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假设按规定计算需计提1000元折旧,会计分录如下:

借:折旧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000 固定资产购买时不再一次性计入支出,而是通过折旧逐月计入费用支出。

同时,因实际购买设备及立即付款执行了预算支出,故需同时确认(结转)预算支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算结余 50000

贷: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50000(6)A单位购买一台价值50000元的固定资产(不考虑税费),款项未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假设按规定计算需计提1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折旧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000 因核算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本次采购未支付款项,故不“确认”(结转)预算支出。

五、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分录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凡是发生费用支出且实际支付的,需要做双分录,即既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会计分录又需要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预算会计分录。按照这个规律,可以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设置条件判断,符合条件的业务,在财务人员录入完成财务会计分录后,系统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或者提示财务人员编制预算会计分录,以免遗漏或重复。费用支出类分录具体判断条件为:借方科目为费用类科目,贷方科目至少包括“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现金”等科目中的一种。如果符合该条件,计算机就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金额以贷方支付金额为准。

收入类分录具体判断条件为:借方科目至少包括“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现金”等科目中的一种,贷方科目为收入类科目。如果符合该条件,计算机就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金额以借方款项金额为准。

主要参考文献:

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2015-10-23.

财政部.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财库[2015]223号,2015-12-02.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2012-12-05.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2012-12-19. 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2013-12-18.

李桂萍,尹丛丛.中国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与IPS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之比较[J].财会月刊,2016(16).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浅析

作者:李国栋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7期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区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和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一)思想认识偏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事业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枝笔”就可以报销,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单位里的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核,超标的、不规范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工作并不重要,有无会计资格证和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单位报账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和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管理方式简单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1人管10多个或更多单位的账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统管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施监督的优势,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难以对单位的报账员送来的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有: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无论反映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忙于报账、结账和记账,而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产监管不到位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监管了支出,对各事业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的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相分离,这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会计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特别是对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中心账与事业单位实物不符。经费使用部门只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忽略资产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而会计中心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四)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缺陷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督政策的变化和重点无法及时掌握,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真正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在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而财政部门认为事业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督,形成了新的监督漏洞。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完善对策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相互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良好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二)强调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与财务管理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取消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仍是事业单位本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会计核算中心其独立核算性质不变,财务管理形式不变,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的安排不变,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单位收入、控制经费支出仍是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防止单位人员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而忽略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三)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需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单位需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会计核算中心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用款进度,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

(四)完善内外监控制度,杜绝内部腐败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的风险也大为集中,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和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按照规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大额费用的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及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让社会和群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五)完善财产管理机制,确保财产物资安全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安排专人对单位财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单位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各监督检查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六)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尽快制定一套统一和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统一执行,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事业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和滥用钱物的现象。

第三篇:会计基础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简介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一、资产类

(1)库存现金: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3)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4)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5)应收票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6)应收股利: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7)应收利息: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8)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9)其他应收款: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10)坏账准备: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11)预付账款: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12)材料采购: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13)在途物资: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14)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15)周转材料: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6)库存商品: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7)材料成本差异: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18)委托加工物资: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19)发出商品: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20)商品进销差价: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21)存货跌价准备: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2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23)长期应收款: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一年以上收到的款项)。

(24)固定资产: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一年,有实物形)。

(25)累计折旧: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损耗。

(2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27)工程物资: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28)在建工程: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29)固定资产清理: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

(30)无形资产: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31)累计摊销: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3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33)商誉:核算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

(34)长期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35)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6)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负债类

(1)短期借款: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下(含1 年)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4)预收账款: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5)交易性金融负债:核算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6)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科目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7)应付股利:核算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8)应付利息: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

(9)应交税费: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10)其他应付款: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11)长期借款: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不含1 年)的各项借款。

(12)应付债券: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13)长期应付款: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14)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四、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或股本):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或股本。

(2)资本公积: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3)盈余公积: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4)本年利润: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5)利润分配: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五、成本类

(1)生产成本: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劳务成本: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六、损益类

(1)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3)投资收益: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4)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5)营业外收入: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6)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7)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8)其他业务成本: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9)销售费用: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10)管理费用: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11)财务费用: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12)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13)营业外支出: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14)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第四篇: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基础工作

张辉

会计核算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单位内部实行会计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会计核算中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一)会计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过规定,《规范》第三十七条重申了《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即要求对下列会计事项,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包括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会计事项。

(二)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会计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进行审计制度的安排中,应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促进企业改进预算,把会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作为会计工作的方法。

(三)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较为薄弱。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考虑,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而且设施简陋,缺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办公条件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这些人往往身兼数个单位,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一)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该在其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以及责权发生制等均有其各自的优越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此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其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销售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存货和材料采购的成本核算工作等,将企业独特的特点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法规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二)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

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是提高我国起来会计核算有效性的基础。个人认为,企业的账目之所以含混不清、企业的核算之所以取不到应有的成效,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来自于企业项目管理的不完善,其财务人员无法清晰的辨明项目的成本应该归于何方,而企业的管理者也因为项目的纷繁复杂而难

以进行有效的归类,这便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模糊和低效。所以,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才有助于财务人员理清项目,从而对项目进行有效、科学的核算及控制。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化,广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大财务人员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使他们主动学习,领会会计职业道德内涵,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使其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各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建立考核制度,使其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四)加强外部监督和规范化建设。

从当前很多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管理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太现实的,这时候,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账簿体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在适应本企业环境与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变更会计核算工作,创新核算的方法,并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个人认为,企业在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模式时,应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

三、小 结

会计核算作为一种会计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出了会计核算下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加强措施,希望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会计信息和可以借鉴的地方。

第五篇:如何设计政府非税会计简易核算

如何设计政府非税会计简易核算? 2011-08-11 本文行家:leizi432000

政府非税会计简易核算是反映与监督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即非税收入的收缴、划解、退付和结算等活动的收支情况,是一种简易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参

政府非税会计简易核算是反映与监督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即非税收入的收缴、划解、退付和结算等活动的收支情况,是一种简易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简明核算说明

1、政府非税会计核算的理论依据就是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2、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各种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3、政府非税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

4、政府非税会计核算的基本任务是反映和监督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划解、退付和结算等经济活动,监督政府非税收入的执行情况。

5、政府非税会计核算的记账方法、会计期间、报表编制、记账货币以及计量单位等等,均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6、政府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记账依据,进行真实地反映与监督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划解、退付和结算活动。

7、政府非税收入的会计报表应当是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报送及时,对于重要的经济事项应予以表外披露与揭示。

8、政府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理论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即现金收付制,会计处理的方法前后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9、政府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应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主要审计政策性层面和技术性层面,审核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的库存数额是否账实相符。收缴、划解、退付和结算等业务活动是否进行结算、有无异常情况。

10、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原则是,任何执收单位应当依法征收或者收取政府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缓征、减征、免征。

二、政府非税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第101号科目,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1.1、“政府非税专户存款”会计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在各专业银行开设的各项政府非税收入、业务往来和其他款项的存取及存款利息。

1.2、“政府非税专户存款”会计科目的用途。收到政府非税收入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政府非税收入的存款数额;该账户不允许出现贷方余额。

1.3、“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的管理要求。本科目按开户银行设置“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日记账簿”。出纳人员应该将银行传来的电子收款信息与收入日报表核对无误后,根据收入明细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与收款金额不一致的,应返回银行查明原因。“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日记账簿”应日清月结,并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同时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2、第102号科目,应收款项。

2.1、“应收款项”会计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与其他单位发生的临时应收款项。

2.2、“应收款项”会计科目的用途。确认应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款项时,借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

2.3、“应收款项”的管理要求。本科目应该按应收明细账户设置明细账簿,至于预付业务较少的单位也可以通过“应收款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每年末或每个明细账户中作有借方全额的,应当通过电话查询或派人核实,证实期末余额的正确性。

3、第201号科目,待结算收入。

3.1、“结算收入''会计科目的性质属负债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收到的待结算收入。包括预收款项、待处理款项、保证金、暂扣款、待分成款项、待扣成本款项和其他暂存款项等。

3.2、“待结算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收到款项时,借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还或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确认或分成结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政府非税收入数额。

3.3、“待结算收入”的管理要求。本科目按收入性质设置“预收款项”、“待处理款项”、保证金、暂扣款、“待分成款项”、“待扣成本款项”和“其他不明性质款项”等明细科目,并在二级科目下,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待结算收入——预收款项”,核算本级执收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根据有关规定向缴款义务人预收的暂时不能确定为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款项,如:诉讼费、暂扣款、保证金等;“待结算收入——待处理款项”,核算一般缴款书信息不全或未使用一般缴款书缴入汇缴结算户的款项,如:执行款、缴款义务人的转帐款、电汇款、上下级返还或上解分成收入的转账款项等;“待结算收入——待分成款项”,核算本级执收单位征收的可确认的尚需进行上下级或同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待结算收入——待扣成本款项”,核算本级执收单位征收的可确认的尚需扣减成本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待结算收入——其他暂存款项"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收到的代收款等往来款项。包括代收的书本费、会议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4、第202科目,暂存款。

4.1、“暂存款”会计科目的性质属负债类。本科目用于核算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收到的其他性质的款项。包括代收的水电费、保险费等等。

4.2、“暂存款”会计科目用途。收到款项时,借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记本科目;支付业务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本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数额。

4.3、“暂存款”的管理要求。本科目按资金性质、缴款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5、第203号科目,应付利息收入。

5.1、“应付利息收入”会计科目性质属负债类。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收到的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的利息。

5.2、“应付利息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确认利息时,借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记本科目;划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收入”等有关科目。本科目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划转的利息收入数额。

5.3、“应付利息收入”的管理要求,应该按照“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的明细存款户所发生的利息收入进行明细核算,以免漏记或重记存款利息。

6、第301科目,应缴国库非税收入。

6.1、“应缴国库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性质属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应缴入财政国库或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相抵的余额。

6.2、“应缴国库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确认应缴时,借记“政府非税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已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专款”科目,本科目清缴后,其余额为零。

6.3、“应缴国库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本科目应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设置“应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和“应缴财政专户非税收入”等明细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其中:“应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核算年末应纳入地方财政国库管理而暂未纳入管理的非税收入款项,本科目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应缴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核算年末应纳入地方财政专户管理而暂未纳入管理的非税收入款项,本科目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7、第302科目,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

7.1、“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会计科目性质属净资产类。本科目核算暂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收、支相抵的余额。

7.2、“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核拨时,借记“暂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已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科目,本科目清缴后,其余额为零。

7.3、“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本科目按执收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8、第401号科目,政府非税收入。

8.1、“政府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性质属收入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收到的确认为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的款项,即本级执收单位征收并已确认为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的款项以及上级返还、下级上解确认为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的分成款项。包括:政府性基金(附加)、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的款项。

8.2、“政府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政府非税收入”核算本级执收单位征收并确认为本级应纳入财政国库或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确认为收入时,借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或“应收款项”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退还资金或结算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年末贷方余额结转至净资产类的“应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的贷方。其结算分录为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国库非税收入”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余额为零。

8.3、“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本科目应该按照收入管理的方式设置“应缴国库非税收入”、“暂留用政府非税收入”等明细科目。本科目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9、第501科目,划缴国库非税收入。

9.1、“划缴国库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性质属支出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中划缴至本级财政国库或专户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包括划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和划缴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本科目按照划缴非税收入的方向设置“划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和“划缴财政专户非税收入”等明细科目。

9.2、“划缴国库非税收入”会计科目的用途。“划缴国库非税收入”核算从汇缴结算户中划缴至本级财政国库的非税收入。划缴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年末借方余额结转至净资产类的“应缴国库非税收入”借方。其结转分录为:借“应缴国库非税收入”科目,贷记:“划缴国库非税收入”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余额为零。

9.3、“划缴国库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本科目按收入类别、项目和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10、第502科目,政府非税收入核拨支出。

10.1、“政府非税收入核拨支出”会计科目的性质属支出类会计科目。本科目核算暂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使用政府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支出。

10.2、“政府非税收入支出”会计科目的用途。拨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年末借方余额转入净资产类的“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科目借方。其结转分录为:借记“核拨政府非税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余额为零。

10.3、“政府非税收入核拨支出”的管理要求。本科目应按支出项目设置“经常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支出”等明细科目。其中:“经常性支出”核算从汇缴结算户中直接支付用于单位工资福利、公用经费等支出,本科目按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建设支出”核算从汇缴结算户中直接支付用于单位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等支出。本科目按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其他支出”核算从汇缴结算户中直接支付用于单位其他支出,本科目按执收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年终清理结算与会计报表

1、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会计应定期、及时地进行会计结账,结算期限为每月一次。结账的具体办法,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

2、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会计在会计结束前,应当进行年终清理结算。

2.1、在终了前,要核对政府非税收入计划执行情况。非税收入汇缴结算专户会计应将本级政府非税收入计划执行数与部门、单位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实际数核对清楚。

2.2、清理本政府非税收入。对属于本的政府非税收入,应在年终前如数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并按规定划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2.3、与开户银行进行对账。终了后,及时与各开户银行对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清理往来款项。对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暂存款、应收款等各种往来款项,要在终了前认真清理结算。

3、经过年终清理和结算,即可办理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

3.1、结清旧账。将非税收入账户的借方、贷方结出全年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表示转入新账。

3.2、将各账户上年余额直接记入新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发生额。

4、会计报表

政府非税收入会计报表是反映本级政府非税收入计划执行情况及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表、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划缴表、正府非税收入分成表等会计报表。

四、主要业务分录举例

1.1、收到政府非税收款项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政府非税收入、贷:待结算收入、贷:暂存款、贷:应付利息收入、贷:相关会计科目。

1.2、支付政府非税专户存款时,借:待结算收入、借:暂存款、借:应缴国库非税收入、借: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借:政府非税收入、借:划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借:政府非税收入核拨支出、借:相关会计科目,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2.1、确认政府非税收入等项目的应收款项时,借:应收款项,贷:政府非税收入、贷:待结算收入、贷:暂存款、贷:应付利息收入、贷:相关会计科目。

2.2、收回政府非税收入等项目的应收款项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应收款项。

3.1、收到待结算收入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待结算收入。

3.2、退还或支付待结算收入时,借:待结算收入,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3.3、确认或分成结转待结算收入时,借:待结算收入,贷:政府非税收入。

4.1、收到暂存款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暂存款。

4.2、支付暂存款时,借:暂存款,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5.1、确认并收到政府非税存款利息收入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应付利息收入。

5.2、划转应付利息收入时,借:应付利息收入,贷:政府非税收入、贷:相关会计科目。

6.1、确认应缴国库非税收入时,借:政府非税收入,贷:应缴国库非税收入。

6.2、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款项时,借:应缴国库非税收入,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7.1、待拨付政府非税收入支出时,借:暂存款,贷: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

7.2、实际拨付时,借:待核拨政府非税收入,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8.1、收到或确认政府非税收入时,借:政府非税专户存款、借:应收款项,贷:政府非税收入。

8.2、退还资金或结算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时,借:政府非税收入,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贷:应收款项、贷:相关会计科目。

8.3、年末将政府非税收入转入净资产类账户时,借:政府非税收入,贷:应缴国库非税收入。

9.1、划缴收入时,借:划缴国库非税收入,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9.2、年末将“划缴国库非税收入”账户借方余额结转至净资产类“应缴国库非税收入”时,借:应缴国库非税收入,贷:划缴国库非税收入。

10.1拨付政府非收入支出时,借:政府非税收入支出,贷:政府非税专户存款。

10.2、同时结转,借:核拨政府非税收入,贷:政府非税收入支出。

下载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政府会计双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模式的实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集中核算之利弊谈5则范文

    会计集中核算之利弊谈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集中核算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会计集中核算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大集团总公司 郭凤丽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系统工......

    基础会计销售过程核算说课(推荐)

    《销售过程的核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销售过程的核算》。我下面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

    浅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精选五篇)

    浅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 摘要: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近......

    谈和谐政府的行政模式

    谈和谐政府的行政模式 一、必要性 1.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交流使得人们的法律意识,人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亟待要求政府改变其行政模式 2.政府以前的全能型行政模式存在的弊端......

    政府内部审计与会计集中核算[5篇范文]

    政府内部审计与会计集中核算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述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组织中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

    浅谈政府收支分类下的会计集中核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政府收支分类下的会计集中核算 作者:王庆保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1期 政府收支分类,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以全面、准确、......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探讨 胡学峰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合并报表编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章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