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创”背景下湖南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双创”背景下湖南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摘 要】论文以问卷星为调研工具,对湖南省六所高校的2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传统观念束缚、促进女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构建新型创业意识教育体系等对策来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questionnaire star as the research tool,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on-the-spot interview to the 200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x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On this ba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ideas,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build a new education system of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4-0106-02
引言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高校大学生群体由于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特性,必将成为创业队伍中的生力军。而女大学生的创业一般不被看好,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女大学生创业的比例确实不如男大学生,而一旦创业,其成功率却高于男大学生。因此,关键的问题在于女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为何不如男大学生?其中创业意识起着关键作用。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对湖南省6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展开了调研(其中包括湖南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女子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通过调研发现,湖南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创业缺乏自主性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对“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一问题,50.98%的女大学生选择“有合适机会的话会考虑”;5.88%的完全没有想过;33.33%的女大学生考虑过创业;9.8%的表示尚未考虑过。而且在国家提出“双创”政策、政府积极响应和支持引导的情况,52.94%的湖南女大学生表示对国家“双创”扶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其他相关鼓励政策并不了解;她们当中仍有15.78%的人认为创业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难”,可见即使女大学生们有想法进行创业,但却极少有人积极主动地提出创业想法和了解并利用“双创”扶持政策。缺乏创业的自主性不仅影响到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而且会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陷入僵局。
2.2 创业目的定位不清晰
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显示,湖南省女大学生其实对创业的理解还不深,在“对于创业,自己是否清楚在做什么”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1.76%的女大学生表示很清楚,比较清楚的有19.61%,不太清楚的占64.71%,完全不清楚也占3.92%。在回答创业的动力时,有58.82%的女大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相较于成为一名被雇佣者,创业更能带给她们自由的时间。由此可见,当前女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大部分是基于急于解决就业问题之上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
2.3 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力量薄弱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被调查者很支持女大学生创业,不太看好或不支持的也占33.33%;调查结果也显示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放弃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比例高达65.68%。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力量薄弱,致使她们逐渐丧失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趋势就很难以形成。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以上概括了湖南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缺乏,从而导致创业动力不足,也反映出国家、社会及高校对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和教育上缺位,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1]。
3.1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
女大学生就业率低下,就业质量也不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创业就是最富挑战性和最优的选择。因此在“双创”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利用“双创”提供的良好政策并?对湖南女大学生的独特性进行创业意识教育,改变当前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从而进一步地增强她们对创业的了解,激发她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她们的创业能力。
3.2 创业意识培养是构建高校新型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
新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女大学生能准确地判断自身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与素质。而当前,湖南省在针对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上尚处于经验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体系。受“双创”的一系列政策的影响,要求湖南省各级政府及各大高校应加快新型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努力建设新型女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女大学生创业。
3.3 创业意识培养是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阶段是“三观”、个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女大学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培养创业意识,未来能把创业理论付诸实践,不仅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也能为女大学生自身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促进女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势必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们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因此,高校应及时改革创业教育内容和体系,以顺应这种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双创”背景下培养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虽然“双创”政策下湖南省政府?榕?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创业平台和政策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女大学生创业仍存在一系列譬如自身能力薄弱,缺乏对创业的正确认识等问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4.1 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里,“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观点一直影响着社会大众。这样无处不在的观念不仅将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入歧途”,也致使女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无法对自身的创业能力做出精准的评估,往往半途而废。所以,湖南省各地高校要支持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倡平等就业、创业的观念,改善对女大学生创业不利的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创业思想,使女大学生积极了解国家“双创”政策,形成符合自身能力的创业意识。
4.2 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心理疏导
“双创”背景下湖南女大学生创业方面表现出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表明当前湖南省女大学生在创业心理方面存在各种迷茫和困惑,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积极疏导[2]:①开展深入的创业心理指导。湖南省各级政府和各大高校应抓紧组建专业的女性创业心理指导团队,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专业而深入的创业心理辅导。通过此举措以期改善女大学生传统的就业、创业心理,变被动为主动,解除困惑,提高自身创业能力,使她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坚持不懈。②积极开展女性创业成功交流会。通过邀请成功的创业女性与湖南省女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4.3 构建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支持体系
湖南省政府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为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泛的创业平台和政策支持,但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仍然不足,女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提高。究其原因,湖南省关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体系的创新没能赶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传统的创业意识教育体系已并不适应当前“双创”政策的需求。由此可见,构建“双创”下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支持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主要包括:①改革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理念;②形成针对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师资队伍;③优化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课程体系;④建设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
【参考文献】
【1】贾海燕.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学,2017.【2】周娜,张军毅.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与思考[J].河北企业,2013(7):103-104.
第二篇:浅谈“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实证结果表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双创”精神的培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讲述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如何实施,概括了通过“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生所面对的巨大就业压力等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创业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更应与时代共同前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和创业,使解决就业难、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得以摆脱,还可以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角色、发展健全人格。本文对此做出详细的说明。[1]
一、“双创”的提出背景
1.“双创”如何被提出
从15年起,教育部就开始下达“双创”教育的改革,更在16年10月18日创建了全国双创周,而“双创”的最早提出,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时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由此,大众开始逐渐关注“双创”,而“双创”也逐渐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2]
2.“双创”提出后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是近两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大学生走出校园的同时,面临着失业的挑战,而且许多用人单位也不愿用新人,一些企业更不愿花费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所以,许多大学生就选择了创业。
在“双创”这个大背景下,努力抓住机遇去创新转型,是各行各业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我们,又要如何创造机会、把握时机呢?“双创”提出后,不少高校也同时开展了不少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活动,如成立“跑腿公司”、“家教公司”等,而且大学生创业的风险需要我们自己承担,这对大学生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3]
3.“双创”教育提出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人,社会失业人员高达57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更是高达800万人,而这三流合一,就汇聚成了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是与日俱增,而这些都成为了大学生们所要面临的就业问题。因此,“双创”教育刻不容缓。
二、“双创”给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的影响
1.高校如何将“双创”落实
何为“双创”精神呢?“双创”精神不但包含“创新创业”这种行为层面,而且还包括“精神”这种思维层面。高校们更是举一反三,今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深化“双创”教改师范高校名单,这则说明了“双创”正在接近每一个大学生,逐渐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高校应当注重校园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中,高校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加开放,让企业家进入校园,从而使大学生创业更加面向社会乃至全国市场。
2.高校“双创”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培养“双创”性人才,是每所高校必不可少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双创”精神的素质培养主要有三点:一是将大学生们对不良路径的依赖打破,使大学生完全的自主创新;二是利用高校的特长,建立由高校主导的大学生“双创”精神培育“大众支持网络”;三则是利用校园的优势,建立校园孵化中心让大学生们将创业先在校园进行实践,在校园内进行实践创业,然后再逐渐走出校门,面向大众。[4]
三、大学“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兼容性
1.大学素质教育与“双创”的重要性
首先,大学的教育与高中大不相同,因此,就需要从高三的阶梯上来的学子们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自制力。其次,有些大学生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并不是单纯的不出校园,而是思想被校园牵制。并不可能每??大学生都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后,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正是“双创”的基石。因此,素质教育是“双创”的垫脚石,而“双创”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让我们用自己的思想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
2.素质教育给“双创”带来的好处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由实践可证: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双创”教育的建设,而这一思想正是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践。[5]
3.二者相融之处
当前,大学生是“双创”活动的主力,而高校又是“双创”活动的主战场。高校对“双创”的教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双创”精神的建设,而这一思想则需要素质教育实践。从教育上讲,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合处。如:培养创业者的创新精神,是创业教育中不容忽视之处。而创业者精神中勇于进取、不畏挫折等的良好品质,又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R]2014(9)
[2]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
[3]王鸣.创业教育视域下王鸣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4]刘蓓蓓.”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曲镇巧培育娇究[D].山东大学,2016.(5)
[5]张秀英-《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30
第三篇: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研究
摘 要: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分析,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提出不足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一、现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成功的创业者喜欢到处分享经验,失败的创业者往往躲得远远的不让世人所了解,久而久之容易让大家犯了“幸存者偏差”,可实际上失败的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凭一腔热血贸然上了战场,拿着市面上的创业教材一头扎进创业堆中,殊不知创业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荆棘路。中国每天诞生的新公司多达4千家,但从中国工商局2013报告显示,从2008到2012年内,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短语5年的接近60%,我国企业存活率十分低。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创业关注极高,增幅也较快。在2016年创业报告调查涉及的来自一千多所高校的四十万余名大学生中显示,九成考虑过创业,超过十二万名大学生正在创业或有过创业经历,且主要目的是有创新的意愿即“机会型创业”,渴望靠自己的知识和努力成就一番事业。随着双创时代的持续推进,如何为高校大学生逐渐壮大提供更健康高校的保障将尤为重要。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分析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知网查询显示被SCI和EI等国际权威检索引擎检索到的我国创业教育类文章屈指可数,说明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层次有待提高,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设计、培训流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需有待深入。目前,国内高校虽陆续开设了创业基础(KAB、SYB等)类课程,但课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创新,在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有待完善,对毕业生离校创业缺乏跟踪指导。
高校教师授课大都还是讲授的方式,而创业教育需要学生不单单基本的课程理论知识,还需更多的课程实践中总结经验,实践教学在大部分高校中未能开启,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会逐渐遗忘,只有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才能发现实际情况与书本理论之间的差别,才能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遇到?L险与困难时才不会自乱阵脚。
2.高校大学生创业资源不够完善
创业是一项系统性行为,创业需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经验指导,风险控制等等,要创业需从这几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而在高校中创业大学生往往不能获得资金、技术、经验上的支持,很多项目无法持续进行下去,最终失败告终,不成功的创业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影响他们正确认识创业。
3.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许多高校对创业创新教育不够引起重视,师资力量配备主要来源于行政单位及教育单位,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本身没在企业工作、不具有创业实践经验,使得课堂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成效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周期性较长,一般高校倾向于选择能够给学校迅速带来效益项目,也使得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师资力量投入有待商榷。当然也有高校通过聘请在企业方面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以讲座形式完成授课,这种方式不固定、不系统、不完善,对学校的整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起不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对策研究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不仅包括具体的培训科目、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还包括培训的目标设计(培训何人做何事)、培训过程和方法(谁用什么手段培训谁)、培训绩效评价(如何衡量培训结果)等。创业教育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创业人才。因此,创业教育体系应由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参与建设。
实践教学力度加强。理论教学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动手动脑,不断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创业人才。
奖励机制设立。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负责机构可设立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创业目的是为了他们毕业后有更好地生活,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如通过自己的模拟创业获得适当奖励予以激励,会点燃他们心中的创业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以教育分院为例,学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专业实习,如学生心理辅导、学生的集体建设等,并给予相应奖励。
2.成立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立高校创业园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责无旁贷。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号召,各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教学模式,配备专职行政、教师团队,给与大学生在校园期间更加专业的创业理论、实践教学,通过学院的力量整合资源,更好地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协调发展。
3.引入政府资源,校企合作
师友计划进高校。师友计划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借助政府、高校、企业、导师、学生五方联动的平台优势,搭建在校大学生对话社会需求的沟通桥梁,以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结对联谊的方式,鼓励社会导师站在学生的身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学校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领悟能力;企业方面,校企合作可以进行人才储备,在抢夺人才的市场上占得先机,可以促进企业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获利效果。
4.培养专业化创业导师
建立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将各高校的优秀师资有效整合,发挥其专业特点,各高校、创业教育培训机构间打通,建立师资库,并吸引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社会力量加入到创业教育师资库。在创业教育培训时,针对培训内容和环节的特点,从师资库中择优选配师资,通过这种创业师资共享模式来快速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训,高校教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优秀的创业者是新形势下高校的新使命。高校教师与大学生联系紧密,培养一批优秀的高校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尼菲尔 陶丹.经贸实践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改革.姜莹,2012(1):75-80.[3]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创业扶持体系探析.段炼.2015(4):24-26.
第四篇: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个案访谈及其培养策略[范文]
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个案访谈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精神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尤其是对女大学生,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消极影响, 培养女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意识。
本文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个案访谈,发现一些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真正进行创业时又存在犹豫动摇、不敢行动、自信心不足、经验能力欠缺、融资渠道不畅等现象。对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策略。
【关键词】
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策略
一、访谈目的、内容和对象
近年来,不少高校为适应创新创业型经济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高校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热潮。那么在高校中,女大学生创业愿望和创业心理如何? 女大学生创业面临什么困难? 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而实现今后的创业型就业? 为此,选择了15名女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从中了解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现状,以便更好地探讨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对策。
本次个案访谈通过问答、聊天等形式对15名女大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个案访谈总体涵盖5项内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兴趣、愿望及需求; 对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自我认知评价和需求; 对创业的风险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对创业目的和动力的认知; 对认识自主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其主客观原因的分析。
本次访谈从2011年四月下旬开始进行,调查对象为太原科技大学各学院、各年级在校女大学生,访谈样本具体见附页。
二、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通过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校女大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创业愿望。
虽然高校女大学生创业还处于萌芽状态,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是很多,但通过
访谈发现,随着学校这几年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高校大部分女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她们对创业越来越持积极态度,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对自主创业感兴趣。同时,我们也看到,她们对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渴望学校为她们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希望接受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在问答“你有创业愿望吗?”这个问题时,回答“有”的同学占70. 58%。在被问及“你创业的愿望强吗? ”这一问题时,回答“很强”的同学占9. 58%,回答“强”的同学占20. 61%,回答“较强”的同学占41. 17%,三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71. 36%。由此可见,大多数女大学生对创业都有激情和梦想。
尽管高校大多数女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她们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管理知识的了解又十分有限,迫切希望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并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和相关选修课程。
(二)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自信心明显不足。
虽然高校大多数女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创业意识,但在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许多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创业行动胆小谨慎,感到有压力、没有把握和难以胜任。
在被问及“你对自己毕业后自主创业有信心吗?”这个问题时,回答“很有信心”的同学只占
5. 28%,回答“有信心”的同学占34. 85%,而回答“信心不足”的同学占47. 71%,回答“没有信心”的同学占9. 8%。由此可见,大部分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因缺乏创业能力和经验而感到信心不足。所以,当她们真正开始自主创业时,则感到自己的压力和风险非常大,对未来的创业之路感到迷惘和困惑,因此,在行动上就表现出谨小慎微,缺乏敢闯敢冒精神。
(三)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困难因素。
当女大学生被问及“在创业中你认为会碰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时,回答经过总结依次为下: 创业资金短缺(占61. 22%)、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占49. 45%)、创业项目难找(占
32. 46%)。当被问及“在学校和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因素中,如果要你选择最需要支持的因素,你会选择什么?”这一选项时,人数回答比例最高的依次是: 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占
81. 91%)、提供创业实践场地(占45. 75%)、举办各种创业指导活动(占33. 33%)。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在准备自主创业时,她们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创业资金、缺乏创业经验和能力、缺乏社会关系、缺乏管理知识,这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因此,她们迫切需要学校举办各种创业指导活动、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迫切需要政府和学校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提供创业实践场地。
三、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策略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其中地方高校在女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发挥主导作
用,社会和企业发挥助推作用。只有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身通力协作,才能稳步提高其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政府主导,营造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1、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支持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各级政府要积极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提高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对政策的知晓率,真正营造“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创业光荣”的创业环境。地方政府和妇联组织要鼓励和扶持女大学生创业,邀请当地知名女企业家进高校作报告,与创业女大学生进行挂钩结对扶持,让乐于创业的女大学生迅速成长起来,鼓励她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富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成为新时代“创业型”女大学生。
2、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公平创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地方高校女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应该特别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尤其要对女大学生创业提供阶梯性保障和针对性扶助对策,设计完整的创业培训、扶助和政策体系。各地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在政策、资金、信息、场地、培训、准入门槛等方面为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人性化服务,促进地方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出台鼓励地方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和办法,对自主创业的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等,建立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和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制度。
(二)高校重视,构建支撑女大学生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实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工程。地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关键是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选聘创业型领导干部,实施高校创业教育工程。近年来,有的地方高校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和研究机构,如黑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成立了创业学院,温州大学成立了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宜春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江西财经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并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合二为一,还建立了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中心。正因为高校领导重视,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证,这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2、开设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地方高校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经管类等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并面向全校每一个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公共选修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创业管理学第二专业,让毕业生在毕业时 可获得双学位证书。还可以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特点开设选修课,比如《女大学生创业思维》、《女企业家管理与创新》等,并将国家SYB、KAB(创办你的企业)等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课堂,采取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丰富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让女大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和管理小企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加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还是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地方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支有创业理论知识、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型教师队伍: 学校要制定特殊政策,吸引创业管理人才和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担任创业教师;要聘任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校外企业家来校兼任创业导师;还可以聘请社会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校友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大学生举办创业交流论坛,面对面为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创业技能和技巧,为大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和创业实践活动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成败原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团结合作和锐意进取精神;学校还要创造条件,选送本校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更新知识,并让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只有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思考能力、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开拓的创业型大学生。
4、加强地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创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具有丰富的创业教育内涵,是一种潜在的创业教育资源。地方高校要大力创办高校创业园区,建立师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 化器”,要制定在校师生科技转让和创业的激励政策,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模式,推动高校科研与市场的结合,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基地。高校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场所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让大学生模拟创业公司,成立让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建立大学生超市、食堂、书亭、家教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实体,在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下,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感受到市场运行的一些规律,培养其创新、创业和企业管理技能,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地方高校还可以与当地劳动、人事等各职能部门和妇联组织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建立一批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发一批适合女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第五篇: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
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时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契机。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业平台,更低的创业门槛。相关法律法规的的接连出台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的网络环境,更为今后开展的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了研究,分析互联网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有关“互联网+教育、医疗、出行、餐饮、农村”的创业方式,以及在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创业方式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
前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呈急速增长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面对着诸多压力,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诸多机会,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通过对互联网发展的分析,研究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优势,浅要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方式,以及针对大学生创业面对的挑战及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
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许多机会。截至
2017
年
月,我国网民数量达
7.72
亿,普及率达到
55.8%,全年一共新增网民
4074
万人,增长率达
5.6%,我国网民数量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另外,手机网民规模达
7.53
亿,互联网商业模式、线上线下服务加速融合,公共服务加快转变为线上模式,成为网民数量增长的助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项目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超过百家,市场价值接近九万亿。发展现状一片大好。
同时2017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网络金融,网络教育发展形势良好。其中,1-11
月电子商务平台收入达2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
43.4%。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技术形态、赋能效力获得创新成果。
网络信息安全、海量存储、网络传输、远程操控、网络监控管理、数据备份及恢复、网络流量统计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和成熟更将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此基础上,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颁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接连出台,为今后开展的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政府与企业共同打击有关网络,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高达
47.4%的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中并未遇到过任何网络安全问题,较
2016
年提升有所提升。保障了大学生创业者及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为网民可能遇到的网络交易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支持。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机会
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娱乐、购物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淘宝,是互联网+集市,完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需求,不用出门购物就可以买衣服、鞋子、包包学习用品、书籍、食品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美团外卖的出现解决吃饭问题,极大地方便了职场工作人员。滴滴打车APP方便了外出的人们,节省了等候时间,消除空间差异。不难发现软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应该看到互联网+创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2.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业平台
可以说互联网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的平台,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信息技术发展强国,截至
2017
年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4074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55.8%,较
2016的53.2%增长2.6
个百分点。④
2017
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达
7.18
万亿元,比上年的5.16万亿元多0.32倍,增速比上年的26.2%加快
6.0
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4806
亿元,增长了
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15.0%,比上年12.6提高
2.4
个百分点。从规模和增长速度上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良好,已成为一流的创业经济平台,并且成就了一大批的创业者。
3.国家重视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从2014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2017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①《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发展实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大学生应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将网络技术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创业带动就业。
另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速度加快,发布主体由原先几个部门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部门,大学生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财政方面,国家对于创业的财政支持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拓宽了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鼓励地方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三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力度。四是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众创空间,改进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这些政策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平等的创业机会,也将有利于解决大学的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1.创业资金难以获取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过程往往缺乏资金支持,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财政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往往落实不到位,缺少正规的资金获取平台。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有一、父母资助,亲友资助,自筹资金的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创业运营资金的需求,一旦失败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情感负担。二、创业扶持资金,但是帮扶范围窄、申请门槛高、申请手续繁琐,在工商、税务、银行、街道等多个部门之间奔走,同时大学生缺乏商业信用也是贷款困难的原因。三、风险投资,一些创业机构更加青睐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创业项目,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项目的发展。
2.创业社会环境差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质量在提高,2016年中国商务环境创业环境条件得分为2.58但是相对于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我国的教育一直停留在学术层面,认为读书教育只是一种脱离农村,脱离贫困的一种手段或者途径。导致缺乏技能型人才,而知识型人才又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意识。进而导致整个整个社会创业氛围不高。
3.受技术的制约
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于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过程一定要有相对的技术,而无论是管理型还是技术型的大学生都难以发挥其所长,创新结构不完整,优势互补难以形成。更加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壁垒低,受到其它同类企业的挤压,商业模式易被模仿甚至超越。
4.社会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认可度不高
虽然在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很快,覆盖率很高,许多的人民群众对于网络的使用还停留在娱乐和消费层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意识到网络资源的丰富。相对于实体经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使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产生质疑。另外,近年来由于个人信息和数据的泄露,虚拟运营商实名制度落实不力,虚拟中奖信息诈骗,利用社交软件冒
充好友进行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网络购物诈骗、虚假招聘信息诈骗、钓鱼网站诈骗等原因致使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使得人们对于网络信息更加不信任。更甚有父母亲朋好友认为从事互联网工作是不务正业。这些社会思想都会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开始与进程。
5.人脉硬化
大学生长期居住生活于校园中,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商场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式不大了解,缺乏经验;并且人脉圈子太小,致使人脉资源整合能力差,阻碍创业的步伐。
6.缺乏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有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一方面,知识,能力,眼光等综合素质都影响着创业。长久以来,大学生注重于知识的学习,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制约着创业活动的前进。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创业需要的不是心血来潮,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门槛降低,许多大学生创业凭着一股热情,盲目跟风,对于创业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对市场的分析与定位。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也没有做好承受风险和失败的心理准备。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创新
(一)互联网+教育
2017年国内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达1941.2亿元,占整体教育市场份额仅7.9%,创业空间很可观。创业模式是:一、大学生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或者在线直播,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分层教学。并且建立qq或者微信群发送作业,实行集体管理,对于学生不懂提出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提供更加自由,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二、可以寻求线上辅导平台,将学生和老师连接起来,利用晚上时间对于学生在白天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决。同时可以发布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解决为孩子请家教的问题。具有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无限次回放,打破空间限制等优势。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与城镇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
(二)互联网+餐饮
当今外卖平台快速发展,到
2017
年
月为止,我国网上外卖用户数量达到
3.43
亿,比2016
年底增加
1.35
亿,同比增长
64.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
3.22
亿,增长率为
66.2%,使用比例达到
42.8%,提升
14.9
个百分点。但是在线点餐服务系统不完善,于大学生而言应当看到其中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或者开发在线点餐APP,实现在线点餐。积极拓展与商家合作,通过收取服务费、推广商家产品、与食品有关广告等形式获得收益。在线点餐可以让消费者体验线下服务的优越感,享受服务;同时节省购买餐饮的时间,也为餐饮服务人员减轻了服务压力,错峰点餐也为后厨减少了供餐负担。
(三)互联网+医疗
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挂号在线预约渐渐得到完善,缓解了老百姓求医难、买药贵、排号时间长的问题。但是中小医院还是出现排长队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使用APP。由此可以开发更为简单的APP加上语音播报系统,更加适用于老百姓。
有时我们太过于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忘记其他人的需求,医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医生有很多的社交需求,虽然现在微信,qq方便交流,但是医生需要更多地垂直社交,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学术交流,方便快捷的展开医疗合作,实现专业领域里的实时交流,同时在同类职业里找到归属感。可以开发一种APP专门针对医生这个群体,用户全为全国在职医生,医生可以打破空间阻隔进行行业内联络,情感交流,学术交流,研究病历,医疗合作,共享资源等。主要功能有:一、建立朋友圈,相互认可或者感兴趣的医生可以加为好友,为了保护隐私,医生用户可以选择开放对象,确保医生的人身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安全。二、设置面向大众的区域,医生可以选择免费或者有偿服务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们。三、连接继续教育系统,在线学习,无需离岗出差就可以学习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四、增设普通人专区,进行实名注册,在这款APP上,可以通过向医生提问,自主选择有偿或者免费的医疗服务,及时得到具体方案,更加快速有效的选择诊疗方式,不会延误病情,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
(四)互联网+出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小假期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与旅行相关的信息越来越被人们需要。出行时12306、美团、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等各种APP占满了手机的内存,越来越不方便,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了机会,开发一种综合APP。这种APP的主要功能有一是购票,可以订购机票、动车、火车票、汽车票、景点园区票等;二是订酒店;三是具有定位功能,自动推荐附近旅游景点,人性化定制;四是导航以及查询公交车路线,方便快捷,高效;五是保存照片,当用户注册后,选择旅行地点,选择照片上传,自动生成时间轴记录旅行的美好时光,为旅行的人提供方便。
(五)互联网+农村
截至
2017
年
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
27.0%,规模为
2.09
亿,较
2016
年底增加793
万人,增幅为
4.0%;城镇网民占比
73.0%,规模为
5.63
亿,较
2016
年底增加
3281
万人,增幅为
6.2%。但是无论是电商还是快递配送,在农村普及率还是很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特别少。大学生应抓住时机,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农村实际。一是建立合作社,采用“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实现“种、产、销”一条龙服务,农民种植,合作社收集,互联网售卖采用O2O模式
(online
to
offine的简称,是指将线下传统经营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平台,主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进行营销推广。)建立属于农村人自己的网站,提升知名度,设计商标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建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处理方式,通过测评土地收集信息,以及综合天气情况,来推算农作物发生虫灾,草害,鼠灾以及干旱,暴雨,冻害,酸雨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未雨绸缪。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推算粮食丰产情况。三是建立农村物流服务中心或者自主快递柜,提升物流配送覆盖面,解决农村快递配送困难的问题。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地方高校方面
1.打造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
为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以及提升创业成功率,需要有一个具有专业知识且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教师团队并且具有互联网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这个团队应当包括:知识储备丰富,创业成功实践经验,精通互联网技术的教师,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律师等;知识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相关创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分析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提高学生创业竞争力为目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2.开展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
一完善选修课。开设跨学科专业开设的交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以及建立的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课程。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和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的创业政策分析、创业基础研究、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享受全国各地、各高校创业资源共享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制定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对学生进行监督。二将创业课程列入专业课的范畴,定期进行课程考核。进行教学改革,创业课程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采用多师教学方式,因为术业有专攻,多师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优势;开展实训课程,帮助大学生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具有创业的基本素质;另外可以进行实地参观,到当地网络创业比较成功的企业实地观察,近距离接触,提升对于创业的立体感。三是改革有关教学制度。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可建立自主创业得大学生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将学生获得的专利和成功自主创业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的创业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计入学分纳入综合评价。同时也为有意愿并且潜质的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视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最终列入学生的综合评价。
3.创建学生创业社团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立学生创业社团,吸引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在有同样兴趣的环境下迸发更多地灵感。同时社团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加入,提供指导以及经验,解答学生的困惑。定期组织开展讲座,邀请大学生网络创业成功的人来分享创业心得,提升学生与第一手资料的接触。组织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创业竞赛:邀请创业指导老师及企业家担当评委。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参赛。参赛者将自己的创业思想进行加工创作,做好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分析其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挖掘其价值所在。通过竞赛发现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提升创业成功的几率,以防学生跟风盲目创业。
4.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
学校根据自身经济,环境等情况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基地,比如,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和实验教学平台。
5.学校积极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成功。学校发挥其人才和科研的优势,企业发挥其有资金,有项目,有经验的优势。两者结合发挥出最大优势,一是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企业与学校开展项目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帮助大学生将创业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题,提升企业的利润。二是企业帮扶大学生创业,大学生与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共同研发,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将风险分担,减轻企业和大学生双方压力。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帮扶大学生创业团队,以此带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实现共赢。
(二)地方政府方面
1.完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十分重要,一是加大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5年内按每户每年10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二是降低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门槛和利息。大学生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以地域划分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可在学校所在地或者生源地申请,贷款额度为15万元。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风险高低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大学生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2个百分点以内的。三是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或者免除。毕业3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自主创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减免或免除证照类、登记类和管理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的各类收费。四是提供免费创业服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为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创业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五是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由直辖市按相关规定执行)。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人员到各大高校以讲座的形式传播相关政策,或在政府网站上重点突出。让跟多大学生关注,了解相关创业政策,让创业政策落到实处,让学生尽享政府政策利好。
2.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创业的部门
大学生不关注,不利用政府的创业政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办理手续复杂,流程多,时间长。建立专门负责大大学生创业的部门,并且在高校周边成立创业咨询中心,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向高校,企业双向传达信息,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
(三)社会方面
当地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等构成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给予大学生鼓励和支持。一是政府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二是政府鼓励企业提供项目,资源给大学生,同时企业通过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参与解决一部分难题实现共赢。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
1.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应该注重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方法有:一是关注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及时了解政府动向。二是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各类互联网科技创新、互联网创意设计、互联网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以及高校成立的创新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等,使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三是加强与企业联系。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接触了解,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提高洞察力,增加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发现商机,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而且能够扩大人脉圈子等等对于创业成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主动学习网络新技能
就目前来说虽然大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及训练,对于网络知识的学习少之又少,实际操作技能不足,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从自身做起,增强学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知识的意识,将学习互联网技术视为自己的必备技能,就如同学习外语一样,放在重要地位。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技术壁垒,增加创业竞争力,减少同类企业模仿的机率。
3.锻炼自身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遇到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自我调节等。另外克服盲目冲动,独立,自主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参加学校开设的创新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自主学习《心理与情商教育》、《心理训练》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陶冶》等书籍。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挖掘和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做到“一日三省我身”,检验自己的心理品质是否否和要求,做到以人为镜,审视自己,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最终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