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8个摄影技能训练项目强化你的摄影技术
38个摄影技能训练项目强化你的摄影技术
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训练
5、取景练习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
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练习8 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建 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 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 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物: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延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建 议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提示:任何均可.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练习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
建议:
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
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
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体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侧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
第二篇:剪影摄影技术
这张图片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在作者家中阳台上拍摄,前方工地在日落前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特有的美感,但如果使用平白的写实手法拍摄,照片就不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为周围杂乱的背景和阳台与工地间众多的居民楼都会破坏美感,剪影拍摄手法在这个时候就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技巧,大多用于一些建筑物、工地、或者一些有动作的人物,使主体变成漆黑的剪影,使作品更有“魅力”。
那么,如何才能拍出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呢?
1.充分展现剪影主体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又是无声胜有声,任凭自己去揣摩去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体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体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性。
2.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体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提前选好位置和角度,等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地平线,由红变橙黄色,或由橙黄色变红时,看上去又不刺眼时,是拍摄的最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宝贵时间,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也可以利用室内和室外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强反射,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拍摄的题材!
3.曝光要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依据背景进行曝光测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4.具体操作以拍摄这张照片为例:首先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到“点测光”;然后把测光点选在建筑物右侧的晚霞光亮部分进行测光,按相机的AE Lock钮,将曝光值锁定(没有AE曝光锁定功能的相机,可半按住快门键以锁定);最后重新调整构图,以刚才的曝光组合,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忽略掉烦琐的细节,再平常的景物看上去也会充满新鲜感。看看图片中的晚霞和夜空,是否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第三篇:摄影技术论文
我的摄影技术课
计算机学院 信管092001班 丁彬彬
因为酷爱摄影,所以当初选课时一看到有《摄影技术》这门选修就毫不犹豫地选报了。虽说自己也照过不下几千张照片,但对摄影技术方面知识的了解也不是很多,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也对摄影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摄影并不仅是简单的拍摄,而是包含着更多的文化和意义。
这门课程讲过很多内容,像镜头、焦距、光圈、景物特点、摄影中光的应用、快门等等。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上课时老师讲的都很清晰,当然也有做一些笔记。
摄影方面有两种观点,其中,技术至上论: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技术至上论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它过分地强调了技术对摄影创作的意义,忽视了创造性。一幅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准确的曝光、良好的冲洗、清晰的影像这三个方面,它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灵魂的呐喊,应该充分地表现摄影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意识至上论: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艺术创造上应该有较高的意识,有较高的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力求创新,突破视觉 规律,创作出有摄影者特定的风格的作品。如果不能,那么摄影者往往会变得很匠气,只知道模仿复制,那就无法将摄影提
1高到艺术的层面上。但是艺术至上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它太强调自我意识,往往会忽视摄影中的科学规律,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往往造成摄影者眼高手低,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目的。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的优缺点,初学者在学习摄影时,首先应该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创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当然,初学者对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同时,还应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相应提高意识水平。
标准镜头: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标准镜头是大多数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配备的镜头。因用它拍的照片显得自然,与别的镜头相比,你可能更愿意用它。之所以叫标准镜头,是因为它的透视效果自然,而且其景角与人眼视觉中心相似。大多数35毫米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在45-55毫米之间。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从照相机胶片平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35毫米照相机上的标准镜头,通常有像f/2.8、f/2或者f/1.2这样的最大光圈。配合当今的高感光度胶片,最大光圈大约为f/1.8的标准镜头,通常就够用了。买最大光圈为f/1.4或者f/1.2的镜头,要多花很多钱。
最大光圈大的镜头,允许你在暗弱光下手持照相机拍摄。使用大光圈,例如f/1.8,还有利于你用高速快门凝固动体。不过,这样的最大光圈,景深(最远清晰点到最近清晰点之间的距离)相当小,要仔细对焦。否则,除了远处的被摄体,其他一切都会显得模糊。
标准镜头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画面,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它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难获得广角镜头或远摄镜头那种渲染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因此,要用标准镜头拍出生动的画面来又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资深的摄影师也认为用好用活标准镜头并不容易。但是,标准镜头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用标准镜头拍摄时与被摄物的距离也较适中,所以在诸如普通风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摄影场合使用较多,最常见的纪念照,更是多用标准镜头来拍摄。另外,摄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标准镜头还是一种成像质量上佳的镜头,它对于被摄体细节的表现非常的有效。
可变焦距镜头,即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担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
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器材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
摄影用光技巧:摄影的灵魂就是用光,就像一个摇滚乐队,灵魂是重低音贝司。光影的魅力就是无穷无尽的,正如一位大师所说,用光就是把物体雕塑出来。光影就是一个百宝箱,如果运用得当,会给图片带来全新面貌。如果影棚里有8-9个主光位,这就不太合理了,因此模仿“太阳”的灯光为止,做到光位尽量统一,广远主次分明为最佳的方法。有时不惜用5-6只灯去组织出一个主光源,在影棚中制造一个人工太阳。主光源最好是在家具正上方,并加柔光屏使光柔和漫射,大面积柔光可扫一大片。另用几只硬光(高瓦秒数的影视闪光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蜂巢罩在灯的标准套上,远远打过去,在家具主体上就会出现几个很亮的局部光区,这样就立刻打开了家具的明暗调性,让人看了感觉很优雅。光性有多种,或柔和或强烈,或梦幻或鲜活,或清澈或朦胧,或火热和荒凉或突然或细腻,或阴暗或早春,或笔直或倾斜,或感性或受控,或平和或苍白。如果拍摄卧房家具,想让气氛显得柔和,就可以用柔和的灯光,梦幻般的灯光来去的这种效果,而不要借助低对比度的滤光器。鲜活的光是指反差较鲜明,充满生机的光,而死气沉沉的光责是缺乏层次感,没有影子的。清澈的光要有反差度,又不能太过。
光圈:拍摄人像,采用大光圈,以求得浅景深。在主体比例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会比较突显出来。使用大光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天气较阴暗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不至于慢于安全限度。
快门速度:何谓快门速度的安全限度?就是一个“临界值”,比这个限度更快的速度,可以免去因为手的晃动,及被摄者的移动而造成画面模糊,但是快门安全限度因人而异。首先,看被摄者是否移动以及移动的程度,移动中的被摄者通常要冻结画面,1/250可能比较保险,若是被摄者固定不动,相机架上脚架,大概1/8秒甚至1/4秒也可以冻结住。再来,我们考虑拍摄者本身手的稳定度,每个人的手稳定度都不同,大概1/60秒而画面不模糊,是大家都可以达到的。例如笔者手的稳定度不很好,大概1/30以下就不行,得借助脚架了,各位同行不妨试试看自己的手持的安全限度有多少?总结来说,拍摄固定不动的model,手持在1/60秒应该没问题,在拍摄移动中的model那就用1/250秒以上吧!
以上都是我这学期学到的一些知识,当然还有很多小问题不是很明白,不过,在以后的道路上还要继续学习和实践。最后,我要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了解和学到更多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第四篇:2018模拟题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一、填空
1、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物距的远近)。
2、请列举5种光源的色温概数:(日光:5500K)、(新闻灯:3200K)、(阴天:6500K以上)、(日出日落时的阳光:2000K)、(白炽灯:3200K)。
3、请写出下列颜色的互补色:红(青)、绿(品)、蓝(黄)。
4、已知一个曝光组合为F8、1/125秒,现在将光圈调至F2.8,要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应该将快门时间相应地调至(1/1000秒);如果现在将快门时间调至1/30秒,要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光圈应相应调整为(F16)。
5、中性灰阻光片的透光特点(均匀透过,均匀吸收)。
6、白平衡调整的方式有(粗调白)、(细调白)。
7、人眼可以视见的波长范围是(400-700),其单位为(毫微米),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黄绿光),波长为(555毫微米)。
8、请列举5种光源的色温概数:(日光:5500K)、(新闻灯:3200K)、(阴天:6500K以上)、(日出日落时的阳光:2000K)、(白炽灯:3200K)。
9、在摄像中想进行偏调白,如果想要一个红色的画面,应该对着(青)色的表面调白,如果想要一个品色的画面,应该对着(绿)色的表面调白。
10、已知一个曝光组合为F11、1/125秒,现在将光圈调至F2.8,要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应该将快门时间相应地调至(1/2000秒);如果现在将快门时间调至1/30秒,要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光圈应相应调整为(F22)。
11、采用亮度计量时,如要客观的还原景物的亮度变化,可以选择(人脸)亮度或(18%灰板)亮度作为基准亮度。
12、在其他设置相同的情况下拍摄同一物体,光圈设置在F16时的景深比设置在F4时的景深(大);在其他设置相同的情况下拍摄同一运动物体,快门速度设置在1/2000秒时比设置在1/500秒时影像的模糊量(小)。(注:填“大”或“小”)
二、名词解释
1、基准亮度:实际拍摄中确定曝光组合时依据的亮度称为基准亮度。
2、照度计量:利用照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
3、色温的意义: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也称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4、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产生一种综合的色觉,即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这种现象就是加色效应。
5、光比: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
6、亮度计量: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
7、曝光控制:在摄影实践中,通过控制曝光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者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
三、简答
1、亮度计量的优缺点。
优点:采用亮度计量结果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拍摄时,依据哪一个表面测光,哪一个表面就在画面中形成最佳的效果。(18%的密度)
缺点:采用亮度计量方式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
如果要在拍摄时还原景物亮度,使拍摄的画面效果和人眼看到的效果相吻合,就要做一些修正,通常的作法是找一个特定反光率的物体做基准,目前常使用人脸或18%灰板为基准确定曝光,并自始至终使用。
2、光源色温与彩色摄影摄像之间的关系。
答: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一致时正常还原。光源色温高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蓝。光源色温低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橙红。
3、照度计量的优缺点。
优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
缺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按创作者的意图形成最佳效果。
如果要让被摄景物在画面中形成最佳层次与质感效果,使用亮度计量。
4、中性灰阻光片的作用。
答:中灰片的作用:
(1)在高亮度条件下实现正常曝光。(2)间接控制景深。
(3)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4)拍摄特殊画面效果,如夜景。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物距的远近
2、日光:5500K 新闻灯:3200K 阴天:6500K以上
日出日落时的阳光:2000K 白炽灯:3200K
3、青、品、黄。4、1/1000秒,F16
5、均匀透过,均匀吸收。
6、粗调白,细调白
7、可见光的范围:400-700毫微米
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黄绿光,波长555毫微米
8、日光:5500K 新闻灯:3200K 阴天:6500K以上
日出日落时的阳光:2000K 白炽灯:3200K
9、青、绿。10、1/2000秒,F22
11、人脸,18%灰板。
12、大,小
二、概念
1、实际拍摄中确定曝光组合时依据的亮度称为基准亮度。
2、利用照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
3、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也称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4、两种以上色光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产生一种综合的色觉,即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这种现象就是加色效应。
5、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
6、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
7、在摄影实践中,通过控制曝光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者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
三、简答
1、优点:采用亮度计量结果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拍摄时,依据哪一个表面测光,哪一个表面就在画面中形成最佳的效果。(18%的密度)缺点:采用亮度计量方式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
如果要在拍摄时还原景物亮度,使拍摄的画面效果和人眼看到的效果相吻合,就要做一些修正,通常的作法是找一个特定反光率的物体做基准,目前常使用人脸或18%灰板为基准确定曝光,并自始至终使用。
2、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一致时正常还原。光源色温高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蓝。光源色温低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橙红。
3、优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缺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按创作者的意图形成最佳效果。
如果要让被摄景物在画面中形成最佳层次与质感效果,使用亮度计量。
4、中灰片的作用:
(1)在高亮度条件下实现正常曝光。(2)间接控制景深。
(3)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4)拍摄特殊画面效果,如夜景。
第五篇:人物特写摄影技能
人物特写摄影技能
秒杀“某局”人物特写技能 “波涛汹涌”的《武媚娘传奇》刚刚播到一半,正当广大人民群众看得垂涎三尺的时候,没想到半路却杀出了一个广电总局,几剪刀就把武媚娘性感的身材剪成了大头贴。难道广电总局的领导们也深谙人物特写之道?其实没那么简单。1/250s f/1.4 iso100 焦距50mm拍好人物特写是人像摄影里必须get的一项技能。大部分人认为,人像特写最直观的拍摄方法就是让人物面部充满画面,其实这只是最初级的理解。有时候,适当的留白,模特情绪的调动,别出心裁的构图角度,以及道具的参与,都会让看似单调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1/3200s f/2.5 iso100 焦距50mm
一、眼神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张好的人物特写照片,眼睛应该是表达所有情感的焦点。一个眼神可以表达很多复杂的含义。在电影里,很多表现内心情感的片段都是通过眼神的特写来演绎的。
1、让模特直视镜头,不一定非要是正脸,四分之三的角度,可开启机内的构图线辅助构图,再搭配肩部和手部的动作,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单调了。1/250s f/1.6 iso100 焦距35mm2、不要因为是突出眼神的特写,就让构图塞得满满的,那样不科学!在构图时适当留白融入周围的环境氛围,照片的色彩会显得更丰富耐看。想拍好人物特写,就应该学会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氛围烘托出人物,用环境表达出人物的内心及个性。1/2000s f/1.4 iso100 焦距50mm3、当模特的眼睛与镜头没有交流时,可以让模特的视线保留一些想象空间,使眼神成为构图的延伸。切忌不要让眼神望出去的方向就是构图边缘。1/250s f/1.6 iso100 焦距35mm4、值得一提的是“眼神光”。在人像摄影中,“眼神光”是使人像特写变得生动、有交流感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可是当一个人外出拍摄时,没有反光板或者离机闪补光该怎么办呢?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个小诀窍:让模特注视着视线范围内的天空、灯光或者白色反光物体,只要位于被拍摄者面前并且亮度足够,光线就会反射到模特眼睛里,出现反光点,从而构成“眼神光”。这样不用打反光板,眼神光也棒棒的,甚至比反光板更自然。1/1000s f/1.4 iso100 焦距35mm
二、光影运用光是摄影的生命,好的照片更是离不开美妙的光影,而人像摄影对于光的运用尤其重要。在户外拍摄时,因为正午的太阳是直射,会让头顶容易过曝,或者让鼻尖覆盖上一层难看的高光,睫毛和头发亦会在脸上投下难看的影子,后期PS也比较麻烦,所以一般来说,上午8-11点和下午3点到日落前,都是不错的拍摄时间。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相对比较柔和,光的角度也相对较低,能够照亮拍摄主体的大部分位置,当阳光变得柔和拍摄人物时候,即使迎着阳光拍摄时也不会感到刺眼。
1、下午3点后的阳光角度更加倾斜,逆光拍摄侧脸时人的轮廓会有一圈光边,肤色看起来更加通透。1/160s f/2 iso100 焦距85mm2、下午4点多钟拍摄侧逆光很容易勾画出人物面部的高光,人物的整个脸型会显得更加立体。此时我们可以选择点测光模式,以人脸为基准来测光。1/250s f/2.5 iso100 焦距50mm3、在树林里拍摄逆光时,可以利用透过树梢的光线,适当收小光圈,让树林稀稀疏疏光影变成朦胧的光斑。1/250s f/1.4 iso320 焦距35mm4、太阳落下前半小时是拍摄大逆光的好时机,合理地利用冲光会让画面更加的朦胧、梦幻。拍摄时用85mm、50mmm或者35mm焦段会比较好,越广的镜头越容易冲光。但考虑到拍人物特写,不宜太过于变形,所以个人常用50mm镜头。因为冲光可能从取景器里看不清模特的表情,所以拍摄前一定要和模特沟通好想要的感觉。1/320s f/4 iso100 焦距85mm5、合理地利用阳光,让植物或者道具,在脸上留下美丽的光影。1/3200s f/2.5 iso100 焦距50mm6、在破旧的建筑里借用弱光落在人物脸上来拍摄。这个时候测光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画面偏暗,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曝光补偿来获得曝光得当的画面。1/500s f/1.8 iso100 焦距50mm7、利用灯串或者台灯的点缀,让室内单调的光源增加层次感。1/25s f/2 iso100 焦距35mm8、暖色的台灯和冷色的衬衣形成的撞色,台灯发出的光映出人物鼻子的轮廓以及衣服的质感,这些元素的结合让室内原本单一光线的画面变得不那么单调。1/60s f/1.4 iso800 焦距35mm
三、道具搭配
1、当阴天或者室内拍摄而没有更好的光影可以利用时,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来搭配人像特写的拍摄。1/250s f/2 iso100 焦距50mm2、拍摄特写我们的对角点通常会选择眼睛,通过肢体的延展性来拍摄,可以让画面更加富有层次,而大光圈定焦的虚化效果让模特的眼神更加抓人。1/250s f/2 iso100 焦距35mm1/60s f/1.8 iso160 焦距50mm
四、局部的美
1、使用大光圈可以拍摄到朦胧虚化的小景深,更好的突出主体。有时候把焦点放到人物身上别的地方,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局部人像摄影拍摄时,构图一定要保持简洁的背景以及干净的画面,光线也要尽可能的简单、柔和。1/200s f/1.4 iso320 焦距35mm2、对焦在眼睛和发梢,体现少女的柔美。1/250s f/1.6 iso400 焦距50mm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人物特写拍摄的心得,但最重要的是拍摄前一定要多和拍摄对象沟通,了解她们内心的想法,和拍摄对象解除陌生感,这样才能拍出生动自然不呆板的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