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问题的调研——以从化鳌头镇为例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及养老问题研究 —— 以从化市鳌头镇新围村老年人为例
摘要:新围村是从化市鳌头镇一个发展中的村落,其村民主要以耕种农作物和种植水果为生,年轻人出外打工,向外发展,多数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留守家乡。从化市是荔枝、龙眼、黄皮等重要产地且水果质量属于上乘,这些水果主要以礼品形式出售销向外地,农民收入可观。那么这种水果经济的发展是否为留守的老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孤寡老人能否靠一己之力缴纳各种国家保险项目以保障自己老年的生活?力弱病残的老人又是如何自己一人独自生活的?为更好的了解老年人情况及其养老问题,我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访问。关键词:家访谈话 孤寡老人 生活保障 力弱病残
暑假期间,我们劳经系组建了一支假期实践队伍赴从化市鳌头镇新围村进行为期八天的假期三下乡活动,团队共十三人。我们的调研是以新围村各生产大队为分支,分组对生产队的每家每户进行家访。研究对象为50岁以上的当地常驻老人,特别是独自留守村落的孤寡老人。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当地的老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掌握老人的基本信息,结合进一步的谈话或者通过当地居委来了解他们更为全面的信息。最终汇总调研数据,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养老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分析结论。
一、典型事例
盼望团圆的老人
这些天来,调研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其中,有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皮肤黝黑,身体硬朗,他居住的是破旧的砖瓦房,屋内空间很小,家具也有些年代了。在和他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和媳妇都已经搬到镇上居住了,留下老两口在村里生活,夫妻俩一年会回来村里几次看望老人。家里的几亩农田平常由老人一个人打理,到了庄稼熟了的季节,收割的稻谷不会拿去卖,而是存起来供自家食用,加上儿子回来时会给一些家用,生活倒还将就着过得去。只是有时候会觉得孤单,人到老年,也不图其它,只图一家人能团团圆圆。访谈结束后,我们心里挺沉重的,村里盼着团圆的老人们又何止这一家呢?
希望得到自己子女关爱的老人
在整个三下乡的调研活动中,面对那么多的孤寡老人,自己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已经8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了,老奶奶没有家可以住,政府见奶奶没地方住,就把村子里祠堂的一个小小的几平方米的房子给奶奶住。奶奶腿脚不方便,但是她每天早上仍然要做很长的一段路去搭公共汽车,自己去买一点蔬菜,吃一个星期。奶奶有儿子,可是儿子却都没有理她。我还记得奶奶说,有一次儿子端了一碗汤给奶奶,是要来向奶奶拿钱,可是奶奶每月只有政府100来块的补贴做生活费,一手米就可以吃一天,哪里有钱给儿子呢,儿子就把汤拿走了,然后说了句,你吃树皮都可以,这样的儿子,真的让人气愤,奶奶也比较多病,一直没人照料,还要自己花费在药物上。不过,奶奶还是很积极的生活,她还向我们说,自己的孙女很孝顺,经常隔个月就来看奶奶,其实,孙女是儿子生了,然后不要,奶奶不忍心自己抱来养大的。在老人生病一个月没人照顾,堆了一个月的衣服没人洗的情况下,孙女还给奶奶买了洗衣机。不管怎么样,孩子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可是奶奶确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真的让人心寒。其实,还有很多老人,也是艰难的生活着,这些都需要新围村政府或者社会热心人士的后续帮助。
坚强的老人
在去往赤潭生产队的路上,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个个的空房子,一位老婆婆指着一条路上的房子说,他们都出去工作了,这些房子都是没有人住的。我只好往回走,走到了一双黑色的大铁门前,里面有狗叫声。黑色的门给人以寂静的感觉,加上狗的叫声,我有点迟疑要不要敲开这门。旁边的人说,今天的任务都没完成,就试一下吧。我试着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位又矮又黑,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老头开门了。我们道明了来意后,老伯说进屋里来谈吧。我跟着进去,放眼望去这个家有着一个很大的院子,但是只有3只狗和2只鸡在院子里边,还有一个年轻人在树下站着看着我们。老伯的家很陈旧并且有异味,有一套旧得连内里的棉都已经往外跑的沙发,他拖过一张长的木椅示意我们坐下。老伯叫莫灶培,今年74岁了,平时以种田为主,多数呆在家。老伴不在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到城里打工,甚少回家,也不打电话。小儿子就是站在外面的年轻人,今年33岁,无业。因为他是智障,老伯不能往外工作就是因为要照顾小儿子。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是靠老伯每年卖粉葛的收入,加上老人补贴180元和小儿子的残疾人补贴400元。这个家就靠老伯一人撑起来,七十多岁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痛,老伯也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
二、所遇困难:
(1)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问卷中的问题转变成我们自己的话语,让老人家都可以听懂。如何把问题转变成他们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再翻译成粤语或者是客家话与老人们交流,是一件难事。为了防止在交流中出现结巴或者无话可说的现象,每个小组的人在工作之前先进行事前对话练习,另外会把重要的内容和资料先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配合我们调查的,有些老人会直接拒接我们,或者表现出很抗拒的一面。这些经历在刚开始的时候很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不过后来经过调整,以及队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大家已经可以冷静面对。
三、结果汇报:
(1)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精神状态比较不佳。
由于现在新围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外打工,常年不在家或者是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老年人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进入晚年,独居老年人生活问题成了一道凄凉的风景线。他们的责任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苦劳苦吃,身体越过越差,病情越来越重,另外没有年轻人的陪伴,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两个老人或者一个老人,有时生病了也只能自己忍着,不敢劳烦邻居,或者打电话给小孩。怕自己小孩担心。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老人,朋友也比较少,更是显得孤独寂寞。(2)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古人曰:“多儿多女累爹妈”这是对多子女老年人们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在新围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他们为儿女们操劳一生,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难保障,虽然他们儿女多,但在为老人的赡养费上相互推诿,应负担的老人生活费成了儿女们相互之间闹矛盾的由头,有的儿女们相互间还成了仇人,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被儿女们当作累赘,而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具体表现为: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凡此种种情况,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并不美满,一是在轮流养老上,轮到哪个儿女家就在哪个儿女家吃住,身体好时,儿女们高兴,而患病时轮到哪家,各种矛盾就来了,老人们吃的是“脸色”饭,吃的是“受气”饭。二是在分摊养老上,吃了这顿愁那顿,有时还必须找儿女们催要。(3)老年人成了农村耕田种地的主力军。
老人们在心里时常担心怕儿女们说他们是吃“闲饭”的人,长年带着病还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带孩子、喂猪、打柴、种菜地等家务活,在生活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家庭安全,照顾好这个家庭而操心,又要为家庭的生计进行繁重的家庭劳动而出力,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另外,相对比子女或者是其他年轻人,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会差得多,究其原因,应该是社会地位偏低造成的。(4)较少有医疗上的保障。
据走访的新围村各队,在医保问题上,能够准确地理解医保问题并确实参保的人员约只占调研总体的十分之一。极大部分的村民属于以下情况:1)有参加“新农合”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险种及保障范围;2)依仗子女养老,对医疗保障一无所知;3)没有参保也不了解医保;4)收入不足以参加医保。这些情况在村落中较为普遍,为得到很好普及的医疗的保障给村民带来有病不敢医,子女养老负担重甚至有因此而放弃赡养父母的情况出现。由此,就该村而言,农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还是较低的,在给村民树立风险意识,宣传为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方面使得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四、对策建议
(1)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应主动承担责任。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此政府一定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要主动把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发展一方经济是为了人民,那么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为了人民。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中主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从法律上加以规定,从资金上加以支持,从行动上加以组织,从理论上加以宣传,等等。
(2)要转变农村的养老观念。
依靠家庭和子女养老是我国的传统。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水平下降,独生子女在客观上很难独自完成赡养父母的任务。所以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也要进行转变。要从主观上减少对子女的期待,从思想上变“依靠子女”养老为“依靠自己”养老,从“依靠家庭”养老转变为“依靠社会”养老,只要政府和社会能够给自己提供养老方面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自己就应该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同时,全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各种制度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化服务。(3)从空间上建立覆盖乡村组的养老网络。
要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乡镇委员会、村委会以及各级村民小组都应当成立“关爱老年人”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同时,乡镇一级要积极建立敬老院,重点负责解决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村一级可以成立社工组织,这在新围村表现的特别明显。由于社工组织的存在,老人们活动多了去处,另外社工们也可以去拜访老人,为他们带去家的温暖。村委会也可以重点负责解决本村特别困难的老人养老问题。有的村子中还可以组建流动看护组,根据每名老人的实际要求,上门服务,每日流动地对老人进行看护。(4)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人手问题和场地问题。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了资金问题,还需要解决人手和场地问题。从降低成本这个角度出发,乡和村一级可以租赁闲臵的校舍、厂房、民房等房产资源,进行改造和维修整理,作为老人养老场所。这是目前解决农村老人养老场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至于人手问题,就乡一级的敬老院来说,应该以向社会招聘有一定工作技能的人员为主,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由政府负担。对于村一级和组一级的养老人手,可以在本村聘请那些年龄60岁左右、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来承担照料任务。因为在农村,60岁~70岁的健康老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从事基本的劳动,进行日常的生活照料。在本村聘请年龄60岁左右、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来承担照料任务,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又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有些地方在养老院内部实行以老养老方式的看护。这种方式既促进了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消除生活习惯等日常差异带来的影响。
(5)要重视农村老人的医疗问题,使得农村老人病有所医。
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迫于生计,透支体力,很少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到了老年时期一般患病率较高。大部分老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一些疾病。加之农村普遍收入都比较低,农村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缺医少药、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老人都是自己去找草药或找土医生。这样势必影响他们的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解决农村老人的医疗问题,尤其是要重视孤寡、贫困、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要求。比如,乡一级卫生院应该建立农村老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卡,使老人能够真正做到“病有所医”。要在农村老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使农民尽早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采取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地区要定期对农村老人开展健康检查,使他们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
五、结语
样本范围虽小,但见微知著,从鳌头镇新围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问题即可看出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保障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生活堪忧。政府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养老机制。
六、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3]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2.
第二篇:关于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上海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60.78万人,占上海总人口的19.28%,到2010年老年人口总量预计达到312万人,老龄工作面临严峻形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人对大华凤凰小区进行了一段时间调查。目的是为了调查目前老年人现在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问题
(二)调查对象
大华凤凰居委会干部3人,小区老年人代表50人
(三)调查时间
2010年3月下旬
(四)调查方法
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华凤凰小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华凤凰小区位于丰康路大华凤凰居委,小区内共有住户591户。常住人口168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328人,占总人口的19.5%,在老年人中独居老人有10人,残疾老人有5人,贫困老人有10人,与子女分居的有236人,小区的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
小区周边没有公园,有一所卫生诊所,在小区内设有一家老年学校,在小
区内的空地上物业公司还建成了一些健身设施,为小区居民的健身提供了帮助。
平时小区里的老年人早上起床后有的老年人在小区的健身设施上进行锻炼,有的老年人就到空地上放上音乐开始跳舞、做操、打拳等,锻炼完后就去买菜。吃完午饭有的老年人会睡个午觉,有的老年人会去一些公司办的免费理疗班里做免费理疗。有一部分老人还在发挥余热,参加工作。
(二)、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调查来看,老年人中有90%的人认为老人最终都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养老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因此,许多老年人视子女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执意要同子女朝夕相处地生活,认为两代甚至四世同堂才是天伦之乐。另有7.5%的老年人以为老年人和年青人在一起生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
调查显示老年人提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和社区锻炼场地,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
1.“生活有人照料”
提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到“空巢老人”,这是现在社会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由于现在老人和子女不在一起生活的状况越来越多,而子女因为社会压力很重,如工作压力、子女压力等,不可能经常来看老人,这就形成了虽然有子女但就象没有一样的“空巢老人”现象。
2.“看病就医方便”
老年人对看病是否方便需求很大,由于小区内卫生诊所的医疗设施不是很齐备,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老人一般去看病要走很长一段路,有一些老人由于行走不是很方便,只好等子女休息时再带他们去,这样就会耽误病情。
3.“增加服务社区”
小区内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很少,老人因为年老体衰十分需要人来为他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幸福。
4.“社区锻炼场地”
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想要锻炼一下身体防止生病,小区周围由于没有锻炼场
地,一到早上老人就到小区的空地上开始放音乐锻炼,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其他居民的休息,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如我与一位老人在谈起小区锻炼场地时她告诉我,有一次她在空地上锻炼时因为音乐的声音大了一点与楼上的一位居民发生了口角,这位居民就把一个酒瓶从上面扔了下来差一点砸在她的头上,把她吓的心脏病差点出来。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空巢问题”是小区考虑促进老人和子女“分而不离”
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问题”,小区的领导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老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模式,我们应考虑如何创造适宜条件,合理改善空巢家庭居住格局问题。现在有人提出在今后住宅设计上的“老少户”的思路,是一种富有远见的合理的选择方案。建立与完善集中住宅区的社会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在集中住宅区,社区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为那些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如协助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物品、家庭就医等;在社区建立一些老年公寓,优先接纳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床位费每月按照不同的房型收取,价格合理,这样就会受老人们的欢迎。组织社会力量,尝试“主干家庭养老方式”。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的养老包袱越背越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空巢现象不可避免。可以把一些下岗人员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大力加强社区助老服务。社区应建立高龄、空巢老人情况信息库;建立社区对高龄、空巢老人探望制度;根据条件安装应急门铃或应急呼救装置等。还可以象提蓝桥街道提出的老年护理新概念———劳务储蓄,即成立“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将会员的劳务储蓄起来,在老人需要护理时可受到等量的护理服务。
2.对与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社区医疗保障体系:
在社区里开设一家社区医疗中心(站),定时请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疗中心来坐堂门诊,为那些因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还可以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可以和药品经营机构商量为老年人提供打电话购药送上门服务,根据我们调查,希望生大病能住医院的占16%;生小病能找社区医疗点看病的占21%;生病能叫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占32%;社区能定时体检身体的占23%;其他方式的占8%。由上述数据来看,老人对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期望值很高,占老人总数的76%。
3.小区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社区服务:
根据调查,在家看电视的老人占26%;与邻居闲谈的老人占22%;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占15%;睡觉或无事可做的老人占6%;逛街或游公园的老人占16%;一年中有若干次旅游活动的老人占8%;其他方式的老人占7%。与八十年代相比较,有两点最明显的变化:一是有部分老人参加了社区活动;二是无事可做难已打发时间的老人减少了一半多。这与近年来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由调查来看,小区可以为老年人开设各种兴趣活动班如太极拳班、电脑学习班、文化学习班等。可以经常给老年人组织去各地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晚年生活。在小区里建设一个老年活动室,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平时可以在小区里征集一些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理发、量血压、帮助老人做家务、调解纠纷、帮助购物、家庭修缮等,即可以为老人服务也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4.增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
社区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锻炼场所,由于社区条件有限不可能为老人去建造一个锻炼场所,这就需要社区和街道一起与周边的学校、企业商量问他们借一快可以为老人在早上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
五、(结论)
为了促进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必须从多方面关心和提高。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本文认为,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
---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学
号:
1643001409548
姓
名:
袁
琪
学
校:
岳
阳
县
指导教师:
丁
军
作业成绩: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选题申报
学生姓名
袁琪
学号
1643001409548
专业
行政管理
单位指导教师
李继军
岗位
机关干部
工作单位
岳阳县鹿角镇政府
学校指导教师
丁军
职称
讲师
工作单位
岳阳县电大
作业题目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一、作业主要内容:
一、调查概述
二、调查工作流程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五、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
六、调查收获与反思
二、参考文献(专著、教材、论文):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三、单位指导教师意见:
文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兴趣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签
名:
李继军
2017年10
月
日
四、学校指导老师指导过程:
2017年10月20日,在岳阳县电大教室学习如何写论文。
2017年10月28日,在岳阳县电大请指导老师帮助修改。
签
名:
丁
军
2017
年10
月
日
二、毕业作业(设计)写作过程考核表(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袁琪
论文题目: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随岗实践过程
2014年9月到今,在岳阳县鹿角镇工作,边工作边实践。
调研与
材料准备
情况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修
改
内
容
修改了调查报告的格式,补充了部分标点,对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作了补充修改。
管理教师考核意见
三、毕业作业(设计)评审
指导
教师
评语
袁琪同学的《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本乡镇的农村环保情况,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该调查报告选题恰当,调查充分,报告格式规范,调查目的明确,其中的对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评为及格。
成绩
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丁军
2017年10月20
日
电大分校/教学点初审意见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比较努力、愿意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成及格
绩
分校/教学点专业负责人(签名):孟伟
2017年10
月
日
市级
电大
复审
意见
成绩
市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
---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摘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却是明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面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村
环保
调研
报告
一、调查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顺利完成16春季电大毕业设计,在县电大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学习兴趣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岳阳县鹿角镇中信村、葵花村和杨庙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兴趣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工作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1、9月12日~9月15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3、9月17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岳阳县鹿角镇,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1、9月18日~8月19日,进行问卷调查。
2、9月20日~9月22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9月23日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1、9月25日~9月2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9月28日~9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这次调查以中信村、葵花村和杨庙村为主。
中信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葵花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3公里处,人口约2830人,耕地面积6300多亩。
杨庙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7公里处,人口约2030人,耕地面积3900多亩。
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的村民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收获与反思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农村经济规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各个单位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监督、促进,在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手段的实施。制定环保法律,制约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并引导人们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通过这次兴趣小组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参考文献】: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第四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思宇
简介:
课题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下辖7个街道、3个乡。乡:红旗乡、民主乡、柳毛乡。1992年,恒山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南与鸡东县接壤,西与梨树区毗邻,西北与滴道区分界,北与鸡冠区相连。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1公里。全区共辖大恒山、小恒山、二道河子、桦木林、张新、奋斗、柳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红旗乡张鲜村。区政府驻地中心路。材化学院20111011班已经与恒山区取得很好的联系,已经多次组织“三下乡”队伍前往调研。
关键词:恒山区三下乡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
1.课题研究背景: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2.课题研究目的: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有很多研究对于农村老人的心里问题、年龄比例、农村老人的性别比例以及农村老人的幸福快乐指数的问题,而今天我们组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个这么严峻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着重实地考察,实地地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更详细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把农村老人养老方面特征与城市里老人养老方面特征的差异的对比,找出两者的独特气质,我们还尝试着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积极鼓励和带动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好五四精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国情,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课题研究意义:
3.1了解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首要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当前农村由于老人养老问题引发的矛盾则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极不和谐的一幕。目前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堪忧,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90后额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国情,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2锻炼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希望能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走进社会,了解我国的农村老人的情况,增长知识。走进真实。况且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能为我国研究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作一分贡献,能为推动创造和谐社会而出一份力,我也觉得我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起码能为推动和谐社会尽了一份绵力。
3.3了解真实问题,积极规划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应着重实地考察,实地的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我们还将尝试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农村老人对当前国家政策的不了解。我们大学生是当代最有活力的一个大集体,我们有义务去让农村老人知道社会是关注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服务农村,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4.调研概况:
4.1课题调研时间:7月16号至8月5日
4.2课题调研地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
4.3课题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两个方法进行。2012年7月16日至8月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1011班队员分别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的几个村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分发调查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24%。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统计情况。
4.4优势和特点:我组的研究具有真实性,实地考察;我们的研究在结合真实情况下,在综合多种情况之后才开始下结论,不会只着重于单方面,而是综合分析;我们采用了很有权威性的调查问卷,所以这个问卷的结果很可信,由这个问卷结果得来的结论是很可靠的;我们的研究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样会比较多变通性,会更有创新性。
综上所述,我们会坚持真实性,创新性,变通性,完整性,能更真实地反映结论
5.课题调研数据统计及调研结果分析:
我小组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5份,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
1. 对养农村养老问题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52%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C项(不清楚),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B项(一般),仅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A项(了解),可见人们对于农村的养老问题及养老政策不是特别了解,关于养老问题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2. 您或您家人的养老方式是:
有44%的人们选择了A项(与子女同居),46%的人们选择了B项(与老伴同居或独居),有10%的人们选择了C项(敬老院),D项无人选择,由此可见空巢老人占了大多数,那样的话,我们不帮助他们,他们能否生活下去?
3.您认为农村养老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有34%的人选择了A项(社会关注度不够),11%的人选择了B项(政府关注不够),12%的人选择了C项(物质生活缺乏),43%的人选择了D项(精神生活缺乏),那么这样可以看出,虽然政府关注,但是宣传的程度还是不够,导致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够,而大多数人们只是注重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是却极大程度的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并且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才能从根本提高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4.一般情况下农村人民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47%的人们选择A项(家庭养老),42%的人们会选择B项(社会养老),11%的人们选择了C项(土地养老),可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占了绝大多数,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为普遍些。
5.目前农村人民均收入
有21%的人们选择了A项(好),有37%的人们选择了B项(一般),42%的人选择了C项(差),可见,有将近一半的人拿不到认为满意的收入,更何况这么低的养老金,农村的老人们要怎么生活那?
6.您了解在农村有()人交养老保险?
A项没有人选择,有27%的人们选择了B项(50%)左右,而剩下的人都选了C项,根据询问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的人们工资较少,有的家庭三代人同居,还有大部分的教育支出,没有空余的钱去交养老保险,导致大多数的人到老没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只能靠政府和家庭的救济勉强生活。
7.您认为应重点关注农村长者晚年生活的哪个方面?
有84%的人选择了A项(饮食及医疗),有14的人选择了B项(休闲与娱乐),有2%的人选择了C项(家庭生活),D项无人选择,虽然国内已经很注重农村人民的饮食与医疗,但是从调查数据看来,吃饭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8.是否愿意让您或您亲人到养老院接受基本养老保障?(忽略经济成本,如果你要工作„„)
选择A项(愿意)的人数占23%,剩余的人都选择了B项,可见,中国的亲老子养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或者亲人去养老院接受基本的养老保险,根据询问调查,原因有二:1.认为父母养自己一辈子,照顾父母是自己的义务所在。2.认为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会让邻居好友瞧不起。
9.您对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个总评
7%的人选择了A项(非常糟糕),29%的人选择了B项(比较糟糕),64%的人选择了C项(一般),可见我们国家的农村养老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社会能更多的关注农村的养老问题,那么前景是非常好的。
10.您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对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如何?
根据调查数据看,12%的人选择了A项(帮助不大),83%的人选择了B项(有一定帮助),5%的人选择了C项(帮助很大),这样看来,农村的养老政策还没有得到农村大部分人们的认可,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得到社会上更多人们的关注,使得这些政策能够真正的为农村人们谋福利。
6.解决办法:
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模式,在农村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让有子女的老人在经济赡养、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方面能够得到基本满足。“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力不住”《新约.马可福音》如此告戒人们。我们就要营造一种“父慈子孝、婆惠媳顺”的和睦家庭氛围。即使有个别问题发生,也能及时调解、帮助、教育,使之得到圆满解决,使“老无所养”、老人状告儿媳要求履行赡养等现象不再发生。
第二,充分发挥我国法律机构的作用
1、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可以作为我们正在制订中的《社会保障法》的部门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农村养老的形式、农村养老的种类、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及其性质、家庭养老的内容、集体养老的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及其性质、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法律责任等等。
2、根据《农村养老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制订如下部门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法》、《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农村家庭养老示范法》等等。
3、制订农村养老的行政法规。这一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规范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家庭养老条例》、《农村集体养老条例》、《农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税收减免办法》。
第五篇: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10级建筑环境一班杨美101607031021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实践和调查,发现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全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如何使他们过上老有所养、老有靠的生活,已成为社会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只有从经济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的来源、从精神和生活上满足他们的需要、从医疗保障上减轻他们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养老水平。
一、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修订完善有关农村家庭养老的法律法规。1996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落实、巩固家庭养老,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但这部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应该怎样做,而对违法者没有约束力。由于没有制订农村养老的相关行政法规,我国虽然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很多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依然得不到保障。遇到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农村干部也只是上门做做思想工作,期望那些子女能够良心发现,而不会采取强制行为。
现代人敬孝意识趋向淡漠。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早在2500年前,《礼记·礼运》中就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养老保险思想。父母养育了子女,对父母尽孝是子女的责任。但在实际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父母尽孝往往被一些人放在最次要的位置。现代人对父母尽孝、赡养父母的观念相当淡薄,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包袱,厌恶、不赡养、打骂、甚至遗弃老人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老年人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赡养,生活状况好坏完全取决于子女的素质与经济条件。五保供养的老年人供养经费,由县财政拨款,有保证,但数额少(集中供养170元/人·月,分散为120元/人·月),达不到当地村民一般水平。依靠自己供养的,基本为7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这些人目前生活能自立,但毕竟年岁已大体力较差,今后生活难以为继。目前最难解决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他们主要参加农村合作医保,参保率也在90%以上。但大部分老年人小病不敢就医,大病没钱住院。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村老年人最易受损害的权利是赡养权。农村老年人投诉绝大多数是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原因为子女推诿
或家庭矛盾积累影响赡养或子女生活困难无力赡养。其次易受损害的为财产权,还有是受宗族势力影响,一些老年人的公共设施使用、责任田分配等基本权受到侵害。再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大多数老年人对生活要求很低,能温饱即满足,并不要求多少文化娱乐生活,经济条件较好的能看上电视,但困难的连收音机都没有。相当多的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予关注。老年人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贫乏普遍存在。
二、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供养水平低
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我国农村占统治地位。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剩余产品很少。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为劳动力而成家立业,是普通农民最大的“积累”。当他们进入老年后,自然就要从这种“积累”中提取养老支出,子女家庭供养老人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调查发现,73位老人是靠家庭经济供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占总人数的51.4%。但是这种供养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是给点粮食和年节物资,很少给现金。相对于现阶段城镇人均每月220元左右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是较低的。
(二)生活照料不够
老年人的生活料理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内容。老年人身体机能自然老化,加上年轻时候艰苦工作,往往积累了很多疾患。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老人们面临各种疾病的侵袭。调查中85.2%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些病,普遍是患有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农村老年人大多吃苦耐劳,日常生活一般不用子女照顾,主要是生病时希望有人照顾。可是老人们的这种最低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他们生病时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照料。所以很多老年人害怕生病,一旦生病希望自己能早点死去,甚至有不少自寻短见以求解脱的。
(三)精神慰藉缺乏
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慰藉。对待老人,尤其涉及赡养问题,更是这样。宪法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给老人更多的精神慰藉是履行这个义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农村老年人多数缺乏精神慰藉。调查中,有25.4%的老年人心情不愉快时无人注意,无人安慰;有33.8%的老年人常遭受责骂、埋怨。同时老年人空巢家庭增多,调查中,丧偶老人达74人,独居现象的普遍,使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导致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四)家庭赡养矛盾重重
现阶段的老人,大都有两个以上子女,多种原因导致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有些子女法律意识淡薄,如出嫁的子女不赡养、父母再婚不赡养、不继承遣产不赡养等。还有一些子女因为贫困,无能力或不愿赡养,或子女贫富不均,穷的推给富的,富裕的又要求共同赡养,否则也拒绝赡养。还有由于老人偏爱导致赡养纠纷。一是分家不公平,拒不赡养。二是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三是老人帮谁料理家务、干农活,谁赡养。
(五)农村老人生活艰辛
大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还低,他们仍然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称油盐的日子。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人要耕种自己的、儿女的、孙子的土地,还要负担对孙子的教育和抚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可奈何。人老了,各种疾病相继出现,农村老人收入不高,药费又贵,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单方、引子水”或与病魔“赖”,极个别老人更是听天由命,苦熬残年。
三、完善农村养老的建议对策
(一)大力推进社会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敬老院建设
通过规划引导农村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机构发展。养老事业属公益事业,县乡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力或其他资源支持。解决财力不足,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515乡镇、五保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政府应以专项资金为一些特别困难的残疾孤寡老人购买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立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政府应以农村初保为基础,以合作医疗为保障,建立起点高、标准规范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一是重点解决好农村特困五保老人的医疗问题。对无资金来源、生活困难的五保老人应实行免费就医,对有一定资金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的五保老人的就医问题,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费用来源由市县乡镇“三级”财政承担,该项费用由民政部门监批,专款专用。二是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范围和大病救助的标准,将农村困难老人常见的慢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就个人住院小额医药费免交、大额部分按制度规定执行。
(三)加大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公德意识。司法部门对农村涉老案件应优先审理、从速结案、重点执行。对虐待老年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要依法惩戒。对侵害老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把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
处。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培育村级老年协会,使有自养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对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岁老年人(可含90周岁以上)定期给予生活补贴。
(四)为养老营造社会环境
地方基层党的组织要经常性、规范性、有计划地开展敬老个人、家庭评比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可由市、县财政分摊。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农村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将老龄工作纳入县目标考核范围,加大财力投入,使老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和健康质量,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地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度过幸福的晚年。
(五)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道德调控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软性约束机制,是借助于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的,它能够使人们为自己符合道德的行为而自豪,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感到羞耻,并及时纠正。家庭道德作为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提供了分辨家庭问题是非的客观标准。个人如果将其内化,它就成了支撑行为的内在需要。
(六)要加强舆论宣传
教育青年农民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农村中人们活动空间同村,时间同步,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很强。这就决定了社会舆论在村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一般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因此广泛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道德建设活动,如评选“好儿媳”、“文明家庭”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从而创造一个孝敬老人和谐舆论氛围。
(七)政府给予帮助
政府应对有老人的家庭实施倾斜政策,对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贴,这不仅是一种激励手段,更是履行国家职责的必然要求。首先,政府可以考虑根据农村老人的数目和年龄,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养老物质资助,尤其要注意那些有高龄老人的贫穷家庭。鉴于中国目前财政经费有限的现状,可以考虑用实物补助代替现金发放,如补助粮食、盐、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此外,对赡养年迈父母的家庭,可给予优先使用社会服务设施的特权,如对其中低收入家庭,从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对其中高收入家庭,可减免一定的税收。凡与老人合住的家庭,住房面积可适当放宽,对家庭住房紧张的要优先优惠划拨住宅基地,使老人居有其屋。
20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