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

时间:2019-05-12 12: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

第一篇: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

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

作者姓名:陈 童 工作单位: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幼儿园

摘要: 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而且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绘画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中班幼儿正处于培养绘画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认真反思和思考,选择适当的绘画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绘画方法和技能,使幼儿的绘画更加丰富、生动。关键词: 中班 绘画

正文:美国教育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萨瓦说:“一个好的学前教育计划,就在于提供与幼儿年龄和发展阶段相称的刺激。”每个幼儿的学习活动都处于主动地位,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挖掘。而对于一个幼儿教师而言,若要有效地对幼儿起到引领、支撑的作用,自身就要有相应的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来提升的。在继续教育中,我深刻的领悟到这一点,因此在针对本班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在思考和感悟中让自己的教育智慧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今年,我园实行分科教学活动,我担任的是绘画学科的教学,在实践中我发现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而且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因为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全面完整的活动,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从对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酝酿,创造动机、意向的生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意味的图象,这可以说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的过程。在这期间,幼儿能够运用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并倾注他的全部热情,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人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而绘画活动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正是为幼儿提供了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有人把幼儿的绘画分为四个时期,即涂鸦期(2-3岁)——象征期(3岁左右)——形象期(4岁左右)——形象成熟期(5岁左右),中班的幼儿开始逐渐的进入形象期,也可以说中班是一个形象的发展时期。那么该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的绘画呢?《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经实践后,我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 捕捉幼儿感兴趣的绘画素材

过去的绘画教学几乎是教师决定幼儿的绘画内容,教师觉得哪些绘画内容适合孩子发展,就教孩子画什么。而通过学习《纲要》我知道了,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教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一般来说,4岁的孩子比较爱动,因为自身好动,所以孩子喜欢活动的东西胜于静止的东西,喜欢有声音的东西胜于无声音的东西,喜欢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胜于只有灰暗色调的东西,喜欢相对新异的事物胜于绝对新异的事物。所以,教师在寻找幼儿的绘画对象时,应注意捕捉那些既能吸引幼儿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素材,还应注意素材的教育性。

二、指导幼儿有步骤的绘画创作

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和创造性的绘画,不是老师就全盘脱手,什么也不管,不参与了。《纲要》中指出:作为老师,应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绘画氛围,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绘画材料,精心设计绘画活动方案,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幼儿的绘画技能,让幼儿在涂涂画画过程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一)明确观察目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其实幼儿的绘画过程就是,感受—表达—感受—表达。显而易见,在确定绘画题材后,首先就是直观的感受一下物体的大致轮廓外形,这是绘画的必要前提,但是,中班幼儿在观察时,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视觉,忽看看这儿,忽看看那儿,毫无目的和计划,他们往往注意了整体就忽略了局部,注意了局部就忘掉了整体。因此,教师就应在观察前向幼儿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使幼儿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还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技能。我认为:观察,其实就是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突出的特征。然后,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把事物的突出特征用语言把它简化成浅显的,孩子易懂的信息。比如,兔子的耳朵长,狐狸的嘴巴尖,大象的鼻子长等特征概括。

(二)深入感知再现,内化事物的大致造型

因为幼儿刚刚进入到形象期,很多时候,幼儿在观察了物体之后,面对画纸时,还是不知该怎样下笔,原因就是幼儿头脑中虽然有了事物的表象,但还没有在头脑中把表象以美术媒介的式样构成。而我在教学中又想打破传统的“范画式”的教学,那该怎么办呢?根据一些教师的经验和我的实践,在观察之后不直接进入创作,而是由深入感知开始渐进导入创作。

1、让幼儿动手亲去摸,进一步感知被观察的物体。

2、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姿态模仿物体。

3、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外形。

4、用手指勾勒物体的形象,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一边描述物体的外形,一边用自己的手指在画纸上先从轮廓开始,再一点一点的深入到细节,让形象逐渐清晰明朗。

5、用图形拼摆。

因为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就把物体内化了,这时孩子的心目中,就已经有了目的,知道该怎样下笔了。

(三)合理安排画面,展现事物的具体情节

对于中班的幼儿,不仅要求他们要画出物体的整体轮廓,还要求他们要注意物体的细节,而且要使自己的画面有序、生动,能把自己的意图通过画面传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自身不同的绘画经验,做具体的指导。

(四)大胆使用色彩,展现事物的美感特点

孩子天生就对色彩有独特的敏感,他们喜欢一切色彩斑斓的东西,我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讲,能区别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物体能使用不同的颜色来画,大胆的使用色彩,这样就能画出很漂亮的儿童画。

三、引导幼儿有目的的绘画评价

过去的评价是孩子绘画完毕后,教师“说了算”,老师说谁画的好,谁的就好,而新《纲要》中指出:要避免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也就是说,在评价时,还要注重对幼儿的绘画过程及幼儿的兴趣、态度的评价。我想这就可以通过绘画过程,颜色,细节,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他们独特的想象和表现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教育家将儿童绘画作为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良好个性的手段。苏格拉底认为,艺术是维护心灵健康的良方。绘画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正处于培养绘画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做为教师,我将继续不懈地在此探索,并认真反思和思考,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绘画方法和技能,使幼儿的绘画更加丰富、生动。

作者姓名:陈 童

单 位: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幼儿园

职 称:幼教一级

电 话:*** Email邮箱:tong616@sohu.com

第二篇:浅论在绘画教学中如何起稿

浅论在绘画教学中如何起稿

摘要:绘画与文学是相通的。学习绘画可以提高我们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准确而主观地表现事物,提高我们眼、脑与手的协调发展。而绘画的第一步就是起稿。在起稿前,要明确绘画的主题和结构。起稿阶段要处理抽象与具象、概括和细节、选择和舍弃的关系。起稿阶段既要严谨又要松弛。物色尽而情有余,不画僵、画死,做到这样,可谓“草创鸿笔”。

关键词:绘画教学;文学;相通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7

绘画与文学是相通的。学习绘画可以提高我们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准确而主观地表现事物,提高我们眼、脑与手的协调发展。而绘画的第一步就是起稿。

起稿指开始的草稿。在《物色黑白》一书中曾写到:“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t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措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在绘画教学中的如何起稿亦称之为如何构图,从内心思考(创作者)和画面表现(欣赏者)做以下浅论:

一、在起稿前要明确绘画的主题和结构

主题是什么?所要表现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进而分出重中之重。创作者起稿时只有把握住以上说的几点之外,在以后的刻画中才会围绕这个重点而进行。这个清晰的等级安排就相当于“设情”。例如,在高一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学生下笔之前就需要考虑,面前的静物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起稿前的构思就有了重点之分。对于他们的画面也有了一定想法的情境设置。同时,也就知道了哪是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主题是通过结构来体现的。任何形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在大小、长短、曲直、方圆的对比中展现着自己形状的个性。这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出发,由大的比例,大的体面转折到局部、到具体,用相互比较的观察方法驾驭整体。

二、起稿阶段要处理抽象与具象,概括和细节,选择和舍弃的关系

直白点就是处理大的关系、大的比例、大的体面关系的转折,这是酌事取类中酌的第一步。不管是静物是石膏像是真人头像还是速写等都要求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要准确,形态倾向要明确。在一定光线下所呈现的黑白虚实既要层次鲜明又要井然有序,这就是大关系。例如:创作者起稿落幅时,物体在画中的定位就包含了以下几点:1.教师摆放物体时具有的视觉引导作用。这可以让学生很快地在画面上构建出具有暗示性的视觉移动路线的图。2.以上方法不仅适用于高中美术教育静物写生,也适用于人物写生。所要画的对象是人物,就要考虑到人物的心理方向性,即人物目光所示的方向。人物目光凝视的方向在视觉上有很大的份量,因而可以占据画面很大一部分空间。3.制定目光移动路径。在一组静物写生中可以把同类的东西或相似的物体摆在一组,自然而然这些物体相互吸引,欣赏者的视线也会随着这些物体从近处感受到远处,而且每个物体形象之间都有一定的遮挡关系和适当的空间关系,这样很好地起到了引申空间的作用。

三、起稿阶段往往是对这些精彩之处的经营

用严谨、生动的手法抓具有特征的造型元素。这涉及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是创作者抓重点,而不是被重点束缚住。例如,一组写生的绘画,学生在选好角度以后观察静物台,确定这张作品的精彩之处在哪?方法有二:1.从教师摆放的物品的绘画主题入手。教师往往在一个画室中应人数的多少摆不同种类的绘画题材,有水果类、蔬菜类、文具类、食品类、花卉类等,那重点一般在画幅的中景与近景。2.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可以表现的精彩之处。面对教师摆放的非常规类型的静物来说,学生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自己喜欢的角度来选定精彩之处。可见,经营精彩之处取决于绘画者的观察和内心活动。这是一个主观的思维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起稿阶段既要严谨又要松弛;严谨是关系特征点的严谨,尽量做到一步到位。松弛是细节的捕捉,要留有余地,要做到辞已尽而势有余。物色尽而情有余,不画僵、画死,做到这样,可谓“草创鸿笔”。面对学生起稿时对特征的把握是一个具有难度的训练。首先需要绘画者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学生对特征的把握会让形体特征更形象化。特征既不能太过夸张,跃出形象的范畴,产生变形的感觉,又不能对特征的把握稍显不足,这会使看画的人对事物的特征感受不明显,也就失去了绘画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严谨的态度对待绘画的每一个环节。

但是,画面太过于严谨,难免会显得僵、死,因此还需要松弛。白话一点就是对所有的细节不要面面俱到。一组好的画面既有重心点,引人入胜的地方也需要有概括的部分。松弛的概括不等于模糊。许多学生容易把这一概念混淆。在概括中也要有形体的转折与变化。只不过它们的对比要弱化、要含蓄。

由此可见,起稿就是绘画者的构思与落幅。他的这一落无不遵循构图的规则:利用视觉元素给人以平衡或均势的感觉;所有相似元素的重现与布置给人以和谐而有序的心里;重复描绘的元素为目光创造了一种可追随的阶石;视觉元素要流动起来,给人以韵律感;视觉元素的和谐中介入变化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线条的不同,色彩浓度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形状的不同,质地的不同以及方向性的不同等;创造出焦点;考虑一个构图元素与另一个构图元素的对比关系;要为了整体而牺牲一些细节;要注重整体性。同时,起稿也考虑更多的是欣赏者对画面用心的赏识点,被我们前期的设情位体、酌事取类、措辞举要掌控住了多少。

总而言之,许多艺术大师为构图手法的实践应用创造了大量优秀的典范作品。这些范例体现了构图规则在不同对象物体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 030600)

第三篇:在生活中感悟,在绘画中提升

在生活中感悟,在绘画中提升

宁波逸夫中学

徐春岳

感悟,即感受领悟,它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心领神会的一种境界。可以说,感悟能力是绘画能力的核心。那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妙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放开手脚,“画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事物”,让各自的表达富有个性化。

一、在生活中发现美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力训练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在绘画学习中应该不断地培养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在绘画作品中看看是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是否表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表现出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内容。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能力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趣,所以说观察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分析,动脑筋思考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学会用自己的感觉

去感受生活、去识别生活中的事,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学生与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例如:我在教学《缤纷家用电器》时,我先利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市场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那一刻的心情,当他们交流到兴致高昂,手舞足蹈时,我随即让他们开始作画,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心里感受尽情得描绘出来。接着,我再配上音乐,此时此刻,让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绘画的情境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中。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了真知,促进了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搜集学习的素材,寻找创作的源泉,是锻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从而去感受生活平凡美的最简易而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见识,导致他们的视野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搜集、思考、寻找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界会逐步开阔,会一点一点地感受到发现的乐趣,然后欣喜地感悟到: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 的眼前„„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活动中发现美、观察美、感悟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得到了尊重,更为培养学生优秀的美育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生活中体验美

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

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进而深化为获得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方法。应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才能在繁杂中理清事物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美术教学的首要特征。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丰富着人的感情,也激发着人们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美术教学内容,在美术课中演绎生活,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体验和感悟。如在上《花圃》这一课的时候,让他们先去发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是各异的,所有这些不经过观察是发现不了的,不经过观察是创作不出来的,所以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了,他们在创作时才能思维活跃,独具个性。平日引导学生在学习、游戏、玩耍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开拓视野,丰富积累,为绘画提供新趣的题材,使学生在作画中处于活动的兴奋状态,有东西可画,有感情可抒发,有情意可表达,既能画得真切,又能透出情趣。美术知识源于生活,美术为生活服务。因此美术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的情景、物象应是学生喜闻乐见、所见所闻的一切,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所获。

三、在实践中美化生活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

知识技能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动力,努力追求学生生活的艺术化。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来探求美术知识,把美术问题生活化,真正体验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花圃》一课,如果单纯地讲解图案的特点和规律,会显得平淡乏味。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应用性,让学生一下子了解什么是图案?我准备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教具:带花纹的手帕、中国结、围巾等,还准备了一些没有花纹的挂盘、碟子和白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充分让学生进行感知活动,再让他们交流、汇报这些花纹各自的特点,然后,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其它花纹各有什么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图案艺术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在挂盘、白布、碟子的顶面上进行美化:可以用彩纸剪一剪、贴一贴,也可以用画笔画一画、用水粉色印一印的方法装饰纹样。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乐趣。在平时的每节课中,都应力求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理解,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美术课程是对创造力培养的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依葫芦画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创造力

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是民族兴旺的条件,创造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注意教学手段更切实可行,教学用品、资料尽量是学生能自己在生活周围去寻找,然后带到课堂来,互相交流,这样的感受更真实,学习兴趣会更浓厚;还要让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更强,能真正发挥美化生活的作用: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美化家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创作激情。让学生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地感悟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

第四篇: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在小学低年级绘画教学中,教师常用示范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新学的内容。学生就能学会所要画的内容,但其结果往往是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种临摹的绘画教学方法,违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是不可取的。

教师示范的本意是想教会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技能,但也往往造成了学生单纯模仿和环境和氛围。尽管在教学中我们也反复强调:“最好不要画得和老师的一样”,但由于教师权威性的影响,使学生感到是在表现“老师的画”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不是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甚至引发了学生的惰性,他们根本想都不想就照着老师的范画画出来,而下一次画类似题材的画时,有一些同学就根本不会画了。这样,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过程,教师教什么学生画什么,学生装习惯了这种方法,就会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各种能力的发展机会,限制了儿童的创造性。

如何针对如何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既能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又不压抑他们的表现力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既能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又不压抑他们的表现力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呢?通过这二年的实践验证,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 1、对所授内容进行、,加深儿童对物象特征的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记忆及幻想中的形象,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加深了人们的印象,整理了思路,为下一步的实践奠定了基础,比如对直接观察的物象进行描述,在“自画像”时,有的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我的脸是长长的,我的眼睛是大大的,有一对粗粗的眉毛,还有几颗小痣。”又如,对记忆的物象进行描述,在画“未来汽车设计师”时,学生设想出净化空气的“大树车”,多功能的“清洁车”,能座很多人的“多层车”,能在空中飞奔的“多用车”等。在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提示学生对这些物象的描述清楚,鼓励学生做到“我想得出来,就能画出来”,不受框框条条的限制。2、用示意的方法解决儿童绘画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示意的方法是指教师用手势比划、投影或简笔画等,对绘画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向学生做出示意性提示。由于示意比示范简便、随意,是每次活动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的提示。因此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创作。如:画“小鸟王国”时,教师分析出画翅膀和尾羽是难点和重点部分,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学生说出有些什么样的翅膀,教师就利用范画给小鸟换翅膀,再引导学生给小鸟配尾羽,使小鸟的形象更加和谐美丽。由于“换”和“配”是可以变化和不固定的,是向学生渗透表现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和再创造,因此,学生的作品也不会是一个模式,而是多姿多变的。3、充分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

请小朋友们到黑板上来示范,对其它小朋友们起到启发和鼓励的作用,又不会有权威性的模仿效应。同时,也使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如在“会变的手影”活动中,学生到讲台上玩“手影”游戏之后,教师说:“我们把各种手影画下来,做一个面具玩好不好?”孩子的兴趣很高,但怎样画呢?孩子们讨论之后,教师请几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他们用左手当“模型”画出兔子、裙子、山峰等到不同造型。同伴间的平等关系,使学生产生“你能画,我也能,还要画得比你好”的心理,全班学生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形象。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兴趣略同,心灵相通,这就是同伴之间的示范作用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该不该示范不仅是教法问题,更是观念问题,体现了教师是否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实践也证明,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儿童是能够画出形象的、色彩各异的、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图画。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固定方法及模式,而是遵循“教无定法,但要得法”的原则。“得法”是指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给予适当、适度的引导。在此原则下要下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要来自于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喜欢的事物,使孩子们想画并有可画的东西,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并使能力强的小朋友尽可能地发挥,差一点的小朋友也体验成功;第二:儿童绘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思想准备,教师要为小朋友们创设一个能引发他们“想画”的氛围;第三:教师在指导与评价之时,要注意小朋友们的审美感受,从色彩、构图、想象力等因素引导他们,而不要以“像不像”来评价,不追求整齐划一、一刀切的形式,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儿童主动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观察、领悟、渲泄情感、大胆创作的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多方面的发展。

2008.12.20

刘敏.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2008.12.20

第五篇: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从课程角度看,是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从学生成长角度看,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心理的护导员;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是理论的学习者、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现象,有的教师会关注发生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的教师会不经意地让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教育事例一晃而过。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以研究的视角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发生在工作中的现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研究,形成成果。有了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生涯会更加有滋有味。

教学研究就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工作之中。课堂是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小舞台”,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思想与要求,如何将课程目标的要求细化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人,如何发挥过程性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等等,都是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育需要在改革中新生,教学必须在创新中前行。

校本研究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校本教研需要开展实证研究,由经验走向科学。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观察、教学方法优化、发展性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等,都是校本教研很好的项目,教师应该在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在教学中探索、在教研中成长”形成的教研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社区”。在社区里,教师交流与研讨、合作与分享,志同道合、自由自在、其乐融融,这也许就是教师快乐而多彩的人生。

下载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班绘画教学中的探索与感悟(续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中教无止境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有幸在这个暑期开始学习“国培”,感谢国家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感谢我们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学习机会。每次静听专家的精彩讲座都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基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1嵇正波1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江苏 淮安223003)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学......

    浅谈PPT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PPT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21-02 一次美术课上,我请孩子们画线描画,我做了示范,提出作画要求后,孩子们开始作......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合集)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注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是其中之一,在艺术中又包含了绘画,可见其重要性。而绘画表现力是绘......

    在有效教学中的感悟

    在有效教学中的感悟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词:可操作性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师生互动综合能力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而开展数学......

    在化学教学中感悟德育

    在化学教学中感悟德育 化学科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

    识字教学,我在探索中前进!

    让课前、课中、课后服务识字教学 南宁市友爱小学庞彩霞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桂平市一中陈艺中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实践的层面上拉开了序幕,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如何通过改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