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的感悟

时间:2019-05-12 12: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读课标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读课标的感悟》。

第一篇:研读课标的感悟

研读《2015语文课程标准》心得

今天我研读了《2015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收到了不小的收获和启发。

2015语文课程标准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更加强调语文学习的多加应用和多维度理解的双向特点。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强调的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将从数个方面进行大致的梳理和表达。

2015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对于学生人格的引导和思维的开拓。从总目标上来讲,它逐步规范和倡导了语文学习在情感和内容上涉及到爱国思想和社会主义情怀,倡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个性,并且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回归到超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广泛涉猎文学,培养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在建立名族情感和认同感的基础之上,学生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逐步增强自身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并且融会贯通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从语文的能力上讲,要深入引导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故步自封。要讲究实事求是,崇尚真知。再者,教师要学会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让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行为习惯。当然学生的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学会汉语拼音,普通话,掌握3500个左右的汉字。在方法上学生要学会自主阅读注重方法的选择和长期的积累,使自己形成较好的语感与理解能力,多去阅读报纸杂志而不是仅仅囿于书本知识和老师的传授,在多方位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语感。整个小学阶段要求不少于400万字的阅读量。读是一方面写作又是另一方面,学生要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会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要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的能力,并且能认真仔细耐心的倾听别人的谈话,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特色。为了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语文,学生海牙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搜集和处理信息。

在整个小学语文阶段,学生要求独立识字3000个左右,其中有2500个字是需要自己灵活书写。教师要培养学生规范化地写字,写楷书,并且关注其整齐度和速度。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学会适当的毛笔字的书写方法,从而感受语文文字的优美与和谐。

具体到阅读层面,学生要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形成较好的朗读技巧。另外还要培养自身的默读能力,要求速度是在300字每分钟,在广泛的阅读中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注意适当的阅读技巧,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并且要熔铸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在阅读叙事类的文章时要能明确的写出故事的梗概,包括场景,人物,细节还要关注自己对于阅读的感受。如果是阅读诗歌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诗意,情境,把握情感,自己要学会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对于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要注意把握其各个方位的要点。初次之外,在小学低段,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加强背诵,逐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具体到习作,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真正的把语文的应用落到实处,还要学会去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去感悟语文积累语文。如果写纪实类的文章 学生需要做到具体和真实,而如果是想象类的文章则必须做到想象丰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分段表达的习惯。写完之后不能满足于表面还要学会对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既可以是自己修改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修改。写作必须要关注速度,也要关注频次,一般是16次左右每学年。

具体到口语交际,学生在相互利用语文进行相互的交流时需要对对方表示尊重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相互的交流中要做到耐心,自己的表达要抓住雅典,并且学会灵活准确地转述别人的话语。学生的表达要做到条理性,关注自己的语气语调,关注表达的场合,能够做到简单的准备之后有一个简短的发言。如有可能还应该注重语言美,坚决杜绝不文明的用语。

具体到综合学习,学生需要多方位的借助图书馆,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广泛地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物要能够灵活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学会简单的演讲,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锤炼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这些只是我初读课标的一些十分粗浅的,不具备专业深度的见解和展示,在今后的研读中我相信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篇:研读课标

2011年修订的语文新课标发下来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研读。下面把我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起新课标,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它有哪些变化,其中的变化是很多的,光是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页码总数也由原来的29页变成了现在的82页,各学段目标由原来的130条合并重组为113条,减少了17条,初中七至九年级的目标内容由原来的40条精简为34条。但这次课标修订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补充、完善与发展,而不是颠覆性的否定与重建,大的框架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原稿提出的基本理念都是正确的,还要继续坚持执行。而对那些新增加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把握和落实的重点。我在研读新课标过程中与旧课标进行了对照,概括出有以下几个变化应引起重视:

1.前言部分删除了原稿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这句话,而增加了“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样的语句。这样的改动并非说我们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是避免说空话套话、使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一种体现,因为课标紧接着列出了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理想、爱国、创新、荣辱观、道德风尚等内容在语文中的渗透和体现。这是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在教育上的体现,世界各国都注重把本国倡导的价值观念贯彻到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所以,增加这样一句话,就使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道”的范围有了具体明确的指向,易于老师们把握。凡是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就不能让它在语文课堂上任意传播。

2.“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第一条给语文课程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语文”到底如何定义,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语文课的名称就不一样,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50年,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语文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学语文课被分解为汉语和文学两门功课,导致人们把语文理解成了语言和文学,这在当时引起了争论,六十年代的语文教材就把两本书合成一本,继续叫语文。其后学术界就语文的内含争论不休: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每位专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专业偏好去强调语文是什么,把语文教学引领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面去。解放后历次的语文教学大纲和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因时机不成熟,也都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没有给语文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多年来的争论不休,给语文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不利于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有了一个权威的明确说法,这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成果。定义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短语,说明语文首先是“语言文字”,它包含语言文字的知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侧重点是放在了运用上,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适用性运用,还包括搞文学创作的艺术化运用,用它交流,读书,写作,这就把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听说读写都包含进去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它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第三篇:研读课标

研读课标、转变观念

我们的教师发展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会深深影响我们的课堂设计,因为它们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定位,是我们的基本教学理念。也许你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这些观念到底是什么,但你的言行、你的课堂里无不充斥着你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如:好多老师经常说,“我一个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还教不了中小学生,还要不断学习吗?”---教师发展观(错误在于教学不只是简单的传授内容的过程,而是一个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内容的重构过程,自己的知识含量充足了不代表你会建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不代表你掌握了生本化的教学内容重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不断学习适应学生、适应时代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用未来思考今天)。如果你认为教师的终生学习不重要,你的课堂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时代里,一个层次上,很难适应每一代学生的需求。

也有人说,“我所教的学生两极分化大点儿,优生很优,差生很差,差生就不用管了,以免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进度,影响优生发展。---这就是学生观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如果你认为这种说法很正确,你的课堂设计一定会跨度很大,忽视了环环相扣与层层递进。如果你遵循课改原则,你备课时不但会去研究教材,更会去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储备,然后设计出趣味性、活动化的生本化课堂,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自己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最长足的发展。你听到过这种说法没有?“我讲完第二课了,让学生背过就行了。”所谓的讲完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材内容顺了一遍,把语言点给学生做了讲解。---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教材观。教学就是教教材。其实我们需要在备课时,基于教材内容,考虑教给学生什么。教学生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技能?让学生体验哪些学习策略?了解哪方面的文化?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首先定位我们的五维目标,然后确定怎样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构,并设计怎样的课堂环节达成五维目标。

“我的课堂高质高效,学生一节课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记住了,而且达标检测效果很好。”—这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课堂质量观。在这种观念里,仅仅关注了知识目标,仅仅关注了语言工具性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发展的促进,更谈不上人文素养的渗透。在这种课堂质量观驱使下的课堂,可能就只有教师讲、学生背、达标检测这些环节,而缺失了学生在语境中对语言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更谈不上应用。课堂效果的检测要看学生在每个环节中对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的提升,效果反馈应贯穿在整堂课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展示而不断生成,并不只是课堂结束前的达标检测。(环节目标意识)

既然我们的发展观、教材观、学生观、质量观对我们的课堂设计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怎样调整自己的这些观念,掌握比较科学有效的课堂设计方法呢?

研读课标、转变观念、五维目标、相得益彰 教学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标的要求、个人对教学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我的英语教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螺旋式上升就形成了我今天的思想:

第一阶段:站在学生升学的角度上思考:英语是学科,主要是教学科知识。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并形成了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整体教学思想。知识的体系化、目标的连续性是我此阶段的教学特点。

17日于漪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悟颇深:知识是核,是最不老化的。就在这个阶段我把握住了英语教学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知识目标确立的方法,为以后知识是核、能力为果肉、文化情感为表皮的英语教学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节课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步,而初中三年600节左右的英语课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进步,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发展一体的不断提升与变化的完整过程。如果说一堂课是一个点,那么600堂课就是一个面,如果说一堂课是一步,那么600堂课就是一条路,如果说第一堂课是铺垫,那么600堂课就是整个初中层层发展的完整呈现:它始于第一堂课时的幼稚,止于课程结束时应有的收获与成熟。如果我们仅仅重视“这一课”,不正是以静态的标准遏制了学生与课堂的动态成长吗?更为可怕的是,当全力要求“这一课”时,我们是不是已经无意中以“这一课”可能蕴含的教学潜力限制了整个初中“这一段”的教育可能呢?

“这一课”首先是600堂课的面上的一个点。如果这一堂课是起点,第600堂课是终点,那么起点有怎样的基础,终点有怎样的高度?如果说第一堂课有英语学习的幼稚,那么,学生最终走向第600堂课时正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成熟?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英语学习的成熟?由此看来,整个初中的英语课堂是整体动态提升的而不应是孤立静止的,是阶段性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局限于同一层次上的反复雷同。要让每一堂课最终行动起来方向一致的到达终点,我们应该不仅关注每一堂课,明确每堂课之间的不同,更要重视这一堂课与其他课堂的呼应、整体行进中课堂的变化、课堂本身承载的使命以及学段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情感与心智、思维与表达的完整发展过程。由此,要完成理想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初中三年的整体发展;

不仅要吸收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更新完善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初中三年教学的连续性发展,实现宏观布局与具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那么,我们就要依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对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进行整体规划,设定终极目标;针对终极目标进行阶段性的教学布局,设定阶段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策略;针对阶段性教学目标,选择建构具有阶段性特点的课堂教学;规划阶段性课堂教学的努力目标,完成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操作。这是一种由宏观瞻望到具体而微的完整教学思路,是一种着眼于整体与局部的教学思路。也可以反过来说,依据学生的初始学习现状,制定阶段性提升计划,通过具有阶段性特点的课堂教学的积累,完成向更高阶段教学的过渡,最终通过阶段性变化的具体课堂,完成终极教学目标。要完成终极目标,我们需要,从“每一课“发展起来!第二阶段:站在学生应试和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双重角度上思考:英语是工具。这种思考让我的课堂从单纯的知识教授走向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基于整体教学思想,形成了“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资源策略意识”。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备课时,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材就是各类教学素材和有效资源;学生就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形成了自己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阶段:我受到了多元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赴美培训和三年的省课程团队专家的经历使我走上了真正把英语当做语言来教的道路。使我逐步形成了“以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定位的模块整体教学”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我所建构的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模式,以话题为依托,从生活走入教材,从教材回归社会,在引领学生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体验学习策略,感悟情感态度,拓展文化视野,彰显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现阶段:围绕话题,定位情感目标,挖掘文化元素,并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从资源选择、教材整合、情景设置、思想表达等层面融进课堂,达成“润物无声”的目的。随风潜入夜的“风”指的就是词汇、语法、语音、功能、话题等知识目标层面的东西,“夜”则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方法、促升思维、提升能力的学习过程。而随风潜入夜的东西就是我们所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如此,将2011版新课标提出的五维目标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走出模式,走入无形的境界。

第四篇: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还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静态的画面动作,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

四、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编排“9加几”的计算时,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第五篇: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知乃行之始也”教师备课也一样,先要学会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学生的反馈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教学才会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钻得进去,才能跳得出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指导。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课标”,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标”。不仅要真正掌握“课标”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课标”为准来指导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弄清楚课程标准在各个教学阶段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吃透教材。

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这说明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要日积月累学习和提高。反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也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个人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首先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编者意图,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关键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成功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这些关键点的正确把握和整合中获得。而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和整合,恰恰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筛选的结果。其次认真读教参,就是要求我们抱着认真的态度读、反复地读,不但要看懂,还要作深刻的领会。领会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及教学方法等。但我们不能只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要结合实际创造地使用教学用书。

三、“吃透”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

下载研读课标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读课标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标研读心得

    课标研读心得 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我们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实习的平台上一定......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

    课标研读心得[推荐五篇]

    课标研读心得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

    课标研读汇报材料[共5篇]

    三张镇油王小学课标研读情况汇报 在隆冬之际,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课程标准研读情况我们表示热烈欢迎!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

    研读课标研说教材心得

    研读课标研说教材心得 新的一轮以课程和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的内容核心是以科学素养和三维目标为特征的化学......

    生物课标研读心得

    在三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我对生物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有......

    研读新课标感悟

    研读新课标感悟 伴随新课改而诞生的新课程标准在原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内容的编排和设计,读完之后,有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突显......

    研读课标,践行“真语文”教学[5篇模版]

    研读课标,践行“真语文“教学 ——第55届教育讲坛心得体会 鹿泉市铜冶镇南甘子小学 梁玉娟 9月28日我有幸去鹿泉一中参加第55届教育讲坛。讲坛的主题是鹿泉市“真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