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本文想就此与大家讨论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 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成了儿童追星族。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严重地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体验数学美感,培养创新能力
体验数学美感 培养创新能力
颜港中心小学
汪银海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无数实践证明,数学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数学美感的追求是人们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其次,数学美感是数学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三,数学美的方法也是数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方的对称、圆的和谐、曲的变化、数和形的协调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材的数学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时时体验着数学美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体验数学简洁之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的简洁美包括了符号、公式、技巧、逻辑上的简洁。数学提供了抽象整洁的形式化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数学内涵。在教学中,如能通过学习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简洁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则不仅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蕴含简洁美,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发现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通过把圆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及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以下各种美丽而简洁的图案: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 三角形
此刻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进行再创造的动力,通过观察思考每个图形,底(或长)与圆周长的关系,高(或宽)与圆的半么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即为 S=πr2,多简洁的公式啊!通过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的推导转化成对数学美的体验与追求,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随之产生了,创造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二、体验数学层次之美,培养学生创新欲望。
数学的层次美是指数学的知识层次结构能够给学生以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知识的层次结构。如:“分数的意义”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教学。其一,说明分数产生的背景,展示分数的产生过程。其二,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2 份、3 份、4 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的数,用几分之几表示,然后归纳分数的意义。其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其四,认识分数中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会读写分数。这样,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认识过程,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
三、体验数学统一之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统一美体现于数的统一,运算的统一,形和数的统一。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即谋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统一,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习惯。如任何一条直线、曲线、一个面都可以用代数方程表示,而任何一个代数方程也可以转化为线和面,对于某些数学应用题,也可以用形(如线段图)解释。对于某些形的面积和周长,则可借助数的运算求得。在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作简明而统一的考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体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图,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用一个统一公式表示: V长 =abh V正 =a V=S 底h V柱 = π r 2 h 数学的统一美,提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
四、体验数学对称之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形体的对称美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数学中的对称美更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如几何图形的对称,公式的对称等等。它还可以更广泛地解释为某种相应性:如乘与除、加与减、乘方与开方等都是具有某种广义的对称性。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揭示出几何的对称美,则可使学生把握住几何形体的许多性质,并用简捷灵活的方法求解。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图案:
来认识轴对称图形,体验数学的对称美,主动地参与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绘画的功能,充分发挥想象,同桌合作,共同设计一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学生饶有兴趣的动了起来,经过一番讨论,想象,动手制作后,一副副设计新颖、富有新意的轴对称图形展示于眼前:
在交流中,学生喜滋滋地欣赏着作品,从同学投来的阵阵赞许声中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通过教学,充分展示了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整堂课充满了美的韵律。如此,通过对数学对称美的展示,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体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第三篇:浅析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
浅析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
姓名:陈丽君
单位:廊坊市文安县黄甫小学
(小学一级教师)
浅析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
【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的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能完美地塑造一个孩子的全面人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也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热情的心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玩”,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学生探索能力;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当然,在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手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把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难点一举攻破。
【关键词】音乐审美趣味教学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的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音乐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教育能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能完美地塑造一个孩子的全面人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也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热情的心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趣味的培养呢?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认识,以与广大音乐教师交流探讨。
一、引导“玩”,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许多教师针对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 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 “开心”和“生气” 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①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②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③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二、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揭示和培育学生对音乐的需要。这种需要要以激活心理动力、培养音乐审美兴趣和审美态度为切入点,以培养主体的音乐审美乐趣为关键点,以主体形成对音乐的热爱为归结点。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就是说兴趣是诱发学生 学习的原动力。在音乐审美的情感中,音乐快感是乐音运动对人的生理上的刺激反映,是一种机体性情感,是人类种族遗传,它具有“先天”性特征。但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都是心理层面和社会性层面的审美情感。它是在种族经验、实践积淀而成的潜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化育而成的。这种化育主要是教育和个体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卡巴列夫斯基说:“我们时刻都不应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引起听众对音乐的兴趣,从情感上吸引他们,用我们对音乐的爱去感染他们。”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爱事业、爱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创造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教师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核心就是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爱。“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起点,从审美角度考虑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
三、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 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 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 音乐 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 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 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 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 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们常说:“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 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 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 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 音乐 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当然,在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手段,例如在遇到学生不太接受的一些作品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把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难点一举攻破。
第四篇:积极情绪--认知 ---美感体验
一个背景:北京市金钟监狱,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押改造和治疗传染病罪犯的监狱,中心成立于2007年,先后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得到了专业社会力量的支持。DIY油画绘制和陶艺制作,是今年4月增加的新内容。现在,中心有音乐治疗、陶艺治疗、团子咨询、拓展训练、心理剧、心理影片赏析等11种有助于服刑人员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方式互为补充。全年金钟监狱85%以上的罪犯都参与到以上各种活动中来。活动的过程中,监狱心理咨询干警均在现场带领,引导犯人体会每项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校正使用技巧,挖掘不同的活动对缓解不同心理问题所发挥的功能。与此同时,金钟监狱还通过组织讨论、座谈、评比和开办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共享活动的积极效果。良好的氛围在转变罪犯错误认识和引导罪犯积极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明显。如罪犯心理测试的废卷率由2007年的76.3%降低到2010年的9.1%;罪犯主动申请咨询率由2007年的不到1%,提高到了2010年的85.6%。心理专栏的投稿数由2007年的月均13篇,增加到2010年的月均109篇。
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郭小艳,王振宏,2007),包括快乐、兴趣、满足、骄傲、爱等。积极情绪是一个包含着愉悦体验、面部/ 身体表情、评价、特别是行为计划和激活状态等多种成分的有意识的过程,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非常广泛。
积极情绪这个名词来自于古老的情绪维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由几个基本的维度所构成, 不同情绪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根据彼此在维度空间中的距离来显示的。较为公认的维度模式是二维模式, 认为情绪由两个维度组成: 一个维度是效价(valence)或愉悦度, 分为正负两极;另一个维度是唤起度(arousal), 其由弱到强。在效价维度上, 由正到负, 愉悦度依次降低。位于正效价那端, 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 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
以前很多研究发现体验着积极情绪的人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灵活的、创造性的、综合的、对信息持开放态度的、有效的思考模式(Fredrickson,2001)。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度方面,而且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以及在信息加工中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即从质、量两方面影响着认知过程(郭小艳,2008)。以前支持积极情绪促进认知的实验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拓宽认知范围、提高灵活性等两方面。
(一)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
1.积极情绪拓宽注意和分类。Fredrickson 利用电影诱发四种情绪状态: 快乐、满意、愤怒、焦虑,并用一种中性情绪作为控制条件,然后用整体-局部性知觉加工任务来评估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注意范围,研究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
Gasper 和Clore(2002)让被试写下积极或消极情绪事件,接着用系列再生范式让被试凭记忆画出所看到的图,结果表明,比起悲伤情绪的人,快乐情绪的人更依赖图片题目和形式的整体信息,因而画出的图更像原始图一些
2、积极情绪促进问题解决。例如,在组织环境下,积极情绪能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冲突的解决、团体行为、对工作任务的感知等(Isen 等,1987)。这些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增加了一个人以多种方式组织想法的能力。(二)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是指顺应情境的改变而转换至另一种思想或行为,以符合新情境需要的能力。它可使我们的反应适合当前任务的需要,使个体在某个特定的任务情境下产生最优的反应(王艳梅,2006b)。Dunker 的蜡烛任务是指示创造性和认知灵活性的一种典型任务。Isen 等设计的实验中,通过给大学生被试糖果棒和看喜剧电影来诱发积极情绪,同时设置中性情绪对照组(看中性电影)和消极情绪组(看几分钟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纪录片)。结果发现积极情绪组的被试比中性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的被试更容易找出解决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sen 等,1987)。(二)积极情绪会撤消消极情绪体验和自主性生理反应
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产生在安全的环境中, 一般不会象消极情绪那样产生具体的行动倾向(如恐惧引发逃跑, 愤怒引发攻击), 所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取消对具体行动的准备, 有效地撤消消极情绪的体验和生理唤醒, 因而将此称为撤消假设(undoing hypothesis)[ 20]。在弗瑞克森的一项研究中, 采用压力任务, 使被试产生焦虑体验, 同时有心率、心血管活动和血压升高这样的生理反应。之后, 用电影诱发被试三种情绪: 欢乐、满足、悲伤。结果发现, 在两种积 极情绪条件下(欢乐和满足)的被试, 心血管活动恢复到基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 而在悲伤条件下, 被试的心血管恢复速度最慢。
(三)积极情绪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
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的人被称为弹性个体。弹性个体会从压力和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有效地恢复, 并灵活地改变以适应环境, 就象弹性金属那样伸缩、弯曲, 但却不会损坏[ 22]。采用高压力性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 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前和任务中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
———动机维度模型
Gable 和Harmon-Jones 最近(2010b)提出了动机维度模型(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认为情绪对注意力和认知的缩窄/ 拓宽的原因是动机强度而非情绪效价。只有趋近动机强度低的积极情绪能拓宽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而趋近动机强度高的积极情绪则缩窄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过去诱发积极情绪的方法有给被试非预期的小礼物(如糖果等),看引起积极情绪的图片或喜剧电影,想象愉快的事件,通过积极情绪词和音乐诱发,报告在任务中的成功等等,通常引起的是高兴(joy)、满足(contentment)、乐趣(amusement)等,这些情绪都是“目标之后的”或者与“目标无关的”低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Gable 和Harmon-Jones在实验1 中用猫的滑稽电影诱发低趋近的积极情绪,美味点心的电影诱发高趋近的积极情绪,研究对被试在Palmer 的整体- 局部视觉加工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趋近的积极电影比起高趋近的积极电影,引发的注意焦点更趋于整体。说明高趋近积极情绪减少了注意拓宽。在实验2 加入中性对照组后,用Navon(1977)字母刺激测量注意广度,仍能得出高趋近积极情绪缩小注意范围的结论。
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神经机制
(一)多巴胺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
艾施(Ashy, 1999)提出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 14]。这个理论认为, 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 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系列发现积极情绪促进了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任务成绩的研究。而比较重要的中脑边缘系统由投射到边缘和皮质区的腹侧被盖区(VTA)的多巴胺产生细胞组成,与奖励和动机有关。多巴胺的很多重要投射(见图1)可能是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机制。例如研究表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改善是因为积极情绪条件与额叶皮质区多巴胺水平的增加有关。该理论有两个关于VTA 投射的假设: 第一,积极情绪可能改变任何接收VTA 直接投射的结构的加工过程。第二,积极情绪导致的行为变化不太可能由不接收VTA直接投射的结构所介导(Ashby 等,1999)。实验表明多巴胺水平的下降与快感缺乏(情感淡漠或快感缺失)有关,而不是与消极情绪相关。会使人们产生消极情绪状态的压力的或令人焦虑的事件,实际上似乎增加了特定脑区的多巴胺水平。那么多巴胺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动机维度模型呢? Ashby 推测多巴胺水平与任务表现之间的相关可能是倒U 型的,所以多巴胺从最适水平的增加或减少都会损害表现(Ashby 等,1999)。另外研究表明非常高的多巴胺水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个特点相关———情绪失调、冲动行为和认知- 知觉缺损(Cyders &Smith,2 008),即多巴胺水平过高对认知有损害作用。从以上证据可以看出多巴胺在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时可能有一个最适水平,而根据动机维度模型,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在动机趋近强度上可
能
也
是
呈
倒
U
型
分布的。
图 1(二)积极情绪对认知作用的脑机制
1.额叶
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一些作用可能受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水平调节,因为克服优势反应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认知灵活性。Herrington 等的情绪Stroop 实验把积极情绪、执行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大脑活性结合起来,发现对愉快词的反应时比不愉快词的反应时低,并且愉快刺激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有更多激活,且左侧有更多激活,显示出脑半球的不对称性 2.前扣带回皮质
有证据表明多巴胺到前扣带回皮质的投射有利于执行性注意和认知观点的选择或切换(Ashby 等,1999)。同样,前扣带回皮质在积极情绪对转换任务的影响中也有作用。王艳梅采用情绪性图片诱发积极情绪,研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觉积极情绪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使任务转换的脑功能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是因为积极情绪能够显著增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前扣带回皮质在转换发生时主要的功能就是监控注意定向的分配,建立新的注意定向(王艳梅,2 006b)3.其他有关脑区
眶额皮层位于额叶的基底部,被认为是表征刺激奖赏价值的脑区(李新旺等,2008)。眶额皮层表征初级强化物的奖励或情感价值,以此表征行动的目标,因而对情绪有关键作用。其损伤会影响到与情绪相关的学习、情绪性行为等(Rolls,& Grabenhorst,2008)。
积极情绪的测量
(一)从情绪的主观体验角度测量即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来测量积极情绪, 通过积极情绪的问卷和量表进行, 比较常用的是奥森(Wason, 1988)编制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 ive Affect Schedule)[ 24]。这个量表是根据维度理论编制的, 因为其具备心理测量学的特点, 从而被广泛地应用, 但此量表比较适合测量一段时间内的心境变化, 而不太适合 瞬间产生的情绪状态。
(二)从情绪的生理唤醒角度测量 1.生理多导仪 采用生理多导仪主要测量在积极情绪产生时, 外周系统伴随发生的变化, 如心跳、呼吸、血压、皮肤电等。有研究发现, 积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要短于消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 25]。但总的来说, 情绪产生时的外周成分的变化更多地被认为反映了唤起水平, 而不是体现具体的情绪效价, 即当情绪的唤醒强度比较高时, 这些指标将达到较高的值。
2.脑电(EEG 或ERP)情绪既与外周神经活动相关, 也与中枢活动相关。所以,近年来, 人们开始采用脑电来测量积极情绪。脑电包括EEG 和ERP, 前者由脑的自发电位所形成, 而后者是由刺激事件(包括物理刺激和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脑电的实时波形。研究者采用EEG 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
现,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的额区具有单侧化效应, 积极情绪在左半球有更大的激活[ 26]。ERP 的研究发现, P300 这个成分主要与情绪有关,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可引起P300 的变化,但幅度不同。有人发现消极情绪刺激能比积极情绪刺激诱发更大的P300 波幅[ 27]。
3.脑功能神经成像技术
脑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探测到大脑进行心理活动时的空间活动, 常用的功能成像技术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PET)和核磁共振技术(fMRI)。脑成像技术最初被用来研究认知和智力过程的大脑活动, 最近也被用来考察情绪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时大脑内部的活动。目前通过功能成像研究对积极情绪进行的精确的空间定位, 发现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腹侧黑质(ventral pallidum)这几个部位与积极情绪的产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8](三)从情绪的外部表现角度测量
情绪的外部表现, 即表情。对于积极情绪来说, 其特有的表情是Duchenne 式微笑。通过记录肌肉电位(EMG)发现, Duchenne 微笑伴有颊骨和眼睛附近的轮匝肌的运动, 而在消极情绪产生时,则有更多的皱眉肌的活动。
目前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还未统一,总体上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存在愉悦特性取向和趋近行为取向.愉悦特性取向认为积极情绪是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趋近行为取向认为积极情绪不一定就具有正向价值,它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概括地说,积极情绪是对内外刺激所表现出来的接近行为倾向,并最终获得短暂或长期欣慰感(愉悦感)的情绪. 美学中认为“美感”是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人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心理学把美感的特征界定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是一种带有好感倾向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人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和对丑恶事物的反 感.从积极情绪的2个定义取向来看,“美感”都应是积极情绪的一种:美感强调愉悦的体验与积极情绪的愉悦特性是一致的;从积极情绪的行为倾向来看,“美感”也应当成为积极情绪的一种,比如,美学中除了优美、崇高、喜剧等审美范畴会令人有趋近审美对象的倾向外,其所定义的“悲剧快感”、“怜悯感”也可纳入积极情绪范围.
管Seligaman明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3个领域之时,就曾经提出了美感是影响人类积极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美的感受是人类的24大美德之一L7_8],也有研究者提出“美感,则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和概 括力的积极情感”[9],目前许多借助国际情绪图片库(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的研究则把位于效价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位于负端的,有不愉悦感受的称为消极情绪[2].“悲剧感”作为美感体验类型之一,通常因为其效价等级评定落在“1~3”之间而被纳入到消极情绪范畴,这与“美感是积极情感”的设定是相矛盾的,并且目前还未有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构建的实证依据.另外,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影响情绪体验者的归因方式、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人际关系,甚至可能改变神经中枢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关系能否形成健康人格m].健全人格者拥有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会对事件采取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m],因此明确积极情绪系统,构建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有助于积极人格研究.
实验1共分2个任务,任务1将80张图片用E—prime编好,随机呈现,图片呈现5 s,之后出现“请在词表中最多选出1个词来形容你对图片的感受”,被试从中选出1个词来描述他们的感受.为了防止相互干 扰,被试独立在电脑上操作.任务2中,2组(每组10张)图片随机呈现,每张图片呈现5 s,一组呈现完毕后,让被试开放式地填写 他们的感受,或者用句子陈述,或者用形容词来描述.为了排除记忆的序列效应,每组图片内的每张图片随机呈现.
实验2前,让被试熟悉词表,以便评定时能快速选择.正式开始时随机呈现图片,每张图片呈现2.5 s,选出7张混入实验以评定稳定性;被确定为诱发美感的图片呈现完毕后首先让被试评定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然后从实验1所确定的新美感词表中选词并进行强度等级评定,采用9级评定来反应感受程度.对4种审美体验类型与其对应的情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喜剧感与其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2,o.34,相关水平极其显著;优美感相关系数分别为o.48,o.42,o.31,相关水平均达到显著;壮美感相关系数分别是0.j5,0.66,0.39(声 不同奖励对罪犯劳动改造积极作用的比较分析 对罪犯的奖励 可分 为三种 类型,即物质 奖励、精神奖励、刑事奖励。物质 奖励 改善 了罪犯的 生存条件,有利于稳定罪犯 的改 造情绪。还 能使 罪犯认识 劳动的价值和 意义,有利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精 神奖励 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罪犯的尊重需要等合理 的精 神需要,尤其对 于成就感 较高 的罪犯,还能使其正确 的自我实现需要得 到满足,这有利 于罪犯养成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刑事奖励能使 罪 犯看到 以积极改造获得 自由的希望,极大地激发 了改造 的热情。 物质奖励作用重要,但受监狱特殊性的制约.监狱是 国家 的刑罚执行机关,以惩罚和改造罪犯基本职 能,其性质完全不 同于社会企业团体,受到了罪犯特 殊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对罪犯物质奖励的量和质上都受到了制约。罪犯的劳动报酬是罪犯服刑改造的附属物不是罪犯所追求的主要目的/监 狱采用物质奖励只能表现于对 罪犯象征性 的鼓励,这是为了激励罪犯劳动和改造思想的积极性,而不是让罪犯到监狱企业来挣大钱的,即使是经济效益好的监狱也如此。 精神奖励更能激发罪犯劳动改的积极性 /大多数罪犯对名誉、社会地位等精神需要看得比物质奖励更重,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与向往。实践证明,一个恰如其分的精 神肯定,一份积极奋进的精神鼓励带来的效果往往无法用物质价值来估算。精神奖励基本 上是通过满足罪犯的精神需要而强化了罪犯的内在激励,长期效应更突出 刑事奖励作用独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论改造表现多好。刑事奖励不能对同一罪犯多次反复使用。这种奖励不是日常改造工作中随时就能兑现的奖励手段,它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法律程序限制,不能保证奖励的及时性。根据奖惩的原则,奖励或惩罚如果不能及时实施,将影响奖惩的效果。刑事 奖励要求之 高不是每个罪犯都能做到或都 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监狱机关要处理好物质奖励、精神奖 励、刑 事奖励的关 系,根据 不 同地 区经济 发展状 况、监狱 经济的现实情况 以及罪犯 的不 同特点,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对罪犯实施不同的奖励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41610006 莫非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纪录片开始,使用博物馆之夜这个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引出了主题,即卢浮宫与紫禁城的相遇。卢浮宫与紫禁城的真正首次相遇,从物质上看是卢浮宫将拿破仑时代的艺术精华送到紫禁城展示,从精神上看则是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历史之间的交流。 卢浮宫与紫禁城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是以帝皇的王宫当作博物院。在法国,是在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之后,由国民议会正式宣布:卢浮宫属于大众,才成为公共博物馆。在中国,是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之后,由“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紫禁城然后才宣布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对外界开放,此后紫禁城也被称为故宫。 拿破仑崇尚古罗马的英雄精神,并且为了自己的统治牢固,修建了小凯旋门与许多宣扬自己的雕像,还将上千吨的艺术品运回卢浮宫,使拿破仑博物馆成为欧洲不朽的艺术中心。 乾隆则喜欢被看为一位清雅文人,将自己的字题到各类艺术品上,而且通过收藏艺术品,引发了历史空前的国宝大聚集,将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运到了紫禁城。 拿破仑和乾隆,他们两人都热爱艺术,重要的是这两位著名的皇帝都用自己的方式将政治与艺术结合,分别为卢浮宫与紫禁城的艺术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依托,巴别塔的故事,就深刻说明了文字的力量。当全世界都使用一种文字,人们彼此之间都能沟通交流时,那全世界就成了一种文明,这样或许人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互相征战伤害,不会有那么多的病毒武器核武器被研发,那么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许也不会这么的严重。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因为生活地域的差异,产生的文字也自然截然不同,而文字不同,随之伴生的文明也自然不一样。卢浮宫收藏的楔形文字泥板,代表着两河文明,~两河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它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紫禁城收藏的甲骨文,则是代表着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华夏文明的特点有四种:1.一脉相承,阶段明显。2.逐渐累积,遗产丰富。3.“统”“兴”为常,“裂”“衰”为异。4.适度开放,兼容并包。独特的道德礼仪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摘自百度百科) 尼罗河与黄河的不同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规律,塑造了埃及人与中国人不同的民族个性,埃及人更加享受河水泛滥的恩赐而逐渐形成了平和沉稳的民族性格,中国人则在不断整治气势汹汹而又不定期地泛滥着的黄河的过程中凝定了华夏民族的坚韧与抗争的个性。同时,对于死亡与永恒的不观念也积淀了埃及与中国不同的艺术风格,正如艺术史学家巫鸿所言:“汉代人的观念,对身体的观念,对死后的观念,和埃及人有一定相同之处,他们也追求升仙,也追求灵魂的不朽。但是他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其实人类最早的艺术,是和当时的社会活动、宗教活动、礼义行为分不开的,但是在这种行为为人类创造了一种特别的东西,它这种东西和日常用品就不一样了,就是和我们的工艺品或者手艺品分开了,所以从这儿就慢慢产生了艺术这个概念。”纪录片在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探究过程中,展开了对中西艺术起源的思索。 在卢浮宫的卡娅第德厅即女像柱厅中,展示着卢浮宫镇馆之宝中的两个: 《胜利女神像》与《断臂的维纳斯》。 这两个雕像是希腊文化的代表,是西方艺术最经典的象,它们体现了西方的写实,这点恰恰与东方的相反,东方的艺术更加注重写意。因为东方重视农业,而农业的收成是受天气影响,因此东方敬重上天。所以东方的艺术大都是抽象的原因是模糊才与天意靠近,在整部纪录片中,给予我最大的感受,便是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这部纪录片并不是单一的介绍卢浮宫与紫禁城,而是拓宽到了一个更广泛的角度。它以宏大的气魄展示了整个世界艺术史的大致脉络,以经典个案解剖了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艺术的独特内蕴,通过对东西方的艺术观念,历史,文物,名人的穿插描述,将东西方的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思维方式,义利观,饮食习惯,服饰礼仪,宗教观念等等。这确实是一部世界艺术史的经典之作。第五篇: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